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基本原则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救护原则现场救护原则一、概述现场救护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进行的紧急救治,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者的痛苦和损失。
现场救护应该尽可能地迅速、有效地进行,以确保伤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二、基本原则1. 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反应并展开救护行动。
2. 安全第一: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全。
只有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伤者的安全。
3. 优先处理危急病情:在处理伤者时,应该优先考虑危急病情。
例如出血、心脏骤停等需要立即处理的情况。
4. 高效合作:现场救护需要多个人员协同合作。
不同人员需要分工协作,在确定各自职责范围内高效配合。
5. 简单易行:现场救护需要迅速有效地进行,因此采取简单易行、易于操作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具体操作步骤1. 确认事故现场:在到达现场后,应该首先确认事故的具体情况,包括伤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周围环境等。
2. 保障自身安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确保自己的安全。
例如穿戴防护装备、避免走近危险区域等。
3. 发起紧急呼叫:在确定事故情况后,应该立即发起紧急呼叫。
例如拨打120急救电话等。
4. 初步评估伤者状况: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
例如检查呼吸、脉搏、意识等方面。
5. 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需要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例如止血、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6. 将伤者转运至医院:在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后,需要将伤者转运至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心理稳定,并继续给予必要的护理。
四、注意事项1. 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
应该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处理。
2. 不随意给药: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随意给药。
应该根据伤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3. 不过度干预: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应该过度干预伤者。
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伤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及时将其转运至医院。
4. 不忘记心理护理: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注意对伤者进行心理护理。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现场急救是指及时利用医疗资源和急救知识,在事发现场疏散伤员、协助受害人、急救受伤者,和抢救伤员等活动。
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化,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未及时救助受害人而造成的伤亡,是非常重要的救援知识。
现场急救原则是指在现场急救工作中,对受害者进行急救的基本原则。
它包括:1、有效的事故预防。
防止和避免发生现场事故,预防受伤可以防止出现更多的伤员,避免恶劣的后果,因此具有重要性。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发生伤害的机会,及早明确事故现场情况。
2、早期救治。
现场的受害者伤情的初步诊断,做出有效的,快速的救治措施是现场救治的核心原则。
要根据受害者病情和发生的事故情况,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因势利导,选择最佳的救治方案。
3、伤员安全运输。
现场伤员的安全运输,是抢救伤员难易的关键。
运输伤员要尽量缩短时间,但不应牺牲行为动作上的安全性;应当在正确的健康状况下把伤员妥善地运送到医院。
4、做好安全管理。
保证救援过程中的现场安全,保证救援队伍安全通路。
要做好事故现场管理,扩大受伤者离开现场的可能性,消除受伤者继续伤害的可能性。
5、遵照法律法规。
在现场急救时,必须遵守当地的社会公德、行政法规、政府法令等,保证现场的安全,救助受害者时尊重事故受害者的意志,不可以采取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6、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救护。
抢救急救行动中,依照医疗救助标准,彻底做好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救助效果。
7、及时登记及留存资料。
现场救护人员要严格执行诊断和抢救程序,并及时登记和保留伤员病例,以便日后医疗机构查阅和使用。
以上是介绍的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它们可以在现场急救时起到很大的帮助,应当掌握规范的急救程序,以期给受害者及时得到救助。
外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外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外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确保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漏电等,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远离危险。
2. 评估伤情:快速评估伤者的伤情,包括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出血情况等。
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或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3. 止血:对于明显的出血伤口,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可以使用直接压迫、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如果伤口较大或深度较深,可能需要使用止血钳或缝合等方法进行止血。
4. 清洁伤口:在控制出血后,应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污垢和异物。
避免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以免加重伤口疼痛和炎症。
5. 包扎伤口:使用干净的敷料或绷带对伤口进行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的风险。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预防感染:对于较深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应考虑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同时,要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7. 固定骨折:如果伤者存在骨折,应尽快进行固定,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的风险。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的伤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伤者能够正常呼吸。
总之,外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快速评估伤情、止血、清洁伤口、包扎伤口、预防感染、固定骨折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在进行急救操作时,要注意操作规范、安全有效,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紧急救护和心肺复苏法的施救步骤及基本原则

紧急救护和心肺复苏法的施救步骤及基本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紧急救护和心肺复苏是在意外伤害或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的关键技能。
现场急救知识知识点总结

现场急救知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现场急救基础知识一、现场急救基本原则1. 保护现场安全:在进行急救时,要先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避免危险的行为。
2.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急救时,需要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
3.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遇到重大伤害或突发疾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调动急救资源。
4. 迅速施救:在急救现场,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和保护患者生命。
二、常见的急救场景1. 呼吸道急救:包括窒息、哮喘、窒息等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2. 心脏急救:包括心脏骤停、心肌梗塞等情况,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 外伤急救:包括刀伤、燃烫伤、骨折等情况,需要进行包扎、固定、止血等急救措施。
4. 中毒急救:包括误食、吸入、注射中毒等情况,需要洗胃、吸氧、呼吸道管理等急救措施。
5. 突发疾病急救: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二部分:急救常识一、心肺复苏1. 判断心脏骤停:包括观察是否有呼吸、触摸颈动脉搏动等方法。
2.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照固定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心脏按压,维持氧气供应。
3. 进行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电除颤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
二、止血处理1. 压迫止血:要找准出血点位置,并用手指或纱布进行压迫止血。
2. 使用止血带:在出血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压迫止血。
3. 进行包扎固定:将伤口进行清洁,进行包扎固定以防止二次感染和出血。
三、骨折处理1. 骨折现场固定:采用固定夹板、悬吊固定等方法将骨折处固定。
2. 进行冷敷止痛:在冻伤时,可以使用冰袋等物品进行冷敷止痛。
3. 安慰患者保持安静:在骨折现场,需要安慰患者,保持其安静。
四、烧伤处理1. 烧伤创口处理:在烧伤现场,要用清水冲洗伤口,并进行包扎处理。
2. 防止感染:对烧伤创口要及时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现场急救施救的原则

现场急救施救的原则急救是指在突发状况下为受伤或生病的人提供紧急的医疗救助,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现场急救中,正确的施救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现场急救施救的原则。
1.安全第一在进行现场急救时,首要原则是确保自己的安全。
救援者在施救前应对现场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电击、化学品泄漏等。
只有确保自身安全后,才能继续进行急救工作,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安全。
2.评估患者状况在急救现场,救援者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确定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评估过程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伤情,以便给予正确的急救措施。
3.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关键步骤之一。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窒息,救援者应迅速采取措施,如头后仰法、侧头法、人工呼吸等,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4.止血与包扎在现场急救中,出血是常见的情况。
救援者需要迅速止血,以减少失血量。
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直接按压伤口、提升患肢、使用止血带等。
止血后,还需要进行包扎固定,避免伤口再度出血。
5.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急救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挽救因心脏骤停而濒临死亡的患者。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救援者需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6.避免移动患者在现场急救中,如果患者处于严重的伤势或骨折状态,救援者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者。
错误的移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在移动患者之前,应先评估患者的伤情和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转移。
7.及时呼叫急救车在现场急救中,救援者需要及时呼叫急救车。
急救车具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救治。
及时呼叫急救车能够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适当的治疗。
8.持续观察和保持安静在急救过程中,救援者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状况,并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同时,保持现场的安静和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救援者和医护人员能够专心施救,避免干扰和误操作。
四先四后急救与防护原则

四先四后急救与防护原则
四先四后原则是在急救与防护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伤后病。
这些原则旨在指导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快速、有效的决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判断伤员的情况,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如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等。
在处理局部伤口时,应遵循先重后轻的原则,即优先处理重伤或伤口,再处理轻伤或伤口。
先急后缓原则是指优先处理紧急情况,如大出血、窒息等,然后再处理非紧急情况。
最后,先伤后病原则是指优先处理外伤或伤病,然后再处理内部疾病或损伤。
在急救与防护过程中,四先四后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以确保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原则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和减轻病情而采取的紧急救助措施。
现场急救是指在事故或者突发状况发生时,即将采取措施,为伤者提供紧急救助,以保护其生命安全和减轻伤害。
现场急救原则是指在进行现场急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急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现场急救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的安全。
急救人员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接近伤者,避免进一步危(wei)险。
二、判断意识和呼吸在接近伤者后,急救人员应首先判断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伤者的反应和呼吸动作来判断其是否故意识和正常呼吸。
三、拨打急救电话如果伤者没故意识或者呼吸住手,急救人员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助。
在通话中应提供准确的事发地点和伤者情况描述,以便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急救人员应即将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按压胸部应以正确的手法和力度进行,以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
人工呼吸应使用合适的方法,以保证伤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五、止血处理在现场急救中,如果伤者浮现大量出血的情况,急救人员应即将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处理。
可以使用纱布、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或者直接按压伤口以减少出血。
六、保持体温和舒适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尽量保持伤者的体温和舒适。
可以使用毯子或者衣物进行保暖,以避免伤者受到寒冷的影响。
七、避免二次伤害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急救人员应尽量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例如,在挪移伤者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式和方法,以避免对伤者的骨折或者伤口造成进一步损伤。
八、等待医护人员到达在进行了必要的急救处理后,急救人员应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医护人员具有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
以上是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在实际急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便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同时,急救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急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外事件中行动概要
环境安全 重要生命体征检查 要求支援 详细检查 安排送院
处理危急事件的优先次序
优先处理
1. 为不省人事伤者疏通气道,把他置于复原卧式。 2. 维持呼吸,为没有呼吸的伤病者进行人工呼吸。 3. 保持血液循环,为没有呼吸和脉搏者进行心肺复苏法。 4. 制止出血,处理休克和固定骨折。
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急救运输
1.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主要靠救护车运输,保证车辆的完好状态是急救快速的重要保
2. 3.
证。 救护车分两种类型:普通型和危重病监护型。 注意:专车专用、定人定车、保持车辆处于完好状态。
普通型车:设备简单,只有供氧装置和一只急救箱(内有血压计、肌内注射器、静脉输 液器,少量药物和外伤止血包扎器材)。
免为伤者除下头盔。
善后工作(1)
─不要让伤者胡乱饮食。 ─ 曾经昏迷的伤者,不能让其自行回家。 ─ 小心处理伤者的财物,现场须有可靠的目击证人。 ─ 在救护人员到达前,陪伴伤者,注意其清醒程度,每隔十分钟为伤者检查反应程度、呼吸及脉搏速率。 ─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设立一个安全、有遮蔽及方便救护人员到达的伤者庇护站。 ─ 动员旁观者协助将轻伤者移到庇护站(及记录伤者数据),方便处理较严重的伤者。 ─ 当救謢人员到达后,将伤者情况告诉他们并按照救护人员指示协助照顾伤者或其小孩,或按照救护人员 要求离开现场。
危重病监护型:普通车设备+心电监护、除颤、起搏装置、气管插管、电动力吸引器及 多种药物,有的还备有自动呼吸器、电动力胸外心脏按压机、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和自动 血压计等。
院前急救质量指标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 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平均急救反 应时间15min,发达国家美国9分钟)。
此做这一项身体评估时,需特别注意沟通技巧的应用。
详细检查(2)
1.头部: 用轻柔手势检查头部。注意有否凹陷,变形,出血。 2.耳朵: 靠近耳朵叫喊,以检查清醒程度。如耳朵流出血决或清澈的液体,提示伤者可能颅底骨折。检查耳背有否肿胀。 3.眼睛: 比较两瞳孔对光的反应,是否等圆等大。观察眼眶四周有没有瘀痕。 4.鼻: 当有血块或清澈的液体从鼻孔流出,显示伤者可能有颅底骨折, 注意呼吸的速率,深度,气味,及性质(呼吸是否 有困难或有杂音)。鼻毛有否烧焦。 5.口腔: 检查口腔内是否有松脱的假牙,或可能导致气道受阻塞的情况。检查有没有伤口,上下牙齿不对称,或烧伤的 情况。 6.面部: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狀态。(例如面色苍白及湿冷,即显示伤者可能休克)。面部呈现潮红烫热,则显示伤者 可能中暑或发热。如果口唇及面色发绀,则表示缺氧。
急救员资格
➢急救员是曾修读过认可急救训练机构提供的理论及实践急救课程,并参
加考试而成绩合格者。
➢我国红十字会急救员培训点为普通市民开设的初级急救员培训班为16
学时,两天内可以完成,学员能够从中掌握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排 除气管异物、固定搬运和火灾地震及海啸的逃生方法等。
➢证书有效期2-3年,定期复试。
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组
急救与灾难应变
世上沒有如果, 只有後果和結果
为何要学习急救技能?
➢天灾人祸不可避免,意外常发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之下——就
在你我的周遭。
➢学习急救技能,将可发挥自救救人的目的,减少因缺乏急救知
识而导致的病情延误或丧失生命的情形发生。
急救的定义和目的
一、急救的定义: 即紧急临时救治,就是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在医师未到达治疗或未送医前,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维持伤(病)员的基本生命体征,以便
把伤(病)员“活着送到医院”,为伤(病)员获得进一步救治、改善预后赢得时间。 措施集中体现在:呼救和维持生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安全转运。
血液及体液的处理
─ 急救前后,急救员必须洗手(有条件的话,应用肥皂洗刷双手,减低受感染机会。 ─ 急救员如手上皮肤有伤口,必须用防水胶布遮盖伤口,以作保护。 ─ 接触伤口前,急救员必须戴上手套,有必要时更可穿上其它有效的保护物品,以避免伤者的血液或 体液。 ─ 施行人工呼吸时,可考虑使用各类型的保护面罩,减少口对口接触。 ─ 当接触尖锐对象时要特别小心。
善后工作(2)
急救员的基本责任
急救员必须在安全的情况下肩负以下责任: 1. 迅速评估整体情况,尽早召唤适当支援,并在有需要时设立临时庇护所。 2. 正确判断伤者的伤势或病情。 3. 立即提供适当的急救和充分的援助,并决定急救的先后次序。 4. 尽快安排伤者接受医疗援助或劝导轻伤者稍后自行就医。 5. 在现场陪伴及安慰伤病者,直至交由医护人员护理为止。 6. 尽量收集伤病者的生命表征:体温,呼吸及脉搏,事发经过,伤势和处理方法等资料, 向接管者汇报,如有需要,应留在现场协助。
实施急救时的注意事项(2)
7. 如果伤者没有呼吸脉搏而现场只有一位急救员,他应先召唤救护车,再返回现场 替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法。但如果伤者是婴儿,急救员可抱着他前往求救。 8. 遇上人事不醒而怀疑有脊椎骨折的伤者,假如呼吸道有受阻的情况,急救员须以 创伤推颚法确保气道畅通. 9. 如非必要,不应给予伤者任何饮食或药物。 10. 保存一切警方可能需要的现场证据。
急救员的法律责任
环境安全
为了保障自己,伤病者和旁人的安全,首先要评估现场的危险性。有需要时,将伤病者移离险地及封锁 现场,并决定是否召唤增援。 小心留意现场环境:在怀疑有漏煤气的现场,切勿按电门铃,使用电话,或任何电器及会发出火花的装 置。进入现场之前,必须关掉无线电话。 避免身陷险境:在交通意外中,急救员须确保道路交通已受控制,并关掉全汽车引擎,方可进行急救 剔除危险因素:用安全的方法将伤者与电源隔离,或载断电源后,方可接近触电受伤的伤者。
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
详细检查(1)
优先处理的伤势己经理妥当,伤者的情况稳定下来,急救员应为伤者进行一次详细的全身检查,继续找出其它
需要治疗的伤势。须有系统地由头到脚检查一次,注意有没有出血、疼痛、肿胀或其它异常情况,及将者一边身体与 另一边身体作比较。
将伤员的衣物解开,尽量露出身体,才不会忽略身体上任何一个受伤或出血点,但是也不可以忽略病患的隐私,因
心搏骤停的抢救;
大咯血的抢救;开放性气胸的抢救;严重哮喘的抢救;呼吸衰竭的抢救;呼吸骤停的抢救:气管
插管、人工呼吸机使用;
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急性脑血管病的抢救;急腹症的紧急处理;鼻出血的抢救;眼外伤的抢救;
正常分娩接生术;
各种休克的抢救;昏迷的抢救;各种中毒的抢救;溺水、触电、中暑的抢救;精神病发作的紧急
脱除衣物(1)
衣物的脱除: 有需要时,急救员会为伤者脱除一些
阻碍急救的物品,如衣物及头盔等,但须尊重伤者的 私隐权及减少对伤者不必要的移动。
脱下外衣或恤衫时,先扶伤者坐起,把外衣褪到肩
部,弯曲未受伤的上肢,先除下这边的衣袖,再将受 伤的手臂上的袖脱除。
脱除衣物(2)
脱鞋袜法:托起并固定住踝部,以减少震动,解开鞋带,向
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
1. 2.
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 呼救者必须说清病人的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讲清现场地点,等车地点,以
便尽快找到病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便
3. 4.
联系。 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 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尽量提前接救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 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 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
急救技术
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的医疗技术包括: 左心衰的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心电监护、除颤、体外无创起搏;
判断伤势
急救员须凭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去找寻和了解伤者的病历、病征及病状,以判断 伤势。
病历:事发的經过
-可以清醒的伤病者或旁人叙述 -弄清楚伤者过往或现在患有甚么疾病,
以便能准确地处理伤势 -观察现场环境,找寻线索
- 从病 病伤征状者::身伤伤上病病找者者寻的感得觉表到现的病历数据
伤病员分类卡:姓名或编号、初步诊断或检伤分类。常挂在伤病 员左胸的衣服上。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 分布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人员作 出标志。
➢“暂等并稳定伤情”并不是把伤员搁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员在
紧张地为马上转送的伤病员做应该做开放气道、心肺复苏、控制 大出血、制动骨折、止痛等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
最佳急救期:伤后1小时内
较佳急救期:伤后12小时内
延期急救期:伤后24小时内
院前急救的概念、目的和三大要素
概念: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
迅速进行基本检查
1.确保现场环境安全-Danger 2.判断伤者的清醒程度-Response 3.判断伤者的气道是否畅通-Airway 4.判断伤者是否有呼吸-Breathing 5.判断伤者是否有脉搏-Circulation
初步检查将伤病者分类
根据病例,病徵,病状和反应程度来决定伤病者的处理先后。主要 检查能致命的因素:呼吸,脉搏,大量出血,复杂骨折和人事不省等。
施救者按一般公认的医学护理原则,利用现场人力、物力给予伤员之临时救护措施,适 当地处理伤病者并从速送院。
二、急救的目的:
1、生死之别——保存生命。 2、暂时或永久的伤残——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 3、迅速康复或长期住院之别——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