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修悟法要

合集下载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一种自我引导与自我提醒的态度,也是对自己内心最真实、最原始的渴望和信念的坚守。

悟初心,是指通过深刻的思考和反思,认识到自己最初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

每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很容易迷失方向。

悟初心就是要通过自省,找回自己内心深处最纯真的梦想和渴望,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守初心,是指在找到最初的梦想后,坚守不移地追求和实现。

守初心意味着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

守初心要求我们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永不放弃。

践初心,是指将最初的梦想和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付诸于实践中。

践初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理想和梦想,更要有行动和实干。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将初心真正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践初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对于一个人来说,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一种全面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悟初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最真实的梦想;守初
心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永不动摇;践初心让我们将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能够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和动力,还能够帮助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不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牢记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精神,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人生有许多选择和机遇,但每个人都需要时刻铭记初心,不忘初心,方能在繁杂的人世中保持定性,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一种精神品质,经历了种种风雨,才得以更加明白初心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体会到初心对我们成长发展的巨大影响。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不断寻找初心,如何保持初心,又如何践行初心,这是我一直想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对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心得体会。

悟初心,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初心,初心是从何而来的。

我们每个人出生时都有自己的初心,可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对某种事业的热爱,亦或是某种理念的追求。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干扰和压力也就越来越多,初心往往会被人生的琐事所迷惑和荒废。

所以,悟初心就是要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内心,在扰乱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和深思,重新找回内心深处那个最初的梦想和信念。

唯有悟初心,我们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不受外界干扰、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

守初心,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动摇。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困难,朋友、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人世间的声音和期待,都可能让我们迷失自己,背离初心。

所以,守初心需要我们坚定的意志和自我约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都要坚持履行自己对初心的承诺。

守初心需要追求真实和纯粹,需要超越自我和外界对于成功的定义,用真正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践初心,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初心。

初心是灵感和奇迹的源泉,但它也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和奋斗去实现。

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并不平坦,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定。

所以,践初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初心,我们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和成就。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曾经历过迷茫和彷徨。

曾经的我对未来迷茫不已,不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知行合一悟“初心”

知行合一悟“初心”

知行合一悟“初心”作者:李姗来源:《乡音》 2019年第8期根据开展主题教育的规定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在学习过程中,梳理了关于“初心”的论述,浅谈对初心的认识和体会。

一、温“初心”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面对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入大会的主题,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用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再次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二、问“初心”初心使命,是立党之魂。

《初心修悟法要》憨山大师

《初心修悟法要》憨山大师

《初心修悟法要》1如何修悟若论此须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

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佛祖出世,千言成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

於此用力,故谓之修。

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

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

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

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熏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

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

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2修悟下手处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

费力者多,得力者少。

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博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

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

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

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山夫,先要拶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

即此一念,本自无生。

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

如此勘破,就于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

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水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

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

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

起时便咄,一咄便消。

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卢。

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初心指的是内心最初的初衷,也就是我们追求事业、梦想和生活的初衷。

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考虑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路程,是否与自己的初心一致。

如果不一致,那么我们应该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重新找回自己的初衷,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表达中心思想,即是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最重要的思想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不抛弃不放弃,不断地向前进。

这种永远追求理想的动力,是很多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也是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突出重点,讲的是在实践中,我们要对重点进行发力。

悟初心,需要有对自己心灵深处反思的勇气;守初心,需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权衡利弊的能力;践初心,则需要不怕困难和障碍,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前行。

只要能够不断地强化心中的那份初心,就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机会和成就。

注意思辨,是实现初心的一种重要思路。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明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自己的初心。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有清晰分析的思维能力,会通过分析得出一个方案,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做一些调整。

遣词造句准确、简练,指的是语言上的表达。

我们在表达时需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语法的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同时,还要减少不必要的修辞和繁琐,注重表达的简洁性和易懂性。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是为了让文章更加通顺、清晰。

文章应该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其中正文应该按照重点依次展开,每个重点要用段落分开,条理清晰且有序。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表达真实、感人是重要的情感表达。

初心是一种情感,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内心的感触能够让文章更加的真实,也更加的感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带着情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让读者真正地感受到你的初心。

总之,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一种信念和力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心得体会
初心是指最初的心愿、动机或目标。

初心来源于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和坚定的信念,它是人们追求目标、实现梦想的起点和坚持不懈的动力所在。

守初心、践初心,是人们一生不断前行的必修课。

首先,悟初心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

是什么初心,为什么一开始就有这个初心,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想一想的问题。

而当我们想清楚自己的初心的时候,就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因为行动是悟初心的最好方法。

悟初心要有勇气和毅力,需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要能够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其次,守初心是维系内心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

初心是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抱负,我们需要一直保持初心不变,对未来充满热忱和希望,这是一个人内心稳定和自我认同的重要体现。

当我们失去初心时,就会迷失自我,对于自己和生命的意义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最后,践初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心是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抱负,践初心是实现这些期许和抱负的具体行动。

人生意义最大的部分在于实现自己的初心,而实现初心必然要有坚定的目标、充满动力的行动、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需要做到勇于承担责任,满怀信心和热情地迎接挑战,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而言之,初心是人生的指针,在人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进行的
三个步骤。

悟初心,是为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守初心,是为了维系自己的内心自我价值,践初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只有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三者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让自己满意、让世界更美好的路。

初心讲堂第四十五讲心得体会

初心讲堂第四十五讲心得体会

初心讲堂第四十五讲心得体会初心讲堂是一项旨在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动力的系列讲座。

在第四十五讲中,主讲人探讨了如何保持初心和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这次讲座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一、初心的重要性初心是一个人追求事业成功、个人成长和内心满足的动力源泉。

然而,由于现实的压力和诱惑,很容易让人迷失初心。

主讲人在讲座中强调了初心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几种方法来帮助我们保持初心。

其中包括保持对自己价值观的清晰认知,定期回顾自己的目标和愿景,以及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互助。

通过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追求某个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坚持初心,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二、挑战与困境在实现初心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

主讲人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一些面对困境时的经历,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困境,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们。

其次,我们应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最后,我们应该寻求帮助和支持,不要畏惧请求他人的帮助。

通过积极应对困境和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初心并迈向成功。

三、坚持信念坚持信念是实现初心的关键。

在这次讲座中,主讲人提供了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坚守信念。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最后,我们应该对自己充满耐心和信心,不要被外界的意见和批评动摇自己的信念。

通过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们可以战胜外界的压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四、持续学习与反思保持初心和坚持信念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反思。

主讲人鼓励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并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

他提到了一些有效的学习和反思方法,如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和与他人分享经验。

此外,主讲人还强调了定期反思的重要性,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做出改进。

通过持续学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自己的初心。

结语初心讲堂第四十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自己最初的信念和热情的追求,并将其付诸行动。

悟初心,意味着我们要深刻理解并认识到自己最初的初衷。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真实的想法和渴望,这些最初的心愿往往反映了我们真正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观。

悟初心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过去、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到那个最初的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意义。

只有通过悟初心,我们才能够真正找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

守初心,是指我们要坚守自己最初的信念和热情。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诱惑,很容易迷失自己。

但是只有守初心,才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坚持和毅力。

守初心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对自己最初的信念的忠诚,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只有守初心,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践初心,是指我们要将自己的初心付诸行动。

初心虽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够将其转化为现实。

践初心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践初心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践初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诺,也是对社会、家人和他人的一种责任。

总之,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只有通过悟初心,我们才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和意义;只有守初心,我们才能够保持追求的热情和坚持的力量;只有践初心,我们才能够将自己的信念转化为现实。

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就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心修悟法要憨山大师「一、如何修悟」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

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

於此用力,故谓之修。

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

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

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

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

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百人者,诚难之难。

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

费力者多,得力者少。

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

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

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

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剷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

即此一念,本自无生。

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

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

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

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

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

起时便咄,一咄便消。

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

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

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

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

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

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

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於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

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着,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

如镜中像,如水中月。

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都是变幻不实的事。

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

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勘他箇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眛. 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

除此之外,别扯玄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

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已。

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已。

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

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

如今用此做工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

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恕不得悟,又嫌不玄妙。

者些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

至若工夫做得力处,外境不人,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

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

此处最要分晓,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

但只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捱追将去。

我者里元无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甚么?决定要见箇下落。

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

如此着力,自然得见好消息。

若一念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

如空华影落,阳燄波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在,此乃初心得力处。

不为玄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可生欢喜心。

若生欢喜心,则欢喜魔附心,又名一种障矣。

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

自己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留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

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吻,物遇如微尘。

从上佛租,心印秘诀,皆不出此。

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

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然佛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

此须日有定课,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三、解悟与证悟」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

然悟有解证之不同。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

多落知见,於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

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

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山穷水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

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

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想、情虑,皆鎔成一味真心。

此证悟也。

此之证梧,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

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

其余渐修,所证者浅。

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

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

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

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癡人认作本来人。

」於此一关,最要透过。

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

就於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

是又全在绵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

「四、修悟六原则」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

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以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

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

”不是旧时行覆第更无玄妙。

工夫若到,自然平实。

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熏般若,般若为习气所熏,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着其心,私谓玄妙,深入不舍。

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刺。

比前?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忌。

第二、不得将心待悟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抢起惑造业。

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亡根株。

待至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

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成退堕。

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

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境界。

如成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治红垆,陶镕万象。

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

换名不换体也。

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勤下生。

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

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第四、不可自生疑虑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脱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

进无新证,退失故居。

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计较得失,或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

此须勘破,则决定直入,无复顾虑。

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处,更加精釆,则不退屈。

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怖。

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

或以此豁达空,当作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中最险。

第六、决定信自心是佛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

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明寂照,圆满周?,无欠无余。

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

然吾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今之做工夫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专只与作对头。

如小戏灯相似,转戏转没交涉,弄久则自生怕怖。

又有一等怕妄想的。

恨不得一把捉了,拋向一边。

此如捕风捉影,终曰与之打交涉,费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

缠绵曰久,信心曰疲,只说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堕之。

此乃初心之通病也。

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真心,不生灭性,只将妄想认作法耳。

者里切须透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

只须离心意识参,离妄想境界求。

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撇田切莫与之作对。

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参话头,着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

此处最要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得怯弱。

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

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

如脱?之鹰。

二六时中,于一切境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

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以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语耳。

本非究竟,亦非实法。

盖在路途边,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枉费心力,虚丧光阴。

必须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

”其所行覆,可以曰劫相倍矣。

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须从者里透过始得。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