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站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轨道交通四期共建管廊工程—14号线共建管廊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1概述.................................................................................................................................. - 1 -1.1任务依据 (1)1.2工程概况及勘察等级 (1)1.3勘察执行标准 (4)1.4勘察目的及方法 (5)1.5勘探孔布置及深度确定原则 (9)1.6勘察概况 (10)1.7其他 (11)1.8勘察工程质量评述 (12)2区域概况.......................................................................................................................... - 12 -2.1自然地理 (12)2.2气象特征 (12)2.3区域地质构造 (13)2.4区域水文 (14)2.5地震 (15)3场区概述.......................................................................................................................... - 15 -3.1地形地貌 (15)3.2环境条件 (15)3.3地层岩性 (16)3.4地质构造 (16)4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 - 16 -4.1分层依据 (16)4.2岩土层特征 (16)4.3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0)4.4隧道围岩分级 (20)5水文地质条件.................................................................................................................. - 23 -5.1地表水 (23)5.2地下水类型及补给与排泄 (23)5.3水土腐蚀性评价 (23)5.4渗透系数建议值 (24)5.5抗浮设计水位 (24)6地震效应.......................................................................................................................... - 24 -6.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24)6.2地震动参数 (25)6.3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 (25)6.4建筑抗震地段类别及工程设防标准 (26)7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 ......................................................................... - 26 -7.1不良地质作用 (26)7.2特殊性岩土 (27)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参数建议值..................................................................... - 28 -8.1岩土参数统计数据及统计方法 (28)8.2室内试验数据统计 (28)8.3原位测试数据统计 (28)8.4设计参数建议值 (28)9环境工程地质.................................................................................................................. - 32 -9.1环境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32)9.2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2)9.3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33)9.4地质条件可能产生的工程风险 (33)10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 33 -10.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33)10.2地基均匀性及基础方案评价 (34)10.3工程分析与评价 (34)10.4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分析与评价 (35)11 结论及建议................................................................................................................... - 36 -11.1结论 (36)11.2工程措施建议 (37)11.3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38)附表、附图、附件部分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 1页附表2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建议值表(一般)................................... 1页附表3 岩土一般物理力学指标汇总统计表................................................... 3页附表4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 2页附表5 颗粒分析成果汇总统计表 ................................................................... 3页附表6 地层统计表 ............................................................................................. 2页附图附图1 图例............................................................................................................ 1页附图2 钻孔平面布置图 ....................................................................................... 6页附图3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 4页附图4 钻孔柱状图.............................................................................................. 13页1概述1.1任务依据依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的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轨道交通14号线共建综合管廊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公开招标改直接发包审批的申请,我司确定为该项目勘察设计总承包方(2018年10月31日)。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3标深大站主体结构质量评估报告20090706(主体结构)ok

深圳地铁1号线(罗宝线)续建工程深大站主体结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名称:深圳地铁1号线(罗宝线)续建工程土建3标建设单位: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隧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魏敬先目录一、工程概况及验收范围 (3)1.工程概况 (3)2.验收范围 (4)二、评估依据: (5)1.国家和深圳市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5)2.执行的主要规范 (5)3.合同文件 (5)4.车站各工序(检验批)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资料 (5)三、验收范围各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估 (6)1.车站主体结构 (6)2.防水工程施工 (7)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7)4.车站主体结构测量 (8)5.环境监测情况 (8)6、渗漏水情况 (8)四、主要监理工作 (9)1.施工准备阶段 (9)2. 施工阶段 (9)3、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10)五、工程变更情况 (10)1.车站主体围护结构1项 (10)2.车站主体围护结构4项 (10)六、资料检查情况 (11)七、对工程遗留质量缺陷的处理 (11)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1)九、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11)十、评估意见 (11)深圳地铁1号线(罗宝线)续建工程深大站主体结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一、工程概况及验收范围1.工程概况深大站是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的中间站,位于深南大道与科苑南路交叉路口西南角闲置空地和科技南一路下方,车站与深南大道大致呈50度的夹角。
科技南一路东边为科技园区,西边为深圳大学挡土墙。
车站场地周边地形起伏较大,北边的深南大道与站位处最大高差约9m,科技南一路西则挡墙与站位最大高差约8m。
本场地地面高程7~17m。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SK20+433.22,有效站台中心轨面高程-6.852。
车站北端右线处出地面风井与盾构井结合设计,因此右线较长,全长294.501m(起点里程SK20+306.519,终点里程SK20+601.02),左线长275.5m(起点里程SK20+325.92=ZSK20+312.623,终点里程SK20+601.02),左线存在短链13.297m (SK20+336.703=CK20+350)。
地铁勘察—宝安中心站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1概况 (1)1.1任务依据 (1)1.2拟建工程概况 (1)1.3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1.4勘察方法、勘探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3)1.5资料利用情况 (7)2区域概况 (7)2.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7)2.2区域地质概况 (9)2.3地震 (10)3场地概述 (10)3.1地形地貌及既有建筑物和管线 (10)3.2场地地质构造 (11)3.3场地地层岩性概述 (12)3.4场地水文 (12)4岩土分层及其岩性特征 (12)4.1分层依据 (12)4.2岩土层岩性特征 (12)4.3岩土分界线 (17)5土石可挖性分级及隧道围岩分级 (17)5.1土、石可挖性分级 (17)5.3隧道围岩性质、分布特征及综合评价 (19)5.4隧道综合围岩分级 (20)6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 (20)6.1 地震液化判别 (20)6.2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20)6.3场地土类型 (21)6.4 场地类别 (21)6.5抗震设防烈度 (21)6.6场地复杂程度 (22)7特殊土与不良地质 (22)7.1素填土 (22)7.2软土 (22)7.3残积土和风化岩 (22)7.4有害气体 (22)7.5岩石差异风化 (22)7.6孤石 (22)7.6地震液化土 (23)8水文地质 (23)8.1地下水的类型、赋存、径流排泄及与地表水的关系 (23)8.2各岩土层的富水性及渗透系数 (23)8.3地下水的腐蚀性 (25)8.5场地土的腐蚀性 (26)9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参数建议值 (26)9.2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26)9.3统计数据的说明 (26)9.4室内试验指标统计 (27)9.5原位测试指标统计 (27)9.6岩土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建议值 (28)10环境工程地质 (30)10.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 (30)10.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1)10.3工程诱发地质灾害 (31)11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1)11.1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1)11.2工程措施建议 (34)12其他 (37)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宝安中心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况1.1任务依据1、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合同1.2拟建工程概况拟建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宝安中心站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创业一路和新湖路交叉口,宝安新区政府东南方。
地铁车站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及评价

地铁车站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及评价发表时间:2016-04-01T14:17:19.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作者:常勇[导读] 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某城市地铁4号线H车站西侧附属结构含2号与3号出入口、1号与2号风道、A地产项目。
常勇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交通需求的越来越大,城市地铁车站建设增多,随之也就出现了众多的深基坑工程。
为了保证基坑周围环境安全以及基坑工程的安全,必须对深基坑进行勘察分析。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地铁车站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勘察;稳定性;土工试验一、工程概况某城市地铁4号线H车站西侧附属结构含2号与3号出入口、1号与2号风道、A地产项目,采用明挖法施工。
明挖基坑总长为198m,总宽为23.8m,最大挖深17.09m,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与锚索体系。
H站附属工程为地下4层,地下1,2层为商业用房,地下3,4层为汽车库,局部利用地铁通道、风道,风井下部空间用作停车和仓库。
地下总建筑面积为21645.59m2。
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楼板为全现浇梁板式。
该站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增加了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难度。
基坑工程由于施工周期长,常需经历多次降雨、周边堆载、振动等许多不利条件,故深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在软土、高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下开挖基坑,发生事故的概率更高。
本工程中,明挖基坑施工开挖深度、跨度大,钢管支撑及钻孔围护的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保证明挖施工不造成土体坍塌、建筑物过量沉降、既有车站结构过量沉降及变形是本工程的重点,需加强勘察分析与评价工作。
二、地铁车站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一)周围环境分析该项工作是选择基坑支护方案,确定围护结构位移,基坑稳定安全系数控制标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基坑外围以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为主;搜集相关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现状的资料。
调查了解场地四周地下的管线如:煤气管道、上下水管道、雨水管道、暖气管道。
地铁详细勘察报告-xx站

2、《岩土工程手册》(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第一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xxx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5、《xxx水文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6、《xxx基岩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7、《xxx推断构造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1.3勘察目的
根据详细勘察技术要求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本次详细勘察目的和工作内容如下:
(1)查明沿线区域地质条件、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有害气体。了解、收集勘察范围及其附近区域是否存在有毒物质(含有毒气体)的资料。
xxx二期工程由xxx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兴建,受建设方委托,由我公司承担xxx二期工程Ⅱ标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xxx轨道交通xxx总体设计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Ⅱ标段工点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监理单位为机械工业部第三勘察设计研究院。本次勘察工作量由设计单位布置,按工程需要和设计进度要求,本报告为Ⅱ标段xxx站详细勘察报告。
20、《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2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22、《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J340-2004);
23、湖北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本次勘察除执行上述标准,还参考了下列手册、资料等:
试验成果:提供隧道、车站结构顶、中、底部处岩土层温度;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前海湾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前海湾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吴军【摘要】结合地铁车站工程的特点,通过野外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采用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和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综合分析,准确的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较为准确的给出了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等指标值,对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可供设计施工参考.【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9(035)006【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地铁车站;工程勘察【作者】吴军【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1 概况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前海湾站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湾,中心里程为CK25+805.552,起点里程为CK25+712.852,终点里程为CK25+948.052,总长为235.2 m,宽21.1 m,为地下两层车站。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3组风亭。
前海湾站结构底板高程约为-13.3~-11.2 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形式。
该车站所在区域地处前海填海区,濒临渔塘,前海填海工程在勘察期间暂未向车站方向进行填筑,填石边缘距离车站位置20~40 m。
填海施工采用超高填方抛石挤淤法进行,填筑高度在10 m以上。
从初步勘察的资料看,填筑造成填筑区域的淤泥挤向车站所在区域,造成地铁施工范围内淤泥层厚度达到3.9~9.6 m,局部甚至更厚;而且前海湾站南端约80 m仍位于渔塘中,整个场地范围内都分布有较厚的淤泥,给勘察和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工程属于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安全等级为Ⅰ级。
2 勘察重点与难点(1)该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从初步勘察资料来看,该车站的主体结构基本位于淤泥分布厚度范围内。
如何准确的确定淤泥层的性质及厚度分布是本车站勘察的重点亦是难点。
(2)该车站南端位于养殖塘中,养殖塘水位与海水相连,受潮汐影响,水上钻探的技术难度较大。
深圳地铁站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目录文字部分1概述 (2)1.1任务依据 (2)1.2工程概况 (3)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3)1.4勘察执行标准 (4)1.5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5)1.6勘探孔平面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 (9)1.7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10)1.8资料利用情况 (11)1.9勘探点坐标及其测放、高程引测依据 (11)1.10其它说明 (11)2区域特征 (11)2.1自然地理及气候 (11)2.2河流水文和海洋潮汐 (12)2.3地形地貌 (12)2.4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3)2.5地震 (14)3场地地层岩性 (14)3.1场地地层分层依据 (14)3.2岩土层特征 (14)4场地地质构造特征 (16)4.1与本车站相交的断裂 (16)5场地水文地质 (19)5.1地表水 (19)5.2地下水 (19)5.3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动态特征 (19)5.4岩土层的透水性 (19)5.5水化学特征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0)5.6涌水量预测 (21)5.7场地地下水抗浮设计水位 (22)6地震效应 (22)6.1地震参数 (22)6.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22)6.3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23)6.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23)7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 (23)7.1液化砂土 (23)7.2软土 (23)7.3人工填土 (23)7.4残积土和风化岩 (23)7.5风化球(孤石) (24)7.6有害气体 (24)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设计参数建议值 (24)8.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8.2有关设计参数的求取 (24)8.3设计参数建议值 (25)9场地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9.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10体育馆站岩土工程条件概述与评价 (27)10.1车站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 (28)10.2体育馆站环境条件概述 (28)10.3体育馆站设计情况概述 (28)10.4体育馆站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28)11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9)11.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3存在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0)11.4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灾害 (30)12主要结论及建议 (30)12.1主要结论 (30)12.2对工程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的建议 (30)12.3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31)附表、附图、附件部分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2页附表2-1 水质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2-2土腐蚀性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3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5页附表4 岩土粒度分析汇总统计表.................................................... 3页附表5 砂土地震液化判定表............................................................ 1页附表6岩石试验成果汇总统计表..................................................... 1页附表7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5页附表8钻孔波速、电阻率测试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9旁压试验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10各岩土层埋深层厚统计表................................................... 2页附图附图1图例 ......................................................................................... 1幅附图2钻孔平面布置图..................................................................... 1幅附图3工程地质平面图..................................................................... 1幅附图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幅附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 9幅附图6钻孔柱状图 .......................................................................... 18幅附图7车站航片图 ............................................................................ 1幅附件附件1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 8页附件2岩土固结试验报告 ................................................................ 4页附件3野外原位测试成果报告 ........................................................ 7页附件4工程物探报告 ...................................................................... 14页附件5岩芯照片 ................................................................................ 6页1概述1.1任务依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报经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直接发包给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岩溶洞穴勘察及病害处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岩溶洞穴勘察及病害处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深圳市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地铁系统已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深圳地铁3号线作为深圳地铁系统中的重要线路,其建设为深圳市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岩溶洞穴是地铁隧道建设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如果不随时进行监控和检测,隧道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隐患。
同时,地铁隧道运营期间,还有可能发生施工阶段未能完全处理的病害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给地铁运营带来危害,而且会给人们造成安全隐患。
为此本研究迫切需要深入探究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岩溶洞穴勘察及病害处理技术,从而为地铁系统安全运营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二、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岩溶洞穴勘察及病害处理技术,具体任务如下:1. 了解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的岩溶洞穴分布情况和病害类型。
2. 探究岩溶洞穴和病害对地铁隧道的危害和影响。
3. 研究岩溶洞穴勘察的方法和技术,提出可行的岩溶洞穴探测方案。
4. 研究病害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提出有效的病害处理措施。
5.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资料调研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地图等资料,了解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的岩溶洞穴分布情况和病害类型。
2. 现场调查法。
前往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进行实地勘察和病害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出岩溶洞穴和病害对地铁隧道的危害和影响,提出可行的岩溶洞穴探测方案和有效的病害处理措施。
4. 现代技术手段。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质雷达技术等辅助勘察。
四、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等。
第二部分是岩溶洞穴和病害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了岩溶洞穴和病害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部分是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岩溶洞穴和病害情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文字部分1概述 (2)1.1任务依据 (2)1.2工程概况 (3)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3)1.4勘察执行标准 (4)1.5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5)1.6勘探孔平面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 (9)1.7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10)1.8资料利用情况 (11)1.9勘探点坐标及其测放、高程引测依据 (11)1.10其它说明 (11)2区域特征 (11)2.1自然地理及气候 (11)2.2河流水文和海洋潮汐 (12)2.3地形地貌 (12)2.4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3)2.5地震 (14)3场地地层岩性 (14)3.1场地地层分层依据 (14)3.2岩土层特征 (14)4场地地质构造特征 (16)4.1与本车站相交的断裂 (16)5场地水文地质 (19)5.1地表水 (19)5.2地下水 (19)5.3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动态特征 (19)5.4岩土层的透水性 (19)5.5水化学特征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0)5.6涌水量预测 (21)5.7场地地下水抗浮设计水位 (22)6地震效应 (22)6.1地震参数 (22)6.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22)6.3建筑抗震地段类别 (23)6.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23)7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 (23)7.1液化砂土 (23)7.2软土 (23)7.3人工填土 (23)7.4残积土和风化岩 (23)7.5风化球(孤石) (24)7.6有害气体 (24)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其设计参数建议值 (24)8.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8.2有关设计参数的求取 (24)8.3设计参数建议值 (25)9场地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9.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7)10体育馆站岩土工程条件概述与评价 (27)10.1车站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 (28)10.2体育馆站环境条件概述 (28)10.3体育馆站设计情况概述 (28)10.4体育馆站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28)11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9)11.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9).11.3存在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0)11.4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灾害 (30)12主要结论及建议 (30)12.1主要结论 (30)12.2对工程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的建议 (30)12.3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31)附表、附图、附件部分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2页附表2-1 水质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2-2土腐蚀性分析汇总表.......................................................... 1页附表3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5页附表4 岩土粒度分析汇总统计表.................................................... 3页附表5 砂土地震液化判定表............................................................ 1页附表6岩石试验成果汇总统计表..................................................... 1页附表7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5页附表8钻孔波速、电阻率测试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9旁压试验结果统计表............................................................. 1页附表10各岩土层埋深层厚统计表................................................... 2页附图附图1图例 ......................................................................................... 1幅附图2钻孔平面布置图..................................................................... 1幅附图3工程地质平面图..................................................................... 1幅附图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幅附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 9幅附图6钻孔柱状图 .......................................................................... 18幅附图7车站航片图 ............................................................................ 1幅附件附件1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 8页附件2岩土固结试验报告 ................................................................ 4页附件3野外原位测试成果报告 ........................................................ 7页附件4工程物探报告 ...................................................................... 14页附件5岩芯照片 ................................................................................ 6页1概述1.1任务依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报经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直接发包给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受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2工程概况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起点为上步滨河立交,线路与1号线在科学馆站换乘后,沿上步路北行,区间下穿2号线后,在红荔路—上步中路路口前设置通新岭站换乘3号线,后北行穿越笋岗路,于体育馆对面上步北路东侧绿化带内设八卦岭站换乘7号线,继续下穿泥岗立交后利用9号线预留设置银湖站与9号线换乘,后线路穿越山体于彩田路~梅观立交东南侧设置翰林站,后线路向西北方向,穿越大脑壳山——下穿南坪快速路后,在梅林关设置梅林关站,继续穿越梅林检查站、4号线区间、下穿书香地块后沿新区大道,到达深圳北站。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70)在八卦岭站至通新岭站区间,笋岗路与上步路交叉口处增加一处体育馆站(暂命名),该车站为地下站,并预留与规划笋岗线换乘条件。
增加车站后,6号线二期工程全长11.77km,高架段长0.806km,地下段长10.728km,过渡段长0.236km。
共设站7座,均为地下站,其中换乘站5座。
本工程平均站间距1.678km,最大站间距为深圳北站至梅林关站区间,站间距长3225m,最小站间距为八卦岭站至体育馆站区间,站间距长725m。
并于民乐增设停车场一座,位于梅林关站西侧,出入线长约2.8km。
本次勘察为体育馆站。
拟建6号线二期工程体育馆站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上步路与笋岗路交叉口西南侧绿化带内,南北向布置。
车站为地下两层车站,设5个出入口,两组风亭(埋深未定),与规划地铁线路笋岗线体育馆站在此通道换乘。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CK5+309.000,拟采用明挖法施工。
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线路走向图(图1.2)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1.3.1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对场地重要性等级划分的3.0.7条款,车站主体破坏后果很严重,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1.3.2场地复杂程度划分根据收集的区域地质、初勘阶段勘察资料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对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划分的3.0.8条款,本工程场地范围内岩土种类较少,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属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3.3本工程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拟建车站体育馆站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上步路与笋岗路交叉口西南侧绿化带下,车站西北角为深圳市体育馆,车站东侧为园岭新村住宅区、园岭供水所等,车站东南角为百花园住宅小区,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3.0.9条款的规定,本车站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级环境风险。
1.3.4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新设体育馆站6号线二期工程体育馆站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环境风险等级为三级,因此,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体育馆站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4勘察执行标准1.4.1勘察执行标准1)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4)国家标准《工程地质测绘标准》(CECS238:2008);5)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7)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9)国家标准《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10)行业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11)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2)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13)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4)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2014);15)国家标准《岩石与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CECS239:2008);16)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7)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8)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J124-2007);19)行业标准《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20)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2012);21)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范》(TB10038-2012);22)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10);23)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24)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2014);25)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26)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27)行业标准《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28)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29)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0)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1)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2)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33)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4)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83-2011);35)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36)行业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0年版);37)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J1167-2011);38)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39)地方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01-2010);40)地方标准《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41)地方标准《深圳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04-2015);42)现行其它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规范、规程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