材料加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加工原理习题

材料加工原理习题《材料加工》原理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液态金属及其加工1.常用金属如Al、Zn、Cu、Fe、Ni等,从液态凝固结晶和从气体凝结结晶时的界面结构与晶体形态会有什么不同?2.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一个孪晶凹角是怎样加速液/固界面生长速度的?3.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使得它易形成旋转孪晶。
旋转孪晶是石墨层状晶体的上下层之间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
旋转之后石墨晶体的上下层之间应保持有好的共格对应关系以减少界面能,问石墨晶体旋转孪晶的旋转角可能有哪些?第三章材料加工中的流动与传热1.以实例分析流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吸气现象的条件。
2.在铸型的浇注过程中,铸型与液态金属界面上的温度分布是否均匀?其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对凝固潜热的处理有哪些方法?如何合理的选用?4.用平方根定律计算凝固时间,其误差对半径相同的球体和圆柱体来说,何者为大?对大铸件和小铸件来说何者为大?对熔点高者和熔点低者和者为大?5.在热处理的数值计算中,热物性参数如何确定?为何特别强调表面传热系数的作用?如何选择和确定表面传热系数?6.焊接热过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7.焊接热源有哪几种模型?焊接传热的模型有哪几种?第四章金属的凝固加工1.欲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将圆柱状金属锭的一部分提纯,需要何种界面形态?采用下面哪一种方法更好:短的初始过渡区?Scheil方式凝固?为什么?2.选择什么样的金属材料容易形成非晶态?3.焊接熔池的凝固有何特征?从凝固条件与凝固组织形态方面分析焊缝凝固与铸锭凝固的区别。
第五章材料加工力学基础第六章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冶金1.简述氮、氢和氧与钢液的作用及其对钢性能的有害作用与预防措施。
2.对比分析Al、Cu、Mg和Fe及其合金形成氢气孔的敏感性。
3.简述硫和磷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钢性能的影响。
4.简述钢在固态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氧化引起的危害。
5.简述钢在固态加热过程中的表面脱碳与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表面脱碳对钢性能的影响。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
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1-2某种液体的密度ρ=900 Kg /m 3,试求教重度y 和质量体积v 。
解:由液体密度、重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知:)m /(88208.9900g 3N VG=*===ργ ∴质量体积为)/(001.013kg m ==ρν1.4某种可压缩液体在圆柱形容器中,当压强为2MN /m 2时体积为995cm 3,当压强为1MN /m 2时体积为1000 cm 3,问它的等温压缩率k T 为多少? 解:等温压缩率K T 公式(2-1): TT P V VK ⎥⎦⎤⎢⎣⎡∆∆-=1 ΔV=995-1000=-5*10-6m 3注意:ΔP=2-1=1MN/m 2=1*106Pa将V=1000cm 3代入即可得到K T =5*10-9Pa -1。
注意:式中V 是指液体变化前的体积1.6 如图1.5所示,在相距h =0.06m 的两个固定平行乎板中间放置另一块薄板,在薄 板的上下分别放有不同粘度的油,并且一种油的粘度是另一种油的粘度的2倍。
当薄板以匀速v =0.3m/s 被拖动时,每平方米受合力F=29N ,求两种油的粘度各是多少?解:流体匀速稳定流动时流体对板面产生的粘性阻力力为YA F 0y x νητ==平板受到上下油面的阻力之和与施加的力平衡,即hh F 0162/22/h νηνηνητ=+==合代入数据得η=0.967Pa.s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吉泽升版)2-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种。
质量力是作用在流体内部任何质点上的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由加速度产生,与质点外的流体无关。
而表面力是指作用在流体表面上的力,大小与面积成正比,由与流体接触的相邻流体或固体的作用而产生。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吴树森版)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
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2、在图3.20所示的虹吸管中,已知H1=2m ,H2=6m ,管径D=15mm ,如果不计损失,问S 处的压强应为多大时此管才能吸水?此时管内流速υ2及流量Q 各为若干?(注意:管B 端并未接触水面或探入水中)解:选取过水断面1-1、2-2及水平基准面O-O 1-1面(水面)到2-2面的贝努利方程再选取水平基准面O ’-O ’,列过水断面2-2及3-3的贝努利方程(B) 因V2=V3 由式(B)得 图3.20 虹吸管gpH gpa 220222121υγυγ++=++gppa 22222υγγ++=gp g p H H a 202)(2322221υγυγ++=+++ggp2102823222υυγ+=++)(28102水柱m p=-=γ)(19620981022a p p =⨯=)/(85.10)410(8.92)2(222s m ppg a =-⨯=--=γγυ)/(9.1)/(0019.085.104)015.0(3222s L s m A Q ==⨯⨯==πυ5、有一文特利管(如下图),已知d 1 =15cm ,d 2=10cm ,水银差压计液面高差∆h =20cm 。
若不计阻力损失,求常温(20℃)下,通过文氏管的水的流量。
解:在喉部入口前的直管截面1和喉部截面2处测量静压力差p 1和p 2,则由式const v p =+22ρ可建立有关此截面的伯努利方程: ρρ22212122p v p v +=+ 根据连续性方程,截面1和2上的截面积A 1和A 2与流体流速v 1和v 2的关系式为2211v A v A =所以 ])(1[)(2212212A A p p v --=ρ 通过管子的流体流量为 ])(1[)(2212212A A p p A Q --=ρ )(21p p -用U 形管中液柱表示,所以074.0))15.01.0(1(10)1011055.13(2.081.92)1.0(4])(1[)(22223332212'2=-⨯⨯-⨯⨯⨯⨯=--∆=πρρρA A h g A Q (m 3/s)式中 ρ、'ρ——被测流体和U 形管中流体的密度。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分别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和“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并请各举2~3例。
答: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
通用塑料有:PE,PP,PVC,PS 等;工程塑料: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2 ,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润滑、电绝缘、耐腐蚀等,可代替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
工程塑料有:PA,PET,PBT,POM等;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
日本业界将它定义为“可以做为构造用及机械零件用的高性能塑料,耐热性在100℃以上,主要运用在工业上”。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热固性塑料: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
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维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
)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主要由高聚物组成(含量很高,可达95%以上),加入少量(或不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
如:PE、PP、PTFE。
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复杂组分塑料则是由合成树脂与多种起不同作用的配合剂组成,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
材料加工基本原理第五版1至11章课后答案

材料加工基本原理第五版1至11章课后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习题1 .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①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②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1、平均原子间距r1各表示什么答: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N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r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
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考试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空题(25*1)2.选择题(10*2)3.名词解释(5*3)4.解答题(5*6)5.论述题(1*10)可挤压性是指聚合物通过挤压作用是获得形状和保持形状的能力。
可挤压性主要取决于熔体的剪切粘度和拉伸粘度。
熔融指数是评价热塑性聚合物特别是聚烯烃的挤压性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在熔融指数仪中测定的。
可模塑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形变和在模具中模制成型的能力。
可模塑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流变性,热性质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
聚合物的可延性取决于材料产生塑性形变的能力和应变硬化能力作用。
由于松弛过程的存在,材料的形变必然落后于应力的变化,聚合物对外力响应的这种滞后现象称为滞后效应或弹性滞后。
聚合物熔体的流变行为按作用力可分为剪切流动、拉伸流。
动.均相成核又称散现成核,是纯净的聚合物中由于热起伏而自发的生成晶核的过程,过程中晶核的密度能连续上升。
异相成核又称瞬时成核是不纯净的聚合物中某些物质起晶核作用成为结晶中心,引起晶体生长过程,过程中晶核密度不发生变化。
在Tg~Tm温度范围内,常对制品进行热处理以加速聚合物的二次结晶或后结晶的过程,热处理为一松弛过程,通过适当的加热能促使分子链段加速重排以提高结晶度和使晶体结构趋于完善。
通常热处理的温度控制在聚合物最大结晶速度的温度Tmax。
塑料成型加工一般包括原料的配制和准备、成型及制品后加工等几个过程。
混合过程一般是靠扩散、对流、剪切三种作用来完成。
衡量其混合效果需从物料的分散程度和组成的均匀程度两方面来考虑。
最常见的螺杆直径为45~150毫米。
长径比L/D一般为18~25。
压缩比是螺杆加料段最初一个螺槽容积于均化段最后一个螺槽容积之比,表示塑料通过螺杆全长范围时被压缩的倍数,压缩比愈大塑料受到的挤压作用愈大。
根据物料的变化特征可将螺杆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
闭合时应锁模机构在启闭模具的各阶段的速度都不一样的,先快后慢,开启时则应先慢后快再转慢。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或制品的原理。
在工程制造领域中,材料成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下面就材料成型原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是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是指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或制品的原理。
它是通过对原料进行加工,使其发生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改变,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制品。
材料成型原理是工程制造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2. 材料成型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材料成型的基本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成型工艺和制品的后处理。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洁、除杂、干燥等工序,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加工的顺利进行。
然后,根据制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如锻造、压铸、注塑等,对原料进行加工成型。
最后,对成型后的制品进行后处理,包括去除余渣、表面处理、热处理等工序,以提高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3. 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的性能、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和操作技术等。
首先,原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成型的难易程度和制品的质量。
其次,成型工艺的选择和设计对成型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成型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也会影响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操作技术则是保证成型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4. 材料成型原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成型原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材料成型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和数字化。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材料成型原理朝着高效、精密、绿色的方向发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使成型过程更加智能化和可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如何提高材料成型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材料成型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加强对原料的质量控制,保证原料的质量稳定。
其次,要优化成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成型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成型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材料加工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北工程学院

材料加工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第一章测试1.材料成形加工是伴随着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而发展的,指出越王勾践剑是下列哪个历史时代的典型物件()。
A:青铜器时代B:石器时代C:新材料时代D:钢铁时代答案:青铜器时代2.我国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关于金属成形与加工工艺的书籍是()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太公三略D:太平要术答案:天工开物3.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输入、消耗和转化过程属于()A:资金流B:物质流C:信息流D:能量流答案:能量流4.根据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物质形态的变动情况,模具的机械加工属于()A:材料质量减少B:材料质量增加C:材料质量评估D:材料质量不变答案:材料质量减少5.把材料从原材料的形态通过成形加工而转变为具有所要求的形状及尺寸的毛坯或成品的过程称为()A:材料应用B:材料性能研究C:材料成形加工D:材料合成技术答案:材料成形加工6.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物质形态变动情况,模具机械加工属于()A:材料质量减少B:材料质量评估C:材料质量不变D:材料质量增加答案:材料质量减少7.任何材料被人们制造成有用物品的过程中,不必经过成形加工就可以。
()A:对 B:错答案:错8.材料成形加工是实现材料应用的前提,是从材料研究到材料应用的桥联,是制造业中各行业的基础。
()A:对 B:错答案:对9.材料成形加工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材料和能量,它们在成形加工过程中分别形成物质流和能量流。
()A:对 B:错答案:错10.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是一门融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A:错 B:对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在下列材料原子的键合方式中,结合能比较弱的是()A:离子键B:氢键C:金属键D:共价键答案:氢键2.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根据下列哪个区宽度的不同决定的()A:气相区B:固相区C:液相区D:凝固区答案:凝固区3.在铸件组织中性能具有明显择优取向的晶区是()A:中心等轴晶区B:再结晶晶区C:柱状晶区D:表面细晶区答案:柱状晶区4.砂型铸造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工序是()A:制模B:混砂C:浇注D:造型答案:造型5.在灰口铸铁中石墨形态为团絮状石墨的铸铁是()A:灰铸铁B:球墨铸铁C:蠕墨铸铁D:可锻铸铁答案:可锻铸铁6.铸造应力是铸件产生下列哪些现象的基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加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篇一:《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s=txt>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内变形和晶界变形通过各种位错运动而实现的晶内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就是晶内变形。
剪切运动有不同的机理,其中最基本的是滑移、孪生和扭析。
其中滑移变形是主要的;而孪生变形是次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在t》0.5t熔时,可能出现晶间变形。
这类变形不仅同位错运动有关,而且扩散机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扩散蠕变机理又包括扩散-位错机理、溶质原子定向溶解机理、定向空位流机理。
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常常同时有几种机理起作用。
具体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各种机理的具体作用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相状态、组织、温度、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冷态条件下,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晶内变形,晶间变形只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它变形机制相协调。
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与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
热塑性变形时,通常的热塑性变形速度较快,而且高温下,由于晶界的强度低于晶内,使得晶界滑动易于进行,所以晶粒相互滑移和转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温度越高,原子动能和扩散能力就越大,扩散蠕变既直接为塑性变形作贡献,也对晶界滑移其调节作用。
热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是晶内滑移。
2. 滑移和孪生塑性变形机制的主要区别滑移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是指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均匀切变。
滑移和孪生是单晶体的主要变形机制,都是通过位错运动而实现晶内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
但是他们也明显的区别,如下:由孪生的变形过程可知,孪生所发生的切变均匀地波及整个孪生变形区,而滑移变形只集中在滑移面上,切变是不均匀的;孪生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而是几分之一原子间距),而滑移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变形后,孪晶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同,成镜像对称;而滑移时,滑移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变;由于孪生改变了晶体的取向,因此孪晶经抛光浸蚀后仍可观察到,而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浸蚀后不会重现;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要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得多,常萌发于滑移受阻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区;孪生变形的速度极大,常引起冲击波,发出声响;滑移时全位错运动的结果,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
3. 为何单晶体拉伸时,其滑移面向着拉伸方向转动?如果金属在单纯的切应力作用下滑移,则晶体的取向不会改变。
但当任意一个力作用在晶体上时,总可以分解为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和垂直于滑移面的分正应力。
这样,在晶体发生滑移的同时,还将发生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转动。
因为假如晶体在拉伸时,不受约束,滑移时各滑移层就会一层层滑开,每一层与拉伸方向的夹角不变。
但是,在实际拉伸过程中,夹头是固定的,这样在拉伸过程中滑移面就会朝着与拉伸轴平行的方向发生转动,以使拉伸轴和滑移方向的夹角不断变小。
4. 何谓加工硬化和几何硬化?并举例说明之。
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又称冷作硬化。
产生原因是,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等。
加工硬化给金属件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
如在冷轧钢板的过程中会愈轧愈硬以致轧不动,因而需在加工过程中安排中间退火,通过加热消除其加工硬化。
又如在切削加工中使工件表层脆而硬,从而加速刀具磨损、增大切削力等。
但有利的一面是,它可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以热处理方法提高强度的纯金属和某些合金尤为重要。
如冷拉高强度钢丝和冷卷弹簧等,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来提高其强度和弹性极限。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滑移使晶体的位向不断地改变,如果原来晶体的位向是处于软取向,经滑移和转动后,取向因子变小,变形抗力增大,使滑移变得困难,产生硬化效果,这种现象称为几何硬化5. 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加工硬化有何不同?多晶体是通过晶界把取向不同、形状大小不同、成分结构不同的晶粒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许多单晶体塑性变形的集合。
但是,由于组成多晶体的各个晶粒取向不同,由于存在着晶界及晶粒大小有差别,使得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和强化有许多不同于单晶体的特点。
(1)晶界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a总变形量相同时,在多晶体内,不仅各晶粒所承受的实际变形量不同,而且每个晶粒内部各处的实际变形程度也不一致。
b在晶粒边界处变形程度都比晶粒内部小,这既表明晶界处较难变形;也显示出晶界在促进变形的不均匀分布上起很大作用。
晶界对塑性变形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在温度较低时晶界阻碍滑移进行引起的障碍强化作用和变形连续性要求晶界附近多系滑移引起的强化作用。
(2) 多晶体变形的不均匀性: 多晶体由于存在着晶界及晶界两侧晶粒取向有差别,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有着很大的不均匀性。
当外力作用于多晶体时,由于晶粒取向不同,作用于各晶粒的滑移系统上分切应力不同,因而各个晶粒变形不一样。
在单个晶粒内,晶界附近难于变形,一般来说,晶界变形要低于晶粒中心区域。
大小不同晶粒相比,细晶粒强化作用大。
由于细晶组织中晶界占的比例要大于粗晶组织中的晶界,细晶组织的硬度普遍高于粗晶组织的硬度。
6.影响金属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点阵类型和金属种类。
体心立方金属的硬化速率大体相同,它们比任何面心立方金属的硬化效果差(原因是滑移系多)。
但不同面心立方晶体的硬化速率差别却比较大(可能是因为层错能不同)。
2)变形温度与应变速率。
温度升高使硬化速率降低,对应于一定变形程度的屈服应力值也减小。
其原因:1)随温度升高,可能开动新的滑移系统;2)随着温度升高,可在变形过程中出现回复和再结晶的现象;3)随着温度升高,可能出现新的塑性变形机理。
应变速率对加工硬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包含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
由于应变速率升高,软化机理来不及进行而引起屈服应力升高的应变速率效应;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应变速率很高(如同绝热过程中形变热来不及散失),塑性功转化成形变热而提高了变形物体温度,产生使屈服应力降低的温度效应,规律较复杂。
高温区(完全软化区)应变速率效应影响最大。
在这个温度区间,塑性变形机理基本是扩散机理、晶间滑动机理。
过渡区的应变速率效应居中。
在这个温度区有回复和再结晶软化机理作用。
低温区效应影响最小,在此温度区间起控制作用的变形机理为切变机理。
3)晶粒大小。
多晶体的屈服应力高于单晶体,多晶体中细晶粒组织高于粗晶粒。
晶粒越细小,断裂前的变形量越大,即塑性越高。
4)反向加载。
金属经预先的塑性变形后,反向加载时会使得它的屈服应力降低,即包辛格效应。
7.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取决于什么?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的理论屈服强度来源于金属的原子间的结合力,它是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大小的反映。
而实际晶体中存在各种晶体缺陷,如位错的存在,位错易运动,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原子间结合力的作用,所以金属实际屈服强度远低于理论值。
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取决于产生一定切变量的位错运动所需要的应力,它包括开动位错源所需的应力和位错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点阵阻力、位错应力场对运动位错的阻力、位错切割穿过其滑移面的位错林所引起的阻力、割阶运动所引起的阻力)。
在实际金属中,通过塑性加工、合金化、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所引起的屈服强度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这些阻力来实现的。
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晶体内部产生滑移的结果。
在比理论值低得多的切应力作用下,处于高能位的原子容易从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上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上,形成位错运动。
位错运动的结果,就实现了整个晶体的塑性变形。
8.晶粒细化途径有哪些?研究晶粒细化的重要性如何?控制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搅动1)改变结晶过程中的凝固条件,尽量增加冷却速度,另一方面调节合金成分以提高液体金属过冷能力,使形核率增加,进而获得细化的初生晶粒。
2)进行塑性变形,严格控制随后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已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
3)利用固溶体的过饱和分解或粉末烧结等方法,在合金中产生弥散分布的第二相以控制基体组织的晶粒长大。
4)通过同素异形转变的多次反复快速加热冷却的热循环出来来细化晶粒。
重要性: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常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小,强度和硬度则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
(但对于在高温工作的金属材料,晶粒过于细小性能反而不好,一般希望得到适中的晶粒尺寸。
)9.金属和合金的强化有哪些类型?固溶强化:融入固溶体中的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塑性变形更加困难,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增加。
沉淀强化:通过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处理而沉淀析出并产生强化的称为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
多属可变形粒子。
弥散强化:第二相微粒是借粉末冶金方法加入而起强化作用的。
属于不可变形粒子。
形变强化、细晶强化10.为何金属不均匀变形后耐蚀性能降低?由于变形的不均匀分布使物体内产生附加应力,若变形后物体的温度较低不足以消除此附加应力时,则在物体内将存有残余应力,从而使物体的力学性能下降。
同时,由于变形体内各处的变形不同,其再结晶后各处的晶粒大小也不同,各晶粒,组织之间存储的变形能量不均匀,导致腐蚀过程中各个位置的化学势不同,化学势梯度更有利于腐蚀的进行。
金属构件通常在应力与环境介质的共同作用下使用,导致金属材料发生应力腐蚀断裂,它往往是低应力脆断,是一种“灾难性的腐蚀”。
11.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变形程度的变化对不均匀变形有何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变形程度和金属的不均匀变形是正相关的。
变形程度不同,金属塑性变形之后保留在金属内的变形功不同,由此导致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不同。
残余应力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宏观内应力,是由于金属工件或者材料各部分的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第二类,微观内应力,它是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由于晶粒或者亚晶粒变形不均匀引起的;第三类,点阵畸变,塑性变形使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和空位,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造成点阵畸变。
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变形程度的增加会增加这三类残余应力的值,而它们又直接的影响到金属的不均匀变形的程度。
12.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如何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1).研究金属物体内残余应力的主要方法是机械法、化学法和x射线法。
(1)机械法:在机械法中一般是将所研究的对象截取一段适当的长度,然后用车削、洗削、钻孔、膛孔等机械加工方法,来逐层地去除具体对称状残余应力的物件上的某些部分,由于平衡态的破坏,物体留下部分将产生一定的变形来适应,可以根据此变形数值计算出各个层的应力,然后做出某轴上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