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枇杷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它的果实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
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枇杷叶也具有许多有益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枇杷叶的功效和作用,包括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枇杷叶具有保护呼吸系统的作用。
枇杷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黏液,具有祛痰、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经常食用枇杷叶能促进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毛细纤毛活动,帮助清除痰液,减少支气管炎、咳嗽和哮喘等症状的发生。
此外,枇杷叶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
其次,枇杷叶对消化系统也有积极的影响。
枇杷叶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以缓解便秘和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同时,枇杷叶还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此外,枇杷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保护胃黏膜,预防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
此外,枇杷叶对心脑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枇杷叶中含有一种叫做枇杷叶酸的成分,它可以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枇杷叶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保护血管健康。
此外,枇杷叶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枇杷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同时,枇杷叶还含有一些抗病毒和抗菌成分,可以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繁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尽管枇杷叶具有许多有益的功效和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枇杷叶在一些人身上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等。
此外,枇杷叶中含有一些挥发油和鞣酸,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胃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另外,由于枇杷叶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碱,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导致失眠、心悸等症状。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枇杷叶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不宜过量食用。
食用枇杷叶应适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中药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引言:中药枇杷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上。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功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尤为突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枇杷叶的来源、功效和作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枇杷叶的来源及药材特点枇杷(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是被广泛种植的一种常绿果树,被人们所熟知的主要是它的果实-枇杷。
而枇杷叶即是枇杷树的叶子,为珍贵的药用植物。
枇杷叶呈椭圆形,叶纸较厚,革质,边缘有锯齿状。
叶片表面为深绿色,光滑;背面为黄绿色,有着亮而显著的脉络,气味芬芳。
二、枇杷叶的药理作用1. 温肺化痰作用枇杷叶主要具有温肺化痰的作用。
中医认为肺主气,主治呼吸相关疾病,所以枇杷叶常用于治疗肺热化痰、咳嗽痰多等症状。
枇杷叶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支气管粘膜,增加粘膜上皮细胞的运动性,促进痰液排出。
2. 止咳平喘作用枇杷叶含有苦杏仁甙,这是一种具有平喘作用的化合物。
苦杏仁甙可以刺激肺泡上皮细胞的运动,增强呼吸道的清除痰液功能。
此外,枇杷叶还能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支气管的通气量,从而缓解咳嗽和气喘。
3. 抗炎作用枇杷叶含有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例如黄嘌呤、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疾病症状。
4. 抗氧化作用枇杷叶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类物质等。
这些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抗氧化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如心血管疾病、肝炎等。
5. 改善免疫功能研究发现,枇杷叶的提取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它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增加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帮助抵御感染和疾病。
三、枇杷叶的临床应用1. 治疗咳嗽痰多枇杷叶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可以使用鲜枇杷叶,用开水冲泡,或者将鲜枇杷叶制成枇杷叶茶,每天饮用2-3次,能够缓解咳嗽,促进痰液的排出。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的药用价值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_枇杷叶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草药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图片、枇杷叶的药用价值等。
要想知道更多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中草药枇杷叶目录(可点击哦):枇杷叶简介枇杷叶图片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的药用价值枇杷叶的吃法枇杷叶煮水的方法*枇杷叶简介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
常绿小乔木,高约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叶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上部有疏锯齿,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长6-10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花梗及萼筒外面皆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直径1.2-2厘米;花柱5,离生。
梨果球形或矩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
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枇杷叶图片*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的功效: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①《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②《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④《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⑤《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⑥《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枇杷叶的作用: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止咳作用。
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
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度祛痰作用。
亦有报告指出,枇杷叶止咳作用强,祛痰作用较差。
2、抗菌作用实验表明,本品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痤疮成因及中医治疗

痤疮一、寻常痤疮概述1、临床要点好发部位: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肩部。
发病年龄:好发于青春期男女, 个别患者可迁延至30岁以上。
皮损特征:粉刺、丘疹、脓疱,严重者出现紫红色结节、囊肿、脓肿,甚至破溃,形成窦道和瘢痕,愈后留有色素沉着、萎缩性瘢痕。
2、痤疮分级:3、发病机制,目前公认机制。
雄激素作用、油脂分泌过多、毛囊导管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炎症;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饮食、化妆品等。
二、寻常痤疮的中医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最早提出了“痤痱”病名,湿热搏结,滞塞不通,腠理壅闭,发而为痤疮。
《黄帝内经素问注》“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余色白黄,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谓汗空也。
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刺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待耎而攻之,大甚出之。
”——总的病机为“阳气内郁”。
《肘后备急方》“年少气充,面生皰疮”——指出本病好发于“年少”者之面部。
《刘涓子鬼遗方》创制木兰膏,以之“敷疱上,日三”外用治疗痤疮。
《诸病源候论》“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最早提出了“面皰”病名,发病与“风”“热”有关。
《万病回春》“肺风粉刺,上焦火热也”制粉刺方,枯矾30克,生硫磺、白附子各6克组成,上药共为细末,唾液调匀备用。
外用,敷粉刺,临晚上药,次早洗去。
——指出该病病位在上焦,病性为热。
《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
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
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
……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指出病位在肺,并提出内治法。
《外科启玄》“肺风刺渣鼻疮,鼻乃肺之窍,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以致血热凝结于面所致,宜清肺消风活血药治之,外上搽药消之。
呼吸科常用止咳平喘中药饮片图谱

主治病证:咳嗽有痰。 枇杷叶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病证: 1.肺热咳嗽,气逆喘急。有清降肺气之功。单用,或与黄芩、桑白皮、栀子、
第 3页
等同用。
2.胃热呕吐,哕逆。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陈皮、竹茹等 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桑白皮 性能:甘,寒。归肺经。
应用: 1.咳喘痰多。 2.肠燥便秘。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百部 性能: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 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第 2页
2.蛲虫病、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脾虚食少便溏者忌用。 紫菀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肺热咳喘。 2.水肿。
第 4页
葶苈子 性能: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 2.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白果 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主治病证: 1.哮喘痰嗽。
第 5页
2.带下,白浊,尿频,遗尿。 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多用,小儿尤当注意。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 腹痛、吐泻、发热、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呼吸麻,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主治病证:咳嗽气喘。咳喘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 苦杏仁 性能: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第 1页
1.咳嗽气喘。 2.肠燥便秘。 3.蛲虫病,外阴瘙痒。外用。 使用注意: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泻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用法:煎服。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 紫苏子 性能: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中药学_枇杷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归经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解:枇杷叶>>>
名称:枇杷叶 别名: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 杷叶、芦桔叶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原始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雷公炮炙论》:凡使(枇杷叶),
采得后,称湿者一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 一两是气足,堪用
2.陶弘景:枇杷叶不假煮,但嚼食亦 瘥人,以作饮乃小冷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原始形态:
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 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 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 期翌年5-6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生态环境: 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 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 川、贵州、云南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注意事项: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 者,法并忌之。
中药材:枇杷叶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相关疾病症状:
定喘、烦热、和胃、降逆、降逆止呕、降 气、降气化痰、脚气、解暑、咳血、口渴、 溃疡、衄血、呕逆、清肺、清肺止咳、清 热解暑、热毒、消痰、下气、虚劳、止咳 化痰、止咳嗽、止呕。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 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 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 不咳矣。
2.《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宛 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 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 危证。枇杷叶
枇杷叶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枇杷叶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枇杷叶散,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
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
香薷,七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
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
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生活常识分享。
常用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药品目录感冒止咳药物 (2)心脑血管病药物 (5)胃病药物 (10)肝胆病药物 (11)肾病药物 (12)治头痛药物 (14)消脂类药物 (15)化石药物 (15)风湿痹证、痛风药物 (16)妇科药物 (17)喉科药物 (21)眼科药物 (23)骨科药物 (24)外用药物 (24)其他 (26)感冒止咳药物清开灵胶囊组成:略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小青龙颗粒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功效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无糖型)或一次13g(含糖型),一日3 次。
复方甘草口服液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10ml中含甘草流浸膏1.2ml、复方樟脑酊1.8ml、甘油1.2ml、愈创木酚甘油醚0.05g、浓氨溶液适量。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感冒时所产生的咳嗽及咳痰不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3次,服时振摇。
急支糖浆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儿童一岁以内一次5毫升,一岁至三岁一次7毫升,三岁至七岁一次10毫升,七岁以上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
利肺片组成:五味子,白及,枇杷叶,牡蛎,百部,甘草,百合,冬虫夏草,蛤蚧功效与主治:驱痨补肺,镇咳祛痰。
用于肺痨咳嗽,咯痰咯血,气虚哮喘,慢性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金荞麦片成份:本品为金荞麦浸膏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枇杷叶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你知道枇杷叶丸吗,相信有许多人都有接触过,因为枇杷叶丸的用途是比较广泛的。
枇杷叶丸里面包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
你知道枇杷叶丸吗,相信有许多人都有接触过,因为枇杷叶丸的用途是比较广泛的。
枇杷叶丸里面包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的有益处,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枇杷叶2斤(蜜炙),山药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崩,经事失期,或前或后,不育。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子用量原缺。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1两半,杏仁(浆水浸1宿,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半夏(浆水浸1宿,炒)1两半,丁香大者1分,木香1分,皂荚肥长1尺者1挺(去皮,酥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风面上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7丸或10丸,食后取杏仁膏(别用杏仁半升去皮尖,麸炒,研膏)1匙,水1盏,同煎1-2沸,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枇杷叶(去毛刺)8两,黄芩(酒炒)4两,甘草1两,天花粉4两。
【制法】上为末,新安酒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风粉刺、鼻渣,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