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模板剂)应用常识与实验经验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

2019/7/31
表面活性剂
1
增溶作用 乳化作用 润湿作用 起泡与消泡 洗涤作用 分散作用
2019/7/31
功能 应用
表面活性剂
肥皂、洗涤剂 化妆品 食品加工 石油、建筑 纺织工业 金属加工
2
3.1 增溶作用 Solubilization
s / 溶解度
3.1.1 增溶作用的定义和特点
1 相体积(25.98%—74.02%) 2 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3 乳化器的材质 4 两相的聚结速度
2019/7/31
表面活性剂
15
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有两相界面存在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 表面张力 2 界面膜的性质 3 界面电荷 4 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 5 固体粉末的加入
2019/7/31
2019/7/31
表面活性剂
51
洗发应注意的问题
1 不宜过勤 根据自己的情况,大概一周洗两、三次就可以了。
2 不宜用二合一或多合一的洗发水 3 护法素的使用
天生卷或头发较为干枯的可适量增加护法素的用量。 非常细软的发质一般头皮都容易出油,可以少用护法素。 护法素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可渗入头皮,进而会伤害大脑, 只要用在发梢上即可,不要碰到头皮或者尽量清洗干净。
广义完井液 —— 一切与产层接触的流体(各种盐水、 聚合物溶液、钻井液、泡沫等)。
狭义完井液 —— 钻开油气层的钻井液。
2019/7/31
表面活性剂
43
3.4.4.3 消泡作用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3.4.4.4 消泡作用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2019/7/31
表面活性剂
44
3.5 洗涤和去污作用
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及应用

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及应用表面活性剂一词来自英语surfactant。
它实际上是短语surface active agent的缩合词。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tenside。
凡加入少量而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统称为表面活性剂。
它们的表面活性是对某特定的液体而言的,在通常情况下则指水。
表面活性剂一端是非极性的碳氢链(烃基),与水的亲和力极小,常称疏水基;另一端则是极性基团(如—OH、—COOH、—NH₂、—SO₃H等),与水有很大的亲和力,故称亲水基,总称“双亲分子”(亲油亲水分子)。
为了达到稳定,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1、在液面形成单分子膜将亲水基留在水中而将疏水基伸向空气,以减小排斥。
而疏水基与水分子间的斥力相当于使表面的水分子受到一个向外的推力,抵消表面水分子原来受到的向内的拉力,亦即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这就是表面活性剂的发泡、乳化和湿润作用的基本原理。
在油-水系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被吸附在油-水两相的界面上,而将极性基团插入水中,非极性部分则进入油中,在界面定向排列。
这在油-水相之间产生拉力,使油-水的界面张力降低。
这一性质对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有重要的影响。
2、形成“胶束”胶束可为球形,也可是层状结构,都尽可能地将疏水基藏于胶束内部而将亲水基外露。
如以球形表示极性基,以柱形表示疏水的非极性基,则单分子膜和胶束。
如溶液中有不溶于水的油类(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的泛称),则可进入球形胶束中心和层状胶束的夹层内而溶解。
这称为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污垢和基底表面的吸附是去污洗涤的核心,吸附作用也是表面活性剂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在洗涤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会尽可能地减少与水的接触,在表/界面上发生定向吸附,达到一定浓度后在体相形成聚集体,因此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润湿、乳化、增溶等。
表面活性剂可起洗涤、乳化、发泡、湿润、浸透和分散等多种作用,且表面活性剂用量少(一般为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操作方便、无毒无腐蚀,是较理想的化学用品。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与应用

5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与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由疏水基和亲水基组成。
依据“相似相亲”的原则,当表面活性剂分子进入水溶液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与水的接触,有逃离水体相的趋势,但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的存在,又无法完全逃离水相,其平衡的结果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的表画上富集,即疏水基朝向空气,而亲水基插入水相。
当表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表面活性剂基本上是竖立紧密排列,形成一层界面膜,从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赋予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乳化、分散、起泡、消泡、去污等作用。
由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的疏水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发生白聚,即疏水基链相互靠拢在一起形成内核,远离环境,而将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聚(或称白组装、自组)形成多种不同结构、形态和大小的聚集体(参见第4章)。
使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以及衍生出胶束催化、模板功能、模拟生物膜等多种特殊功能。
表面活性剂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及高新技术领域,是最重要的工业助剂之一,被誉为“工业味精”。
在许多行业中,表面活性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要很少量即可显著地改善物质表面(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表面活性剂分民用表面活性剂和工业用表面活性剂两大类。
民用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用作洗涤剂,如衣用、厨房用、餐具用、居室用、卫生间用、消毒用和硬表以以及个人卫生用品如香波,浴液和洗脸、洗手用的香皂、液体皂、块状洗涤剂等。
其次是用作各种化妆品的乳化剂。
工业用表面活性剂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工业清洗,例如火车、船舶、交通工具的清洗,机器及零件的清洗,电子仪器的清洗,印刷设备的清洗,油贮罐、核污染物的清洗,锅炉、羽绒制品、食品的清洗等等。
根据被洗物品的性质及特点而有各种配方,借助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增溶、润湿,渗透、分散等作用和其他有机或无机助剂的助洗作用,并施以机械力搅动,达到去除油渍、锈迹、杀菌及保护表面层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洁面用品到食品添加剂,从农业杀虫剂到制药原料,表面活性剂无处不在,可谓是现代生活的必备品。
那么,表面活性剂到底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对表面活性剂进行探究。
一、表面活性剂的理论基础表面活性剂,又称表面活性分子,是一类分子结构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不同区域的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包含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亲水性较强的“头部”(或称为“极性基团”),这个部分可以与水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因此也被称为水溶性基团;另一部分则是亲水性较弱的“尾部”(或称为“非极性基团”),它们可用于与非极性物质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这种分子结构使得它们在水中可以形成胶束,即亲水性的“头部”朝向水相,而疏水性的“尾部”则朝向胶束内部,从而使胶束能够承载疏水性物质,如油脂、污垢等,同时也能够稳定乳液和泡沫等。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 清洁剂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胶束形成的特性,因此它们能够将非极性化合物包裹在胶束内部,使之分散在水中,从而改善了清洁效果。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增溶作用,能够促进清洁剂中的成分相互混合并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
2.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造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乳化、泡沫化和增稠等方面。
例如,在乳制品生产中,表面活性剂被用于稳定脂质和水相之间的界面,从而防止乳化液“分层”;在烘焙食品中,表面活性剂则被用于增强面团的韧性,使得制成的蛋糕、面包等食品口感更好。
3. 医药制剂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制剂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磺胺类抗生素中,表面活性剂被用于促进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在麻醉剂中,表面活性剂则被用于稳定药物的微小颗粒,从而使麻醉剂更加稳定和有效。
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 洗涤剂洗涤剂是应用最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制品之一。
洗涤剂常常包括清洁剂、润滑剂、增稠剂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垢和油脂,保护被清洗物品的表面,并且具有增进清洁效果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和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和应用1、简述增溶作用的方式。
非极性分子在胶团内核的增溶。
饱和脂肪烃、环烷烃及苯等不易极化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一般被加溶于胶团的内核中,就像溶于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液体中一样,紫外光谱或核磁共振谱表明被加溶物处于非极性环境中,X射线表明在加溶后胶团变大。
2)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对于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极性有机化合物,如长链的醇、氨、脂肪酸和极性染料等两性分子,则是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之间,这种方式增溶后胶束并不变大。
3)在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即吸附增溶。
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非极性烃的小分子极性有机化合物在胶束表面的增溶。
4)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
2、论述增溶作用的影响因素。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具有同样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其增溶量有如下次序: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较直链的小;带有不饱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烃类的增溶作用减小,而对长链极性物增溶作用增加。
2)被增溶物质的化学结构:脂肪烃与烷基芳烃被增溶的程度随其链长的增加而减小,随不饱和度及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带支链的饱和化合物与相应的直链异构体增溶量大致相同。
3)温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温度越高,增溶作用越大。
4)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无机电解质,可增加烃类化合物的增溶程度,但使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减少。
5)有机物添加剂的影响:向表面活性剂中加烃类等非极性化合物,会使其增溶于表面活性剂胶束内部,使胶束胀大,有利于极性有机物插入胶束的“栅栏”中,即提高了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
反之,添加极性有机物后,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中,使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增溶的空间变大,增溶量增加。
3、乳状液的类型及鉴别方法。
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总结

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
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
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
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
球形胶束
棒状胶束
层状胶束
脂质双层与细胞膜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及其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结构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一类物质 表面活性剂从结构上看均为两亲分子,即同时具有亲 水的极性基团和憎水的非极性基团。
极性头
8-18C 长链烷基等非极性基团
非极性基团:
1. 最常见的是8-18碳的直链烷烃,或环烃等 如 C17H35-,R- 等
非离子型
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 否则可能会发生沉淀而失去活性作用。
常用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羧酸盐 RCOO- 例如: 肥皂中的表面活性成分硬脂酸钠等
(2) 磺酸盐 R-SO3- 例如: 洗衣粉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等 (3) 硫酸酯盐
(4) 磷酸酯盐
R-OSO3-
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大 C < CMC C = CMC C > CMC 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 基相互吸引,分子自 发聚集,形成球状、 层状胶束,将憎水基 埋在胶束内部
分子在溶液表面 定向排列,表面 张力迅速降低
溶液表面定向排 列已经饱和,表 面张力达到最小 值。开始形成小 胶束
胶束(micelle)
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
(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观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通常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
亲水基团倾向于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疏水基团则倾向于避开水相。
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时,它们会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从而降低表面张力。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胶束的形成会导致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氯化钠去离子水油酸钠2、实验设备表面张力仪恒温槽磁力搅拌器容量瓶移液管烧杯四、实验步骤1、表面张力的测定用去离子水清洗表面张力仪的测量探头,并用滤纸擦干。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如 0001 mol/L、0005 mol/L、001 mol/L 等的 SDS 溶液和 CTAB 溶液。
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为 25℃,待温度稳定后,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恒温槽中恒温 15 分钟。
用表面张力仪测量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每个浓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以表面张力对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3、离子强度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配制一定浓度的 SDS 溶液和 CTAB 溶液,并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氯化钠,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测定加入氯化钠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 CMC。
4、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测定将等量的油和水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油酸钠),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观察并比较两个烧杯中油和水的乳化情况。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表面张力测定结果不同浓度 SDS 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如下:|浓度(mol/L)|表面张力(mN/m)|||||0001|728||0005|605||001|552|不同浓度 CTAB 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如下:|浓度(mol/L)|表面张力(mN/m)|||||0001|705||0005|582||001|456|2、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结果通过作图法,得到 SDS 的 CMC 约为 0008 mol/L,CTAB 的 CMC约为 0002 mol/L。
表面活性剂(模板剂)应用常识与实验经验

表面活性剂(模板剂法)相关知识与实验经验(读研期间经验分享)一、关于模板剂的溶解模板剂分子,尤其是嵌段式共聚物等,一般都是高分子。
高分子溶解是一个慢过程,溶剂分子要扩散到分子链中间,然后分子链滑移才一个溶出来,比无机的多了一个溶胀的过程,因此它的溶解是比较困难的(即便视觉上看起来溶了)。
要注意下温度,放烘箱里烘下,然后再搅再烘。
另外,若温度过低(<15°C),则在乙醇中溶解时会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浑浊,但无颗粒。
稍微用吹风机吹一下,或放烘箱里烘一下,便可透明。
二、关于介孔结构的表征小角度X 射线是用于分析介孔结构周期性信息的。
由于介孔阵列的周期常数处于纳米量级,故其主要的衍射峰都出现在低角度范围(2θ=1°~10°)三、关于模板剂的烧除模板剂含碳较多,焙烧过程中容易积碳。
积碳的视觉表现就是出现黑色的小固体颗粒。
因为积碳会造成介孔孔道堵塞,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所以必须消除。
解决积碳的方法:(1)样品尽量研细,越细越好;(2)充分干燥,去除水分。
若干燥之前用超声分散一下,则效果更好;(3)减缓升温速率,1°C/min效果会更好;(4)在升温区间的中点,如250°C停留一段时间;四、拟考虑的模板剂的种类(备选待参)(1)F127: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与P123一样,F127也是三嵌段式共聚物,属于聚醚的一种。
不同的是,F127为雪花薄片状的固体(F-flake,雪花、薄片);而P123为浆糊状的胶体(P-paste,浆糊)。
F127的分子式为EO106PO70EO106,而P123的分子式为EO20PO70EO20。
其中EO表示乙氧基,PO表示丙氧基。
所谓两性三嵌段聚合物,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加入一定量以后可以形成胶束。
由于EO嵌段的亲水性强于PO嵌段,所以在水中形成胶束以PO为内核,EO为壳层。
由于两者组成不同,所以形成的胶束大小不同,进一步聚集状态不同,一般的来讲,用P123可以制备二维六方结构的中孔分子筛(最经典的就是SBA-15);F127可以制备立方相的中孔分子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模板剂法)相关知识与实验经验
(读研期间经验分享)
一、关于模板剂的溶解
模板剂分子,尤其是嵌段式共聚物等,一般都是高分子。
高分子溶解是一个慢过程,溶剂分子要扩散到分子链中间,
然后分子链滑移才一个溶出来,比无机的多了一个溶胀的过程,因此它的溶解是比较困难的(即便视觉上看起来溶了)。
要注意下温度,放烘箱里烘下,然后再搅再烘。
另外,若温度过低(<15° C),则在乙醇中溶解时会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浑浊,但无颗粒。
稍微用吹风机吹一下,或放烘箱里烘一下,便可透明。
二、关于介孔结构的表征
小角度X射线是用于分析介孔结构周期性信息的。
由于介孔阵列的周期常数处于纳米量级,故其主要的衍射峰都出
现在低角度围(29 =1°~10°)
三、关于模板剂的烧除
模板剂含碳较多,焙烧过程中容易积碳。
积碳的视觉表
现就是出现黑色的小固体颗粒。
因为积碳会造成介孔孔道堵塞,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所以必须消除。
解决积碳的方法:
(1)样品尽量研细,越细越好;
(2)充分干燥,去除水分。
若干燥之前用超声分散一下,
则效果更好;
(3)减缓升温速率,1° C/min效果会更好;
(4)在升温区间的中点,女口250 °C停留一段时间;
四、拟考虑的模板剂的种类(备选待参)
(1) F127: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与P123 一样,F127 也是三嵌段式共聚物,属于聚醚的一种。
不同的是,F127为雪花薄片状的固体(F-flake,雪花、薄片);而P123为浆糊状的胶体(P-paste,浆糊)。
F127的分子式为
E0106P070E01Q6而P123 的分子式为E020P070E020其中EO表示乙氧基,PO表示丙氧基。
所谓两性三嵌段聚合物,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加入一定量以后可以形成胶束。
由于
EO嵌段的亲水性强于PO嵌段,所以在水中形成胶束以PO为核,EO 为壳层。
由于两者组成不同,所以形成的胶束大小不同,进一步聚集状态不同,一般的来讲,用P123可以制备二维
六方结构的中孔分子筛(最经典的就是SBA-15); F127可
以制备立方相的中孔分子筛。
(2)渗透剂JFC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化学组成
为环氧乙烷和高级脂肪醇的缩合物。
黄色至棕黄色粘稠液
体,溶于水,且冷水中溶解度大于热水中。
耐酸、耐碱、耐氯、耐热、
耐硬水、耐金属盐。
(3)渗透剂JFC (渗透剂EA ):全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易溶于水,能 与任何其他表面活性剂混用,耐酸、耐碱、耐氯、耐热、耐 硬水、耐金属盐 。
(4)乳化剂SE (蔗糖酯):又称蔗糖脂肪酸酯。
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
白色至微褐色粉末或灰色至微黄色黏稠液体。
在 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加热则被皂化。
无味或稍有特殊的气味, 易溶于乙醇、丙酮。
单酯可溶于热水,但二酯、三酯难溶于 水。
单酯含量愈高,亲水力愈强。
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小,无 毒,易被微生物分解。
由 蔗糖与脂肪酸甲酯在碱性 催化剂及
溶剂中进行 酯交换制得。
分子式如下一
(5)硬脂酰乳酸钠(乳化剂 SSL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安全无毒,白色至浅黄色脆性固体或粉末,
稍具有吸湿性。
分子量 378.52。
(6)十二烷基硫酸钠:化学式为 C12H2—OSO3Na ,平均 分子量M=288别名椰油醇(或月桂醇)硫酸钠、 K12、发泡 剂等。
性状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
CHjOCOR
°、CH 2OH 、H XI \ H 0旦/ E CHaOH
略有焦糖气味,
OH U
OH/ 」/
于氯仿、醚。
对碱、弱酸和硬水不敏感(在强酸性溶液中则
会水解)。
对热不稳定,在80°C下才是稳定的。
具有去污、
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
是一种无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
CH3(CH2)10CH2O" PNh
子结构图为。
五、模板剂的毒性和温和性
通常,阳离子型毒性较大,阴离子型次之,非离子型和
两性型则毒性最小,甚至有些小于乙醇的毒性,故而是安全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低毒或无毒类,经口服无毒。
其中毒性最低的是PEG 类,较次的是糖酯、AEO和Span、Tween 类,烷基酚聚醚类毒性偏高。
(具体参考《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和安全性》)
毒性的取舍与催化活性的提高是筛选模板剂种类的重
要理由,也是构思大论文的思路。
六、水热合成的相关概念:
水热晶化法是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
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器加热,创造一个高温、高压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以形成分散的纳米晶核的方法。
七、表面活性剂概述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含氮的有机胺衍生物,由于它们分子中的氮含有孤对电子,故能以氢键与酸分子中的氢结合,使氨基带上正电荷。
因此,它们在酸性介质中才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在碱性介质中容易与负离子相结合而析出,失去表面活性。
除含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还有一小部分含硫、磷、砷等元素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是季铵盐类,高级脂肪胺类等。
做模板剂具有介孔规整有序性高,孔径分布和孔径尺寸易控制等优点,但孔径相对较小。
(2)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温下较难溶解,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溶解度达到极限时会析出表面活性剂的水合物。
但是,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缔合,溶解度会急剧增大。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S-I+,S-N+I-)与阳离子模板剂和非离子模板剂合成路线相比,经常得到无序的介孔结构,由于其导向和模板作用差,所以起初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结构材料的研究较少。
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制造成本低,毒性低等优点,因而目前对它的研究正在
兴起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历史最久。
18世纪兴起的制皂业所生产的肥皂
即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属高级脂肪酸盐。
此外,有代表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磺酸盐、硫酸酯盐、N-酰基氨基酸盐、磷酸酯盐等。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不发生解离,其分子中的亲油基团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大致相同,其亲水基团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
量的含氧基团(如羟基和聚氧乙烯链)构成。
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不是以离子状态存在,所以它的
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存在的影响,也不易受酸、碱的影响,与其
他类型表面活性剂能混合使用,相容性好,在各种溶剂中均有良好的溶解性,在固体表面上不发生强烈吸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大多为液态和浆状态,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团分类,有聚氧乙烯型和多元醇型两类。
八、关于等体积浸渍
首先测定(比如1g)载体的吸附水溶液的饱和量(直到
载体表面刚好完全润湿为止,且不同载体有所区别),实验
过程中根据载体质量要求换算出所需水溶液的体积或质
量,这样含有活性组分的盐前驱体的浸渍液正好被吸附完全,在此过程中要搅拌一定时间,这样可以使浸渍液均匀的分散于载体上;然后室温放置12h左右后,80- 120度(一般情况是100或110度下)干燥4 -8小时后,再于300 - 600 度下焙烧,自己根据需要定。
焙烧后粉碎研磨,选取所需
的目数或颗粒度,最后是催化剂前驱体活化即所谓的还原步骤:液相还原(用醇溶液或水合阱或甲醛等)或气相还原(用
流动的氢气或氮氢混合气体等)。
顺便提一下焙烧过程建议采用程序升温或在氮气气氛
中进行。
等体积浸渍,其本质是利用毛细现象对活性组分的固载化,故而吸附速度不会太快。
因此如果过早的烘干会使大部分活性组分没充分进入孔道,很容易造成组分分布不均以及后期的活性,故浸渍时间宜长不宜短,12h或24h是较为合
理的。
当然,这还要看载体的水热稳定性,如果催化剂载体水(热)稳定性好,也就是说水不会破坏载体,浸渍时间应该稍微长些,7-8小时不为过,如果像MCM-41由于其结构在水中容易塌陷,一般是浸渍时间很短,然后快速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