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板材的厚度及允许偏差GB
国家标准GB_铝塑复合管用铝及铝合金带材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有色 金属行 业标准 铝塑复合管用铝及铝合金带材
YS/T 434-2000
范围
本 标 准 规定 了铝塑复合管用铝及铝合金带材的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及 合同 内容 。
本 标 准 适用于铝塑复合管用铝及铝 合金带材 。
引 用标 准
下 列 标 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 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 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 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 用本标准的各方 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
士 0.06
注:对厚度偏差要 求单 向偏差 时,其值 为上表数值 的 2倍
3.4.2 带 材宽度允许偏差 :宽度(100m m 时 ,允许偏 差为 士。3m m;宽度> 100m m 时 ,允 许偏差为 士。.5m m。对宽度偏差要求仅为单向偏差时 ,其值 为上述数值 的 2倍 。 3.4.3 对宽度和厚度偏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合同中注明。 3.4.4 带材每米波浪数不超过 3个,每个波高不超过 3m m. 3.4.5 带材边部应剪切整齐 ,无裂边和毛刺 ,错层不大 于 3m m,塔形不大 于 5m m。管芯应等于或大于 铝带宽度 ,但任一端不得凹入铝带 3.5 力学性能
0.2 0- 1.5 0
0.2 0^.1.5 0
抗拉强度 ae,MPa
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 "o. z , M P a
不小于
15 75- 105
25
105- 140
70- 100
25
伸长率 (50m m 定标距) S, Y ,
15 18 20 20
22
1060
O
0.20^-1.50
70- 110
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国家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2007-06-25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正在飞速发展,并出口到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国。
为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本标准是为了配合《一般工业型材生产许可证》评审的要求和需要,在修订GB/T6892-200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的同时于2004年11月2~5号在长沙由全国有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提出修订的,以便与新修订的GB/T689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国家标准相配套。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06)13号文下达了本标准的起草任务,由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主编单位。
本标准主要在原GB/T14846-93的基础上,参照欧共体EN755.9-1998《铝及铝合金棒、管、型----型材的尺寸及外形允许偏差》、EN12020.2-2001《6060及6063铝合金精密型材第2部分:尺寸及外形允许偏差》和ANSIH35.2M-1993《铝加工产品的尺寸偏差》标准制订。
1.2 编制组情况本标准在2004年11月2~5号在长沙由全国有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成立编制组,主编单位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东北轻合金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1.3 主要工作过程1.3.1 本标准于2005年9月提出《初稿》,于2005年9月23日在成都召开标准讨论会,根据成都讨论会精神,提出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2 本标准于2006年4月8日~10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在广州市召开了本标准的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70个单位,130名代表,与会代表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现根据广州预审会精神和对《征求意见稿》的讨论意见,提出本标准的《送审稿》。
2 标准主要内容2.1 定义根据广州预审会精神,为了确切理解和解释型材的外接圆直径,因此,增加“外接圆直径”的定义。
铝合金厚度标准

铝合金厚度标准铝合金厚度标准是指在各种铝合金制品中规定的厚度范围,它是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指标。
合理选择铝合金的厚度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
以下是铝合金厚度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不同铝合金的厚度要求:不同类型的铝合金材料在被制成产品时,其厚度标准是不同的。
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用途的不同,厚度标准会有所不同,例如飞机机身的铝合金板材通常厚度要求较薄,而船舶的铝合金板材厚度要求相对较厚。
2. 铝合金板材的厚度公差:铝合金板材的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公差要求。
通常情况下,这些公差会依赖于铝合金板材的厚度,一般情况下,铝合金板材的公差要求应该控制在±0.5mm内。
3. 铝合金板材表面厚度的检测:为了保证铝合金板材的质量和一致性,通常需要对其厚度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电涡流检测、超声波检测和光学测量等。
其中,电涡流检测适用于较薄的铝合金板材,超声波检测适用于较厚的铝合金板材。
4. 不同用途的铝合金制品的厚度标准:不同的铝合金制品在用途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其厚度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铝合金零件,在结构和重量的要求下,其厚度标准通常比较薄。
而在建筑领域使用的铝合金门窗、铝合金幕墙等制品,其厚度标准相对较厚。
5. 铝合金厚度标准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铝合金材料的厚度与其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铝合金板材的厚度越大,其强度和刚度就越高,但是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在选择铝合金材料厚度时,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使用要求和性能需求来确定。
总之,铝合金厚度标准是铝合金制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指标。
它不仅与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有关,也与产品的用途和行业要求密切相关。
合理选择铝合金的厚度,可以保证产品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7a33铝合金板材标准

7a33铝合金板材标准
7a33铝合金板材是一种常见的铝合金材料,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具体标准为GB/T 3880-2012《铝及铝合金板材》。
以下是关于7a33铝合金板材标准的详细内容:
1. 材料成分:7a33铝合金板材的主要成分为铝(Al)和其他合金元素,其中含有较高的锌(Zn)和镁(Mg)含量。
2. 物理性能:根据标准,7a33铝合金板材的物理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 密度:2.68g/cm³,为常见铝合金材料的密度范围之一。
- 强度:抗拉强度为≥280MPa,屈服强度为≥110MPa,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 延伸率:延伸率为≥8%,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3. 尺寸和表面质量:7a33铝合金板材的标准规定了其尺寸和表面质量要求,包括板材的厚度、宽度和长度等参数,以及表面的平整度、表面缺陷和氧化膜等要求。
4. 加工性能:7a33铝合金板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进行冷加工、热加工和焊接等工艺。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多种工业领域的应用。
总结:7a33铝合金板材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硬度和延展性的铝合金材料,符合GB/T 3880-2012标准的要求。
它适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属制品技术规范—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

内部公开▲Q/ZX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Q/ZX 12.203.4-2007代替Q/ZX 12.203.4-2001金属制品技术规范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2007-03-12发布 2007-03-16实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了提高金属结构件生产制造质量,加强对金属制品生产流程相关环节的监督检验和质量控制,保证结构件设计要求的完全贯彻和实施,特编写本系列标准。
《金属制品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Q/ZX 12.203.1《金属制品技术规范-钣金冷冲压件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Q/ZX 12.203.2《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机械切削加工件》Q/ZX 12.203.3《金属制品技术规范-铸造加工件》Q/ZX 12.203.4《金属制品技术规范-铝及铝型材技术要求》Q/ZX 12.203.5《金属制品技术规范-焊接加工》Q/ZX 12.203.6《金属制品检验规范-镀覆零件检验》Q/ZX 12.203.7《金属制品检验规范-化学处理层的质量检验》Q/ZX 12.203.8《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涂覆层技术条件》Q/ZX 12.203.9《金属制品检验规范-丝印加工检验》Q/ZX 12.203.10《金属制品技术规范-紧固件》Q/ZX 12.203.11《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机柜装配技术要求》Q/ZX 12.203.12《金属制品技术规范-汇流排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本标准是《金属制品技术规范》第4部分。
本标准由Q/ZX 12.203.4-2001修订而成,主要修订内容如下:a)规范名称更改及文档结构调整;b)增加喷砂和拉丝质量要求;c)删掉型材化学成分中的高、低倍组织要求;d)删掉氧化膜厚度及色泽质量要求中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Q/ZX 12.203.4-2001。
本标准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康讯结构系统部提出,总部直属部门质量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质企中心工艺部。
本标准起草人:万东霞。
铝合金型材参考标准

铝合金门窗型材参考标准铝合金门窗执行标准GB/T8478-20081 材料要求1.1铝合金型材:外门窗框、扇、拼樘框等主要受力杆件所用主型材壁厚应经设计计算或试验确定。
主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基材最小实测壁厚,外门不低于2.0mm;外窗不低于1.4mm。
1.2 表面处理:1.3 玻璃:铝门窗玻璃应采用符合GB 11614规定的建筑级浮法玻璃或以其为原片的各种加工玻璃。
玻璃的品种、厚度和最大许用面积应符合JGJ 113有关规定。
1.4 密封及弹性材料:铝门窗玻璃镶嵌、杆件连接及附件装配所用密封胶应与所接触的各种材料相容,并与所需粘接的基材粘接。
隐框窗用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具有与所接触的各种材料、附件相容性,与所需粘接基材的粘接性。
1.5 五金配件:铝门窗框扇连接、锁固用功能性五金配件应满足整樘门窗承载能力的要求,其反复启闭性能应满足门窗反复启闭性能要求。
1.6 铝门窗组装机械联接应采用不锈钢紧固件。
不应使用铝及铝合金抽芯铆钉做门窗受力联接用紧固件。
2 外观2.1 产品表面不应有铝屑、毛刺、油污或其他污迹;密封胶缝应连续平滑,连接处不应有外溢的胶粘剂;密封胶条应安装到位,四角镶嵌可靠,不应有脱开现象。
2.2 门窗框扇铝合金型材表面没有明显的色差、凹凸不平、划伤、擦伤、碰伤等缺陷。
2.3 铝合金型材表面在许可范围内的擦伤和划伤,可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修补,修补后应与原涂层的颜色和光泽基本一致。
2.4 玻璃表面应无明显色差、划痕和擦伤。
3 门窗及装配尺寸门窗及框扇装配尺寸偏差单位:mm4 装配质量4.1门窗框、扇杆件连接牢固,装配间隙应进行有效的密封,紧固件就位平整,并进行密封处理。
4.2门窗附件安装牢固,开启扇五金配件运转灵活,无卡滞。
紧固件就位平整,并进行密封处理。
4.3 门窗框、扇杆件的连接构造可靠,人接触的部位应平整,具有使用的安全性。
4.4 门窗附件的安装连接构造可靠,并具有更换和维修的方便性。
长期承受荷载和门窗反复启闭作用的五金配件,其本身构造应便于其易损零件的更换。
母线槽、桥架常用主材厚度允许偏差标准

±0.29
±0.31
>1.5~2.0
±0.19
±0.21
/
>6.0~8.0
±0.30
±0.31
±0.35
>2.0~2.5
±0.21
±0.23
±0.25
>8.0~10.0
±0.33
±0.34
±0.40
>2.5~3.0
±0.22
±0.24
±0.26
>10.0~12.5
±0.36
±0.37
±0.43
厚度 a
偏差
a≤6.30
±0.15
6.30<a≤12.50
±0.20
12.50<a
±0.30
说明:以上标准表格,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85.1-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 第2部分 铝和铝合金母线》
±0.10
±0.11
±0.13
±0.30
25.00<a
±0.15
±0.15
±0.15
—
说明:以上标准表格,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85.1-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 第1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
表6铜和铜合金母线厚度偏允许偏差
表7铝和铝合金母线宽度偏差单位:mm
>3.0~4.0
±0.24
±0.26
±0.27
>12.5~15
±0.38
±0.40
±0.46
>4.0~5.0
±0.25
±0.28
±0.29
>15~25.4
±0.42
±0.45
±0.50
说明:以上标准表格,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国标铝板厚度允许偏差

国标铝板厚度允许偏差
一、国标规定
据《GB/T 3880.1-2012 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第1部分:通用规范》规定,铝板的厚度公差分为A类和B类两种。
其中,A类公差精度更高,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B类公差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一般用途。
二、公差偏差
A类公差范围内,铝板厚度的公差偏差为±0.05mm,B类公差范
围内厚度的偏差为±0.15mm。
也就是说,按照国家标准,铝板厚度的允许偏差范围是在±0.05mm和±0.15mm之间。
三、影响因素
铝板的厚度公差偏差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生产设备的精度、生产工艺、原材料等因素。
因此,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控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铝板厚度的国标规定,其公差偏差范围在±
0.05mm和±0.15mm之间。
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
守国家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控制,以确保铝板的质量和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