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

1.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

1.1 改写材料一:

这个时代需要巨人,而且也产生了巨人。这些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以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都非常出色。这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材料二的作者是XXX,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是《宣言》。

1.2 改写材料三:

在法国,那些启发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很革命,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无论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其中一位主要思想是批判现有的社会和政治制度。这位人物是XXX所描述的那些人物之一。

1.3 改写问题:

1) 材料一中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 材料三中的“伟大人物”可以举一个例子吗?说出他的主要思想。

3) 材料一和材料三共同说明思想解放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2.改写材料:

2.1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名正言顺地解除了对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同时,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2.2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XXX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2.3 改写问题: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些法律文件?它们各自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2) 合众国取得“自由独立”的途径是什么?材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 材料二反映的文献由谁颁布?该文献的颁布对美国南北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这两个重大事件的解决对本国发展有何共同影响?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3.改写材料:

3.1 改写材料一:

大约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的威胁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3.2 改写材料二: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3.3 改写问题:

这两段材料分别描述了哪两个国家?它们的发展历程有什么相似之处?对于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美国历史学家材料二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民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问题1: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各自的成员国是哪些?“矛盾”的根源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场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有“绞肉机”之称,该战役是?

问题2:材料二中的“那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军民参与的某次战役成为“那场战争”的转折点,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那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德国在柏林签署投降书。

问题3:时光飞逝,战争结束了大半个世纪了,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却让全人类至今不能遗忘。我的一句话:战争是人类最大的灾难,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一指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下来。材料二则提

到,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强国。

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联系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政治和经济条件,为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奠定了基础。

问题2:材料三中提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这是因为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控制了全球贸易和海上交通。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和科技支持,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问题3:材料XXX的“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指的是电力革命。而“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力量”则指的是电力的应用。这次“新的革命”和材料二中的工业革命都有许多重大发明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举例来说,电力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远距离通讯和交通,而工业革命则使得人们可以更高效地生产商品。

2.在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其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最终,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我们应该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人类应该和平共处。

6.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并奠定

了基础。英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此外,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充足的工业原料和海外市场。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工业革命的火车(或轮船)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汽车(或飞机、电话、电灯等)所取代。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发展高科技并进军科技前沿阵地。我们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掀起全民“学科技、用科技”浪潮,因为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初中九科中考冲刺精品资料历史材料论述题专练+精讲(世界史部分)

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专练+精讲(世界史部分) 作者:福州屏东中学:曾春梅 论述题一: 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在性的(变化)。由于美洲为欧洲所有的商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和异常广阔的市场,从而引起新的社会分工和艺术进步——这在欧洲古老经济的狭隘的范围内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新大陆的白银似乎是以这种方式成为交换的主要商品之一,通过它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而且,也正是通过它的大部分贸易使世界上原本相距遥远的部分彼此间联在一起。 ——亚当.斯密 (1)与材料中“美洲的发现”同个时期还有什么类似的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麦哲伦环球航行 1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2分) 新航路开辟,不仅发现了美洲,促进美洲与外界的联系。同时新的航行路线的开辟,使得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人们突破了以前丝绸之路大陆两端贸易的局限,各大洲交流和贸易更加频繁。随着各大洲的紧密联系,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4分) 作者:林庆元 材料论述: 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夏东《美国崛起因素考察及启示》 2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二:……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材料三: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四:“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我们该怎样去应对? 【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依据:财政收入;粮食产量。 (2)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 (3)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依据就是财政收入、粮食产量,故材料反应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2)根据材料中“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将占城稻推广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材料中反应的原因是: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也就是说,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还要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十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十【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进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何局限性? 哲学、 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及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材料四中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主张?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 人类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学说,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形成?这一思想的来源有哪些? (3)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要求开启宪政之门,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这一宪政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年中考历史材料题(非选择题)答题模版(附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历史材料题(非选择题)答题模版 一、大国崛起\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①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②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④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⑥坚持共产党的正确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国与国关系 1. 常考设问: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两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加强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

③坚持和平发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 三、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①我们要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③反对法西斯主义、霸权主义; ④坚持和平发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 四、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①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 ②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③改革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④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⑤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五、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②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六、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①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③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④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 1.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 1.1 改写材料一: 这个时代需要巨人,而且也产生了巨人。这些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以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都非常出色。这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材料二的作者是XXX,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是《宣言》。 1.2 改写材料三: 在法国,那些启发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很革命,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无论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其中一位主要思想是批判现有的社会和政治制度。这位人物是XXX所描述的那些人物之一。 1.3 改写问题:

1) 材料一中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 材料三中的“伟大人物”可以举一个例子吗?说出他的主要思想。 3) 材料一和材料三共同说明思想解放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2.改写材料: 2.1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名正言顺地解除了对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同时,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2.2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XXX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2.3 改写问题: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些法律文件?它们各自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2) 合众国取得“自由独立”的途径是什么?材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 材料二反映的文献由谁颁布?该文献的颁布对美国南北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这两个重大事件的解决对本国发展有何共同影响?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3.改写材料:

初三历史中考经典材料题答案

初三历史中考经典材料题答案 1.(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日军占领北京。 (2)五四爱国运动;开国大典 (3)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国 ④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赵州桥、李春。它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 (2)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苦、不怕牺牲)。 (3)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急,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对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十一届三中全会。 (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注意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转变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业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6)一个国家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言之有理即可) 4.(1)中共一大的召开;八一南昌起义;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 (2)图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3)邓小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等。(任意一例即可) (4)执政理念: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皆可。 (5)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 5.(1)凡尔登战役(2)《联合国家宣言》,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3)百团大战,彭德怀(4)当全世界人民面临共同的困难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克时艰。 6.(1)林肯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罗斯福新政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侵略战争 (4)召开国际会议,共同协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1)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与资本。《宅地法》。平均地权。(2)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3)新中国成立与政权巩固;土地改革的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任写一例即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4)农业政策的调整要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二【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之路】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二【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1. 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仁人志士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材料三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我疗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述内容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措施?依据材料概括该事件中政治方面的措施并指出颁布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是如何“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的?他的这一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2. 中国近代化是由表及里地艰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

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精选材料题(含答案)

2019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精选材料题 1.宋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材料一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材料四宋朝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则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材料五下图是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2)材料三中的“市舶(司)”是什么机构?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海外贸易的盛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材料六 (4)根据材料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纸币最早出现于我国什么地区及其对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耕获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耕获图》中出现的是何种水利灌溉工具?并说明该工具的特点。

(3)《耕获图》中既有插秧又有收获,这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水稻的种植出现了什么现象?从越南引进了什么新的作物品种? (4)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地提高了,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分析)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七【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七【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1. 只有牢记战争,才能珍视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一战后,由战胜国一手制造出来的国家,这块土地应该纳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疆土。它一天尚存,一天就是帝国东部的威胁。”——希特勒 材料二“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经毁于一旦。” ——张伯伦1939年9月3日在英国下院发表的演讲材料三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门、打下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希特勒是怎样实现把捷克斯洛伐克纳入德意志疆土的美梦中的?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伯伦信仰的一切因为哪一事件毁于一旦?张伯伦所信仰的政策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的话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抗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2. 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回眸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

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摘自张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会议后建立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保卫城镇和村庄”的战役有哪些?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作用?

中考历史各类材料分析题汇编

川教社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重庆市綦江区永城中学潘勇 1、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礼记》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 答:原始社会时期。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叫什么? 答: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应推选贤能,有才能的人当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 (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 答:相传,尧年纪大时,主动提出了后继人的问题。部落首领们推举了贤能的舜。尧对舜进行了长期的考察,舜的表现十分突出。尧死了以后,舜便接替尧的位置,担任了部落联盟首领。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答:既具有高尚的品德,又具有卓越的才能。 2、.阅读下列材料: 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为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记载,中 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 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 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城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 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右图为公祭黄帝陵的盛况。 请回答: (1)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充分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人文初祖的崇敬与怀念。因为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他聪明能干,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传说铜器、车船也是他发明的。 (2)我们如何才能不愧对我们的祖先? 答: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3)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祖先? 答: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答:分封制。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及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分封给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目的是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3)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国君或诸侯享受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根据周王的授予,国君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义务: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不承担义务的,将受到惩罚。

2021年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1.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 安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C 【解析】依据“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 宋时期,临安作为都城,经济十分繁荣,城市商业发展很快,“东门菜,西门水,南 门柴,北门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 A.《神曲》 B.《蒙娜丽莎》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莎士比亚 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哈 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D正确;《神曲》是意大利诗人的代表

作,A排除;《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BC排除;故 选D。 3.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设置丞相 【答案】A 【解析】题干史料“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实 行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对中国的统治,在地方,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 行的建立分封制,实行由中央直接关系的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为了促进全国的经 济文化的发展,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BC两项不合题意;秦朝创立中央 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掌管行政。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 4. 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 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这种行为 A.破坏了自然环境 B.造成了人口问题 C.导致了普遍饥荒 D.引发了温室效应 【答案】A

【中考必考】历史经典20例简答材料分析题汇总

【中考必考】历史经典20例简答材料分析题汇总,打印背熟!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分封制) 司马炎(晋武帝)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的史实,在尚未统一全国时,就进行分封诸王,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分封诸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中“分封诸王”的制度名称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从“分封诸王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1)分封制。 (2)观点: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论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观点:分封制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论述:西周分封诸侯,造成日后周天子面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束手无策,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到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严重削弱了西晋中央政权的势力,西晋从此衰落。 二(商鞅变法)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 观点: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裕强大。 论述: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通过奖励军功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说明变法是富国强兵之道。 三(秦始皇)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的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问题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自《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1)秦始皇。 (2)观点1:由秦汉帝国开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论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各民族团结一致。汉武帝在位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局面。此后,中国历史虽然经历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六【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六【大国崛起与大国关 系】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六【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1.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独立宣言》材料三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是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四“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和议会之间是什么关系?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材料二宣布解脱的是哪一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战争”是指哪一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四、五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大国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 2.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他们却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 (3)综上所述,根据俄美两国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3.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参加对中国出兵的有英、俄、法、美、意、日、德、奥等国……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向一个落后国家发动战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

九年级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日本“近代化进程”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哪一事件?之所以说这一事件失败了,主要依据是什么?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说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什么艰难曲折?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口号是什么?(2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3)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说说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给我们的启示?(1分) 答: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材料一: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图片再现了1919年以来中国革命的四项重大事件,请为这组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等。另一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请你写出印象最深的两个事例。 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等等。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歌词曾激励无数军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斗。请结合所学的史实谈谈这歌词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第一支坚强的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等等。 另一回答③回顾中国近代历史,由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屡战屡败,被迫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仅用28年时间就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历史选择材料题专项练习答案 (3)

初中历史选择题 0.基础概念 1.毛泽东在1935年2月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文中的“从头越”三字显露出作者瘦虎雄心之威,死地后生之勇。“从头越”始于() A.八七会议 B.中共一大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 2.15世纪意大利人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反映的社会思潮一致的是() A.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C.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D.现世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1.偷换概念 3.公元3 世纪罗马帝国遭遇大危机:奴隶丧失了生产兴趣,劳动力严重短缺;公民成为寄生阶层;统治机构庞大,统治者穷奢极欲。最终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该危机的实质是() A.蛮族入侵 B.制度弊端 C.人口短缺 D.风气奢靡 4.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A.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主 C.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 D.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 5.据统计,两晋南朝的官员,由吏部直接任命的约占入仕者50%,由察举和学校考试入仕的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属入仕的占1.2%。这主要反映了两晋南朝

A.贵族政治初步形成 B.选官权力中央化 C.儒家教育逐渐推广 D.官员升迁多元化 2.扩大范围 6.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主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这说明当时西欧 A.法律赋予农奴自由 B.出现富裕农民阶层 C.庄园制度逐步衰落 D.土地关系彻底变化 7.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 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当时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3.无数据/事实依托 8.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9.英国经济史学家指出,早期蒸汽机的发明者巴本、滚筒式纺纱机的发明者刘易斯·保罗,都是外来移民;在810 个亲吻过国王乔治三世(1760-1820 在位)的商人中,至少有250 人肯定是外国出身,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所需资本的大约三分之一是由外国人提供的。这说明16-18 世纪() A.移民和外资称为英国崛起的关键因素 B.英国占据着欧洲经济技术发展的高地 C.英国经济与社会变革领先于欧洲大陆 D.欧洲形成人口与资本的自由流动机制 4.现在完成时(实现了、完成了、解决了、结束了、取代了、消除了、根除了、杜绝了等)10.北宋初期,为了阻挡契丹骑兵的南下,政府在河北沿边的边境上占据数万顷耕地,大修塘泊,修筑了一条“水长城”;政府利用这些塘泊大兴屯田,种植水稻。这一措施 A.有效抵御了金兵南下 B.解决了北宋冗兵局面 C.缓解了北方驻军压力 D.推动经济重心的转移 11.1994年,国家取消了户口拔展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实行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的户籍登记制度。1997年,逐渐放开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的落户限例。这些举措 A.消除了城乡户籍限例 B.推动了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C.实现了人员自由流通 D.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5.现在进行时(正在形成、正在成为、开始形成、开始出现、开始成为等) 12.《左传》记载:“(周)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王卒大败,祝聘射王中肩。”这主要反映了 A.春秋争霸的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 (含解析)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观察图片及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图二: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图片及解说文字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3)根据图片及解说文字写出图一和图二有什么关系? 【答案】(1)A。 (2)可以从文章(会议)内容、(文章)会议名称、(发表)召开时间、召开地点、主持人等符合题意即可。 (3)图一是图二的思想基础。 【解析】 【详解】

202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综合题提升练【附答案解析】

综合题提升练 1.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历史,蕴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讲仁爱重民本】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子”是谁?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受上述思想影响,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治世”局面,请列举两例。 【尚和合求大同】材料三 (2)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请将材料三中的内容与以下表述相对应。(填写序号) 增强北魏实力,促进民族交融:____________;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___________; 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____________。 【修睦邻悦往来】 材料四郑和船队每一次归国时,都有许多外国使节随队前来中国。如第五次下西洋回国时带来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贡使,第六次下西洋回国时带来十六国贡使……郑和在海外未劫掠任何财物,未侵占一寸土地,更未驻一兵一卒,这与半个世纪后东来的西方殖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里?从郑和与西方殖民者两个方面,谈谈如何理解“这与半个世纪后东来的西方殖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2.在中国古代史中,历代统治者们都采取着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相关的制度。为了避免乱象重现,秦始皇在地方上采用怎样的统治制度?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孝文帝是如何将“拓跋鲜卑的主体迅速与汉族融为一体”?并结合所学概括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四(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台湾? 3.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形象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中国形象进入西方文化之中,并开始日益具体……中国的信仰、制度、器物、发明都被商人和传教士等向西方传送,对比同时代的欧洲,中华帝国连绵不绝的历史、精美绝伦的艺术都显得高不可攀。 (1)材料中涉及的“信仰”中,汉武帝把哪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并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推崇?“制度”中创立于隋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发明”中,北宋时发明的什么印刷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18世纪末,文明与自给自足的中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不屑于同其 他民族贸易往来,这使得这个民族停滞不前……在对中国形象进行了一系列僵化、丑化之后,西方国家决定对中国付诸武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