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美术简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14
• 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
15
16
响堂山佛像 北魏
四、佛教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17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18
绘画艺术
• 著名画家:这一时期人物画仍是主流,出现了以生活为题材的人物、 肖像画,风格手法上更加注重传神;山水画呈现出独立的趋势;花 鸟画艺术出现萌芽;宗教特别是佛教题材的绘画占有较大比重。
3、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早期绘画理论家。创作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所作线 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他将战国 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任智 图》。时人称顾恺之为三绝—画绝、文觉和痴绝。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4.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 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32
二、书法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 系。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 上的黄金时代。
1.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擅长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见长。其楷书笔法 遒媚,结构朴茂,开创了有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书法特点字形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舒朗,笔画富有意趣。临摹本《宣 示表》、《荐季直表》。
2.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楷、行、草,其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 劲键,草书浓纤折衷。对王羲之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后世尊他为“书圣”,并与其子 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 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帖》等。

中外美术史3魏晋南北

中外美术史3魏晋南北

• 魏晋南北朝以后,山水形象开始由背景变 为主体,成为独立的画种。是中国山水画 发展的萌芽时期。
一、顾恺之与山水画 • 传说顾恺之所画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 不容泛” 。
• 《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是构思如何画云 台山的文字。 • 画得是张道陵在四川云台山七试弟子的故 事。 • 文中顾恺之已明确提出从观察具体的自然 景物,从生活的真切感受出发,对画中山 水进行安排和取舍,注意人物的比例、动 态与配置,以及远近、明暗、色彩等技法 的运用。
16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 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在中国美术史上 独占鳌头,成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 就和影响是任何画种都无法比拟的。
• 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可以追溯到非常 遥远的年代。 • 远在西周,帝王的冕服上就有山形的装饰 纹样,有些玉器上刻有山川云气纹,这些 都属于工艺美术的范围。
• 以后在很长的时间内, 山川形象只不过是人 物画的背景。
• 《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保留了汉末以来 的若干珍贵史料。文章首先强调了绘画的功能,指出绘画 为封建统治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品画的艺 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 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
• 一、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 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 二、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 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 三、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 四、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 五、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 六、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 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 意义。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绘画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造像、绘画、雕塑的兴盛;出现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山水画和花鸟画萌芽;出现了专门的绘画论著,如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谢赫的《画品》,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

一.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一)曹不兴(三国)最早出名的画家,他的画被称为“吴国八绝”,有落墨为蝇的传说。

(二)卫协(东晋)(三)顾恺之(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

东晋画家。

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

擅长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人物,禽兽等等。

他重视表现人物精神,尤重眼神的描绘,认为人物画中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还善于以绘画的语言刻画对象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人物的个性和风貌。

他传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他为瓦棺寺绘的《维摩诘壁画》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之一。

顾恺之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传世的画论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论断,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史箴图》该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

《女史箴图》人物刻画生动,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的可靠依据。

该画在内容上,全画分十二段(现存九段),描绘了贵族妇女生活的片段,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女史箴图》局部在技法上,注重用线型来创造绘画的形象。

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

《洛神赋图》顾氏的代表作品,据曹植《洛神赋》而作,描绘了一个浪漫而伤感的爱情故画。

《洛神赋图》该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情节置于山川环境中展开,人物间的情感主要依靠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表现出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5.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行程,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肩负起 重要的精神使命,逐步具备了充当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表征 的精神品格。 6.花鸟画也受到称赏而在不断萌发之中,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和绘画科目。 7.佛教题材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位臵,许多著名画家正是在佛 教绘画中创立了成熟的风格得到公众的赞赏。 8.佛教雕塑以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形成 一个新的雕塑艺术高峰。 9.书法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产生了典范性的作品,成为以 后历代师法、尊祟的对象。 “ 10.对于绘画的深入研究,导致出现厂专门件的绘画理论著 作.表达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日益丰富、细微的认识. 11.陶瓷工艺美术中的青釉瓷器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完美而在陶 瓷史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前景,成为唐宋青瓷的先驱。

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南朝
第四节 书法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 发展成今草,行书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已完 全成为自觉。 一、三国、西晋书法 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时碑碣大多使用隶书。西晋禁止立碑, 墓志兴起。楷书取代隶书成为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 魏: 钟繇 二、东晋书法 东晋是行书、草书成熟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章草向今草转 化。今草经王氏父子逐渐定型,达到成熟。行书经王氏父子的革 新,成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书法家: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三、南北朝书法 此时期的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 南朝碑刻: 龙颜碑、瘞鹤铭 北朝碑刻:比南朝更为丰富多彩 南朝书法家
仪仗图河北磁县湾漳墓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山西太原娄叡墓
运用铁线勾勒,人物力求体态、身段合理,比例适度,面部有神 韵。广泛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村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增加人们 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个画风已脱离了汉画 单调、比例失调的情况 ,出现了以形写神的 美学风范。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一、莫高窟壁画可分为: 佛像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 事画。 早期的故事画以佛教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 故事为主。
补充点: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 阳龙门石窟(宾阳洞最具代表性)、甘肃敦煌莫 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戴逵东晋著名画家也是雕塑家、音乐家和哲 学家。 佛教建筑有:塔、寺庙、石窟。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北魏520年)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九色鹿本生》北魏

《尸毗王割肉贸鸽》北魏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 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 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 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 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 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概述
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 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新疆 的克孜尔,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云 冈,洛阳的龙门等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 家,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对绘画功能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 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 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画坛。 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 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 由于社会动乱和陶瓷业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发 展略有停滞。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美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美史

编辑ppt
26
1、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的内容 • 一是画墓主人升仙的图象,或是墓主人
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 • 二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他所拥有
的财富; • 三是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
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
编辑ppt
27
墓室壁画——娄睿墓壁画
• 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 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 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 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 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
1987年, 窟
编辑ppt
20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编辑ppt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
• 新疆克孜尔石窟 •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最多,
最为精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
丰富多彩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
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传神,以线为
主的造型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
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山水画也在此时逐渐向独
立画科发展;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魏晋《女史箴图》①东晋顾恺之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

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

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

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①东晋顾恺之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

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

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

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

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兰亭序》①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②行草序中所记他与志同好友、萧散明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休禊,“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法书精品。

中外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
中国部分
• 魏晋南北朝主要文化
• “玄学”明礼之风
• 《易经》、《道德经》、《庄子》
• 子产“不毁乡校”,曹操“处士横议”
• 清谈 (手执麈尾,形散)
• 何晏、王弼(贵无、道散为器)
• 绘画
• 墓室壁画(题材多四神、佛教、祆教等)
• 北齐、北周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变革的关
键时期,逐渐走向成熟。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 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 诸子。炳居丧过礼,为乡闾所称。刺史殷仲堪、桓 玄并辟主簿,举秀才,不就。(25岁 ) • 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46岁 ) • 元嘉初,又征通直郎;(51岁 ) • 《画山水序》
• 宗炳与慧远 • 《画山水序》与佛教(《明佛论》)
• • • •
书法 钟繇,正书之祖,楷书最佳。 东晋:草书的成熟期。 王羲之《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 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秋帖
• 王献之 “一笔书” 风格
• 王询 《伯远帖》
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
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
何以加焉?又神本无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
诚能妙写,亦诚尽矣。
•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
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嶢嶷,
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 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齐校书图卷局部
画作有隋朝官本《斛律金像》、《北齐贵戚游苑图》、《宫苑人物屏风》、《邺中 百戏狮猛图》。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但 到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 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 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
顾恺之《庐山图》
六朝时的其他山水画家
萧绎(yi),字世诚。南朝兰陵人,梁武帝第 七子,后成为梁元帝。是南朝著名的诗人和 画家,文采、书法及绘画之艺皆高。世传其 作《山水松石格》一文,谈及山水松石的画 法,阐述体现物象的远近、四时变化、天气 阴晴的画理画法,多有建树。文中提到“行 人犬吠,兽走禽惊”犹是六朝山水画的形式, 开头一句“天地之名,造化为灵”则为六朝 人的思想。其作品《游春苑图》《鹣jian鹤 陂pi 泽图》等现已失传。
陆探微、吴道子
张僧繇、吴道子“疏体” 顾恺之、陆探微“密体” “张家样” “凹凸法”
曹不兴 卫协
顾恺之
陆探微 张僧繇
三、标程千古的“六法论” 谢赫 :《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 整的绘画理论著作 . 一,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 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 的。 二,骨法用笔:主要的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 “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 奏感和装饰性等。 三,应物象形:形 四,随类赋彩: 色 五,经营位置:构图 六,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
《古画品录》的大部分文字是谢赫评论曹不
兴以及他同时代的二十七个画家的作品。他 在评论中,把画家分成六品,即六个等级。 这一方面也是当时对人品评所采用的方法。 对人的评论以精神气质、风度为标准。所以 这一分别等第的方法,和“气韵生动”的概 念,都和当时评论人的风气有关系的。
四、北朝绘画(留下姓名的画家少) 1. 杨子华:北齐画家,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 北齐世祖时(561年~565年)任直阁将军、员 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 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 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 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 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 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 “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 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2、南朝的人物画 陆探微: 事五代宋明帝,吴人。穷理尽性,事绝言 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以 称赞,但价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 故屈标第一等。 画有六法,自古作者,鲜能备之,唯陆探 微、卫协备该之矣。 ——谢赫《古画品录》 创“秀骨清象”的艺术典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
张僧繇: 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 家,浙江吴兴人。天监(502—519年)中 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中掌管画事, 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 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 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 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 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 破壁飞去的传说。
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宗炳,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 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土族,屡次被 征召作官,俱不就。他游山玩水,达到了狂 热的程度,他徜徉山水,饮溪栖谷30余年, 可谓终老山林。由于他经历过无数的美丽的 山川景物,发掘出山水美的真谛,因而画山 水时,能够“以形媚道”,畅其神韵。他除 画山水,又善弹琴,还信佛教,在庐山参加 慧远憎的“白莲社”,曾作《明佛论》。他 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以 老病,才回到江陵。自称“澄怀观道,卧以 游之”。著有《画山水序》,在中国绘画史 上影响深远,为中国最早一篇山水画论。
戴逵(kuí ),画家兼雕塑家,亦工书法。 《历代名画记》记他“其画古人、山水极 妙。”其作有《剡山图》、《吴中溪山邑居 图》。 戴勃,戴逵之子,画有父风,据载:“山水 胜顾”。作品有《九州君山图》。 萧贲(ben ),梁人,《历代名画记》载其 “善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他 的画皆自写生来,作画“学不为人,自娱而 已。”这便是后来文人画的指导思想。
特别是沿着丝绸之路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 著名的如龟兹的克孜尔、吐鲁番柏孜克里克、 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武威天梯山、永 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 门等等,这些石窟大多融会了东西方的艺术 风格,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它们连成一串宝珠,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 文化遗产。
传神写照
对眼睛的 刻画
抓住与表现人物 性格有关的外貌 环境等因素
“迁想妙得”
《女史箴图卷》局部
《女史箴图卷》局部
《女史箴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一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三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四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五
洛神赋图卷局部之六
列女仁智图 局部
列女仁智图 局部
列女仁智图 局部
二、人物品藻与传神写照 1、顾恺之的艺术实践及其理论 顾恺之,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东晋著名的绘画大师,师从卫协。顾恺之的 绘画技艺高超,画风活泼,题材广泛,传 世作品数量丰富。他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 巧密的艺术风格。把线描提高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绘画之外,他亦是中国第一位画 学理论家。 “五代晋时晋陵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 头。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 声过其实。”
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
线的“没骨”法,全 用色彩画成,改变了 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 形象,创造出比较丰 腴的典型,画人“面 短而艳”。张怀瓘评 语“象人之美,张 (僧繇)得其肉,陆 (探微)得其骨,顾 (恺之)得其神。” 张僧繇的“疏体”画 法,后人将其画法与 唐吴道子并称为“疏
中国古代四大画家:顾恺之、张僧繇、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一、佛教与佛教艺术溯源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⑴西北路(丝绸之路) ⑵尼泊尔-西藏,缅甸-云南 ⑶海路:锡兰-青岛、广州 著名遗存:新疆克孜尔干千佛洞,敦煌莫高窟 甘肃炳灵寺、麦积山,山西云岗、河南龙门、 四川广元石窟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 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 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 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 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魏晋南北朝美术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第一节 概述
和秦汉相比,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最明显的 一点,是他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但是, 视觉形象的制作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 是继续走向繁荣。在佛教文化全面传入中 国的新形势下,中国艺术内外两个方面都 有了新的突破。文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使得书法和绘画双双完成了观念上的飞跃 和革命。
东汉 三国 晋 “八王之乱”
东晋 南朝 (宋、齐、梁、陈) 鲜卑人拓跋氏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隋
淝水之战
五胡十六国
中外文化的冲撞和融合是长期社会分化组
合的产物,体现了意识形态上多元化的倾 向。 *中央集权的削弱以及儒学信仰的动摇, 使魏晋玄学成为了思想解放运动的主流。 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显示人的自觉意识, 突出个人的存在价值。 *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还造成了道教和 佛教的大繁荣。
谢赫:南朝齐画家、画论家。擅长肖像和仕女, 并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记功夫。著有 品评体的绘画史籍《古画品录》,提出品画 标准“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对作品 总的要求,是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对顾恺之 “传神”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成为后人在艺 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所要求的最高标准。谢 赫以品论画,开创了我国古代艺术品评方面 的先河。
《兰亭序》(神龙本)
王献之:字子敬,王羲 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 中书令,世称“王大 令”。他的书法,兼精 楷、行、草、隶各体。 自成一家,与父齐名, 人称“二王”。用笔外 拓,结体匀称严整,如 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 容。其行书以《鸭头丸 帖》最著。草书名作 《中秋帖》,笔划连续 不断,世称“一笔书”。
2.曹仲达
原籍西域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官至北 齐朝散大夫。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 泥塑,所做佛画,到了唐代被称为“曹家 样”,与(张僧繇)“张家样”并称,其特点 为“曹衣出水”,意思是说他画的人衣服窄 紧,好象刚从水里出来一般。已无传世作品。
3.北朝墓室绘画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 北齐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北魏孝子石棺画像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魏晋南北 朝时期,战乱频仍,为佛教的发展提 供了很好的条件。到了隋唐时期,佛 教已经深入民心,并且由中国的高僧 创立了中国化的宗派。
今天,佛教已没有古代那么盛行,但
人们头脑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语言中 常常使用的一些词汇,如“刹那”、 “影响”、“水乳交融”等等; 随处 可见的佛寺山窟; 小说弹词等文学艺 术形式; 都是佛教直接或间接留下的 影响。
1.宗炳 《画山水序》 “畅神说” 2.王微 《叙画》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③ 玄学的兴起,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中国的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 学风气中形成,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 艺术观,奠定了1500多年来山水画的基本趋 向,使中国绘画成为一独立体系立于世。
画面内容沿续汉代以来帝 王将相、烈女、孝子等传 统故事。 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 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 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 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 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 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 装饰性。漆屏风画的出土, 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 的空缺,画法上与传为东晋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 似,亦与传为初唐阎立本 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 承继关系。此外漆画上的 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 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 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 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 魏墨书真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