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ESD防护管理规定
ESD与EOS防范资料

ESD 静电防护一、静电线应包括两条:1.ESD Line:与厂内地梉相连。
2.AC Ground Line:与电源地线相连且必须以夹具相接,禁止使用缠绕方式相接。
二、静电接地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梉接地性能测试.2. ESD线量测。
3.各种设备保护接地测试,其包括两部份:a.带电设备:包括锡炉、ICT、UV机、Laser机、电动起子、焊烙铁、流水线、PCB测试治具、计算机、RS232box等设备接地状况的测量,该种设备外壳须接AC ground line。
b.不带电设备:包括IC架、插Membrane治具等设备接地状况的测量,该种设备外壳须接ESD line。
4.静电环的测量。
三、地梉接地性能测量1.测量仪器:地阻仪。
2.测量方法:将地阻仪一接线接地梉(线长为5m),另两导线沿不同方向(两方向夹角一般为90度)选择两测量点(两导线长度分别为30m和20m),测量值应小于2奥姆。
四、ESD线测量程序1.测量方法:用万用表量测ESD line与AC ground line之间阻抗,测量值应大于1.2G奥姆。
2.测量频率: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作记录。
3.不良处理对策:测量值如超过规定范围,需停线检查原因,待阻值至规格内方开线生产。
五、设备保护接地测量程序1.测量方法:用万用表量测各设备外壳与AC ground line之间阻抗,测量值应小于10奥姆。
2.测量频率:IPQC每日抽检.3.不良处理对策:测量值如超过规定范围,需停线检查原因,待阻值降至规格之内方可开线生产。
4.输送带接地线每两个月由IPQC会同工程师检查大地接地状况并作记录。
六、设备漏电压测量程序1.测量方法:用万用表量测各设备外壳与AC ground line之间电位差,标准为测量值小于2V.2.测量频率:IPQC每日抽检。
3.不良处理对策:测量值如超过规定范围,需停线检查原因,待电位差降至规格之内方可开线生产。
七、静电环的配戴和测量1. 正确的作业方式如下:a.将静电手环套在手腕上,手环内圈的金属部分必须直接接触手腕皮肤。
ESD防护作业管理办法(2篇)

ESD防护作业管理办法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防护作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生产过程中对静电的控制,防止静电引起的火花自熄爆炸,减少产品损坏和使用于该产品的材料损坏及人员的触电危险,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静电敏感区域和具有静电危险性的工作岗位人员。
第二章静电防护物品第三条为防止静电危害,敏感区域或工作岗位人员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静电工具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物品:1. 防静电服装:包括防静电帽、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可根据工作环境和作业要求进行配置。
2. ESD标签:用于标记防静电装备和敏感区域,提醒人员注意防静电措施。
3. 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扳手等,用于操作敏感电子元器件。
4. 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地垫:用于敏感区域的地面覆盖材料,将人体静电引流到地面。
5. 防静电包装材料:用于包装敏感电子产品,防止静电损害。
第四条防静电物品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第三章作业控制措施第五条在敏感区域工作的人员应接受防静电知识培训,掌握防静电基本理论和作业技能,严格遵守以下控制措施:1. 静电控制区域划分:根据静电危险等级和作业要求,将敏感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域,并设置相应的防静电措施。
2. 人员防静电控制:在进入敏感区域前,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并按照作业要求进行接地处理。
3. 作业设备防静电控制:作业设备应经过防静电处理,如安装防静电地线、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4. 静电灭火措施:敏感区域应设置静电灭火设备,如静电灭火器等,以防止静电引起的火灾。
第六条公司应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员工正确使用防静电物品和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第四章检测和维护第七条公司应定期对敏感区域和防静电物品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1. 防静电地板和地垫定期检测:检测防静电地面的接地情况和电阻值,确保有效引流静电。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静电是在很多行业中存在的一种常见问题,它可能对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以及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静电,制定并遵守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以提供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和指导。
1. ESD静电的概述静电是一种电荷积累的现象,当物体通过摩擦、接触或分离时,会产生正负相异的电荷。
当这些积累的电荷突然释放时,可能会引起ESD,对电子设备和产品造成损坏。
因此,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2.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ESD静电,制定适当的规范是必要的。
以下是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的主要要点:2.1 场地规划为了最小化ESD静电的影响,应该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质的场地进行工作,并规划合理的工作布局,以减少不必要的静电风险。
2.2 人员培训所有从业人员都应接受ESD静电防护培训,了解ESD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采取预防措施。
2.3 防护设备和工具在符合防护标准的前提下,应使用专业的防护设备和工具,如接地腕带、静电防护地垫等,以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静电影响。
2.4 材料选择在生产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能或防静电性能的材料,以减少静电积累和释放的可能性。
3. ESD测量标准为了确保ESD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制定相应的测量标准是必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ESD测量标准:3.1 表面电阻测量(Surface Resistance Measurement)使用合适的仪器或设备,测量材料或物体的表面电阻,以评估其导电性能和防静电性能。
3.2 静电释放测量(Electrostatic Discharge Measurement)使用静电释放测试仪器,模拟静电释放现象,测试设备、产品及其组件的耐静电能力。
3.3 静电电位测量(Electrostatic Potential Measurement)通过使用合适的仪器或设备,测量物体周围的静电场强度,以及人体静电电位的大小。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静电产生的电荷聚集在物体表面,当两个不同的物体接触时,电荷会以不可预测的方式转移,导致静电放电。
这种放电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同时还会对电子产品、仪器设备等敏感物品造成损坏。
因此,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损失和危险,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防护管理规范及测量标准逐渐成为企业及工厂必须重视的问题。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主要是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点及线状放电缺陷进行控制,目的是为了减少ESD事件的发生,减轻其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引起的影响。
该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隔离措施在生产工作场所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隔离措施,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扩散。
例如,在工作区域内铺设导电地板,使用导电的工作台面,同时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以保持其导电性能。
此外,工作人员应佩戴防静电服装,以减少身体静电的积累。
2. 接地系统合理的接地系统对于静电防护来说至关重要。
需要为所有设备和工作台面提供良好的接地,确保静电能够迅速地释放到地面上,降低静电放电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接地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3. ESD敏感区域的控制对于一些对静电极为敏感的区域,应设立ESD敏感区域,并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例如,限制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应佩戴静电消除鞋套,避免带入过多的静电。
此外,在敏感区域内放置合适的ESD设备,加强对静电的监测和控制。
ESD测量标准是用来评估和监测ESD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测量相关参数,可以判断是否达到了防护要求,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常用的ESD测量参数包括:1. 表面电阻表面电阻是指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电阻,用来衡量物体对静电的导电能力。
通过测量表面电阻,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导电、静电释放等特性,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防护措施。
2. 等离子放电时间等离子放电时间是指物体上静电放电所需的时间。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企业或组织提供ESD静电防护管理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防止静电对工作环境和产品的影响。
2. 定义2.1 ESD: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的简称,指由于静电积累而引起的放电现象。
2.2 ESD静电防护管理:指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或减少静电积累、静电放电和由此引起的损害。
3. ESD静电防护管理原则3.1 培训和教育:所有员工都应接受ESD静电防护管理的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3.2 静电防护区域划分:根据工作环境的需求,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静电防护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3 地面和设备接地:确保地面和设备良好接地,以避免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3.4 静电防护设备和器具:使用符合标准的防静电设备和器具,包括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垫等。
3.5 防静电材料和包装:使用符合标准的防静电材料和包装,以保护产品免受静电损害。
3.6 ESD风险评估:定期对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进行ESD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ESD静电防护管理责任4.1 管理层责任:管理层应向员工传达ESD静电防护管理的重要性,并为实施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4.2 员工责任: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ESD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并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5. 应急措施5.1 发生静电放电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使用静电消除器等。
5.2 若发现防护设备或器具损坏,应及时更换或修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6. 监测与评估6.1 对ESD防护设施和器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6.2 进行定期的静电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作环境和产品不受静电损害。
7.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7.1 定期组织ESD静电防护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防护的认识和意识。
7.2 定期开展静电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以提高员工对静电防护的重视程度。
ESD防护要求规范

一、目的为避免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储存、检测等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的影响,从而产生短路、电阻漂移、开路、工作性能退化等不良现象。
特建立此程序文件,以保证产品品质,增加可靠性,减低不良率,节省产品工时成本,降低维修费用。
同时,提高员工对ESD的认识,加强员工自觉防止ESD现象之观念,促进生产管理水平之提高。
4.1ESDI4.34.4四、分类根据ANSI/ESD-S5.2CLASSM1标准,如下:Ⅰ级静电敏感区:放电:0~1999V静电测量:<200V特殊静电防护区静电测量:<100V(针对客户指定特殊的光器件产品或其他高等级ESD产品的储存和装配区域等)Ⅱ级静电敏感区:放电:2000~3999V静电测量:<500VⅢ级静电敏感区:4000~15999V现规定HYT制造车间敏感级别为:I级区域——SMT、部件装配部、电子原料仓;(针对特殊客户需求,如飞博创光电产品的生产、储存等,SMT、电子原料仓采用“特殊静电防护区”等级,静电测量:<100V;部件装配部采用“Ⅰ级静电敏感区”等II5.1公司内部由双色斑马线围起的区域为防静电工作区5.2六、程序7.1环境技术要求7.1.1防静电工作区应保持洁净,避免有灰尘堆积或漂浮的状态发生7.1.2保持车间内相对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40%~70%7.1.3在不对产品造成有害影响的前提下,允许使用增湿设备喷洒制剂或水,以增加环境湿度7.2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7.2.1I级区域要求7.2.1.1防静电工作区应清楚标明区域界限以及警示标志7.2.1.2要求使用防静电地板(抗静电地板)或在普通地面上铺设防静电地垫,并保证有效接地。
应加装ESD搭接ESD绝缘7.2.1.5要求使用以下设备进行必要的ESD防护:防静电安全工作台防静电腕带防静电容器(料盒、料箱、运输车)防静电工衣防静电工鞋防静电工帽防静电烙铁(如需使用烙铁)离子风机ESDESD搭接ESD绝缘7.2.2.4要求使用以下设备进行必要的ESD防护:防静电安全工作台(特殊工位)防静电腕带防静电容器(电子料盒、PCB箱)七、作业程序及内容8.1、作业内容:各类型之晶体皆有其抗静电能力。
华发ESD防护管理规定

文件名称1目的1.1为避免产品受到来自人体静电的损环,使产品的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1.2规范仪器、工具之接地,杜绝静电对产品的损坏,规范仪器、工具之接地测试与烙铁温度、电批漏电压测试管理规定。
1.3防静电器材的正确使用及静电防护的重要性。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事业部ESD防护及管理规定。
3职责3.1 管理部:负责对总线的点检与记录(含仪器、工具地及防静电地)。
3.2 生产技术课:负责对仪器、工具接地及防静电接地、电烙铁与电批漏电压的点检与记录。
3.3 质量部:负责对点检记录稽核并签名。
3.4 工程部:负责标准之建立。
4规定4.1EOS点检项目:电批、电烙铁感应电压、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之标准与点检规定:EOS标准:EOS(感应电压、对地电压)的规格值应小于0.3V,参见《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点检方法:生产技术部PE技术员用钳形电阻接地测试仪或数字万用表进行点检。
参见《钳形电阻接地测试仪操作指导书》 HF/LCD-ZZ-0021。
点检周期:每班开线前点检一次,并填好点检记录表。
点检确认:质量部巡检每天会同PE技术员点检,并于点检表中稽核员栏中签名。
4.2ESD点检项目:4.2.1 物料盒,塑胶框的表面阻抗之标准与点检规定:参见《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料盒标准:需采用防静电型号的塑胶盒与塑胶框其表面阻抗为105~~1011欧姆,点检方法:生产技术部PE工程师用表面阻抗测试仪进行点检,并填好点检记录表。
参见《表面阻抗测试仪操作指导书》 HF/LCD-ZZ-0018。
点检周期: 每月第一个工作日,点检一次,并填好点检记录表。
点检确认:质量部巡检会同PE技术员点检,并于点检表中稽核员栏中签名。
4.2.2 静电胶皮的表面阻抗之标准与点检规定:4.2.2.1静电胶皮标准:需采用防静电型号的静电胶皮其表面阻抗为105~~1011欧姆,参见《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文件名称点检方法:生产技术部PE工程师用表面阻抗测试仪进行点检,并填好点检记录表。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章

ESD静电防护管理规章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适用于公司的ESD静电防护管理规章,以确保员工和设备免受静电危害。
静电可对电子设备和敏感器件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管理规章以预防和控制静电产生和传输。
2. 定义- ESD: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指电荷在两个物体之间突然放电的现象。
- ESD防护: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静电放电对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的行为。
3. 责任和义务- 公司将为所有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ESD防护措施。
- 所有员工有责任遵守ESD防护规则,并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 部门经理有责任确保其部门内的员工遵守ESD防护规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ESD防护措施- 所有员工应定期进行ESD防护培训,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防护方法和控制措施等。
- 为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服装和装备,如防静电衣、手套、鞋等。
- 在需要的区域内安装静电消除装置,如静电消除器、地线等,以减少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 在生产和操作现场设置合适的防静电区域,并确保区域内的设备和工具符合防护要求。
- 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备和装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并符合防护标准。
- 鼓励员工定期清洁和保养自己的工作区域,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5. ESD事故报告和处理- 所有ESD事故都应立即报告给上级主管和ESD管理人员。
- ESD管理人员负责调查和处理ESD事故,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所有员工有责任积极配合ESD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证据。
6. 培训和教育- 公司将定期组织ESD防护培训和教育活动,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 新员工应在入职前接受ESD防护培训,并通过考试以证明其理解和掌握程度。
- 部门经理应定期检查员工的培训记录,并确保其参与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7. 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ESD防护规章的员工,将根据违规程度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和纪律处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防静电接地系统架设:5.3.1 防静电接地线地桩的架设1)ESD接地桩与设备接地桩须分开,不可共用一个接地桩,并且ESD接地桩与设备接地桩须相距20米以上。
2) ESD接地线须采用单独的地桩做静电泄漏端。
3)设备接地线可用三相五线制的地线作为辅助性设备地线;电源的三相五线制的地线与接地地桩引出线要构成连接;也可以单独做一个设备接地桩。
4) 防静电地桩的位置要距离大楼本体以及防雷接地桩20米以上.并且要避开下水道,依实际的土质情况选择接地桩的铺设方式,并且在埋设时需添加降阻剂后再埋土。
5)地桩常用材料规格为:6)接地桩填埋士后须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应<10Ω.且每年至少测试一次。
7)接地桩架好后需在引出的接线处标示为ESD接线。
8)如果厂务无专业ESD静电接地桩的铺设与检测设备,则可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设计与铺设。
5.3.2 防静电接地线铺设1)防静电接地线分为设备接地线(黑色)与ESD静电接地线(黄绿相间或绿色),并且均需使用单股导线。
厂务统筹对防静电接地线的布局及架设进行设计,并绘制布线图纸。
2)ESD静电接地线(黄绿相间或绿色)提供给ESD地板,静电席和人体腕带接地;设备接地线(黑色)提供测试机架、烙铁、电批、AC电源设备的接地。
3)ESD静电接地线应分为总线、干线与分线。
4)ESD静电接地线使用规格:接地总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0mm2,接地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5 mm2设备和接地分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 mm2的单股导线。
5)总线、干线与分线各接口处应安装接地线盒;各连接点需以拧螺丝或焊接等紧固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且裸露的接口处需用电工绝缘胶缠绕,以确保连接牢固以及防止氧化或接触不良而影响防静电效果。
6)设备接地线与ESD静电接地线是完全分开的线,两条线不可以短路,所以,在接静电地线时应确保与设备接地线导通的设备及工作台保持绝缘。
所以,静电地线与设备接地线导通的设备及工作台等的交叉处需要使用厚度>0.8mm的绝缘材料加固隔离,以防短路。
7)防静电接地线接好后需对接地线的阻抗进行测量,标准为:单股静电接地线的阻抗小于1.0 ohm;单股辅助设备接地线到电源插座接地端阻抗小于25 ohm.8)接地线标识:设备接地线与静电接地线需进行区分标示;总地线接地点和各分线盒需粘贴公共接地标识;标识应醒目易于辨识。
9)特别注意:ESD接地线与设备接地线不可以接在防雷接地桩(线)上,也不可以接在厂房的钢筋骨架上。
以防雷电时伤害带有手腕带的作业员以及损坏接地的设备。
5.4 标示管理5.4.1 ESD标签的标准模版由ESD协调员统一设计,然后提供标准模版给采购进行统一印刷,并由ESD协调员统一储存,各部门需使用时向ESD协调员领取。
5.4.2 ESD敏感器件的标示:1)如为ESD敏感供应商须在内包装上注明ESD敏感等级,并需在内外包装上贴上ESD警示标签。
2)ESD敏感器件警示标签(样式如下图):表示此元件为ESD敏感器件,在没有适当保护的状况下容易被静电击伤;并且拿放、运输、储存、加工此元件时需采取防静电措施。
5.4.3EPA区域的标示1)各EPA区域范围界限需用防静电斑马线胶纸(黑黄相间颜色)在地板围起来,并且每隔3 米在EPA区域内侧贴一个EPA区域的警示标签(详见以下图):表示界限范围内的区域为EPA防护区域。
2)在EPA区域进口的正面墙壁或门上需粘贴/悬挂EPA区域的警示标签(详见上图):表示该区为静电防护区,进入此区域应做好静电防护。
5.4.4防静电设施的标示1)所有EPA区域内所使用的并且经检验合格的EPA防静电设施均需进行标示(即贴上ESD防护设施标签),ESD防护标签需贴在不易掉的地方。
2)ESD防护设施标签(详见下图):表示有此标识的器具或物体具有静电防护功能。
5.4.5ESD公共接地点标示:1)各楼层的ESD接线盒均需标识,即贴上ESD公共接地点标签。
2)ESD公共接地点符号:表示为ESD公共接地的汇同点;规格为直径5cm,标示为黑字白底;此标识粘贴于室外及室内公共接地点如分线盒/箱等。
类别5.4.6 ESD培训合格人员标示:1)新员工入职时,经培训合格的EPA区域作业人员均需在厂牌正面贴上ESD培训合格标签。
2)ESD培训合格证标签(见下图):表示该员工有经ESD基础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可以进入EPA区域上班;如厂牌没有贴此标签,则不可以进入EPA区域作业。
5.5 EPA区域人员管控5.5.1进入EPA区域的作业人员(含操作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在上岗前需经过ESD基础知识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并按本程序5.4.6章节进行标识。
如否,则不可以进入EPA区域作业。
5.5.2进入EPA区域前,需穿戴防静电衣、鞋、冒,并经人体静电检测仪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相关要求如下:1)戴帽子要求:头发需全部塞入帽子内,不可有头发外露。
2)穿防静电衣要求:里面衣服的衣领与袖子不可外露;防静衣必须是长袖的不可以是短袖的,并且夏天不可以将衣袖挽起。
工衣扣子第二个起到最底下扣子都要扣好。
3)厂牌等非防静电物品不可露在外面,需塞入静电服里4)进入EPA区域不可以戴手镯、手链与介子等饰物。
5)穿戴好防静电服后需经过人体静电检测仪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如测试不合格,则需采取措施并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才可进入EPA区域。
6)所有进入EPA区域的人员均按以下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后才可以进入(外访人员如无防静电鞋可穿防静电鞋套)。
5.5.3 EPA区域人员操作管控要求1)不可以裸手拿或加工ESD敏感器件,需采取相关的静电防护措施。
2)站着操作未佩带手腕带接触敏感器件时需佩带防静电手套或手指套;坐着操作时需佩带手腕带.操作时在有接地的工作台上进行。
3)佩带的手套或手指套不能有破损和严重赃污;手腕带佩带需与皮肤紧密接触.不能佩带到手套或衣袖上。
4)坐着操作时双脚须与防静电地板接触,不可以放在橙子或工作台上。
5.9 包装、存储、周转、运输管控5.9.1 静电敏感器件的包装要求1)静电敏感器件以及包含静电敏感器件的组件(如单板)的包装材料需要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并且防静电包装材料的防静电性能必须要通过检验测试合格才能使用。
2)需求单位(技术/生产)提出ESD防静电包装材料的需求申请交后由采购进行购买。
3) ESD送样品由采购负责向供应商寻样,送样后采购联系ESD负责人对样品验证评估。
评估完成,ESD协调员编写符合性验证报告,采购依据符合性验证报告进行批量购买。
4)批量采购的ESD材料由IQC依进料检验程序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作退货处理。
5)技术部在设计静电敏感器件以及含有静电敏感器件的组件(如单板)的包装方式时需考滤防静电要求并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而且须在设计图纸以及BOM上标注为防静电材料以及备注防静电的标准要求。
6)包装ESD负责人需对敏器件/组件的包装进行评估,防静电包装的要求应附合下表之内容。
低起电性:摩擦电压<100V导电材料:<1.0X104 ohms耗散材料:≥1.0X104 ohms;<1.0X1011 ohms屏蔽包装:屏蔽电压<30V or <50nJ7)包含静电敏感器件的组件(如单板)的包装,其直接层可采用防静电周转箱、防静电屏蔽袋、防静电吸塑盒等包装方式。
间接包装层可采用防静电缓冲材料(如防静电EPE、防静电汽泡袋等);直接包装层与间接包装层至少有一层静电屏蔽材料。
8)静电敏感器件以及包含静电敏感器件的组件(如单板)的内外包装上应进标示,标示方法参照本程序5.4.2章节执行。
9)客户有特殊要求时需按客户要求实施包装,但包装要求不能违反 5.7.5中之基本防静电要求,如有发现,CQE必须及时通知客户,如客户要求强制执行不符合性包装要求时需取得书面性的认可。
5.9.2静电敏感器件的存储要求1)静电敏感器件(含组件)的存储管控要素包括环境、存储架、工作台、储存箱/盒、人员等。
2)静电敏感器件(含组件)的存储环境参照本程序之5.7章节执行。
3)存储架、工作台需铺设防静电皮并且需进行接地,接地要求参见本程序之5.3章节要求执行。
5.12.5 静电放电模型对敏感器件的定义:1)人体静电模型:静电对敏感器件的放电类似于人体指尖放电形式,敏感器件对人体模式的耐受电压等级划分如下表:2)机器设备模型:机器设备对敏感器件放电的形式。
敏感器件对机器模式耐受电压等级划分如下表:3)带电器件模式:敏感器件本身对设备或其他低电势位对象放电形式。
敏感器件在带电器件模式下所承受的静电电压划分等级如下5.12.6静电消除管控1)一级EPA区域内操作过程中ESD敏器件产品30cm范围内的静电电压高于±100V以及二级区域应高于±1000V时需采取消除静电的措施;如加装离子风机、离子枪等中和静电;或用导电的铝铂纸进行屏蔽。
2)各区域ESD干事需对风险较大ESD敏感器件的操作工位的静电压进行测试,超出了控制范围的工位需要加装离子风机或进行屏蔽。
3)静电电压高风险的工位:绝缘材料分离的过程(如撕拉胶纸/标签、纸张或绝缘盒子的拿放/搬运等)、开启的电视机银屏、带电导体、靠近敏感器件的塑胶外壳(如AOI/生产线执锡的吸风机)、转动的设备(如回流焊、波烽焊等)等。
4)采取静电措施的原则是先用屏蔽的方法进行屏蔽;不能用屏蔽的方法屏蔽的高静电压则加装离子风机进行中和。
6.相关文件6.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6.2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7.1 《ESD敏感元器件清单》7.2 《ESD日检测记录表》7.3 《ESD周检测记录表》7.4 《ESD月季年度检测记录表》7.58.附件8.1 《ESD测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