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练(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周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孔子游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①,爵之大夫,起缧绁②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③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④,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羖(gōng):公羊。②缧绁(léi xiè):用绳索捆绑。③粥:同“鬻”(yù),卖。④有司:古代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统计,出纳

B.已而去鲁,斥乎齐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辟:偏僻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代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孔子“执政才能”、“好礼有才”的一组是()

A.①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②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①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②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C.①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②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①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②吾即没,若必师之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三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卓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陆游是我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夜闻杜鹃”是诗歌的题目,而“鹊桥仙”则是。(2分)

(2)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①

②(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2分)

答:

高一语文周练(三)参考答案

(一)1、B(去:离开。)

2、B(A“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礼有才”;C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礼有才”;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迁的态度,并未说明“执政才能”。)

3、(1)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当世”译为“当政”;“其……欤”是固定结构,表反问语气,根据语境来翻译他的情种色彩;“没”通“殁”,“即没”是将死的意思;“师”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师”)

(2)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在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丢失的东西;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与闻”是动词,译为“参与”;“饰”译为“修改、调整”;“贾”为“价格”;“别”译为“分开”;“遗”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遗失的东西”;“予”译为“给予”)

(二)(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三)(1)南宋(或宋朝)、词牌名(2分)

(2)①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4分)(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2分)

【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厘子病重,快要死了,告诫自己的儿子(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门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官,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概是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恰当(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然尝不出肉的味道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喜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惧怕,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杀了扰乱政治的鲁大夫少正卯。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在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丢失的东西;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