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不再寂静

合集下载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像补丁一样覆盖着大陆的土壤薄层控制着我们人类和大地上各种动物的生存。

如我们所知,若没有土壤,陆地植物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就无法生活。

生命创造了土壤,而异常丰富多彩的生命物质也生存于土壤之中;否则,土壤就会成为一种死亡和贫瘠的东西了。

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

土壤置身于无休止的循环之中,这使它总是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

在所有这些变化中,活的有机体总是积极的参与者。

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

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

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

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其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重量仍和细菌差不多。

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的极微小的植物生命。

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

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氯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

例如,若没有固氯细菌,虽然植物被含氮的空气“海洋”所包围,但它们仍将难以得到氮素。

其他有机体产生了二氧化碳,并形成碳酸而促进了岩石的分解。

土壤中还有其他的微生物在促成着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镒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

另外,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

尽管它们很小,却在除掉枯枝败叶和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转化为土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些小生物在完成它们任务中所具有的特征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例如,有几种螨类甚至能够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开始其生活,隐蔽在那儿,并消化掉针叶的内部组织。

名著导读《寂静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寂静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着导读《寂静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作品简介】《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

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

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

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

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

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作者简介】蕾切尔·卡森(英文名Rachel?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因出版《寂静的春天》引得全世界瞩目,美国着名刊物《时代》在2000年12期,即20世纪最后一期上将蕾切尔·卡逊评选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之一。

在纽约大学新闻学院评选的本世纪100篇最佳新闻作品中,《寂静的春天》名列第二。

《匹兹堡杂志》将卡逊评选为“世纪匹兹堡人”之一,?赞扬她对现代环境保护思想和观点的开创性贡献,认为她是现代环境运动之母。

在她去世后,1980年美国政府追授她美国对普通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章”。

【阅读练习】阅读《寂静的春天》,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

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幅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

【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及作者简介

【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及作者简介

【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及作者简介《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你若有心去翻阅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作者简介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匹兹堡附近的泉溪镇,1932年获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36~1952年在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调查署工作。

著作有《海风之下》(1941)、《我们周围的海》(1951)、《海之边缘》(1955)、《寂静的春天》(1962)。

1963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64年4月14日因患癌症病逝。

1980年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作者传记地球环境的第一位目击者―记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刚刚在南非结束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再一次掀起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球规模的理念宣传高潮,这时人们不会忘怀30多年前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在大众、政府甚至科学团体对这些概念还茫然无知的时候,通过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向全球敲响了第一次警钟。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优秀7篇)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优秀7篇)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优秀7篇)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篇1风,柔柔地吹;枝头,悠悠的风。

明媚的太阳,晒在身上,暖在心里,原来是春天到了!这啁啾的小鸟,透露着春的灵秀,应该是迷人的,或欢快的!可是我并不懂,她为什么是寂静的,我便带着问号走了进去。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一座宁静的乡村却蔓延着死亡的气息,元凶便是被频繁大量使用的杀虫剂,导致水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作者呼吁人们要爱护大自然。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鸟语花香,现在却只有一片寂静,变成了一个没有声音的春天。

是这些小生命装饰了大自然,他们每天都在忙碌地工作着,或晴天,或雨季,又或是残酷严冬,当他们的生命巍巍可及,仍然不停歇地工作着。

可当春天来临,会让这些沉睡的小生命复苏起来。

这些小生命拥有着我们所需的天然属性而成为维持自然平衡,利于人类发展的同盟,可是我们现在却将炮火朝向它们。

把这个世界的色彩一点点抹去,只剩下一片黑暗,最终——她沉默了,一切都变得寂静。

没有声音的春天又怎称得上是春天呢?在这个自然界,本是互相影响,互相互利。

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产者与消费者也会受到伤害,到最后只会不复存在,她的沉默倾诉了一切的情绪。

看到这,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家园,在我们的家园里虽适应自然,但也改造自然,慢慢地将美丽的家园占为己有,滥用杀虫剂,肆意破坏,其实谁都没有权利认为一个没有昆虫的世界是高尚纯洁的。

我们只是地球的使用者,而不是主宰者,我们要与其它小生命共同分享地球,因为这些小生命群都是平衡的支点。

我们必须尊重她,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不要轻易地去改变。

而是保护她,用最温柔的方法,还她的生机勃勃。

我们用昆虫的天敌去压制或制服它们,总有昆虫也害怕的对手。

总之不要滥用化学品,还它一个春意盎然,还它一个生机勃勃,因为春天并不是寂静的,是欢快的!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篇2在人们的记忆中,春天永远都是那么生机勃勃,鸟儿在枝头歌唱,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发出沙沙的响声,鱼也争先恐后地从水中跃出水面。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在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似乎总是在忙碌中迷失,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直到我读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才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猛然惊醒。

蕾切尔·卡逊在书中描绘了一个可怕的未来:春天不再有鸟鸣,不再有花香,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死寂。

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而是由于人类滥用化学农药等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书中所描述的细节让我感到触目惊心。

比如那些原本应该在春天里欢快歌唱的鸟儿,因为农药的毒害,一只只从枝头坠落;那些五彩斑斓的花朵,渐渐失去了生机,不再绽放;还有那清澈的溪流,被化学物质污染,鱼儿翻起了白肚皮。

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让我感到无比的痛心。

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的日子。

那时候,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田野里,油菜花金黄一片,仿佛大地铺上了金色的绸缎。

我会和小伙伴们在花丛中奔跑嬉戏,身上沾满了黄色的花粉。

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那是一种让人陶醉的味道。

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

我们会在河边捉蝌蚪,看着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那小小的尾巴一摆一摆的,可爱极了。

有时候,我们还能看到小鱼在水底的石头缝里穿梭。

河边的垂柳依依,柳枝随风飘舞,就像绿色的丝带。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一开始,效果确实很显著,庄稼的收成好了很多。

但是渐渐地,问题出现了。

田里的青蛙少了,害虫却越来越多。

油菜花也没有以前那么茂盛,花香也变得淡了。

小河里的水不再清澈,上面漂浮着一层白沫。

蝌蚪和小鱼都不见了踪影,河边的垂柳也显得病恹恹的。

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河里玩耍了。

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

读了《寂静的春天》,我才恍然大悟。

是那些化学物质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春天失去了它原本的生机和活力。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自然。

我们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自然被破坏了,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这本书首次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为我们曾经对自然的无知和傲慢而感到羞愧和悔恨。

书中描述了一个原本充满生机的小镇,在人们盲目使用化学农药后,逐渐变得寂静和荒芜。

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嬉戏,昆虫消失无踪,整个生态系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卡逊通过详实的科学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农药是如何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和传播,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并非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存在,而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我们对自然的每一次破坏,都如同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在过去,我们总是以“征服者”的姿态面对自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一切。

我们大量使用农药来消灭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却未曾想过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

我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长远的后果。

这种短视的行为,让我不禁反思:我们所谓的“进步”,真的是进步吗?还是在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换取当下的短暂繁荣?卡逊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妄图控制和主宰自然的想法,而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自然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平衡,我们的过度干预往往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发一系列不可逆转的后果。

这本书也让我对科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科学技术无疑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在推广和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时,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谨慎的考量,不能仅仅因为其带来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

我们需要有负责任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以确保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真正有益于人类和整个地球的。

《寂静的春天》摘抄

《寂静的春天》摘抄

《寂静的春天》摘抄
一、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春天的印象不再是鸟
语花香,而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

我看见阳光下的花草都垂着头,它们看上去很无精打采。

我看到树木,它们的树冠好像是用
胶水粘住了一样。

许多鸟儿都飞走了,看起来它们似乎都非常疲倦。

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和隆隆的风声,那是春天将要来临的
声音。

二、我并不是说鸟儿没有告诉我们春天即将到来。

有一种小
鸟能告诉我们,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在春天,这种小鸟成对地
飞来飞去,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三、我想:大自然正在经受一种可怕的灾难。

一种危险的生
物侵入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它将摧毁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四、当我在海边散步时,我看见有一种东西从海里升起来了,那是一只巨大的海鸥。

它很强壮、很凶猛、很可怕,好像在寻找
猎物。

当我走近它时,它立刻扑向了我,用它那锋利的爪子和牙
齿刺入了我的手臂和腿里。

当我发觉自己受了伤时,已来不及逃
走了。

当我挣扎着想要摆脱这只海鸥时,它已经将我抓走了。

—— 1 —1 —。

春天不应寂静无声——《寂静的春天》荐读

春天不应寂静无声——《寂静的春天》荐读

春天不应寂静无声——《寂静的春天》荐读1.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开始广泛使用以DDT 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

它们在农药生产商的包装下看似无害,但是公众对真相一无所知。

为此,忧心忡忡的蕾切尔·卡森写下了《寂静的春天》,将剧毒农药的危害告诉世人:它们会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破坏生态系统,并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剧毒农药进行限制。

它催生了现代环境运动,促使我们寻求一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它也因此成为一部人人必读的自然科普经典。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

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有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

“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

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2.推荐理由《寂静的春天》是荒芜中的一声呐喊。

蕾切尔·卡森的这部著作情感真挚、研究全面、观点严谨。

它改变了我们的历史进程。

如果没有它,环境运动也许会被耽搁很久,也许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开始。

——阿尔·戈尔(美国前副总统、环境活动家)在叶文洁的最后时刻,她回忆起《寂静的春天》对自己一生的影响……这本书使她对人类之恶第一次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刘慈欣吹响环保运动号角的鼻祖之作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关注环境保护、敦促人类反思的科普作品,也正是它,肇始了现代环保运动,扼制了部分人类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的行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不再“寂静”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海洋生物学家、环保运动的先驱蕾切尔·卡森(1907-1964)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于1962年在美国出版,并在当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辩论。

由此,“环境保护”这一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像许多环保运动的先驱,如梭罗、玛丽·奥斯汀一样,卡森去世之后才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尊敬和关注;她留下的文学作品在她生前遭到了众多的“诋毁”,更不要说进入经典的行列了。

然而我们很难说卡森是含恨离开的,因为她曾经全身心地爱过这个世界,因为她的努力促使了一系列环保法律的诞生。

在美国中部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城镇,那里的生物原本生活得很和谐。

繁花似锦、果树成林,鸟儿鸣唱,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穿过原野,人们常常到小溪边捕鱼。

但是,一片片从天而降的白色粉剂导致了一场瘟疫:植物枯萎了,鸟儿消失了,鱼儿死光了,母鸡孵不出小鸡,新生的猪仔活不了几天,花丛中没有蜜蜂,果树的花得不到及时授粉、没有果实,大人和孩子也得了奇怪的疾病。

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春天,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这就是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为我们描绘的一则“明天的寓言”。

由于杀虫剂的滥用,美国无数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

同时,卡森女士还在书中提出人类如何认识和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大话题,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技术进步的局限性,并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

她那细腻的文笔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

如同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世俗的攻击一样,卡森《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初,也遭到了猛烈的抨击。

那些靠牺牲环境谋求经济利益的人首先跳出来,指责卡森是“煽情”和“歇斯底里”,说她“危言耸听”,甚至因为她的性别质疑她的研究结果和能力。

虽然阻力重重,但《寂静的春天》就像黑暗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广大民众,也得到了一切
有良知的科学家和民众的支持。

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之时,美国的公共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项,但卡森在她书中所提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惊醒了人们。

仅至1962年年底,就有40多个提案在美国各州通过立法以限制杀虫剂的使用。

非常难得的是,曾获得诺贝尔奖的DDT和其他几种剧毒杀虫剂终于从生产与使用的名单中彻底地被删除。

与此同时,《寂静的春天》还成为促使环境保护事业在美国和全世界迅速发展的导火线。

由于卡森的努力,一些鸟类不再处于绝迹的边缘,春天不再寂静,数不清的人保住了生命。

可以说,卡森成功地将一本论述死亡的书变成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在美国的历史上,《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可以与斯托夫人描绘黑人奴隶生活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相媲美,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美国社会。

斯托夫人把人们熟知的、公众舆论的焦点写成小说,起始了废除奴隶制的进程;相反,卡森发出了一个任何人都很难看得见的危险信号——把环境问题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因而,我们说卡森是可以和伽利略、达尔文比肩的人物并不算过分——他们都是在人类文明处于转折路口时点燃了火炬的引路人。

在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寂静的春天》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体现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追求。

实际上,卡森和她的书所质疑的,也不仅是滥用毒药,还有工业化、技术化社会对待自然不负责任的基本态度,她拒绝接受破坏自然是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的说法。

而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以牺牲环境、生态换取经济发展,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对寂静春天的思考和探索仍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从文学的审美意义上看,《寂静的春天》也是具有强烈震撼力的。

从书名看便给人以别样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及无限的想象空间。

“春天”在人们的经验世界里怎么会是寂静的呢?“春天”决不该等于“寂静”,可是,作者却巧妙地营造这种“伤感”基调来引发人们的思考,思考着未来前行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