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0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5×8=40分)1.世界新闻报(英国)2.癸丑报灾3.沉默的螺旋理论4.新闻框架5.社交网络二、简答题(4×15=60分)1.19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中国有哪些通讯社?各自基本情况怎么样?2.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3.“混搭”模式下,新媒体带来怎样的变化?4.关于受众的“选择性记忆、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理解。
三、论述题(25×2=50分)1.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主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新闻职业带来什么影响?2.分析中国传媒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绩效。
(材料是一段外国人的话,有关如何在全球化市场中实现效益的所需因素。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0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5×8=40分)1.世界新闻报(英国)【分析】《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可谓2011年世界新闻业最大的地震,一定会考到,除了本题,还可能考新闻伦理、媒体自律、默多克、新闻集团等角度,考生要善于从热点发散思维;题目比较简单,名词解释,提及基本事实点就可以。
答:《世界新闻报》创办于1843年,是一份星期日报纸,1969年易主澳大利亚报业主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使得该报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
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记者对被绑架小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信箱进行窃听,并私自删除了其中的部分留言,干扰了警方破案的视线,最终导致道勒没有被及时营救而遇害。
《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引起公众的不满与愤怒,在各方压力之下,不得不于2011年7月停刊,默多克在英国的传媒帝国遭遇滑铁卢。
2011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1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新生事件2.哈瓦斯社3.霍夫兰4.意见领袖二、简答题1.简述黄远生通讯的特点。
2.简述西方报刊发展的阶段。
三、论述题1.试述梁启超的新闻观及对现在的影响。
2.试述世界上的广播电视体制。
3.举例说明中国广播电视的经营业态和产业链的变化。
4.举例说明为什么在中国媒体和新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广州的报业仍然能占据“舆论领袖”的位置。
四、评论题《非诚勿扰》婚恋类节目。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新生事件答:新生事件是指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所写《闲话皇帝》一文,由于其中一段文字涉及日本天皇有“不敬之辞”,而引起的中日外交纠纷、国内当局对《新生》相关人员的惩处事件。
1934年2月10日,杜重远在上海创办《新生》周刊。
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其中有一段涉及天皇的文字。
此文刊后的第二天,上海的日文报纸马上做出反应,称《新生》侮辱了天皇,在上海的日本浪人和日侨马上上街游行,表示不满。
紧接着,日本驻上海领事向国民政府和上海市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他们向日本谢罪,严惩有关责任人,停止一切形式的反日宣传。
在日本国内,更是一片甚嚣尘上的“惩戒支那”的声音。
迫于局势压力,国民政府开庭审判,查封《新生》,逮捕并判处杜重远一年零两个月徒刑。
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
2.哈瓦斯社答:哈瓦斯通讯社是指法新社的前身,是全球最早的通讯社,创始人是法国人哈瓦斯。
哈瓦斯社正式挂牌成立于1835年,后来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通讯社之一,从这里也走出了另外两个通讯社路透社和沃尔夫社的创始人路透和沃尔夫。
1835年法国人查理。
哈瓦斯在巴黎创办。
1870年1月17日签订“联环同盟”,确定了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中美、南美为其采访、发布新闻范围。
1940年纳粹德国侵占巴黎接管哈瓦斯社。
同年12月,法国傀儡政府收买其股票将其瓦解为广告社、法新社和世界电讯社。
2007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07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拉扎斯菲尔德2.“地球村”3.《循环日报》4.“掏粪运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答“沉默的螺旋”理论。
2.如何理解“媒介即信息”理论?3.“社会类型论”和“社会关系论”的异同是什么?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你如何看待和评价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火爆状况?2.试述中央苏区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
3.试述现代世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点。
四、论述题(40分)试论新闻媒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拉扎斯菲尔德答:2.“地球村”答:“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里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古登堡星汉璀璨》一书中,他把这一概念作为其中一章的标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包括三层含义:①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空间距离与时间差异不复存在,整个地球在时空范围内已缩小为一个很小的地方,人们具有了获得公共信息的相等机会;②电子媒介的同步化性质使人类社会结成了一个具有密切的关系、无法静居独处的、紧密联系的小社区,信息的暴露更为充分和全面;③人类从远古至今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
“地球村”是20世纪最著名的概念之一。
3.《循环日报》答:《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1959年终刊,由王韬与友人合伙创办并自任主笔。
它是一份综合性商业日报,主要登载商品行情、航运信息、广告、新闻、论说、历史掌故等。
《循环日报》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
2007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考研真题及(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新闻学硕士

北京大学新闻史论(614)+新闻实务(847)<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1-2003年新闻学基础知识,2002年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2001-2006年新闻学,暂无答案。
(本项不单卖,购买全套赠送此项)注: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考研论坛,真题会随时在网站更新,大家下载即可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7页¥402-2《外国新闻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50页¥502-3《新闻事业简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8页¥402-4中国新闻史辅导笔记。
手写版,共56页¥60注:报名辅导班请登录跨考网进行详细咨询。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168指定参考书目此科目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适用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5030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612)<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2000年-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由于出题老师固定,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大。
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论坛,只要收集到我们即会在网站更新,大家可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本科生笔记。
出题老师授课,非常全面和清晰。
手写版,共29页¥402-2新闻传播考点精要汇集。
内部参考资料,介绍了传播理论考点、外新史考点等众多考试点。
打印版,共39页¥402-3外国新闻史复习要点。
陈立丹版《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要点,条理性好,重点突出。
打印版,共17页¥302-4新闻史硕士课程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研究生资料,硕士课程同样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详实,包括中国史和外国史两部分,主题分明。
打印版,共58页¥352-5新闻学重点笔记。
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2012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试卷Ⅰ.新闻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中国女报》2.《每日纪闻》3.KDKA电台4.新闻传播行为5.导语6.联动型报道策划7.副题8.杂文9.蒙太奇10.广播通讯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受众主体性的含义是什么?2.简述新闻背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3.简述新闻图片的作用。
4.简述电视新闻的发展阶段。
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以及维新派报刊的历史进步作用。
2.结合新闻传播实践,分析大众传播的价值传递功能。
四、实务操作题(3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作两条不同角度的导语,每条导语(含标点)不超过80个字;制作一则复合型标题;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时评。
附材料:新华社记者近期赴山东省潍坊、莱芜、临沂等地市,追踪农村小卖部、批发市场、生产作坊发现,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记者来到潍坊市奎文区,随机找了一家公路边的农村小卖部,发现这里就是仿冒、假劣食品“专营店”——原本价格不菲的“德芙”巧克力和“喜之郎”果冻,在这里竟然仅售1元!仿照名牌食品“奥利奥”、“好丽友”,店内出现了“奥森傲”、“好利友”,后者每包仅售1元,并且包装粗糙,有的甚至已开包。
这里的“臭干子”牌辣条,透明包装内可看见白色菌落,已经发霉变质。
在临沂市白沙埠镇中心小学周边的小卖部,一些食品包装粗劣,品质低下,以较低价格吸引当地居民,特别是小学生。
“在当地农村,品质好、价格高的正规食品不好卖。
”在临沂市白沙埠镇朱泮村,一位村民说,“我们买东西不看品牌和保质期等,只要能买得起、吃得香就行。
”基于这一“现实”,一些农村小卖部经营者表示,想要挣钱,一定要经销假名牌、“高仿”“取大名”这三类食品。
2011年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新生事件2哈瓦斯社3霍夫兰4意见领袖二、简答1黄远生通讯有哪些特点2简述世界上广播电视机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体制三、论述1试述梁启超新闻观以及对现实的启示2谈谈西方现代报业的发展历程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视市场,电视媒体的经营业态和产业链有哪些新变化?结合个案分析4在广电媒体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广东地区的报业仍然占据着“意见领袖”的位置,并具有辐射全国的影响力?结合个案分析。
四、评论2010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婚恋类娱乐节目异常火爆,但这一类节目也招致了部分观众的强烈不满和广电总局的整顿令。
部分节目经整顿改版后,收视率下降。
应如何看待电视娱乐节目的火爆现象,此类节目怎样才能做到在追求高收视率的同时,对人们的价值观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结合新闻传播的相关理论和自身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专题评论。
800字左右。
4.4.1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新生事件【参考答案】:上海著名抗日救亡报刊。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被封后,他的好友杜重远于1934年创办。
内容和形式上都和《生活》周刊一脉相承,保持了《生活》的战斗精神和传统。
鼓吹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充满悲愤的爱国情绪,在读者中影响很大。
1935刊发艾寒松的文章《闲话皇帝》,泛论中外君主制度,也提到了日本天皇。
后日本驻沪领事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由提出抗议,要求处罚该报及文章作者。
南京国民党政府立即下令,查封《新生》周刊社,《新生》被迫停刊;接着对杜重远起诉判刑。
造成“新生事件”。
2、哈瓦斯社【参考答案】: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
1835年哈瓦斯创办于巴黎。
哈瓦斯于1832年成立翻译事务所,专门经营翻译外报新闻的业务。
1835年在巴黎将事务所正式定名为“哈瓦斯通讯社”。
2007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07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拉扎斯菲尔德2.“地球村”3.《循环日报》4.“掏粪运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答“沉默的螺旋”理论。
2.如何理解“媒介即信息”理论?3.“社会类型论”和“社会关系论”的异同是什么?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你如何看待和评价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火爆状况?2.试述中央苏区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
3.试述现代世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点。
四、论述题(40分)试论新闻媒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拉扎斯菲尔德答:2.“地球村”答:“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里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古登堡星汉璀璨》一书中,他把这一概念作为其中一章的标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包括三层含义:①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空间距离与时间差异不复存在,整个地球在时空范围内已缩小为一个很小的地方,人们具有了获得公共信息的相等机会;②电子媒介的同步化性质使人类社会结成了一个具有密切的关系、无法静居独处的、紧密联系的小社区,信息的暴露更为充分和全面;③人类从远古至今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
“地球村”是20世纪最著名的概念之一。
3.《循环日报》答:《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1959年终刊,由王韬与友人合伙创办并自任主笔。
它是一份综合性商业日报,主要登载商品行情、航运信息、广告、新闻、论说、历史掌故等。
《循环日报》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报和商报
2.报纸印行条例
3.埃尔桑报团
4.新闻纵横
5.实话实说
二、简答题
1.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特点。
2.1998~1999年我国广播电视在舆论监督上的突出表现。
3.90年代后,我国广播电视对外交流活动及成就。
三、评述题
1.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在当时的主要作用,试评述这一阶段梁启超的办报思想。
2.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以红色中央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
四、综合题
1.以美国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发展。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经历的发展变化及主要新闻活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报和商报
《法兰克福报和商报》是德国出现的一份商业报纸,创办于1856年,为出版商列奥波特·宗内曼所有,最初主要报道当时颇受关注的商业活动和经济信息,50年代末,逐渐增加了政治方面的内容。
由于该报同情工人运动,经常刊登工运消息,并且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因而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2.报纸印行条例
答:《报纸印行条例》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
1869年初,为了加强对报业的控制与管理,明治新政府参照外国报纸法制定。
主要内容为:(1)每份报纸必须有各自的名称。
(2)凡官方批准出版的报纸,不必每期送检,只要将当日发行的报纸向官厅呈送两份即可。
(3)每份报纸必须标明出版地点、年月日、编辑人、出版者姓名及各期期数。
(4)一切天变、地异、物价、商法、政治、火灾、军事、生死、文学艺术、服装、饮食、各种官方公报、洋书译文、海外杂话以及与世无害的事项均可登载。
(5)刊登赠答文书、个人著作、杂谈等,应加注姓名。
(6)不许对宗教妄加评说。
新政策颁布后,一些人开始办报,这一时期的报纸具有近代报纸的特性。
3.埃尔桑报团
答:埃尔桑报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法国新兴报团。
创始人罗贝尔·埃尔桑先后创办了《汽车报》、《瓦兹省晨报》和《中部新闻报》。
60年代,已经拥有二十多家地方报纸。
70年代,开始收购全国大报。
先后收购了《巴黎—诺曼底报》、《费加罗报》、《法兰西晚报》、《震旦报》,从而成为法国最大的报团。
该报团还拥有新闻通讯社、广告公司、印刷厂等企业,并向电视业进军。
尔桑在新闻界的兼并活动招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非议。
1984年9月,议会通过了反报业托拉斯法,规定兼营巴黎和地方的报团,其全国报纸和地方报纸的发行量均不得超过同类报纸发行总量的10%。
4.新闻纵横
答:《新闻纵横》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新闻播报节目。
节目诞生于1994年,周一至周日每天早7点至9点黄金高峰时间直播播出,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
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
《新闻纵横》追求高度、角度、深度、广度、速度。
用独特视角报道评论新闻事件,用采访当事人和相关利益方接近事件核心,用昨夜今晨的最快报道把握最新变化,从而提供大量独家原创报道,领先其它媒体,凸现与众不同。
《新闻纵横》每期还通过放送昨日个性声音,来梳理昨日生动新闻;通过今日交通出行提示和今日预知新闻事件提示,贴近听众,实用生活。
5.实话实说
答:《实话实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春季推出的一个新栏目,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
经过叙述、讨论或辩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
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
《实话实说》和《艺术人生》被并称为央视所推出的最成功的谈话类节目。
许多观众通过热线电话和信函,对《实话实说》表示了热情支持,并积极提供选题建议,提出改进意见,踊跃报名到现场当观众,甚至希望购买某些节目的录像带。
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使《实话实说》全体工作人员倍受鼓舞。
节目由于收视率不理想于2009年9月底停播。
二、简答题
1.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特点。
答:自从1923年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上海建立之后,上海的广播迅速发展起来,电台如雨后春笋,收听的观众也日见其多,当其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远在南方的国民党人开始意识到利用广播作政治宣传的好处。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有以下特点:(1)商业性广播电台播放娱乐节目与广告为主,规模较小。
(2)教育性电台由民间学馆或教育机构兴办,受众范围较狭窄,节目内容较为单。
(3)宗教性电台与海外宗教势力以及官方维持着密切的联系,经营资本较为充裕,听众范围较为有限。
(4)国统区内由国民党或国民政府主办的广播电台,是中央政府的代表。
(5)国统区内民营广播电台,依靠商业广告收入维持,规模小。
(6)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广播事业,代表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7)沦陷区内的民营广播电台,软性娱乐节目为主,靡靡之音<5>沦陷区内的日伪广播电台,强占原有的广播电台。
(8)其他性质的广播电台,外国建立的广播电台,影响力相对较小。
2.1998~1999年我国广播电视在舆论监督上的突出表现。
答:
3.90年代后,我国广播电视对外交流活动及成就。
答:
三、评述题
1.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在当时的主要作用,试评述这一阶段梁启超的办报思想。
答:(1)《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的主要作用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海外,但仍坚持办报宣传保皇,1899年7月他们还在加拿大组建了保救大清国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康、梁办的许多报刊都成了它的机关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日本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①《清议报》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刊,是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它是以时事评论为主的旬刊。
梁启超频繁地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接触,在思想上受其影响,因而在《清议报》上梁启超、欧榘甲发表了一些主张民权、自由和论述破坏、革命的文章,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②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办了《新民丛报》,这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
该报一创刊就以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封面是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要读者关心国家,希望改变人们“知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的观念。
有的封面在地图上方还绘有雄狮,象征中国将像猛狮一样崛起于世界。
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包括在内,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确实是中国报界前所未有的。
(2)梁启超办报思想
①报刊舆论观。
舆论之定义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真实意见,舆论可分为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健全舆论印产生需要报馆的引导,舆论具有反映和监督的功能。
②报刊功能观。
“去
塞求通”、“耳目喉舌”之“通”的功能,“向导国民”、“监督政府”的功能。
③报刊自律观。
对报人素养的要求,对报馆言论独立的要求。
④报刊编辑观。
编辑理论思想,编辑业务思想。
⑤报刊文体观。
语义平白易懂,以求说理透彻为先;内容上切中时弊,有感而发,改变过去报刊文章无病呻吟,满纸风月的不良作风。
2.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以红色中央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
答:(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状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
在农村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宣传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宣传,从1931年起,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的三年中,中央苏区迅速创建与发展新闻事业,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系统。
a.根据地初创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
在根据地和红军初创时期,《时事简报》是主要的新闻宣传阵地。
《时事简报》是红军各军及纵队创办的壁报,主要内容是国际国内政治消息、游击地区群众斗争情形、红军工作情形。
1931年3月,毛泽东撰写了在红色区域普遍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和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
这些指令的贯彻,使《时事简报》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新闻宣传阵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新闻宣传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1931年底到1934年10月长征前夕,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油印、石印、铅印大小报刊约有160种。
其中,中央一级报刊有66种。
在这些报刊中,有图文并茂的铅印大报,也有传单式的油印小报,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系统。
其中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