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针灸适应症

针灸的适应症发表者:刘璇 (访问人次:1924)针灸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并建议在全世界推广应用针灸治疗43种病症。
2002年又将这43种针灸治疗适应症更新为4类107种病症。
近些年,中国学者对针灸病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对16类461种病症可发挥治疗作用。
在中国,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疾病为: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中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癔病、癫痫、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外伤性截瘫、臂丛神经痛、外周性神经损伤、头痛。
呼吸系统病症: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消化系统病症: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腹泻、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胃酸过多症、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贲门痉挛、细菌性痢疾。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不孕症、盆腔炎。
循环系统病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皮肤科病症: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
内分泌系统病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骨关节和肌肉结缔组织病症: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
五官科病症:慢性鼻炎、咽炎、结膜炎、鼻出血、牙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耳源性眩晕、视神经萎缩。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阳萎、前列腺炎、慢性肾炎。
儿科病症:小儿遗尿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外科病症:胆石症、肠梗阻。
在全世界,针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世界各国针灸临床疗效较好的病症包括: 卡他性鼻炎(花粉过敏) 等过敏性疾病, 忧郁症、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 偏头痛、面瘫、面肌痉挛、多发性神经炎、椎间盘综合征、震颤麻痹、癫痫、瘫痪等神经科疾病, 各种痛证, 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遗精、阳萎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腹痛、腹泻、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耳鸣、耳聋、咽喉肿痛、呃逆、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内科疾病, 白癜风、牛皮癣、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科疾病, 颈肩腰腿痛等骨伤科疾病, 老年性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眼疲劳、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 以及针灸戒烟、戒毒、减肥、美容等。
针灸治症汇总

针灸治症汇总“ 概要:治头症(全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后痛、印堂痛、眉棱⾻痛、后脑痛、脑瘤、脑病诊断),治眼症(⾚红肿痛、⽣翳、⽩内障、近视眼),治⿐症(息⾁、⿐炎、⿐⾎、⿐癌、⿐⼦久病),治⽿症(⽿虚症、⽿鸣、⽿实症、⽿痛、麝⾹矾⽯散),新⽣⼉倒提打屁股。
”本篇针灸治症汇总,从⼈体头部⾄脚部,依次介绍各个部位病症的针灸治疗⽅法。
01—治头症头痛:针法可以治疗世界上任何头痛,不管多严重。
全头痛:整个头痛,下针百会,近取⽳。
若不能解决,下针涌泉,⼈马上头上清凉下来。
(百会下针:百会前5分,向后平刺⾄百会)头顶痛:百会处头痛,如撞击、磕碰到头顶(百会位置),也是⽤百会、涌泉法。
偏头痛:胆经循⾏区域痛,胆经治疗。
先下针偏头痛对侧⼿的合⾕,然后下针偏头痛侧太阳透率⾕。
若偏头痛兼恶⼼,可加针中脘、内关、⾜三⾥、公孙(下中脘恶⼼⽌,就不⽤继续下后⾯的⽳道)。
太阳透率⾕⽿后痛:三焦经经过⽿后,三焦经取⽳。
初痛,下针⼦⽳天井,久痛下母⽳中渚⽳(夏⾄⾄冬⾄),冬⾄以后⼦⽳中渚、母⽳天井。
印堂痛:额头痛,下针中脘。
(额头痛与胃有关)⽴竿见影。
眉棱⾻痛:下对侧奇⽳眉棱点(也叫肾关⽳),阴陵泉下⼀⼨。
双侧痛下双侧。
(阴陵泉下1⼨)后脑痛:脑后⾯,或者颈项的地⽅痛。
近取⽳同侧天柱下针。
膀胱经上取⽳,初痛实症下⼦⽳束⾻,久痛虚症下母⽳委中。
(天柱,两⼤筋外侧脑⾻下缘)脑瘤:不⼀定会头痛,会全⾝抖动、颤动,眼睛上吊。
处⽅:全蝎、蜈蚣等量烤⼲打粉,胶囊服⽤,熄风⽌痉。
下针:百会、涌泉,百会消导,头部六阳交汇涌泉在管,下针就是⽴标杆,涌泉往下引导,组合起来消导。
脑病诊断:脑萎缩(⽼年痴呆)、脑⾥长东西,绝⾻⽳(⼜名悬钟)会有压痛点(很痛),属于胆经,外踝裸上3⼨。
脑萎缩为虚症,脑瘤为实症,区别在于,脑瘤14椎命门同时会有压痛(旁开1.5⼨为肾俞,肾主脑)。
第⼗三椎旁开3.5⼨,为痞根⽳,脑瘤也可以找到压痛点,痞根就是肿瘤吸收营养的地⽅,下针痞根如斩断肿瘤的根。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常用于治疗慢性病、虚证等病症,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01
02
03
03
适用范围
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背酸痛、哮喘、腹痛等病症,尤其适用于不宜使用火罐法的患者。
真空罐法
01
定义
真空罐法是一种利用真空负压吸引的原理,将罐子扣在穴位或身体部位,产生负压吸引,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02
操作步骤
首先将罐子内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状态,然后迅速扣在相应穴位或身体部位,用力吸拔,使皮肤出现淤血现象。
增强免疫力
小儿推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呵护。
促进亲子关系
运动推拿能够预防运动过程可能出现的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和安全性。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推拿能够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表现。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方法
熏洗法
适用于各种疼痛、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敷贴法
敷贴法对于皮肤过敏、有破损或炎症的患者不宜使用;孕妇也应慎用。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适量溶剂调成糊状,或将中药直接研成粉末后撒在患处,用胶布固定;也可将中药煎汤后倒入浴盆中,加入适量温水,进行熏蒸;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入药汤中洗涤或全身浸泡一段时间,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等作用。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针法类灸法类推拿类拔罐类刮痧类其他适宜技术
01
针法类
技术特点
毫针刺激的穴位准确,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可以控制,同时可以施加手法,提高疗效。
适应症
中医针灸疗法有哪些常见适应症

中医针灸疗法有哪些常见适应症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主要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的目的。
那么,针灸疗法究竟有哪些常见的适应症呢?首先,针灸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色。
比如常见的头痛,无论是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还是丛集性头痛,针灸都能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原理在于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从而减轻疼痛。
颈椎病也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坐姿等都可能导致颈椎病变。
针灸可以疏通颈部经络,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受压,从而改善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
肩周炎患者同样能从针灸治疗中获益。
肩周炎常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灸能够促进肩部气血运行,松解粘连的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针灸也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刺激腰部及相关穴位,调整脊柱的力学平衡,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其次,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瘫,也就是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可以刺激面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表情。
中风后遗症也是针灸的适应症之一。
中风后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问题。
针灸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激发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失眠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阴阳,宁心安神,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多梦、易醒等症状。
再者,针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
比如胃痛,可能由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
针灸可以调节胃肠蠕动,缓解胃部痉挛,减轻疼痛,促进消化。
中医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中医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中医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它注重以平衡和调整人体的阴阳、五行、气血等整体概念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针灸、推拿、草药等多种手段,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针灸治疗慢性腰痛慢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有一位患者,持续多年的慢性腰痛使其难以正常行走和弯腰。
他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后来,他尝试了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师根据该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几个适宜的穴位进行调理。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了患者体内的气血流通,改善了腰痛部位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代谢。
经过连续的针灸治疗,患者的腰痛逐渐减轻,行走和弯腰也变得更加自如。
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的腰痛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案例二:中药治疗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健康上的困扰。
一位年轻女性长期遭受失眠的折磨,她尝试过各种方法,包括药物和心理疗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她咨询了中医师,并接受了中药治疗。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包含了安神、养血等成分,帮助调整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中医师还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定期作息和放松技巧。
经过几周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案例三:推拿治疗肩颈痛肩颈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工作相关健康问题之一,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一位办公室职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导致肩颈部位出现了持续的疼痛。
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无效后,他尝试了中医推拿治疗。
推拿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发现患者的肩颈部位存在肌肉紧张和气血不畅的情况。
通过推拿手法,推拿师有针对性地放松和调理了患者的肌肉和经络,促进了气血的流通。
患者经过几次推拿治疗后,肩颈痛明显减轻,同时他还得到了有效的自我保健指导,帮助他减少肩颈痛反复发作的几率。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简介本文档记录了30个中医针灸疗效的案例。
这些案例旨在展示中医针灸在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上的有效性,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疗效记录1. 病症:头痛治疗情况:经过5次针灸治疗,病症明显减轻,头痛发作频率由每天3次减少到每周1次。
2. 病症:失眠治疗情况: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提高。
3. 病症:胃痛治疗情况:经过3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胃痛明显减轻,胃痛发作频率从每天2次减少到每周1次。
4. 病症:颈椎病治疗情况: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的颈椎病症状明显减轻,颈部僵硬感明显改善。
5. 病症:肩周炎治疗情况: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肩周炎症状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6. 病症:痛经治疗情况:经过4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减轻,经期不适明显减少。
7. 病症:冷疮治疗情况:经过5次针灸治疗,患者的冷疮症状明显减轻,疮口愈合速度加快。
8. 病症:过敏性鼻炎治疗情况: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鼻塞、流涕情况改善。
9. 病症:腰痛治疗情况:经过7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僵硬感明显改善。
10. 病症:哮喘治疗情况: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的哮喘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情况改善。
11. 病症:便秘治疗情况: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顺畅度增加。
12. 病症:焦虑治疗情况: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性提高。
13. 病症:面瘫治疗情况: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的面瘫症状明显减轻,面部肌肉运动恢复。
14. 病症:痛风治疗情况:经过9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痛风症状明显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减轻。
15. 病症:焦虑失眠治疗情况: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焦虑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16. 病症:慢性胃炎治疗情况:经过7次针灸治疗,患者的慢性胃炎症状明显减轻,胃脘不适感明显改善。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主要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针灸推拿科有许多优势病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一、颈肩腰腿疼痛颈肩腰腿疼痛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病症,常常由于生活和工作姿势不正确、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痛感,并且能够改善肌肉的松弛度,减轻疼痛。
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刺和推拿。
1.针刺:通常采用局部和远端穴位,如肩井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在疼痛处或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针刺时注意要深浅适度,避免误伤。
2.推拿: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可以结合草药拔罐等辅助治疗方法来增强疗效。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很常见的病症,常见的有胃痛、腹泻、便秘等。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病症,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腹部来刺激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的不适。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神经的功能,缓解症状,并且较少出现副作用。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阳明胃经的额外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阳池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头部和颈部来刺激神经和穴位,缓解头痛和耳鸣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严格掌握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前言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档旨在通过30个具体的针灸治疗实例,为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分享,以期提高针灸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实例一:头痛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二:颈椎病症状:颈部酸痛、肩臂疼痛、手指麻木。
治疗:选用颈夹脊、风池、肩髑、曲池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弯腰受限。
治疗:选用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四:关节炎症状: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治疗:选用阿是穴、局部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五:中风后遗症症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治疗:选用百会、风池、肩髑、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六:面瘫症状: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僵硬。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七:感冒症状:发热、头痛、鼻塞、咳嗽。
治疗:选用风池、合谷、太阳、列缺、尺泽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八:哮喘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咳嗽。
治疗:选用肺俞、定喘、中府、合谷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九:胃炎症状: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早醒。
治疗:选用百会、神门、太溪、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一:便秘症状: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治疗:选用天枢、足三里、支沟、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二:腹泻症状:大便稀溏、腹痛、肠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
的应用。
它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
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的常见病症治疗。
一、头痛:针灸治疗头痛可以取穴太阳穴、合谷穴等。
太阳穴位于
太阳穴凹陷处,用食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缓解头痛。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骨融合的骨缝处,用拇指和食指并拢按压,每
次5分钟,可减轻头痛症状。
二、颈椎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选取风池、天柱穴等穴位。
风池
穴位于颈椎两侧肌肉中,用双手的指肚按摩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
于舒缓颈椎病症状。
天柱穴在颈椎的最高点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
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缓解颈椎疼痛。
三、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选择肩井、秉风穴等。
肩井穴位
于肩胛骨下缘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减轻
肩周炎的症状。
秉风穴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胃痛:针灸治疗胃痛可以取足三里、太冲穴等。
足三里穴位于
小腿前侧,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太冲穴位于脚背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理胃气。
五、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选取关元、曲池穴等穴位。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曲池穴位于胸部正中线的第4肋间,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原理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仅适用于某些疾病,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针灸治疗,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咨询专业医生和针灸师的意见。
总之,中医针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许多常见病症。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施加刺激,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一种整体调理的效果。
希望本文对你了解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