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实施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6篇)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6篇)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
特制定此方案。
二、家务劳动目标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三、家务劳动基本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
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
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
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
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
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
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
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
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板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小学2024年劳动实践活动实施计划范例(三篇)

小学2024年劳动实践活动实施计划范例一、活动宗旨劳动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他人意识、感恩意识及参与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此类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合格的公民。
因此,小学部特开展校园____分钟劳动实践活动,将卫生与劳动教育作为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技能,培育学生热爱校园、关爱校园的情感,营造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劳动的校园氛围。
通过活动达到学生个人保洁、班级卫生保洁、年级包干区保洁的良好卫生整洁状况,提升学校卫生保洁水平,增强全体师生的公民素养。
二、组织架构:组长:张慧华副组长:曹瑛、陈真、朱红霞、谭丹丹组员:蓝玉芳、刘冬芬、吴琼、杨文华、刘翔、谭为、杨文娟三、劳动安排:每周四17:____分至17:____分(下二课后)为校园____分钟劳动时间。
除学校统一规定的周四下午____分劳动时间外,各班可根据本班保洁情况自行决定当天的劳动次数,确保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状况。
四、实施措施:(一)各年级责任区由年级组长统一分配至各班,年级组教师需全部跟班进行。
(二)班级教室、门前走道、楼梯间、办公室及包干区的打扫措施与要求:1. 劳动工具要求:使用学校提供的劳动工具,包干区的工具由班主任利用班费统一购置,使用后需妥善保管。
2. 参与人数:全班学生均需参与,由班主任将学生分组,分别进行教室内、门前走廊及校园包干区的打扫。
3. 具体打扫要求:门前走廊、楼梯:保持地面洁净,无污迹。
教室内:黑板、黑板槽擦拭干净,无粉尘和水渍;讲台、电脑、键盘、鼠标保持洁净;多媒体台用干抹布擦拭,无浮尘和杂物;教室地面、桌椅、墙壁、卫生角等均需保持干净整洁。
教师办公室: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整洁,无杂物。
(三)学部各部门需扎实有效地推进校园____分钟劳动实践活动:1. 学生处、大队部针对学生乱扔垃圾等行为,设计更为细化有效的教育内容及措施,增强学生的保洁意识和劳动意识。
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前言。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内容。
1.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3. 组织学生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
5.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方案。
1. 制定详细的劳动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参与人员等;
2. 设立劳动小组,明确每个小组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物资准备、场地布置、安全防护等;
4.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结合课程教学,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五、总结。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让劳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
本计划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目标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劳动成果和珍惜物质的意识;4.提高学生工作效率和协作精神。
三、计划内容1.劳动教育主题活动(1)义务劳动:组织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如校园清洁、书本整理、闲置物品收集等,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和珍惜物品的意识。
(2)手工制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纸模型、折纸、串珠等,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种植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种植活动,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和培育责任心。
2.劳动教育课程设置(1)生活技能课程:设置生活技能课程,如烹饪、织布、植物种植等,使学生学会自理并培养与生活相关的实用技能。
(2)实践技能课程:设置实践技能课程,如手工制作、木工加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劳动教育活动(1)班级劳动分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开展班级劳动分工活动。
例如,每周轮流担任班级值日生、班级仪容仪表检查员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乐于劳动的精神。
(2)社区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到社区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如到社区植树、清理垃圾等,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实施步骤1.制定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劳动教育计划。
2.课程设置:根据计划内容,为每个年级设置劳动教育课程。
3.活动组织:根据计划内容,组织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和社区劳动实践活动。
4.教师指导:配备专门的劳动教育指导老师,负责协调、组织和指导劳动教育活动。
5.反馈评估:定期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反馈和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并及时调整计划。
五、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例如手工制作活动、植物种植活动等。
2.项目学习法:组织学生围绕一个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例如自制风车,包括设计、制作、调试等环节。
2024年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4篇)

2024年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在教育领域,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是促进其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讨,构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与不良习惯的矫正策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研究理论依据本研究借鉴了蔡元培先生“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的教育理念,高尔基关于劳动与道德关系的论述,以及陶铸先生关于劳动是知识源泉的观点。
引入强化理论,阐述习惯形成的生理机制,强调优良习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和观察法,以澉浦小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行动研究法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个案研究法用于不良习惯矫正,调查法和观察法则用于了解学生劳动习惯的现状。
三、研究原则本研究遵循主体性、阶段性、示范性、实践性以及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注重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与示范作用。
四、实施过程1. 积极准备:自____年____月起,全校学生配备《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以指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培养良好习惯。
2. 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信息,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定期汇报和问题解决。
3.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习惯养成的现状。
4. 教育措施:包括讲解说教、榜样激励和家校配合等方面,营造校园、班级和家庭劳动环境。
在家校配合方面,建议家长创造条件让孩子尝试劳动,提供时间与空间,教授劳动技巧,制定劳动规则,以及鼓励孩子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家庭成员之间应形成统一战线,坚持教育原则,让孩子在奖励与惩罚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培养其爱劳动、自觉劳动的习惯。
2024年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二)为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特此构建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学生人格塑造体系。
(四篇)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为此,我校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劳动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
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
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
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步骤和策略。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劳技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
如: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小学学校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一、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强化学生的劳动纪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1. 课程设置- 每周安排一节正课作为劳动教育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实施。
- 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和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绿化种植、环保制作等。
2. 课程内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
-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3. 教学模式- 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 邀请家长、社会志愿者等参与劳动教育,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4. 时间安排- 每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劳动教育时间表,明确每周劳动教育主题和内容。
- 结合学校大型活动,如校园文化节、体育节等,安排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
5. 教学评价- 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
- 定期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三、班级及个人职责1、班级职责- 班主任负责制定本班的劳动教育计划,并与学校整体计划相衔接,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有序进行。
- 班主任要组织班级劳动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 班主任需定期检查班级的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对学生的劳动态度、技能掌握和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和记录。
- 班级要建立劳动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确保每个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参与和协作。
- 班级应定期召开班会,讨论劳动教育中的问题和经验,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和分享。
2、个人职责- 学生要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认真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尊重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
2024年劳动教育小学生工作计划(五篇)

劳动教育小学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____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
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
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组织教师学习市区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
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
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
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一年要除草数次。
绿化区的月季花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
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将运河路南段、大桥道东段,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四、主要工作安排:____月份:校内劳动基地分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作者:————————————————————————————————日期: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杨万乡中心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
具体知识目标如下: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
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
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
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
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
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
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
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
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
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
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
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五、途径和方法(一)组织领导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
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
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聘任四至六年级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组织各班级的种植、养殖实践探究管理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
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
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
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给种植园加土保墒,确保学生劳动能出成果;合理分散果园内的苗木,定植大苗,处理小苗。
尽量做到果园内品种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便于教育实践活动;生态养殖园改栽小金竹,让五年段各班级养殖兴趣小组饲养小鸡、观赏鸟类等。
六年级实践基地温室大棚如损坏要及时修理。
“药草园”栽种枸杞、凤仙花、苍耳等与科学课有关的植物、药物,整合资源。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专用教室,要增补部分设备,使之齐全,可能的话,要重新设计,使之与小学配套。
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
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
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学校规定种植课由劳动技术课老师组织学生栽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
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
且小学生的劳动技术基础差,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强示范指导。
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展示评价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
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在实践结束后进行,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
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
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