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表达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第6页/共39页
木棉花开
•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 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觉得有些沮丧。这毫不起眼的 枯树就是木棉树。
第7页/共39页
• 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木棉花的不平凡作铺垫。 • ②毫不起眼体现了木棉花默默无闻,不追求张扬的特征。 •③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第24页/共3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通过描写美艳的牡丹,喧闹的桃花,得宠的海棠,衬托出蒲公英默默无闻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第25页/共39页
•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 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 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 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 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 朵。”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第17页/共39页
第18页/共39页
第19页/共39页
第20页/共39页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 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 发芽,生长起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 的山谷中的松树,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矫健 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 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 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 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木棉花开
•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 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觉得有些沮丧。这毫不起眼的 枯树就是木棉树。
第7页/共39页
• 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木棉花的不平凡作铺垫。 • ②毫不起眼体现了木棉花默默无闻,不追求张扬的特征。 •③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第24页/共3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通过描写美艳的牡丹,喧闹的桃花,得宠的海棠,衬托出蒲公英默默无闻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第25页/共39页
•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 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 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 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 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 朵。”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第17页/共39页
第18页/共39页
第19页/共39页
第20页/共39页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 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 发芽,生长起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 的山谷中的松树,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矫健 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 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 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 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最新人教版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巧语文课件

•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乡土情结”。从全文看,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乡土情结”,并说明“辽阔的 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会不会使之褪色,但并没有揭示 “乡土情结”的内涵。第二段主要写“童年的烙印”, 这是写“乡土情结”形成,已经触及其内涵;第三段写 少年离别家乡的情景,这是写“乡土情结”的发展。而 第四段写出前文所没有的崭新内容,这就是“民族向心 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这句话中,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大大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 的内涵;“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与首段“辽阔的 空间……”相照应,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永不褪色。 有了这两点,本文的主题便得到了深化。再联系最后一 段,这种“深化”会看得更清晰。
• 1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 经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超过10个 字)
• 答: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 答题分析: • 第二段极力赞扬玉簪花“生命力极强”,
第三段插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第四段 开头用“玉簪花却不同”一转,很明显, 第三段的作用是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 附:以“物”为线索,须答此“物”对情节发展 和思想感情发展的作用及物与人的关系。此“物”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 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环环 相扣,严密紧凑。
• 三、鉴赏表达技巧应坚持的原则
• 1.要结合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
• 表达技巧属作品形式的范畴,总是为表达一定的 思想内容服务的。“作用”也好,“好处”也罢, 首先是指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和好处。如我 们在平常会听到有的高三同学这样说:“考试考 试,一天到晚考试。”问:这位同学连用三个 “考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 对这样的问题,应当结合当时说话的具体语境作 这样的回答:一句话中连用三个“考试”,强烈 地表达了部分高三学生对频繁的考试的一种厌烦 情绪。反复的手法,强调对考试的反感。
人教版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巧语文课件25页PPT

• 四、 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 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 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五、 典型的细节可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 妙的感情活动。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 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 “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 ”时,“女人的手指 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 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在小说中):
• (1)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 (2)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
• (3)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 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 3.布局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设置、过渡、以及 前呼后应等。
• 上列各点,历年高考鉴赏性试题中都常常涉及。 •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 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主要有三项: • 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 •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 这样的试题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
• 再如2004年湖北卷《怀表,很老很老了》第3题, “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 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 可以这样答: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 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 凸现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 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 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 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 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 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法。高考现 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有下列 三方面: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法》PPT精品课件

具体、准确传神地突出……特点(性格、情感)
虚与实 动与静 表与里 正与侧 俯与仰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特点)
表现人、景、物 (特征、情境)
表达 ……感情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描写——景物描写
2007广东卷《泥泞》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
现代文阅读鉴赏题失分原因
➢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抓不住主要矛盾。 ➢不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规则。 ➢不能正确及时地进入角色。 ➢词汇贫乏,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不能正确的审题,片面地理解试题。
“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程式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表达 技巧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 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情感、思想 3、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用)并结合具体语句说 明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起到了什么 作用)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
艺术手法 结构手法 修辞手法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顺叙、倒叙、插叙;人称 从对象看: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外貌;
景物描写
从角度看:正与侧,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
从情节看:细节描写 从艺术看:渲染、白描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寄人)
从文学角度: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从国画角度:渲染、白描、烘托、留白、工笔、勾勒 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照应、铺垫、伏笔
虚与实 动与静 表与里 正与侧 俯与仰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特点)
表现人、景、物 (特征、情境)
表达 ……感情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描写——景物描写
2007广东卷《泥泞》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
现代文阅读鉴赏题失分原因
➢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抓不住主要矛盾。 ➢不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规则。 ➢不能正确及时地进入角色。 ➢词汇贫乏,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不能正确的审题,片面地理解试题。
“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程式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表达 技巧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 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情感、思想 3、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用)并结合具体语句说 明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起到了什么 作用)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
艺术手法 结构手法 修辞手法
《现代文阅读表达鉴赏技巧及答题方 法》课 件 (57张PPT)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顺叙、倒叙、插叙;人称 从对象看: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外貌;
景物描写
从角度看:正与侧,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
从情节看:细节描写 从艺术看:渲染、白描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寄人)
从文学角度: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从国画角度:渲染、白描、烘托、留白、工笔、勾勒 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照应、铺垫、伏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ppt

问:“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 话好在哪里? 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生活环境优 美。(拟人)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一直是一个受命题着青睐的设题角度,对这 类问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不同修辞手法各自的作用.如: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 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 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 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 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1、句段的作用
如果所问的句段处于文章的前面,那一般要回答: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果所问的句段在文章的中间,那就要回答: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前后呼应。
2、结尾作用:
如果问文中结尾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 (1)升华感情; (2)深化主题; (3)总结上文; (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和。 (6)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白描:
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
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渲染:对其他事物进行细致描绘,以突出主要表达对象。
•
例:08天津卷
敦煌
•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 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 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 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 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 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 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 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 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 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 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 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 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讲解 课件(21张PPT)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 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 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 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 别恨。
•4
5、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 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 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 一种表现手法。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 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 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 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7
8、抑扬,人物描写的技巧
抑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 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 反来做。欲扬先抑(先贬低外在,后赞扬内在)欲抑先扬(先赞 扬外在,后贬低内在)。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 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 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法如《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 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 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抑扬的手法可以 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 形成起伏之势,突出喜欢、赞扬或批评、讽刺的感情,突出事物 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
5、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 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 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 一种表现手法。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 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 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 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7
8、抑扬,人物描写的技巧
抑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 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 反来做。欲扬先抑(先贬低外在,后赞扬内在)欲抑先扬(先赞 扬外在,后贬低内在)。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 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 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法如《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 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 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抑扬的手法可以 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 形成起伏之势,突出喜欢、赞扬或批评、讽刺的感情,突出事物 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答题策略ppt

6、篇章结构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 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对文章结构具体思考角度 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例7:(2004年湖北卷高考题怀表,很老很老了· 骆文) 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 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主要从两方面回答。①作用:第一层写修 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 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 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 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 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现代文阅读 表达技巧课件

2、照应
即文章前后内容上的互 相关照、呼应。(前面说的, 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的, 前面要有交代)
(2)照应的方法
A、 结尾和开头照应; B、 行文中相互呼应; C、 内容与标题的照应; D、不露痕迹的照应(暗 用伏笔)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 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 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 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 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 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 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 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 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 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了个名字,我从此叫你 “女儿绿”好么?
(1)描写梅雨潭时用第三人称的作用: 便于客观描写梅雨潭的醉人与奇异 (2)描写梅雨潭时用第二人称的作用: 将梅雨潭拟人化,便于抒发作者对生 机勃勃的梅雨潭绿的热爱和向往。 (3)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抒发内心对梅雨潭绿的热爱 之情。
1、过渡
指层次、段落之间衔接、转 换。(上文关照下文或衔接下 文) 作用:过渡犹如桥梁,使相 邻的两层意思巧妙连接,语气 贯通,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 地由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感 到阻隔、脱节。
(1)局部象征 指只涉及一个或几个段落 的象征。
例12、《药》第四部夏四奶奶 上坟时发现儿子的坟上有“一 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 顶。”结合课文,分析本段的 象征意义。 答案:这花环象征革命的火仍然 在人们心中蔓延着,它必将更加 猛烈地燃烧起来,将会有更多的 人觉醒起来,踏着烈士的血迹前 进。
(四)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技巧探究: 典型例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 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 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 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醒整 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 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 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 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 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 的底下。 ……
综合运用
如夹叙夹议
细 节 描 写
• 1.与上下文形成照应或对比 • 2.细节描写的中心意思
• A刻划人物的是体现人物的精神 B描写事件的是体现事件的意义
深化、升华、突出、铺垫主题
• 3.为全文中心思想服务
•
环 境 描 写
• A制造或突出一种气氛 • B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 • C揭示主题、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主要表达技巧解说
表达方式的技巧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 首尾呼应、 卒章显志 伏笔照应、 层层深入 过渡铺垫、 设置线索 制造悬念、 主次详略。
表达方式:
叙述 正叙\倒叙\插叙 说明 议论 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寓情于景等) 描写 正侧面描写、工笔细描、粗笔勾 勒、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修辞方法的技巧
比喻 借代 对偶 设问
反复
比拟 夸张 排比 反问
• 语言修辞:
• 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 •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 语气类(反问、设问)等等。
修
辞
效
果
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拟人——拉近距离,抒发感情 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 夸张——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对偶——揭示联系,音乐节奏 排比——层层铺开,加强语势 设问——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反问——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反复——回环往复,加强语气
联 想 描 写
• 联想描写
• 在散文中,常常 由对眼前景或物的描 写转到与之相关的景 或物的描写上去,这 就是联想描写。
• 对比反衬 • 烘托
表现手法的技巧
虚实结合 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 联想 想象 动静相衬 以小见大 渲染烘托 对比 象征
• 表现手法: • 象征、铺垫、烘托、衬托、对比、人称等; • 结构手法: • 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
四、 迁移巩固:
乡土情结 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 地。得意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 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 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 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 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 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 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 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 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 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 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 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 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 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 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 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 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 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
20.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 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 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 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 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6 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 分) 里,山势与地形的地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 答:_____ 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 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 (3)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 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 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 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 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 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 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 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 — 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 —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 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 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 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 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 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
例后归纳 方法小结: 1、要注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并明确常见的写作手法。 2、思路:判断手法——如何体现在文中具体语句上,对 表达主旨抒发感情有何表达效果。 其答题模式是: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 (内容),有……效果。 3、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 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 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 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 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研究过程: (一)明确概念及知识储备: A\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考纲”八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见《总复习指导》) 2、布局谋篇技巧(见课件) 3、表达方式产生的技巧。(见课件)
表达技巧详细内容见《总复习指导》70页)艺术 B\形象——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特征及塑造方 法、散文、诗歌的意象寄寓的感情。
现 代 文 阅 读
2011届高考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 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二)反思回顾,明确思维的起点: 1、不明确究竟有哪些表达技巧,在 遇到具体语境时不能很快判断技巧是 什么。 2、表述时思路混乱,无效表述多。
目标与内容: 1、技能目标: 文学作品表达技巧鉴赏题 的鉴赏技能。 2、知识目标:技能知识、文体知识 3、情感目标:儒家文化中积极健康入世的 人生观
C\语言——鉴赏语言的角度 1、词语的锤炼: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 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 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 的运用 3、辞格的选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4、 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 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 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