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常见病针灸处方

散瘀穴
①急性腰扭伤: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伤:大包、阳陵泉。 ④腕关节扭伤:阳池、大陵。 ⑤肩臂扭伤:肩井、曲池。 ⑥踝关节扭伤:丘墟、昆仑。 ⑦膝关节扭伤:膝眼、阳陵泉。
止呕穴
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公孙、膻中、 劳宫、三阴交。
抽搐
1.百会、印堂、大椎; 2.合谷、太冲; 3.风府、曲池、涌泉;
运动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头颈上病症 (一)落枕 1.落枕穴。 2.天柱、后溪。 3.养老、悬钟。 4.大杼、肩外俞。 (二)颈肩肌筋膜炎 1.风寒:风池、百劳、风门、天宗、曲垣。 2.湿热:风池、肩井、肩外俞、后溪、支沟。 3.淤滞:天柱、曲垣、秉风、膈俞。 (三)肩关节周围炎 1.肩髃、肩贞、曲池、外关。 2.肩髃、肩賿、秉风、大杼、手三里。 3.条口透承山。 (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1.听宫、颊车、下关、合谷。 2.下关、颊车、外关、太冲。 3.听宫、下关、足三里、阳陵泉。 (五)肱骨外上髁炎 1.肘賿、曲池、天井、手三里、外关。 2.阿是穴。 (六)腕管综合症 1.内关、大陵。 2.合谷、外劳宫、中渚 、外关。 3.十二井(手经)。 (七)桡骨茎突狭隘性腱鞘炎 1.列缺、合谷、手三里。 2.阳溪、偏历、阿是穴。 3.列缺或阿是穴。 (八)腱鞘囊肿 阿是穴。
痛经
1.气滞血瘀:气海、地机、太冲(加热疗) 2.寒湿凝滞: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 3.肝肾不足: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
太溪。 4.气血虚弱: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
三阴交。 5.中极、次賿---热疗法
(十四)产后宫缩痛 1. 关元、合谷;2.十七椎、腰阳关、三阴交(加热疗) (十五)产后乳少 1. 气虚血弱:膻中、乳根、脾俞、胃俞、足三里(加热疗) 2. 肝郁气滞:太冲、内关、膻中、乳根(热疗)、少泽; 3. 对证选穴:膻中、乳根(热疗)膻中、少泽(热疗)。 (十六)产后血晕 1. 血虚气脱: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2. 寒凝血瘀:中极、阴交、三阴交、支沟、公孙。 (十七)产后腹痛 1. 血虚:关元、气海、膈俞、三阴交、足三里(加热疗) 2. 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 3. 血瘀: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 (十八)绝经期综合征 辩证选穴: 1. 肝阳上亢: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2. 心血亏损:心俞、脾俞、肾俞、三阴交。 3.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加热疗) 4. 痰气郁结:中脘、膻症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常见病症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病症并探讨针灸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一、头痛头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
针灸治疗头痛病症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舒缓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穴、风池穴和身体的背部,如大椎穴等。
针灸治疗头痛常常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中脘穴和内关穴等。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改善消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涌泉穴、神门穴和内关穴等。
针灸治疗失眠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睡眠。
四、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生理问题,会给女性带来很多不适。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子宫和卵巢功能,达到恢复月经周期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足三里穴和气海穴等。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减轻症状,帮助女性维护健康的生理周期。
五、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疲劳症状,会导致人们长期感到疲惫不堪。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平衡,减轻疲劳感。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气海穴和阳陵泉穴等。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体力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常见病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帮助人们缓解疼痛和不适。
在实践中,针灸疗法通常与中药、按摩等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常见病

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附子,洋金 花,川椒,樟脑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 4日更换1次,最佳在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 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合用于内伤咳嗽。
治疗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 泻法
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方义】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解表
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
列缺—宣肺止咳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商阳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暑湿者,加中脘、足三里
病因病机
不论是风火外袭还是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均可引起 牙痛。又因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 引起虚火牙痛。
实——风火外袭——风火牙痛
火(热)
胃火炽盛——胃火牙痛
虚——虚火上炎——虚火牙痛
临床体现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有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齿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龋齿存在。 1.风火外袭:发作急骤,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喜凉恶热。兼发烧、 口渴、腮颊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胃火炽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更甚。伴口臭、尿 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3.虚火上炎: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晚加重,日久不愈 可见齿龈萎缩,甚则牙根松动。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舌质红嫩、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的常见病症治疗。
一、头痛:针灸治疗头痛可以取穴太阳穴、合谷穴等。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用食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缓解头痛。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骨融合的骨缝处,用拇指和食指并拢按压,每次5分钟,可减轻头痛症状。
二、颈椎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选取风池、天柱穴等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肌肉中,用双手的指肚按摩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舒缓颈椎病症状。
天柱穴在颈椎的最高点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缓解颈椎疼痛。
三、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选择肩井、秉风穴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减轻肩周炎的症状。
秉风穴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胃痛:针灸治疗胃痛可以取足三里、太冲穴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太冲穴位于脚背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理胃气。
五、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选取关元、曲池穴等穴位。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曲池穴位于胸部正中线的第4肋间,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原理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仅适用于某些疾病,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针灸治疗,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咨询专业医生和针灸师的意见。
总之,中医针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许多常见病症。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施加刺激,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一种整体调理的效果。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常见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常见内科病证旳针灸治疗一、中风【病因病机】中风旳发生是多种原因所导致旳复杂旳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重要旳病因,脑府为其病位。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进无力,日久血瘀。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辨证】1.中经络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
兼会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肝阳暴亢;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风痰阻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气虚血瘀;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风动。
2.中脏腑主症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闭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为脱证。
【治疗】1.基本治疗(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中医针灸科常见病诊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案
药物治疗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
选取膝眼、梁丘、血海等穴位 进行针刺治疗,可配合艾灸、 温针灸等方法。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膝关节周围 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可选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如舒筋活络药、非甾体消炎药 等,必要时可进行关节腔内注 射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减轻 体重,避免过度使用关节。
3
适应症广泛
温针灸适用于多种病症,如关节痹痛、 肌肤不仁、脾胃虚寒等,特别是在治疗 慢性病症和疑难杂症方面,显示出其独 特的优势。
温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
操作技术要求高
温针灸需要施术者具备较高的针灸操 作技术和经验,否则可能会影响治疗 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灸量控制不当易产生烫伤
禁忌症限制
体消炎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方案
01
诊断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间盘 突出症。
02
针灸治疗
选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 中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配 合拔罐、艾灸等方法。
03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腰部肌肉紧 张,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疼 痛。
04
药物治疗
可选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如舒筋活络药、非甾体消炎药 等,必要时可进行局部封闭治 疗。
肩周炎诊治方案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可明确诊断肩周炎。
针灸治疗
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进行针 刺治疗,可配合艾灸、拔罐等方法。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肩部肌肉紧张,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简介本文档记录了30个中医针灸疗效的案例。
这些案例旨在展示中医针灸在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上的有效性,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疗效记录1. 病症:头痛治疗情况:经过5次针灸治疗,病症明显减轻,头痛发作频率由每天3次减少到每周1次。
2. 病症:失眠治疗情况: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提高。
3. 病症:胃痛治疗情况:经过3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胃痛明显减轻,胃痛发作频率从每天2次减少到每周1次。
4. 病症:颈椎病治疗情况: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的颈椎病症状明显减轻,颈部僵硬感明显改善。
5. 病症:肩周炎治疗情况: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肩周炎症状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6. 病症:痛经治疗情况:经过4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减轻,经期不适明显减少。
7. 病症:冷疮治疗情况:经过5次针灸治疗,患者的冷疮症状明显减轻,疮口愈合速度加快。
8. 病症:过敏性鼻炎治疗情况: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鼻塞、流涕情况改善。
9. 病症:腰痛治疗情况:经过7次针灸治疗,患者的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僵硬感明显改善。
10. 病症:哮喘治疗情况: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的哮喘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情况改善。
11. 病症:便秘治疗情况: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顺畅度增加。
12. 病症:焦虑治疗情况: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性提高。
13. 病症:面瘫治疗情况: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的面瘫症状明显减轻,面部肌肉运动恢复。
14. 病症:痛风治疗情况:经过9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痛风症状明显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减轻。
15. 病症:焦虑失眠治疗情况: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的焦虑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16. 病症:慢性胃炎治疗情况:经过7次针灸治疗,患者的慢性胃炎症状明显减轻,胃脘不适感明显改善。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主要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针灸推拿科有许多优势病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一、颈肩腰腿疼痛颈肩腰腿疼痛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病症,常常由于生活和工作姿势不正确、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痛感,并且能够改善肌肉的松弛度,减轻疼痛。
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刺和推拿。
1.针刺:通常采用局部和远端穴位,如肩井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在疼痛处或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针刺时注意要深浅适度,避免误伤。
2.推拿: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可以结合草药拔罐等辅助治疗方法来增强疗效。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很常见的病症,常见的有胃痛、腹泻、便秘等。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病症,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腹部来刺激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的不适。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神经的功能,缓解症状,并且较少出现副作用。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阳明胃经的额外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阳池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头部和颈部来刺激神经和穴位,缓解头痛和耳鸣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严格掌握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针灸治疗常见病症针灸治疗常见病症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应用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于
各种常见病症的治疗。
本文将从中医行业工作的角度,分析针灸在一
些常见病症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疗效和操作技巧。
一、头痛类疾病
头痛是社会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针灸治疗头痛具有疗效显著的
特点。
根据病情不同,针灸治疗头痛可采用不同的穴位和技法。
对于
寒湿引起的头痛,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巨阳穴等;对于肝阳上亢、
阳盛风动引起的头痛,可以选择太冲穴、风池穴等。
此外,针灸的操
作技巧也十分重要,如疏通经络、温通经络等,都能帮助改善头痛症状。
二、肩颈痛类疾病
肩颈痛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打字等工作造成的劳损。
中医针灸治疗肩颈痛疗效显著,并且在操作
上较为简便。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天宗穴、肩井穴等,适当选择按摩和
拔罐等辅助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肩颈痛症状。
三、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消化系统疾病通常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针灸治疗则可
通过调理脾胃气血,恢复其正常功能。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痛、
胃胀、恶心呕吐等。
在治疗胃痛时,可以选取足三里穴、内关穴等穴位进行操作,搭配温针或艾灸等技法,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胃部不适感。
四、心理压力类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类疾病日益增多,如焦虑、抑郁等。
针灸治疗心理压力类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舒缓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内关穴等,适当采用平针、留针等操作技法,能够产生镇静、舒缓情绪的效果。
五、妇科疾病
在中医妇科领域中,针灸也有重要应用。
常用于调理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疾病。
例如,在治疗闭经时,可以选择照海穴、关元穴、三阴交等穴位,结合温针、敷贴灸等技法,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调经治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中医行业中的重要治疗手段,在常见病症中的应用广泛,并且疗效显著。
通过合理选择穴位和操作技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病情。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针灸治疗仍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安全和疗效。
邀请读者关注中医行业的发展,加强对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认识,提高对中医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