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昆虫备忘录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 昆虫备忘录(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 昆虫备忘录(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备忘录”等生字,理解并运用“瓢虫”、“蝴蝶”等昆虫名称。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描述昆虫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记录。
- 学生能够模仿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昆虫的观察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
-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课文阅读:《昆虫备忘录》- 昆虫知识的介绍与观察- 口语表达与写作练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课文学习,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描述昆虫,并进行记录。
- 难点:- 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信息有效地转化为文字记录。
- 学生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昆虫模型或标本- 实物投影仪- 学具:- 观察记录表- 彩色笔- 课本及学习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昆虫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 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 通过多媒体展示昆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特征。
3. 小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观察昆虫模型或标本,记录昆虫的特征。
-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4. 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昆虫的描述。
-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写作建议。
5.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全班讨论。
- 教师点评,强调写作要点。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学习感受。
-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昆虫备忘录- 核心内容:- 昆虫的特征- 描述昆虫的方法- 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作业设计- 必做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 昆虫备忘录 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昆虫备忘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学会观察和记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昆虫备忘录》的阅读与理解。
2. 昆虫的特点和习性的学习。
3. 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学会观察和记录。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学会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昆虫图片,昆虫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图片,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昆虫,分享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活动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反馈:学生展示观察和记录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昆虫备忘录》2. 昆虫的特点和习性3. 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拓展对昆虫的了解。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昆虫的特点和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观察和记录昆虫的方法。
在活动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改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特点及分类;2.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认读、默读的技巧;3.能够理解文中节选的主要内容并自主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思路,发挥学生想象力;2.学生自主分析文中的主要内容;3.学生能够总结自己的思路,提高思维的关联性和归纳性。
三、教法与策略1. 想象阅读法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虫子,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生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路达到学习知识点的目的。
2. 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知识。
四、教学流程1. 预习1.让学生预习课文,完成生词、重点段落等方面的标注。
2. 讲授1.介绍课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提出问题进行引导;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审读文本,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内容的深层次含义,同时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整个课文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要求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扩大学生思路的广度和深度;3.小组间的学习过程应注重学生的讨论,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配合能力。
六、教学成果评价1.学生能够认读、默读记叙文,并掌握相关技巧和方法;2.学生通过学习昆虫的特点及分类,知道更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并能进行相应的讲解;3.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并且在小组内能够有较高的参与度,同时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统编版教材《昆虫备忘录》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昆虫备忘录》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昆虫备忘录》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这篇课文由四篇短文组成,分别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和蚂蚱这几种昆虫。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充满趣味,以备忘录的形式呈现了昆虫的外形、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是一篇能激发学生对昆虫研究兴趣的佳作。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生灵”,《昆虫备忘录》作为本单元的一篇课文,有助于学生在观察昆虫特点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生灵的奇妙,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这篇课文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介绍事物的范例,即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简洁而生动的描述。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尤其是对昆虫这种小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们在概括事物特点、准确描述事物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
在识字方面,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但对于一些较难的生字,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会写“昆、蚂”等13个字。
能够说出文中所介绍昆虫的特点,如蜻蜓的复眼、瓢虫的硬翅等。
学习作者抓住昆虫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圈画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图片或实物,增强对昆虫特点的直观认识,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准确把握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如外形、习性等。
学习作者介绍昆虫特点的方法,如细致观察后的简洁描述。
例如在描写蜻蜓时,作者抓住了蜻蜓的复眼“复眼由好多小眼睛构成,是昆虫中最大的”,这一描述简洁明了地突出了蜻蜓复眼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重点进行描写。
语文教案设计《昆虫备忘录》

语文教案设计《昆虫备忘录》《昆虫备忘录》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昆虫备忘录》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生灵”,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各种生灵的可爱之处,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之情。
《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别具一格,作者汪曾祺以轻松诙谐的笔调,通过描写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几种昆虫的外形、习性等特点,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与有趣。
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童趣,文中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描写和有趣的表达,如“复眼”的解释、“花大姐”的别称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会写“昆、蚂”等14个字。
- 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观察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并积累文中的词语,如“备忘录、琢磨”等。
- 能概括出课文中所描写昆虫的主要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昆虫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点批注,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 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昆虫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昆虫的方法,如从外形、颜色、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圈点批注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以文中描写蜻蜓为例,蜻蜓的外形特点在课文中有详细的描写,“蜻蜓飞起来的时候就像一个小飞机”,这一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蜻蜓飞行时的姿态,通过分析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昆虫特点。
2. 难点- 体会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并学习如何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描写独角仙时,作者用“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这样的句子,不仅写出了独角仙的体型大,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一种好奇与喜爱,这种情感的表达较为含蓄,需要引导学生体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第1篇】4.昆虫备忘录教材解读《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包括《复眼》《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4篇小短文。
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各种活动,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
4篇短文各配有一幅插图,与文字一起组成了图文式昆虫备忘录。
形象直观的,有助于学生观察昆虫外形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生灵”。
《昆虫备忘录》以轻松自然的笔调,描写了有趣的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其中所描写的几种昆虫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课文接近于说明文,语言生动,诙谐有趣,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昆虫的外形、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给人以画面感。
在描写瓢虫时,运用拟人化的描述“黑绸衬裙”,将膜翅的样子写得形象生动,“朱红的”描绘了瓢虫的色泽,“瓷漆似的硬翅”描绘了瓢虫翅膀的质感。
对于独角仙外形的描写也十分形象,“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课文不仅刻画昆虫外形生动,对于昆虫动作的描写同样细致,比如句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中“款款地落”“折好”突出瓢虫落下来时的优雅从容,不禁让人浮现出“瓢虫降落”的美丽画面。
二是拟声词的使用突出昆虫特点,让人身临其境。
课文中出现了两处拟声词。
《复眼》中“噌——飞了”写出蜻蜓和苍蝇在发现人靠近时,迅速逃跑时的灵巧、敏捷与机警形象;《独角仙》中“呜——扑”仿佛让人看到一只横行霸道的独角仙扑来,却又重重摔在灯下,让人哭笑不得,笨拙、滑稽的独角仙跃然纸上。
拟声词的使用赋予了读者可感的画面,从而感受到昆虫的活动特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稿第【1】篇〗三年级《昆虫备忘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录、凡”等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各种昆虫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感受昆虫的有趣。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昆虫有趣的地方,培养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
2.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
教学课时 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蚂蚱、独角仙。
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课文揭示了这几种昆虫的什么秘密?(2)“备忘录”指的是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1)出示词语:备忘录凡是距离款款黑绸膜翅益虫(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约斑录凡距款绸膜瞎益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凡款斑”。
(2) 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巨+=距”“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2)形近字比较。
如:绿一录风一凡斑一班(3)组词扩展:“款待款款有益益虫大约”(4)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昆虫备忘录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昆虫备忘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特点和分类,学习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昆虫。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引导、互动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昆虫;观察描写昆虫特点。
2. 教学难点:分类昆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昆虫这个话题,让学生逐个说出自己知道的昆虫。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昆虫知识的探究欲望。
2. 新授(1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并向学生介绍昆虫的特点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身体特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b. 引导学生分辨昆虫和其他昆虫类动物的区别,如昆虫有六只脚、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等。
3. 互动(10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很多有趣的描写来介绍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生:老师,昆虫是什么?教师:很好的问题!昆虫是一种小动物。
它们有六只脚,靠气管呼吸,还有一对感觉器官叫触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蚂蚁、蜜蜂、蝴蝶等都是昆虫的代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里面有哪些有趣的昆虫。
学生:老师,为什么作者用“备忘录”来形容昆虫呢?教师:好问题!通过这个比喻,作者想告诉我们,昆虫是大自然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留意它们、观察它们,因为它们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文章中描写的昆虫特点和习性。
学生:老师,在文章里提到了蜜蜂会“聚粉”。
那是什么意思啊?教师:很好的观察!蜜蜂聚粉是指它们从花朵上采集花粉和花蜜。
当它们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飞的时候,身上的花粉就会沾到另一朵花上,这样就促进了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蜜蜂是非常勤劳的昆虫,它们为了收集花粉和花蜜,会飞很远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包括4篇科普小短文。
讲的是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
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
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
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
它由多数小眼组成。
每个小眼只能形成一个像点,众多小眼形成的像点拼合成一幅图像。
在光线微弱时,物体也能成像。
家蝇的复眼约由4000个小眼组成,蝶、蛾类的复眼约有28000个小眼。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
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指二十八星瓢虫,这是一种害虫)、金龟,甚至因为某些种类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蛴螬】之称,体形大而威武。
独角仙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数量多可能危害森林。
在用途上,独角仙可作观赏,是常见的宠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2008年,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独角仙会变色,对研究智能材料有启示作用。
蚂蚱是蝗科,直翅目昆虫。
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
种。
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其他资料】
关于昆虫谜语:
小飞贼,水里生,干坏事,狠又凶,偷偷摸摸吸人血,还要嗡嗡叫几声。
——蚊子
聪明玲俐白姑娘,自己动手盖闺房,闺房造得真灵巧,可惜门窗不会造。
——蚕
头戴红缨帽,身穿绿罗袍,背上生双翅,爱脏腿长毛。
——苍蝇
肚大眼明头儿小,胸前有对大砍刀,别看样子有点笨,捕杀害虫挺灵巧。
——螳螂
有红有绿不是花,有枝有叶不是树,五颜六色居水中,原是海底一动物。
——珊瑚
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侮它,它就扎一枪。
——马蜂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七星瓢虫
身穿绿衣裳,家住百花庄,通宵织细布,人人喊它娘——纺织娘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填空。
膜摸漠抚()()翅沙()
路陆录马()大()目()
句距具()子()离工()
稠绸愁()密丝()()闷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思索、考虑。
()
2.本文指慢慢地,也指诚恳、忠实。
()
3.缝隙严密闭合。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我们认识了长着一对复眼的(),视觉非常灵敏;头上长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的(),力气很大;朱红色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的(),是益虫;还有你一捉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的()。
四、重点段落品析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
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1.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2.你喜欢独角仙吗?理由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年级语文.下】
五、制作昆虫备忘录
你认识的昆虫肯定不少,仿照课文,也来做一做“昆虫备忘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一、
抚摸膜翅沙漠
马路大陆目录
句子距离工具
稠密丝绸愁闷
二、
1.琢磨 2,款款 3.严丝合缝
三、蜻蜓、独角仙、瓢虫、土蚂蚱
四、1.独角仙的力气很大。
2.喜欢,因为这只独角仙个头大,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力气很大。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