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或表现:(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整理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doc
![[整理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f559c5b9910ef12d2bf9e726.png)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考点总结请认真识记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1、契丹的兴起(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2、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4、北宋与辽的和战(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宋瀆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1、金的建立2、金灭辽和北宋3、南宋的建立4、岳飞抗金5、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 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单元复习教案
本文介绍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包括识记各政权的建立情况和相关关系,理解南移经济重心的原因和表现,掌握科技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对民族英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包括形象的政权关系示意图和图片,以及画外音。
重点包括政权、民族、时间、都城等方面的整理,政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以及文化成就的列表比较。
在本单元的复中,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到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民族混战,实现了统一。
此外,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开创了行省制度,将西藏纳入正式行政区,加强对台湾的直接管辖,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经济因素,其次是自然因素,还有政治因素。
此外,元朝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是北方政权的时代,而南方则出现了十国。
随后,宋朝统一了南北,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
在文学方面,《·赤壁怀古》豪迈奔放,而《窦娥冤》则委婉真挚、清新自然。
同时,文学作品也倾吐了对山河的悲痛,鞭挞黑恶势力。
在艺术方面,《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复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
案
一、知识回顾
1.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包括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重点概念复
1. 讲解并复以下概念:
- 农业文明:指人类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的
社会阶段。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开启
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时代。
- 周朝:商朝灭亡后,由周武王建立的朝代,以封建制度为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出现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
集权制度的朝代。
三、重点人物复
1. 请学生回顾并复下列人物:
-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号称“武王伐纣”。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
-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 秦始皇:秦朝的创立者,统一中国,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四、知识运用
1. 设计一些小问题或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回顾
1.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拓展延伸
1. 提供一些有关历史的拓展资料或媒体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知识。
参考资料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相关历史资料和教辅材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ok(提纲+框架+习题)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辽、北宋、西夏的并立二、金和南宋的对峙与北宋并立的政权:辽、西夏、金于南宋并立的政权:西夏、金、元知识结构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
辽太宗时,占领 。
北宋建立: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建立北宋,都城在 ,他就是 。
民 背景:辽军打到 城下,北宋皇帝 亲征,打败辽军。
族 澶渊之盟: 内容:辽撤军,宋给辽 。
政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 局面。
权 西夏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 称帝,建立西夏国。
并 立 宋夏关系:元昊向 称臣,宋给西夏 。
的 12世纪初期, 在会宁称帝,建立 政权。
时 金的建立 金建立后,先灭亡了 ,又于1127年灭亡了 。
代南宋的建立:1127年, 称帝,后来定都在临安,建立 政权。
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岳飞收复 。
后来在 大败金军。
宋金合议: 向 称臣,双方以 至 为界, 对峙局面形成。
辽:10世纪初,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西夏:11世纪前期,_____首领元昊称帝。
北宋:960年,_____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宋太祖为___________,把地方财权、行政权、军权集中到中央。
澶渊之盟:辽朝撤兵,北宋给辽岁币。
宋夏议和: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金:12世纪初,女真首领______称帝,国号_____。
西夏南宋:赵构称帝,建立______。
岳飞抗金 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_为界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辽宋关系 宋夏关系南宋与金对峙 金宋对峙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技术、生产经验。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自然:宋代气候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政治: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2、南方经济的发展:3、从____________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最后完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前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逐渐与汉人融为一体。③元朝开始形成
一个新的民族—— 回 族。
( 2 )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知
考点二 行省制度
识
梳
理
1. 概况:元朝建立后,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
实
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度。
战
演
2. 措施
练
( 1 )在中央:由 中书省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 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 考点一 契丹族与党项族
识
梳
理
1. 契丹族
实 战
( 1 )兴起: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
演
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的 生产技术 和生活方式。
练
( 2 )建立政权: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区域。
知
识
梳
【拓展延伸】
理
元朝出现民族交融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民族交融的意义是促进了各
战 演
店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练
( 2 )草市、市镇的出现。
2. 海外贸易繁荣
( 1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2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市舶司 ,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 3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 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知 考点四 经济重心南移
识
梳 理
1. 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到 南宋 时最后完成。
实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上)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 6 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增强中央集权1.北宋的成立与一致:( 1)成立: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 2)一致: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据先南后北的一致目标,陆续消灭了南方盘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盘据场面。
( tip:北宋固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场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场面,所以,北宋其实不是一个一致了全国的王朝。
)★ 2.宋太祖增强中央集权(1)举措:①军事上:采纳“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排除地方将领的兵权。
②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地方:派文臣担当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转运使等,削弱地方官的权利。
(2)影响:(踊跃)把中央集权增强到亘古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增强。
(悲观)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做事效率低下,增添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由 / 目的:为防备唐末以来武将专横嚣张的缺点重现。
( 2)表现:①文臣统兵的格局渐渐形成。
②着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3)影响:(踊跃)扭转了五代十国期间尚武轻文的民风,根绝了武将嚣张和兵变政移的状况发生,有益于政权的牢固和社会的平定;在全国创建了浓重的念书民风,促使了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悲观)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做事效率低下,增添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 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政权民族成立者成即刻间国都北宋汉族赵匡胤(宋太祖)960 年(属于 10 世纪中期)开封(东京)辽契丹族耶律阿保机10 世纪初上京临潢府西夏党项族元昊11 世纪先期兴庆府金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115 年会宁→燕京南宋汉族赵构(宋高宗)1127 年临安Tip: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增强统治的相像之处:( 1)都创制本民族的文字(2)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一、宋辽和战1.澶州之战:宋真宗时,辽军大力攻宋,向来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迫国都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惊恐。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以及文化成就等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以及文化成就。
难点: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谁能概括一下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2)学生回答:隋唐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局面。
2.复习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1)提问: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2)学生回答: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等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讲解: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技术的改进等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陶瓷、纺织等行业的繁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拓展。
3.复习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1)提问: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2)学生回答: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讲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其中,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核心,它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国家政治的稳定。
4.复习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1)提问: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民族政策?(2)学生回答:隋唐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民族交流。
(3)讲解:隋唐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密切。
其中,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入吐蕃等事件,都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重要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单元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建立民族:契丹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建立时间:916年都城:上京
北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建立时间:960年都城:汴京
西夏建立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建立时间:____年都城:兴庆
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每年送岁弊,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不好的影响);但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好的影响)。
榷场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杨家将北宋抗击辽的代表
第十一课宋金南北对峙
金建立民族:女真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建立时间:____年都城:会宁先后灭掉辽,北宋南宋: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建立时间:____年都城:临安
靖康之变 ____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宣告北宋的灭亡。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岳飞:南宋着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郾城大捷 ____年,岳飞取得的一场对金军的大胜。
岳飞抗金的意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宋金南北对峙 ____年,宋金订立和议,由此形成双方的南北对峙局面。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目的:加强统治
措施:①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②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
第十二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完成:南宋原因: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农业:占城稻,原产于越南,北宋时期引进,得到迅速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②手工业:煤,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北宋);铁、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着名的制陶点有五窑,景德镇。
③商业:高度繁荣,为适应商业的发展,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海外贸易:得到政府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机构(广州、杭州)
泉州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士农工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