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经典 传承汉字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5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5篇传统文化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
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傣族的“泼水节”。
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
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
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
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
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
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
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演讲稿【篇2】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
中国人以中国文化为荣,外国人来中国是因为向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春晚的一首歌《中国范儿》唱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真曹礼的篆书手法方面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文化。
笙笛吹出中国的音乐文化,梅、兰、竹、菊绘汉字,唐诗宋词唱出中国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7篇)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7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篇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我却独独钟情于陶瓷。
住在乡下的外公是一个陶瓷艺术家,在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是陶瓷,有花盆,泥人,六角塔,小狗,小猫。
各个都栩栩如生,但我还是较喜欢外公放在写字台上的陶瓷马。
这匹马玲珑剔透,精神抖擞,身强力壮,十分魁梧。
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仿佛在滴溜溜的转。
大嘴巴紧闭,像有机不可泄的秘密。
它又细又长的脖子上长着一列整齐的棕毛。
它那一条条浓密的尾巴像女孩子扎着的马尾辫,似乎在风中轻轻地甩动着呢!我很想知道陶瓷的历史,就跑过区问外公,外公说:“中国人在公元8000—2000年就发明了陶瓷。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黏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烧至700度方可成陶瓷,能装水。
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用。
”我喜欢陶瓷,也喜欢外公捏的陶瓷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篇二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端午节。
重阳节。
清明节。
七夕节。
在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我较喜欢的,因为它是中国民间较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夏历的一个月的一天,它也被称为阴历,也被称为“新年”和“新年”。
每年新年,街道上都挂满了红灯笼和彩旗。
购物中心挤满了人,每个家庭都张贴对联,这可能是活泼的。
每个孩子都可以利用这笔钱。
孩子们也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成年人都喜气洋洋。
爸爸给我买了很多烟花和鞭炮。
晚上,我拿出烟花,下楼和孩子们一起玩。
我们玩得很开心。
聚会开始时,我不愿意回家。
我和家人一起吃水果,愉快地看着聚会。
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开怀大笑,心想:要是每天都是新年该多好!我也喜欢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李白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我是一个孤独的陌生人,在陌生的土地上,每逢节日,我都会更加想念我的家人。
想到兄弟们的身体被高抬贵手,还会因为不到我而有一种遗憾。
这首诗写得很好。
它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是人们赏菊、戴山茱萸、提酒、爬山、畅游的日子。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范文10篇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范文10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篇1)灿亮的露珠揣着绿色的温情,吧得一声,醉倒在大地上。
待到秋尽,那片泛黄了的绿叶禁不起思恋的重量,伴着和风,悠然舞下,陶醉地吻了露珠栖身的大地……多么富有诗意的句子,随之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智慧的经典,厚重而芬芳。
但是,现在人却少了一种正确审视观念。
人们在五颜六色,繁弦急管的娱乐中迷失了自我方向。
找准方向,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自我精神品质。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方展,给我们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是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以汉字为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为载体。
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化。
《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推出,让我们眼前一亮。
使之在各式各样的娱乐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
它们以非常单纯,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一些书法展览节目,让我们了解文字艺术。
楷行草隶各有韵味,各不相同。
楷如泰山稳重,行如浮云流水,草如龙飞凤舞,隶如燕头蚕尾。
文字,是文化的魂。
这些汉字节目不仅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还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滋养其身。
但是,现实却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
有些文化产品节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唐,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地传播“绯闻轶事”。
给公众带来精神困扰与迷惑。
就一些歌唱选秀节目来说。
这些节目很容易去给公众带来“只要歌唱的很好,就能出名”这样的误导。
成堆的选秀节目让公众迷茫,使他们不能认清自我的发展方向,盲目效仿,等到认清时已后悔莫及。
认清新潮娱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弃两者之糟粕,取两者之精华,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精神的养料,滋养己身,提升自我素质。
有关传承汉字文化600字

有关传承汉字文化600字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传承汉字文化。
汉字基因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
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
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
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天时地理、农技工具、纲常伦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国;因为字形的特立独行和仪态万千,而使书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有我谦谦中国。
字有繁简神采、开合气势,由篆而隶,由隶而楷,从纵向取势到横向取势,再到翩然灵动,汉字翻卷腾挪着历史的风云;音有平仄神韵、词腔曼妙,青灯寒帐,沐浴焚香,吟咏诵读,那抑扬顿挫一波三折,流变切换着时光的幻影。
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到如今,帝王将相、工农仕商们创造的中国故事,尽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库之中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画卷。
汉字让岁月留影,我们才能捧文读字,翻阅那5000年的中华长卷,凝视盘古、女娲、伏羲、炎帝、黄帝,一直到尧、舜、禹等一尊尊丰碑;才能回放那开天辟地、化生万物,抟土造人、炼石补天,鞭草识药、移山填海,射日奔月、造字画卦,养蚕治水、钻木取火的一幕幕图景。
汉字力若千钧,我们才能在品读博大精深蔚为大观的儒释道法诸子百家的经典中掂量思想之重,才能拂却殷墟、长城、颐和园、故宫、秦俑、赵州桥以及布达拉宫、高句丽王城的尘埃光影掂量文化之重,才能在领赏仰韶彩陶、良渚玉器、大足石刻、马王堆玉帛、曾侯乙编钟和莫高窟壁画时掂量历史之重。
汉字的音形意韵,让我们在绕梁余音中一展纸笔恣意挥洒、在书院楼阁中潜心品读修身养性,让我们凭风远眺,看那秋水长天一色中,《山海经》、《论语》、《清明上河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排成的文化经典们帆影如阵,老庄孔孟列成的文化纤夫们背影如弓。
汉字是中国精神的凝练。
中国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捉笔写字,练习的是书法,打造的却是性格与魂魄。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精选7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精选7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风飞扬,当万里山河披上绿装,在光辉下显得格外妖娆,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在这金风送爽的佳节,我们迎来了国庆佳节。
忆古夕,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祖国繁荣时有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有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当祖国饱受战乱时,唐有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岑参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宋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祖国美丽的山河让多少英雄“竞折腰”祖国大地人才辈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
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征文6篇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征文6篇不管怎样,中国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紧急情况下,推开了两名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双腿高位截肢。
不少人感叹她的举动,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
对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类似“埋儿养母”的极端行为,这种行为更让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违当今社会主义所“规划”的和谐蓝图的“传统道德”如今注定要被剔除,倘若继承这些糟粕,必定会收到法院的“通知书”和“警察的手铐”。
对那些垃圾道德必须剔除,毫无疑问。
“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为千年后的我们描绘了一个男权社会。
“裹脚”定义了当时的审美标准,那也注定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巨浪冲走,尽管它在某些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今天的我们可以用千年后的眼光重审过去的历史事实,讽刺当时的文化糟粕,却不知道后人千年后亦会用这样的眼光打量今天我们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报国”的英雄与现在骗津贴的“士兵”形成鲜明对比。
过去文化的精华大都随时间的拉长减轻了质量,甚至湮灭了。
不可否认,自中国打开大门迎接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便遭到外来文化的侵袭。
新旧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才能占到上风,而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精华大都失去了,或者改变了最初的形态,遭到扭曲,甚至泯灭,无迹可寻。
“圣诞日”“复活节”充斥店家“商战”,“七夕”演变成了“情人节”;——这是多么的遗憾。
我们承认,中国传统道德中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
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间断的文化精华,留传至今是一笔无法用金钱丈量的巨大财富,更是整个中华名族的骄傲,是区别于其他名族血脉的独特精髓。
换言之,这就是“本”这就是“源”。
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价值,继承并发展精华,保持传统道德的内在思想形态,维护精华的本原,将它带入当今的生活实践中去,在它的基础之上构建符合这一时代的道德文化大厦。
弘扬汉字文化宣传标语

弘扬汉字文化宣传标语
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千年,让我们一起弘扬汉字文化。
2.用心书写每一个汉字,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用汉字记录生活点滴,留下美好的回忆。
4.从学习汉字开始,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5.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我们共同传承。
6.用汉字书写家书,传递亲情和友情。
7.用汉字创作诗歌歌赋,表达内心的情感。
8.用汉字阅读名著经典,领略文学的魅力。
9.用汉字设计标志标语,展现企业的形象和特色。
10.用汉字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族精神。
汉语言文学专业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粹之美

汉语言文学专业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粹之美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国粹的重要学科之一,承载着保护和发展汉字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传承和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助力于汉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本文将通过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色以及相关实践与创新,探讨其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国粹之美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基本概念,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具备文字表达和文学分析的能力,以及具备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基本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汉字语言与文学知识,扩大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能够分析和解读古代与现代文学作品,从中领悟人性的普遍性与博大精深;能够创作和撰写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文学作品与论文,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科特色1.经典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中国古代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着重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学生将学习古代传世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对作品结构、人物形象、情节推进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期达到对作品内涵的把握和个人对作品的独立见解。
2.现代与当代文学创作除了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注重对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与创作。
通过学习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学生将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文学变迁和发展,同时也培养创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课程,发掘并展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
3.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者,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注重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及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
通过对汉字演变、诗词赏析、文化符号解读等方面的学习,学生将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积极推动者。
三、实践与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国粹之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和研究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国经典传承汉字文化汉字:是记录汉语普通话及方言的文字,也可用于记录日语等语言,是中国、新加坡、日本的官方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
汉字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汉字发展至汉朝隶书时被取名为汉字。
中国汉字书写正在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提笔忘字现象严重:怎么写都觉得“怪”现场测试:常用词错误率极高在上海语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编辑组公布的“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错字别字”中挑选了50个,随机选择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做了一个小测验。
“提笔就犹豫,犹豫过的,最后都错了。
我自己还感觉不错呢。
”一位高中老师在做完测试后,也摇头称:“现在电脑用多了,连板书都成了课件。
偶尔写几个字,还要问问学生们对了没?”在接受测试的一些高中学生中,平均每人写对的词可以达到20多个。
但高三学生的正确率就会直线飙升,几乎都保持在45个以上。
“天天都在练这些字,自然难不倒我们。
”刚迈入高三的王同学说。
提笔忘字:好多字只知道大概轮廓在测试中,有人说,“可以用手机查一下吗?”“不行了,有的字只记得个大概轮廓,具体到要写就写不出来了。
”在测试中发现,很多人在写字时,都是拼拼凑凑,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怎么写都觉得“怪”。
好不容易确定答案了,最后还是败给了细节。
试卷作文错字标准被迫放宽“每次批改试卷就头疼,学生的试卷错字频出不说,而且千奇百怪,错成什么样的都有。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无奈地表示,以前批改作文的标准是800字作文允许错字为5个以内,现在这个标准已经被迫放宽了。
如今不少中学生已进入提笔忘字的大军里。
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现在课堂上老师用课件的时候多了,写板书的时候少了;平时看书基本上也就是浏览,“看着都认识,一写就忘。
”很多中学老师表示,到了中学,一切以成绩为中心,很多家长和老师教育学生写好字的唯一现实利益就是上交的考卷让老师感觉赏心悦目,多得形象分。
一些学校不重视写字教育三段文字密密麻麻、东倒西歪地聚在一起,看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一百字的段落中,错别字就能有五六个;答题纸留出的格子足够用,可偏偏就把字写在格子外面……这些都是今年中考试卷中,学生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书写情况,阅卷老师表示,这样的试卷学生肯定要吃亏的。
有关人员指出,从大环境看,写字这一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重视,社会、学校和家庭都不重视,尽管各地区的教育部门很多都把写字教育纳入到课程安排里,但比起其他学科,则显得微乎其微。
个别学校原本就很少的写字课还经常被占用,有的写字课变成了抄写课。
此外,电脑、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用笔写字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部分老师为了方便或“赶时髦”,甚至用网络作业代替了纸笔作业。
由于不重视动笔,一些学生在写字时,常常提笔忘字或张冠李戴。
弘扬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信息化时代如何传承好汉字文化?关于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传承好汉字文化,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从学校教育抓起,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字教学水平,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其次,抓好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
现在大学生毕业、评职称对外语都有硬性要求,对自己母语的掌握却没有要求。
应尽快在大学本科、研究生中全面铺开汉字测试工作,并对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在汉字的掌握方面定出硬性要求;凡与语言文字有关的部门和教育部门,也应把汉字测试的成绩作为能否上岗的依据。
此外,经常组织以汉字为内容的各类活动,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汉字普及读物,也能提高民众学汉字的兴趣,营造出学用汉字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笔忘字”怎么办?专家建议推行汉字过级考试“提笔忘字”似乎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中国人的一个新尴尬。
针对这一新现象,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昨日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建立汉字过级考试标准“有很多不常用的字,我现在提起笔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怎么写。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文字学专家王建设笑着说。
电脑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键盘代替手写,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提笔忘字”首当其冲。
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忘”,而且字越写越难看,特别是一些研究生、博士生,由于长时间在电脑上操作,他们的手写字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
王建设表示,汉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承载的内涵是深沉而久远的,对“忘字”现象不能漠然置之。
针对“提笔忘字”,应及早推出汉字过级考试,建立考试国家标准,让人们特别是文字工作者对汉字“不能忘,不敢忘”。
汉字教育从娃娃抓起“文字,从握笔手写,到电脑键盘输入,是一大进步。
正如信息从纸媒的传播,到网络的传播,是一大飞跃。
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时代进步。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毛翰认为,不用过分惧怕因为电脑用多了而导致“提笔忘字”,毕竟文字语言是“用”出来,只要经常使用就不会遗忘。
因此,人们真正应该注意和大力倡导的是汉字的规范使用和历史传承。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其中收录了“闫”等226个简化字,“皙、?础㈨怠钡?45个异体字也调整为规范字,这样的统一规范有利于缓解提笔忘字、混淆字形的现象。
毛翰指出,从更深层次来讲,汉字里不仅有形与义,还有历史与文化,包含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对于汉字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娃娃抓起,不仅仅是教导他们如何书写汉字,还应将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积淀一同授予他们。
感受汉字魅力传承中华文明汉字的力量近几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被人们议论得很火热。
这些日子的持续关注,使笔者觉得有必要说说“汉字”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
汉字是文明的足迹。
一些人认为,汉字之所以叫“汉字”,是因为它是汉族人使用的文字。
这个说法不准确,取名“汉字”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汉朝对中国文字的贡献。
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一样,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3000年以上的唯有汉字。
但甲骨文还不一定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可能只是汉字的童年。
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
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
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
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天时地理、农技工具、纲常伦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国;因为字形的特立独行和仪态万千,而使书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有我谦谦中国。
字有繁简神采、开合气势,由篆而隶,由隶而楷,从纵向取势到横向取势,再到翩然灵动,汉字翻卷腾挪着历史的风云;音有平仄神韵、词腔曼妙,青灯寒帐,沐浴焚香,吟咏诵读,那抑扬顿挫一波三折,流变切换着时光的幻影。
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到如今,帝王将相、工农仕商们创造的中国故事,尽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库之中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画卷。
汉字让岁月留影,人们才能捧文读字,翻阅那5000年的中华长卷,凝视盘古、女娲、伏羲、炎帝、黄帝,一直到尧、舜、禹等一尊尊丰碑;才能回放那开天辟地、化生万物、抟土造人、炼石补天,鞭草识药、移山填海、射日奔月、造字画卦、养蚕治水、钻木取火的一幕幕图景。
汉字力若千钧,我们才能在品读博大精深、蔚为大观的儒释道法诸子百家的经典中掂量思想之重,才能拂却殷墟、长城、颐和园、故宫、秦俑、赵州桥以及布达拉宫、高句丽王城的尘埃光影掂量文化之重,才能在领赏仰韶彩陶、良渚玉器、大足石刻、马王堆玉帛、曾侯乙编钟和莫高窟壁画时掂量历史之重。
汉字的音形意韵,让我们在绕梁余音中一展纸笔恣意挥洒、在书院楼阁中潜心品读修身养性,让我们凭风远眺,看那秋水长天一色中,《山海经》《论语》《清明上河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排成的文化经典们帆影如阵,老庄孔孟列成的文化纤夫们背影如弓。
汉字是中国精神的凝练。
中国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捉笔写字,练习的是书法,打造的却是性格与魂魄。
汉字的间架结构紧而不拘,繁而不赘,宽而不松,方正圆润,启承呼应,勾连之间敛气凝神聚魂。
横平竖直的浑厚刚劲,蚕头燕尾的生动潇洒,有包裹四海之气象、驰骋古今之豪迈。
黑白相对、虚实相衬、动静相宜、庄谐相映,饱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那端庄、厚重与质朴,那灵秀、洒脱与率性,铸成独特的东方思维和中国性格。
文字的坚挺反映出文明的刚强,端庄方正的汉字在风霜雨雪中形不销、神不散,浴火淬打,百炼成钢,走出中华文明顽强坚韧的特质和葳蕤芳菲的仪态。
强大的汉字系统和丰富的汉语表意,构成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基于文字,音可以不同,但意一定相通,多彩的方言因统一的语意而和谐共处,不致因歧义而分裂。
相同的语言文字把相同的人群凝聚在一起,相通的语言文字把不同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汉字尚在,心就不分,一方汉字,成为天下中华儿女的心与根。
中华文明不曾断裂的内因之一,正在于这汉字的力量。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
每一个汉字都是劳动的产物,是古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描摹。
一部汉语词典,就是一个海量信息光盘,贮存着中华文明丰富而神秘的密码,遗传着文化精神坚固而完整的信息。
正是因了汉字,我们才能解读到先祖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形态,才能探析中华文明的内核。
正是有了汉字的聚合力、传承力,中华民族才对外有战斗力、对内有凝聚力,迸发出泼辣辣的生命力。
几千年来,人们用同一种语言文字书写着各自的辉煌与落寞,即使不断地改写甚至刻意篡毁前朝他国历史,也从未想到刨断自己共同的根。
中国历史乃“百国之和”,千流同源、万木同根,这个“源”和“根”就是文字。
汉字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还吸收了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字。
比方说,巴蜀文字、契丹文字等虽然没能沿用,但对汉字的形、音、义的形成提供了参考,为汉字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和路桥,成为解读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的切片。
融合、继承、创造、发展,是汉字的历史,更是中华文化共同的旅程。
中华文化长河源远流长、浩浩汤汤,汉字是河中的浪、水中的波,是长河上悠扬的船夫曲、高扬的云中帆。
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字字相连、句句相扣,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
人民是语言文字的主人,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化前行的方队一路尘土飞扬,正书写新的史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