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小说:分裂的天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专练——苏联小说(含解析)

外国小说专练-------苏联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
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
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
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
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
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
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
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
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
伤不是很重。
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
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
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
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
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
我还不能确定。
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
克里斯塔-沃尔夫《分裂的天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克里斯塔-沃尔夫《分裂的天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克里斯塔-沃尔夫《分裂的天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克里斯塔沃尔夫(1929 )是民主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
高中语文课后必读之经典小小说莫斯科的天空〔前苏联〕格古里亚素材

莫斯科的天空〔前苏联〕格。
古里亚我们的下面是铁和混凝土。
我们的上面是混凝土和铁。
机器在隆隆作响,电焊的火花向四面喷射。
起重机忽上忽下不停地转动着,递给建筑工人洋灰、砖头、铁。
我们正站在乘客电梯上.“你们得等一下,”一个姑娘说道,“同意吗?”客人们在第十九层楼上有什么事要做呢?当然要等着。
可是,她不希望别人误解她的话。
“这个时候人们不常利用电梯,所以你们需要稍微等候一下。
"姑娘解释说。
电梯上很洁净,一切都擦得亮光光的。
可是这种洁净并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四周的洋灰尘土飞扬着,使得她不得不经常加以清除.这个姑娘名字叫娜达莎。
库兹涅佐娃,她坐在小长凳上。
她从电梯角落的架板上取下了一本书。
“娜达莎!”姑娘探询地瞧着我们,一对蓝眼睛似乎有倦意了.头上包着深色的头巾。
头巾下面露出一绺黑发,头巾上也有洋灰点子。
娜达莎的年龄多大呢?最多恐怕不过十八岁。
是的,她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她才十七岁。
“你在这里工作很久了吗?”我们很想知道,她为什么乐意参加工作,而不去念书.娜达莎好像猜到了这一点。
她说:“我父亲在这次战争中在波罗的海牺牲了……我母亲在机关工作……她除了我还有两个孩子。
所以得要养活他们……"“你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一本代数。
"娜达莎把铁门砰然一声关上,我们就向上升了。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层……她答应把我们送到大学大厦的圆顶下面:“从那里可以看见整个莫斯科,了如指掌。
”电梯把我们升得越来越高……我们又谈起了娜达莎的那本书。
“你在准备功课是不是?”娜达莎转过头来瞧着我们说:“准备进这个正在建筑中的大学。
我现在就在工地上的十年制学校里就读……瞧,已经到了。
”我们走上了平台,平台上堆满了钢架、生铁管、发出松脂气味的松木板……压缩机把空气压入管子时发出沉重的响声.上面滴着水点——人们在大学的圆顶上装混凝土。
娜达莎从她的电梯里跑出来。
她在打电话:“丹娘吗?是你吗?你好呀,亲爱的.咱们的第一课是什么?你知道吗?……果然不出我预料……那么,好吧,我不会迟到的……”娜达莎放下话筒,向电梯跑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在柏林人教部编版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课前导读告诉我们,这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可是,这篇小说并没有对战争的具体描写。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仔细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语句透露出它与战争有关?圈画出来,写上批注。 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印象?请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独立学习或
“欧·亨利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蔚蓝色的大海,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 这究竟是为什么?
金黄色的沙漠, 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这究竟是为什么?
蓝得发黑的夜空, 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 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 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这究竟是为什么?
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4﹡ 在柏林
背景资料
• 柏林:德国首都、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中 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 柏林也被分割成两部分:东柏林成了东德的首 都,而西柏林属于西德,被柏林墙围住。直到 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市才重新获得了全德国 首都的地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1939年,德国法 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其他国家 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 以弥合的战争创伤。
小组合作学习。 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印象?请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独立学习或 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停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割成两部分:东柏林成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属于西德,被柏林墙围住。
德国现代阶段文学

第二阶段:1950-1960这一时期西德文学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 1,这一阶段中获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是"德国的新小说".50年代是西德小说 的丰收期,文坛出现了大批新成长的小说家,50年代末格拉斯的《铁皮鼓》 是战后联邦德国第一步具有世界声誉的小说.50年代西德小说在内容上的 总趋向是批判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家关心德国的前途与世界的命运, 关心世界形势的变化,他们对已经经历了经济奇迹,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的 西德社会并没有报歌颂态度而是持清醒的批评态度.这一时期的小说叙述 形式已经突破了过去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几乎所有的西德小说 家的叙述方法,结构,人物创造,语言等文学形式方面多少都受了卡夫卡, 德布林,海明威等经典现代派作家的影响. 50年代众多的小说中,对日后西德文学发展最有影响,在文学史上最享有 声誉,小说技巧上最有现代色彩,叙述角度变换最多,形式上进行许多成 功创新的有以下四部: 格拉斯的《铁皮鼓》,伯尔的《九点半钟的台球》Billard um halbzehn, 瓦尔泽的《间歇》Halbzeit,约翰逊的《对雅各布的种种揣测》 Mutmassungen über Jakob 2,戏剧:广播剧(Hrspiele)的传播,代表人物:艾希 Günter Eich
第三阶段:1960-70年代初 1,68年大学生运动,作家政治化,激进化 2,四七社的解散 3,六一社的成立 4,这一阶段的小说:最具有成就的是Siegfried Lenz的中短篇小说即代 表作《德语课》Deutschstunde 其他比较成功的作品:格拉斯的但泽三部曲中的《猫和鼠》,《狗年 月》,伯尔的《小丑之见》Ansichten eines Clowns,瓦尔泽的《独 角兽》Das Einhorn,约翰逊的《关于阿希姆的第三部书》Das dritte Buch über Achim 5,这一阶段的戏剧: 60年代的西德戏剧的政治倾向特别明显 最出色的戏剧作品是魏斯Peter Weiss的成名作《马拉/萨德》Marat/Sade 其他著名剧作家和作品: 霍赫胡特Rolf Hochhuth:《基督的代表》Der Stellvertreter,《士兵们》 Soldaten, Nekrolog auf Genf
齐泽克:“元宇宙”是企业新封建主义的幻象

齐泽克:“元宇宙”是企业新封建主义的幻象(本⽂经作者授权发布,原⽂选⾃《作为超越新保守主义的共产主义》2021年11⽉,原⽂有删减,标题为译者所加)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男,斯洛⽂尼亚卢布尔雅那⼤学⾼级研究员,著有《意识形态的崇⾼客体》《视差之见》《⼤流⾏病》《延迟的否定》等。
克⾥斯塔·沃尔夫 (Christa Wolf) 在抒发⾃⼰关于两德对⽴的主观感受的经典东德⼩说《分裂的天空》(Divided Heaven) (1963) 中描述道,男主⾓曼弗雷德(选择了西德)在他们最后⼀次见⾯时对他的爱⼈丽塔说:“即使我们的⼟地被分裂了,但我们仍然共享同⼀个天空。
”丽塔(选择留在东德)苦涩地回答:“不,他们先分裂了天空。
”这部⼩说提供了正确的见解,让我们了解我们“地上”的分裂和⽃争如何最终总是基于“分裂的天空”;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居住在这个(象征性的)宇宙,存在着⼀个更加激进和排他性的划分。
今天,天空被分成了两个领域,就像冷战时期两种全球世界观相互对⽴的情况⼀样。
在美国,民粹主义代替了传统右翼与⾃由民主建制派之间展开意识形态和政治的⽃争。
在欧洲,“新冠否认论”(Covid-deniers)正在成为⼀场真正的流⾏运动……寻求共同点的步伐在不断减弱,这反映了实质公共空间的持续封闭,⽽正在发⽣的多个相互交织的危机意味着⽐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全球的团结与合作?西⽅的许多左派如此痴迷于对新⾃由主义式资本主义的批判,以⾄于他们忽视了从新⾃由主义式资本主义到⼀些分析家称之为“企业新封建主义(corporate neo-feudalism)”的奇怪的“后资本主义”转变。
由于“⼀般智⼒(general intellect)”(社会知识和社会合作)在财富创造中的关键作⽤,当财富的形式越来越与其⽣产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例时,结果不是马克思所预料的那样,资本主义的⾃我解体,⽽是将剥削劳动所产⽣的利润逐渐转变为私有化“⼀般智⼒”和其他公有物(commons)所付的租⾦。
历史军事小说点评

特战先驱8分作者:业余狙击手优秀的抗战题材小说,展现了血腥惨烈的真实战场,展现了有血有肉的众多爱国军人形象。
1939从新奥尔良到柏林9分作者:181坦克旅写作功底非常扎实,基础资料考据精准到位,风格酷肖赫尔曼.沃克《战争与回忆》的经典作品,极具大时代的现场感,而大决战的硝烟弥漫更仿佛扑面而来。
可惜太监,极度期待恢复更新。
醒狮5分作者:卫华曾经在网络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小说。
其依托单项科技突破引领世界脚步的期待现在看来未免理想化,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更是大忌,然而全球尽染、遍插红旗的梦想对于热血青年而言,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春秋走向战国5分作者:梦回汉唐与醒狮类似的作品,同样缺乏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脱离合理的政治经济基础;以武器装备、战争场面的渲染为主要元素,同时高举民族主义旗帜以吸引读者。
国策3分作者:闪烁又是一部与醒狮雷同的作品,似是而非的政治经济理论和大国决策较量在前期很能忽悠人,后期实在是无法自圆其说,便显出漏洞百出来。
弹痕7分作者;纷舞妖姬引起了无数人对金戈铁马生涯的浓厚兴趣,却被诸多军事爱好者批得体无完肤的作品,娱乐性和专业性难以兼顾的典范。
第五部队7分作者;纷舞妖姬在硝烟弥漫、刺刀见红的对日战场,再凉的血都会沸腾起来,无疑作者选择了最适合其激情风格的背景。
诡刺6分作者;纷舞妖姬保持着作者一贯的风格特点,依旧是热血硬派的军文。
但是书中不时流露出对出身论、血统论的强烈认同,我很不喜欢。
狼群9分作者:刺血揭开雇佣兵神秘的面纱、揭示特种作战的惊心动魄。
明明是YY小说,却能写出本来即当如此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作者大才,令人叹服。
共和国之辉4分作者:大米稀饭一幕幕宏大的战争场面下,隐藏着作者过于注重娱乐甚至有些轻佻的心态,对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深度挖掘不足,描述流于表面。
夜色8分作者:卫悲回这是一部让读者真切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到民族存亡、生死瞬间的作品,在众多推演未来军事小说中最具冲击力和压迫感,也是最具文学性的。
1945年后东德西德文学

东德文学1、50年-60年代中期:a. 50年代:背景:反形式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要文学流派:建设文学Aufbauliteratur最重要的代表作:Eduard Claudius…Menschen an unserer Seite“ 《站在我们身边的人》主要作家:Eduard Claudius,Otto Gotsche,Maria Langner,Karl Mundstock,Hans Lorbeer,Hans Marchwitzab. 1961-1965:背景:比特费尔德道路Bitterfelder Weg主要文学流派:抵达文学(根据Brigitte Reimann的小说《在日常生活中抵达》“Ankunft im Alltag”得名)代表作:Christa Wolf …Der geteilte Himmel“《分裂的天空》主要作家:Brigitte Reimann,Christa Wolf, Karl-Heinz Jacobs,Hermann Kant,Erik Neutsch, Erwin Strittmatterc. 这一时期(50年-60年代中期)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题材,即表现革命斗争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以及战争题材的创作。
代表作:Bruno Apitz:“Nackt unter Wölfen”《赤身在狼群中》Anna Seghers:“Die Toten bleiben jung”《死者青春常在》Franz Fühmann: “Kameraden”《同伴》Arnold Zweig:“Die Feuerpause”《停火》,“Die Zeit ist reif”《时机成熟》d. 这一时期的戏剧:Friedrich Wolf 沃尔夫戏剧Bertolt Brecht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和实践2. 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a、背景:民主德国的政治文化气氛日趋宽松,民德文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b、重要作家:Anna Seghers:60年代中期以后,其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发生了转变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弱者的力量》,“Die Kraft der Schwachen”Christa Wolf:《追忆克丽斯塔·T》“Nachdenken über Christa·T”《童年规范》“Kindheitsmuster”Günter de Bruyn:《布列丹的毛驴》“Buridans Esel”Ulrich Plenzdorf:《青年W某的新烦恼》c、这一时期的戏剧:哈克斯(Peter Hacks)的“后革命戏剧”米勒(Heiner Müller)的“新戏剧”布劳恩(Volker Braun)的现实生活剧3.70年代-80年代末比尔曼事件:1976 年11 月,诗人、歌手比尔曼Wolf Biermann(1936—)应邀去联邦德国旅行演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
作家
1953年沃尔夫大学毕业,先后在 青犀图书出版社、德意志中部出版 社任编辑、主编等职。
编辑
求学
1929年3月18日生于德国勃兰登堡 省1949进入耶拿大学和莱比锡大学 攻读德国语言文学和哲学。
作品描写了东德西德 分裂背景下的一个爱 情悲剧。作品中表现 饱受分裂德国影响的 人们的命运,记述时 代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并反映个人的精神追 求与信仰,反映了整 个这代人的厚望与迷 乱、恐惧与渴望。
•埃尔温把丽塔带到了大城市哈雷,使 丽塔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 •在曼弗雷德父亲的帮助下丽塔去机车 车辆厂实习。 •白天在工厂,晚上和曼一家吃饭。 •在丽塔的再三请求下,曼弗雷德陪她 去参加了市政委员会举办的庆祝晚会。
•丽塔和曼弗雷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他们的追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之 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丽塔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曼弗雷德对现实 生活很不 满,他把希望寄托在发明成果上。 •文德兰德邀请曼弗雷德和丽塔去参加新型 轻质结构车的试车仪式,曼获知父亲降职。
故事情节概要
•17岁的丽塔在保险公司做职员,无聊的生活 让她感到非常失望。 •曼弗雷德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化学家,正在做 博士论文。比丽塔大10岁的曼弗雷德和丽塔 妈妈和姑妈吃饭,话不投机。 •曼弗雷德是个多疑的人,而丽塔每次都通过 了他的考验,他已经埋葬的希望被重新唤醒。 •曼弗雷德受邀去柏林参加化学家大会并留在 了那里,曼希望丽塔和他在柏林生活。 •曼的母亲过世了,丽塔搬回东德曼家和曼的 父亲相依为命,丽塔去柏林见曼弗雷德。 •丽塔当晚回到东德,曼弗雷德留在西德,从 此二人天各一方,丽塔坚持着社会主义理想。 •8月13日民主德国筑起了柏林墙。
小说的女主人公丽塔· 赛德尔是师范学院大学生,在一次不幸事故之后,躺在某所医院 的病床上,思绪万千,回顾自己近两年来的生活、学习、下厂实习和个人爱情生活的 波折经历:丽塔早年生活在德国中部的一个小乡村,两年前与一位名叫曼弗雷德· 赫尔 富特定轻人邂遁相逢。
岁月在流逝,丽塔和曼弗雷德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两人间的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彼此之间开始互不理解,各说各的。前者热爱这火一般的生活,并从老一辈身上学到 了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精神,追寻社会主义完善过程;后者则因不满现实社会生活, 常常与同事们、上级领导产生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思想分歧。
小说取材于古希腊神 话故事和英雄传说, 但真正抨击的是当年 美苏两霸的核竞赛。 在作者笔下,希腊神 话这一古老永恒的题 材焕发了新的光彩, 启迪人们去思考当今 世界一些重大问题。
作者通过演绎占希腊 神话人物的故事,反 映了以美狄亚为代表 的女性对男权社会的 反抗;揭示现代生活 中人性的缺陷。小说 从新的视角探索了德 国统一后的一系列社 会问题。
作者生平和重要作品 分裂的天空——克里斯塔· 沃尔夫 读后感言
作者生平
• 克里斯塔·沃尔夫(Christa Wolf,1929.3.18-2011.12.1)生于波兰瓦尔 塔河畔的兰茨贝格。德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里, 沃尔夫几乎囊括了德国所有得文学奖项,2002年还获得了有“文学奥 斯卡奖”之称的最高奖“德国图书奖” ,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提名,其作品因深刻的思想和新颖的创作手法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一席。 • 1949至1953年,在耶拿和莱比锡学日耳曼学。1949年,加入德国统 一社会党。1953至1959年,在德国作家协会工作,自1956年起,任 柏林新生活出版社主编,1958年起任《新德国文学》杂志编辑。 • 自1962年起,克里斯塔·沃尔夫成为专业作家。 1963年,克里斯 塔·沃尔夫以小说《分裂的天空》(Der geteilte Himmel)闻名天下。 • 德国统一的当年退出德国统一社会党。2011年12月1日克里斯塔·沃尔 夫在柏林去世,享年82岁。
天
柏林墙
空
《分裂的天空》以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柏林墙为背景,深 刻揭示了民族分裂局面给德国人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带来的不幸,给家庭、婚姻和 爱情等方面带来的悲剧,以及这种分裂在人的心灵中投下的阴影。由于德国的分裂局 面而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导致家庭、婚姻和爱情产生悲剧,并面临现实的决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里斯塔· 沃尔夫 的成长历程
1977年她被清除出作家协会的执行委员会, 他的丈夫也失去了作家协会会员资格。 1979年她完成了《留下的》,描绘了自己 在民德国家安全部监视下的生活。
1976年她完成了描绘在国家社会主义制度 下生长经历的半自传体小说《模式化的童 年》。本书引起了东德当局的不满。
1963年当选为统一社会党的候补中央委员。 1969年沃尔夫基于自己观点的创新之作 《回忆克里斯塔· T》遭到严厉的批判, 她的政治生涯结束了。 1959年到工业城市哈勒居住了三年,并 在一家机车车辆厂体验生活。1963年她 根据这一段的生活经历写成了《分裂的 天空》,获得巨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