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失爆标准
电气设备失爆判定标准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煤矿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失爆判定标准失爆:就是使用中的电气设备(五小电器、缆线)失去耐爆性能和不传爆性能一、设备外壳: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
严重变形是指长度超过50 mm,同时凹、凸深度超过5 mm者。
(二)、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臵不全、变形,起不到机械连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的。
(三)、隔爆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的。
(四)、设备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如隔爆型电动机内的隔爆绝缘座被去掉等情况。
(五)、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弹簧垫、螺栓或螺母;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Ra 值);操作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Ra 值)。
(八)、隔爆面锈迹用棉纱擦后,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九)、结合面上的针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 mm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十)、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0.5mm ,其伤痕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 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大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许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为失爆。
涂油应在防爆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
(如磷化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1/3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满扣,不满扣为失爆。
紧固螺钉深入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要求的,则螺钉必须拧满扣,否则为失爆。
防爆电气设备失爆检查标准

防爆电气设备失爆检查标准凡发现防爆电气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判定该台(件)设备为“失爆”。
一、防爆外壳壳体1、防爆外壳严重变形(变形长度超过50mm,凹凸深度超过5mm)。
2、隔爆外壳有裂纹,焊缝开焊。
3、隔爆壳体内外绣蚀严重(有绣块脱落者)。
4、隔爆壳体内不经国家法定机构批准增加元件、部件或改变原设计。
5、接线柱、绝缘座、管孔洞缺损使两个隔爆空腔连通。
6、使用无防爆合格证厂生产的防爆部件。
7、闭锁装臵不全、变形、损坏失去闭锁作用。
二、隔爆接合面(一)隔爆面结构参数8、隔爆接合面长度L、LI、L′、低于规定值。
9、隔爆接合面间隙W大于规定值。
10、粗糙度超过规定。
11、隔爆接合面发兰厚度小于原设计的85%。
(二)螺纹隔爆结构12、螺纹精度低于3级,螺距小于0.7毫米。
13、螺纹最小啮合扣数、拧入深度不符合规定。
(三)螺纹紧固隔爆面14、缺螺栓、弹簧垫圈或螺栓与弹簧垫不配套。
15、螺栓松动、弹簧垫圈未压平。
16、螺栓或螺孔滑扣,未采取规定措施。
17、螺栓拧入深度小于螺栓直径(鋳铁、铜、铝件1.5倍直径)或未露出螺帽1—3扣。
18、同一部位的螺栓公称直径不一致,导致隔爆接合长度参数不合格的。
(四)隔爆面损伤19、L(L1)=40、25、15时,直径小于1mm、深度小于2mm的沙眼,每平方厘米超过5个。
20、L(L1)=10时,直径小于1mm、深度小于2mm的沙眼,每平方厘米超过2个。
21、机械伤痕宽度、深度大于0.5mm,使L(L1)小于规定值的三分之二。
22、隔爆面上有高于无伤表面的机械伤痕。
23、隔爆面上的锈迹用棉沙擦净后,用手摸有明显感觉。
24、隔爆面上的油漆痕迹,用棉沙擦不掉。
三、电缆引入装臵25、空闲进线嘴无档板或档板放在密封圈里边。
26、空闲进线嘴档板的厚度小于2mm或档板绣蚀现象。
27、空闲进线嘴档板的直径比进线嘴内径小2mm以上。
28、进线嘴金属圈放在档板与密封圈之间。
29、压盘式进线嘴缺压紧螺栓或压紧螺栓未压紧,用手能幌动。
失爆认定标准

失爆认定标准失爆是指电气设备失去了耐爆性和隔爆性;失爆现象有以下几种:一连接螺栓的失爆现象 1、缺螺栓、弹簧垫圈或螺母,螺栓或螺孔滑扣,螺栓折断在螺孔中的; 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弹簧垫圈断裂或无弹性偶尔出现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后不为失爆; 3、使用塑料或轻合金材料自制的螺栓或螺母; 4、护圈式或沉孔式紧固件紧固后,螺栓头或螺母的上平面超过护圈或沉孔; 5、螺孔与螺栓不匹配的; 6、弹簧垫圈的规格与螺栓不相适应的; 7、设备同一部位螺栓、螺母等规格应一致;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尺寸,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扣,否则为失爆; 8、通孔螺栓未外露3-5丝者包括带螺帽; 9、压线板可以不加弹簧垫圈,但两端不一致的;二电缆引入引出装置的失爆现象1、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2、密封圈外径与进出线装置内径差值超过表一规定的;密封圈宽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不得小于10 mm;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但不得小于4 mm;表一3、密封圈内径与引出入电缆外径差大于1mm以上;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5、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6、密封圈刀削后凸凹不整齐圆滑,锯齿差大于2 mm以上;7、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8、线嘴压紧没有余量螺旋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1—3丝,倒角、车削槽间距不算;压盘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3—5mm;9、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10、电缆压线板未压紧电缆,压扁量超过电缆直径的10%者,用单手扳动喇叭嘴时上下左右晃动;11、在引入引出装置外端能轻易来回抽动电缆;12、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它包扎物;13、空闲进线嘴缺挡板或挡板直径比进线嘴内径小2 mm以上,挡板厚度小于2mm;14、挡板放在密封圈里面或线嘴的金属垫圈放在挡板与密封圈之间;15、进线装置破损不齐全;16、大小密封圈套用的;17、一个进线嘴用多个密封圈的;18、线嘴与密封圈之间没有加装金属垫圈;19、密封圈装反可切削端头朝外三插接装置的失爆现象1、煤电钻插销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应接插销,如反接即为失爆;2、电源电压低于1140V,插接装置缺少防止突然拔脱的联动装置;3、电源电压高于1140V,插接装置上没有电气联锁装置;4、插销在触头断开的瞬间,外壳隔爆接触面的最大直径差W 和最小有效长度L须符合表二规定;表二四外壳、腔内的失爆现象1、使用未经国家法定的检验单位发证生产的防爆部件;2、隔爆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长度超过50mm,凹坑深度超过 5mm的;3、隔爆腔内、外有锈皮脱落;4、锁装置不符合规定,闭锁装置不齐全、变形损坏起不到机械闭锁作用;5、电气闭锁不起作用;6、外壳透明件观察窗破裂、有凹坑,使用非抗机械、热、化学腐蚀的玻璃件;7、腔内随意增加安装电气零部件,造成空腔容积变化的;8、接线柱、绝缘座管烧坏,使两个空腔连通的;9、腔内壁未均匀地涂耐弧漆,而使用涂调和漆、磁漆的; 五防爆面的失爆现象防爆接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须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防锈油等,各结构参数符合出厂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失爆:1、隔爆结合面结构参数要符合下述规定,否则为失爆:1平面、圆筒隔爆结构①电气设备静止部分隔爆结合面、操纵杆与杆孔隔爆结合面以及隔爆绝缘套管隔爆结合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W和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结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转轴与轴孔隔爆结合面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L须分别符合表三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须不小于25.0mm;表三②操纵杆操纵杆直径d与隔爆结合面长度L之间要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③隔爆结合面的粗糙度隔爆结合面的粗糙度不得大于√6.3,操纵杆的粗糙度不得大于√3.2;2防爆电动机①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结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磨擦;采用圆筒结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不小于0.075mm;②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须大于表三规定的W值的三分之二;3螺纹隔爆结构①螺纹精度须不低于3级,螺距须不小于0.7mm;②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须符合表五的规定;表五2、隔爆面上,在规定长度L及螺孔边缘至隔爆面边缘的最短有效长度Ld范围内,如发现有下列缺陷者为失爆;1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的隔爆面上,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5个,10mm的隔爆面超过2个;2偶然产生的机械伤痕,其宽度与深度大于0.5mm,其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小于规定长度的三分之二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可以几段相加;3、隔爆面上不准涂油漆、无意造成油漆痕迹,当场擦掉,不为失爆;4、隔爆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蚀班痕者为锈蚀,而只留云影,不算锈蚀;隔爆面锈蚀是否为失爆,参照第2条关于砂眼、机械伤痕的有关规定判定云影—擦掉锈迹后,留下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5、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参见“连接螺栓的失爆”;6、隔爆接合面在设备不带电情况下用手打不开的;7、隔爆结合面使用密封圈,检修后未安装密封圈,密封圈破损、断裂或外露的;8、隔爆结合面法兰厚度小于原设计的85%的;六接地装置的失爆现象接地的目的是防止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而危及人身和矿井安全;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将带电,会造成人身触电或对地放电产生电弧而引起瓦斯爆炸;凡出现下列现象的与电气设备失爆同等对待:1、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未装设保护接地装置;2、多台电气设备串联接地的;3、未用符合要求的钢管钢板制作的接地极;4、接地连线、接地阻值不符合规程要求的;5、外接地螺栓规格不符合下述规定的;1功率大于10KW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12;2功率在5-10KW之间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10;3功率在0.25-5KW之间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8;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6;6、内接地螺栓不符合下列规定的;1导线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内接地螺栓应与连接导线芯线的螺栓直径相同;2导线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内接地螺栓直径应不小于芯线接线螺栓的一半,但至少应等于连接35mm2芯线所用接线螺栓的直径;7、在设备标示的接地位置外加装螺栓接地的,或多处接地点但只接地一处的;8、接地装置部件不齐全的;9、接地极安装不牢固的但放置在水沟内的不受此限、放置在水沟内的未被水淹没的;10、使用电动机底座连接螺栓作为接地装置连接点的;七接线1、电缆不合格接头: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和电缆破口均称之为不合格接头,是电气安全隐患点,与电气失爆同等对待;1鸡爪子①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的;②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电缆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③高压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或不灌注绝缘充填物,或绝缘充填物没有灌到三叉口以上,或绝缘胶裂纹的,或充填物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2羊尾巴电缆的末端未接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器元件2m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线破口者均为羊尾巴;3明接头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或未经审批且安全措施不到位、条件不允许而进行明火操作的均属明接头;4破口①橡套电缆的护套破损、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线网者;②橡套电缆护套破损伤痕深度达到电缆护套厚度二分之一以上,长度达20mm,或沿围长三分之一以上的;5电缆护套伸入器壁长度小于5mm,大于15mm的;2、隔爆开关接线腔由电源侧进出线至负荷侧接线或负荷侧进出线至电源侧接线,控制用小喇叭嘴引出动力线的;八照明灯具1、防爆安全型灯具把卡口改为螺口的,不能提前断电的;2、隔爆型灯具装设的电气联锁装置失灵的;九井下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超过其额定容量包括允许超载能力运行的;采用非阻燃性材料如彩条布等制作遮拦等防护设备配件的;十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使用火炉取暖或有烟火的,按照失爆对待;三、失爆的检查方法一连接螺栓的检查1、肉眼观察检查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符合要求;2、单手五指正向旋进超过1/2圈即判定为失爆;二电缆引入引出装置的检查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2、在引入引出装置嘴处,顺着电缆方向单手能将电缆推进或拉出接线腔者即判定为失爆;3、压线板以压紧电缆直径的10%为标准,否则即为失爆;三插接装置的检查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四外壳、腔内的检查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2、按动闭锁装置按钮、部件试验;五防爆面的检查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2、现场开盖试验、检查;六接地装置的检查1、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2、单手用力能拔出接地极即判定为失爆,但设置在水沟内的钢板接地极不受此限;七接线的检查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八照明灯具的检查肉眼观察或试验;四、失爆的原因、危害、防治一原因1、设备安装不规范,安装过程中未对防爆点进行详细检查,未按规程和相关制度、规范安装;2、维护和定期检修不妥,防护层的脱落往往使隔爆面上出现砂泥灰尘,用螺钉紧固的平面对口接合面出现凹坑,使隔爆面间隙增大;3、移动或搬运不当而发生磕碰,使外壳变形或产生严重机械伤痕;4、装配时由于杂质没有及时清除,产生严重的机械划痕;5、隔爆面上产生锈蚀现象,增大粗糙度;6、螺孔深度过浅或螺栓过长,而不能很好的紧固零件;7、未按规程要求制作、安装接地装置;8、在隔爆外壳内随意增加元器件,使电气距离和爬电距离小于规定值,造成故障时电弧经外壳接地短路;二危害设备一旦出现失爆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内部产生故障引发爆炸,将炸坏外壳而引爆壳外爆炸性气体,或者从各部缝隙中喷出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三防治1、使用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禁止非防爆电气设备入井;2、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要求安装,杜绝安装时出现失爆;3、检修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产生机械划痕;4、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作好检查督促工作;五、本标准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煤矿电气设备防爆规定执行;附一: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电气绝缘指数对其影响较大;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爬电距离mm、电气间隙mm与额定电压V的关系:。
失爆认定标准..

失爆认定标准失爆是指电气设备失去了耐爆性和隔爆性。
失爆现象有以下几种:(一)连接螺栓的失爆现象1、缺螺栓、弹簧垫圈或螺母,螺栓或螺孔滑扣,螺栓折断在螺孔中的。
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弹簧垫圈断裂或无弹性(偶尔出现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后不为失爆)。
3、使用塑料或轻合金材料自制的螺栓或螺母。
4、护圈式或沉孔式紧固件紧固后,螺栓头或螺母的上平面超过护圈或沉孔。
5、螺孔与螺栓不匹配的。
6、弹簧垫圈的规格与螺栓不相适应的。
7、设备同一部位螺栓、螺母等规格应一致。
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尺寸,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扣,否则为失爆。
8、通孔螺栓未外露3-5丝者(包括带螺帽)。
9、压线板可以不加弹簧垫圈,但两端不一致的。
(二)电缆引入引出装置的失爆现象1、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2、密封圈外径与进出线装置内径差值超过表一规定的;密封圈宽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不得小于10 mm;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但不得小于4 mm。
表一3、密封圈内径与引出入电缆外径差大于1mm以上。
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
5、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
6、密封圈刀削后凸凹不整齐圆滑,锯齿差大于2 mm以上。
7、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
8、线嘴压紧没有余量(螺旋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1—3丝,倒角、车削槽间距不算;压盘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3—5mm)。
9、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
10、电缆压线板未压紧电缆,压扁量超过电缆直径的10%者,用单手扳动喇叭嘴时上下左右晃动。
11、在引入引出装置外端能轻易来回抽动电缆。
12、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它包扎物。
13、空闲进线嘴缺挡板或挡板直径比进线嘴内径小2 mm以上,挡板厚度小于2mm。
电器失爆

失爆:就是使用中的电气设备(五小电器、缆线)失去耐爆性能和不传爆性能一、设备外壳: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
严重变形是指长度超过50 mm,同时凹、凸深度超过5 mm 者。
(二)、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置不全、变形,起不到机械连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的。
(三)、隔爆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的。
(四)、设备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如隔爆型电动机内的隔爆绝缘座被去掉等情况。
(五)、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弹簧垫、螺栓或螺母;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Ra 值);操作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Ra 值)。
(八)、隔爆面锈迹用棉纱擦后,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九)、结合面上的针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 mm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十)、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0.5mm ,其伤痕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 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大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许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为失爆。
涂油应在防爆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
(如磷化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1/3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满扣,不满扣为失爆。
紧固螺钉深入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要求的,则螺钉必须拧满扣,否则为失爆。
电气设备失爆判定标准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煤矿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失爆判定标准失爆:就是使用中的电气设备(五小电器、缆线)失去耐爆性能和不传爆性能一、设备外壳: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
严重变形是指长度超过50 mm,同时凹、凸深度超过5 mm者。
(二)、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置不全、变形,起不到机械连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的。
(三)、隔爆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的。
(四)、设备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如隔爆型电动机内的隔爆绝缘座被去掉等情况。
(五)、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弹簧垫、螺栓或螺母;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Ra 值);操作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Ra 值)。
(八)、隔爆面锈迹用棉纱擦后,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九)、结合面上的针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 mm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十)、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0.5mm ,其伤痕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 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大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许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为失爆。
涂油应在防爆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
(如磷化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1/3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满扣,不满扣为失爆。
紧固螺钉深入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要求的,则螺钉必须拧满扣,否则为失爆。
电气失爆判断标准

(8)空闲进线嘴没有密封档板时,挡板直径比进 线嘴内径小2mm以上,挡板绝对厚度小于 1.82mm。 (治金部颁标准YB-பைடு நூலகம்76-63公称厚度 为2mm,厚度允许差为±0.18mm) (9)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压盘式进线嘴或螺 母进线嘴金属圈放在挡板与密封圈之间的。 • (10)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线嘴内缘压不 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 圈能活动的。 • (11)压盘式进线嘴缺压紧螺栓或压紧螺栓未上 紧
• (3)明接头: • 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或明火操作者,均 属明接头。 • (4)破口: • 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层者 。橡套电缆护套损坏伤痕深度达到最薄处二分之 一以上,长度达20毫米或沿围长三分之一以上者 ,不符合防爆要求为失爆。 • 5。备用喇叭口必须封堵要用合格的橡胶密封圈 、镀锌金属压圈和镀锌挡板。放置顺序是:最里 为橡胶密封圈,中间放镀锌档板,最外是镀锌金 属压圈,线嘴应上紧。
常见电气失爆 现象和标准
2012.03.15
一、失爆的概念
• 矿用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失 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就叫失 爆。防爆电气设备(含小型 防爆电气)的外壳应无严重 变形和锈蚀、裂纹、孔及砂 眼等缺陷.
二、常见失爆现象:
• 1、隔爆结合面的紧固螺栓:同一部位、 同一规格且完整齐全。使用的弹簧垫圈 与螺栓相同规格,紧固程度以压平为合 格,若发现质量不好、弹簧垫圈断裂或 失去弹性,该处的防爆结合面间隙仍符 合规定,当时更换处理可不判为失爆, 也不影响完好。
• 9、接线箱、接线盒的连接螺栓及弹簧垫圈要保 持完整。变形的、滑扣的、断裂的紧固件应及时 更换。
四、矿灯失爆现象:
• 1.灯头外壳破裂的; • 2.灯头闭锁螺丝不起作用的,或缺少密封 的; • 3.灯盒闭锁螺丝不起作用的; • 4.灯头圈松动密封不良的或缺少零部件的 • 5.灯头玻璃破裂的,或用普通玻璃代替的 • 6.灯线、绝缘破裂的,灯线出线无护套, 灯头进线无密封圈的。
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及保护接地装置检查标准

第一部分电气设备失爆检查标准一、设备外壳检查标准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均判定失爆。
第一条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
严重变形是指长度超过50mm,同时凹、凸深度超过5mm。
第二条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置不全、变形,起不到机械联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
第三条隔爆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
第四条设备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如隔爆型电动机的隔爆绝缘座被去掉等情况。
第五条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
第六条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弹簧垫、螺栓或螺母;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螺栓或螺孔滑扣。
第七条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3 (Ra值);操作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Ra 值)。
第八条隔爆面锈迹用棉纱擦后,留有锈蚀斑痕为锈蚀,属于失爆。
第九条接合面上的针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mm的隔爆面为失爆。
第十条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0.5mm,其伤痕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大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第十一条隔爆面上不允许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第十二条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为失爆。
涂油应在防爆面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
(如磷化面脱落小于隔爆面长度1/3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第十三条隔爆结合面紧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扣,不满扣为失爆。
紧固螺深入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 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要求的,则螺钉必须拧满扣,否则为失爆。
第十四条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平垫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判定标准(摘要)
失爆:就是使用中的电气设备(五小电器、缆线)失去耐爆性能和不传爆性能
一、设备外壳: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
严重变形是指长度超过50 mm,同时凹、凸深度超过5 mm者。
(二)、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置不全、变形,起不到机械连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的。
(三)、隔爆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的。
(四)、设备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如隔爆型电动机内的隔爆绝缘座被去掉等情况。
(五)、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弹簧垫、螺栓或螺母;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Ra 值);操作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Ra 值)。
(八)、隔爆面锈迹用棉纱擦后,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九)、结合面上的针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 mm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十)、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0.5mm ,其伤痕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 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大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许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为失爆。
涂油应在防爆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
(如磷化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1/3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满扣,不满扣为失爆。
紧固螺钉深入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要求的,则螺钉必须拧满扣,否则为失爆。
(十四)、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平垫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十五)、卡兰式的进线嘴以压紧胶圈后一般用单手扳动喇叭嘴上下左右晃动时,喇叭嘴无明显晃动为准。
螺旋式喇叭嘴最少啮合扣数不得低于6扣,拧紧程度一般用单手用力拧不动为合格。
(十六)、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应加装弹簧垫圈或背帽(用弹簧垫圈时其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一致,紧固程度应以将其压平为合格),螺栓松动和弹垫不合格者均为失爆。
(十七)、隔爆设备的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通,必须保持原设计的防爆性能,否则为失爆。
二、设备的电缆引入装置:
喇叭咀应完整、齐全、紧固、密封良好,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密封圈内径大于引入电缆外径1mm以上。
(二)、密封圈尺寸不符合规定。
(三)、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跟电缆。
(四)、将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
(五)、密封圈部分破坏。
(六)、密封圈的硬度达不到氏硬度45º-55º的要求,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七)、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
(八)、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他包扎物。
(九)、一个引入装置(喇叭咀)内用多个密封圈。
(十)、空闲引入装置(喇叭咀)没有密封挡板时;挡板直径比引入装置内径小2mm以上,挡板厚度小于2mm以上。
(十一)、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金属圈放在挡板和密封圈之间的。
(十二)、进线咀压紧后没有余量或进线咀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的。
(十三)、压盘式引入装置缺压紧螺栓或未上紧。
(十四)、螺旋式引入装置因乱扣、锈蚀等原因紧不到位或用一只手的手指能使压紧螺母旋转超过半圈的。
(十五)、使用螺旋式引入装置,引入装置与密封圈之间缺少金属垫圈的。
(十六)、电缆在引入装置处能轻易来回抽动的。
(十七)、备用的高压接线口缺挡板或挡板不合格的。
(十八)、电缆引入装置(喇叭咀)有亲嘴现象。
(十九)、密封圈尺寸需符合以下规定,如有一项达不到均属于失爆。
A、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应符合下表:
D(mm ) D 0-D (mm ) 备注
D≤20 ≤1 D 0表示进线装置内径
20<D≤60 ≤1.5 D 表示密封圈外径
D>60 ≤2
B、密封圈的宽度不小于电缆直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mm 。
C、密封圈的厚度不小于电缆直径的0.3倍(70平方毫米以上电缆除外),且不小于4mm 。
(二十)、密封圈刀削后应整齐圆滑不得出现锯齿状,锯齿直径不得大于2毫米(包括2毫米)。
(二十一)、不用的接线嘴要分别用密封圈、挡板、金属圈依次装入,压紧。
(二十二)、凡有电缆压线板的电器,引入、引出电缆必须用压线板压紧,压线板未压紧电缆均属失爆,压扁量不得超过电缆直径的10%。
(二十三)、低压隔爆开关接线室不允许电源侧进出线至负荷侧接线,或由负荷侧进出线至电源侧接线,磁力起动器的小喇叭嘴严禁引入、引出动力线。
否则判定为失爆。
(二十四)、电缆护套伸入器壁要符合5-15毫米的要求,小于5毫米为失爆。
如粗电缆穿不进时,
可将深入部分均匀锉细。
(二十五)、两相低压导线裸露部分的空气间隙:500伏以下不小于6毫米,500伏以上不小于10毫米,否则为失爆。
(二十六)、采用铠装电缆供电时,使用密封圈要全部套在铅皮上,或者用绝缘胶灌至三叉口以上。
未接线的接线嘴应用同等厚度的法兰和堵板或用绝缘胶堵死,否则为失爆。
三、隔爆型插接装置:
有下列情况之一属于失爆:
(一)、煤电钻插销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接插销,如接反即为失爆。
(二)、电源电压低于1140V的插接装置,缺少防止突然拔脱的装置,电压在1140V以上的插接装置缺电气联锁装置的。
四、电缆:
有下列情况之一属于失爆:
(一)、井下供电使用延燃橡套电缆。
(二)、电缆接头没冷补,用胶带裹缠。
(三)、电缆受损严重、破皮外露芯线。
(四)、超负荷运行,电缆严重发热(≥40o C)。
五、井下供电应做到:
(一)、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二)、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
(三)、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四)、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瓦斯电和风电闭锁。
附:1、鸡爪子
A、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者;
B、动力(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
C、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和不灌注绝缘充填或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
2、羊尾巴:
电缆末端不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
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气元件)2米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线破口者均属羊尾巴。
3、明接头:
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者或明火操作者均属明接头。
4、破口:
A、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层者;
B、橡套电缆护套损坏伤痕深度达最薄处二分之一以上,长度不超过20mm ,或沿周长三分之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