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有关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也是高考的常考考点,它也常与元素周期表、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联系,进行学科内的小综合。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现对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方法和依据归纳总结如下,供以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只有符合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才得以进行。

所以有: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例如:已知下列三个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下列判断结果正确的是:反应(1):2W-+X2=2X-+W2;反应(2)2Y-+W2=2W-+Y2;反应(3):2X-+Z2=2Z-+X2;A、还原性X-> Y-B、在Y-、X-、W-、Z-中Z还原性最强;C 、氧化性:Z2>W2;D 、2Z-+Y2=2Y-+Z2;(答案为D)二、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1、金属的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从左至右金属的还原性依次减弱;2、金属离子的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H+、Cu2+、Hg2+、Fe3+、Ag+从左至右,氧化性依次增强。

三、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对金属,如:Li、Na、K、Rb、Cs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还原性依次增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非金属,如: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2、同周期从左至右,由于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所以,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

四、根据元素的原子得失价电子时,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判断。

吸收能量少,易失电子,还原性强;放出能量多,易得电子,还原性强。

五、根据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价态高氧化性强。

高三化学复习笔记: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高三化学复习笔记: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高三化学复习笔记: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查字典化学网为大伙儿整理了高三化学复习笔记,期望能够关心大伙儿巩固知识,也期望和大伙儿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大伙儿加油。

也期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化学复习笔记对大伙儿有关心。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如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H2SO4可干燥SO2;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向中看齐”,最多只能达到相同的价态,而绝不能显现高价变低价,低价变高价的交叉现象,也可不能显现价态互变。

如K ClO3与盐酸反应,最终+5价Cl变为0价,-1价Cl也变为0价,绝可不能显现+5价氯变为-1价。

(2)性质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强于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强于还原产物。

例如:2FeCl3+Cu====2FeCl2+CuCl2,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第一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

例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若C l2少量则只氧化Fe2+,若Cl2足量
Fe2+全部氧化完才开始氧化Br-,因为还原性Fe2+Br-,因此先氧化Fe 2+。

总结:多整理,多练习,为高考做预备。

期望高三化学复习笔记能够关心到大伙儿。

【相关阅读】:备战2021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精汇
扫瞄了本文的读者也扫瞄了:
高三化学实验知识点讲解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焰色反应。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相互作用的能力。

氧化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反应,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的能力;还原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还原剂反应,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的能力。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比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方法。

1.标准电极电位法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标准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比较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2.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氧化还原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测量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如,可以将物质与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观察反应程度来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如果物质能够与氧化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氧化性较强;如果物质能够与还原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还原性较强。

4.结构和成分分析法通过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例如,含有含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含有活泼金属或含有较多还原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常是与其他物质相比较的。

同一个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此外,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也受到其他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的影响。

总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标准电极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实验方法和结构和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第一课时主备人:陈翠平【教学目的】1、掌握氧化还原法应规律及其应用2、掌握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的方法一、氧化还原反应四规律1、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例1(1993年高考题)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 B.2∶3 C.1∶1 D.4∶3设有n摩电子得失,则得到氧化产物N2为n/6摩,还原产物SO2为n/2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n/6∶n/2=1∶3,故选(A)。

2、价态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例2在下列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铁B.硫C.铁和硫D.氧和铁答案:B。

(练习)请判断下列几个问题的正误:①H2S只具有还原性?②金属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③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只完全取决于元素的价态,有时还受浓度、酸度、温度等影响(练习)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只有还原性的是()A、Fe、Cl-、S2-B、Cl-、CO、Na+C、Fe2+、SO42-、NO3-D、Fe3+、O2、H2S 3、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化学题中涉及到NaBr、H2SO4、MnO2之间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浓H2SO4,可氧化Br-,MnO2也可氧化Br-,究竟是发生反应2NaBr+3H2SO4(浓)+MnO2 2NaHSO4+MnSO4+2H2O+Br2↑,还是2NaBr+3H2SO4(浓)=2NaHSO4+SO2↑+2H2O+Br2↑?这就要分析浓H2SO4、MnO2的氧化性哪个更强些。

第20课时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及规律和应用

第20课时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及规律和应用

第20课时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及规律和应用知识归纳: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认识1.氧化性是指物质 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 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 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 无关。

例如:Na -e -===Na +,Al -3e -===Al 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 比Al 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 比Al 的还原性强。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方法一 依据反应原理(还原性强) (氧化性强) (氧化性较弱) (还原性较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可总结为:比什么性,找什么剂(物),产物之性小于剂。

方法二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方法三 依据元素周期表方法四 依据电化学原理(1)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方法五 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

例如:根据2Na +2H 2O===2NaOH +H 2↑,Mg +2H 2O=====△Mg(OH)2+H 2↑,可以推知还原性Na>Mg 。

方法六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如(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

如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知识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知识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强弱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即: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2)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3)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如HCI,既有氧化性(由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氯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4)难易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先发生反应;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先发生反应。

1/ 1。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即物质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氧化性强,失电子能力强的物质还原性强,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物质的本性,但也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我们一般比较氧化性与还原性时往往针对的是物质在外界因素相近的情况。

中学常见有如下比较方法:(1)直接比较:如果两种待比较的物质能够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充当氧化剂的物质比充当还原剂的物质的氧化性要强。

如需比较硫与氧气的氧化性强弱时,直接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以判断氧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要强。

(2)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判断:对于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而言,一般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就越强。

如:氧化性FeCl3>FeCl2、KMnO4> K2MnO4>MnO2 >Mn2+;这里需注意的是:一,必须是指不同物质中的同种元素;二,存在一组特殊物质——卤素含氧酸。

例如高氯酸、氯酸、亚氯酸、次氯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恰好相反,次氯酸氧化性最强,高氯酸氧化性最弱。

(3)根据产物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几种氧化剂与同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氧化产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越多,对应的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例如:氯气与硫分别可以与铁发生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与硫化亚铁。

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硫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由此可以判断: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

(4)可根据氧化还原规律比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运用这个规律时应当注意,该规律一般适用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在高温或者加热时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不符合这个规律。

例如:在溶液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时,铁是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Fe>H2;而在加热时,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可得到单质铁,此时氢气是还原剂,铁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H2> Fe。

化学新高考 专题21 氧化还原反应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化学新高考  专题21   氧化还原反应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 -e -===Na +,Al -3e -===Al 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 比Al 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 比Al 的还原性强。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 3+、浓H 2SO 4、KMnO 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S 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S 、Cl 2等。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技巧点拨:从规律看都是剂大于产物,所以平时具体做题比较强弱的时候,记住一点就行,在同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左边的大于右边(2)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①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热水反应,Al 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 ;非金属单质F 2、Cl 2、Br 2、I 2与H 2反应,F 2与H 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 2与H 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Br 2与H 2加热到500 ℃才能发生反应,I 2与H 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 2>Cl 2>Br 2>I 2。

②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KMnO 4>MnO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总结
方法归纳: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实质上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

即物质越
易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强,越难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
则其还原性越强,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一. 利用化合价,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规律: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的中
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二、依据元素周期表
1.同周期,如:Na、Mg、Al、Si、P、Cl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逐渐增强(如:Li、Na、K、Rb、Cs),氧化性逐渐减弱(如:F、Cl、Br、I、At)。

三、利用元素活泼性的不同,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 对金属而言,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如: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言: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其活泼性(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还原性
K>Ca>Na>Mg>Al>Zn>Fe>Sn>Pb>(H2)>Cu>
Hg>Ag>Pt>Au;离子的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Pt2+<Au+
2.对非金属而言,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如:对一般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而言:F、Cl、Br、I、S,其活泼性(其金属性)依次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
F2?Cl2?Br2?I2?S;其阴离子的还原性:F-<Cl-<Br-<I-<S2-。

四、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对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五、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是否加热、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和反应物浓度
如:KMnO4常温下与稀盐酸反应制得Cl2 ;KClO3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制得Cl2 ;MnO2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盐酸反应制得Cl2 ;故氧化性:KMnO4 >KClO3 >MnO2 >Cl2 六、依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越剧烈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剧烈还原的还原性越强。

如Fe、Zn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Zn放出大量气泡,Fe缓慢放出气泡,故还原性:Zn>Fe
七、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1.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被氧化呈高价态的氧化剂氧化性强。

如Fe分别与S、Cl2、O2发生反应:Fe+S→ FeS,2Fe+3Cl2 →2FeCl3,3Fe+2O2→ Fe3O4,可判断出氧化性:Cl2>O2>S
2.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HCl+H2SO4(浓)→不反应,
HBr+H2SO4(浓)→Br2+SO2↑+H2O,
HI+H2SO4(浓)→I2+H2S↑+H2O,可判断出还原性:HI>HBr >HCl
八、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①原电池还原性:负极>正极
负极比正极活泼,先失电子。

如Cu—Zn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所以Zn为负极,即还原性:Zn>Cu
②电解池(以惰性电极电解为例),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

阳极:易失电子的先放电:S2->I->Br->Cl->OH-(还原性)
阴极:易得电子的先放电:Ag+>Fe3+>Hg2+>Cu2+>H (氧化性)
九、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
1.浓度:一般而言,同种氧化剂浓度大者氧化性强。

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
2.温度:升高温度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

如常温下CO不能与CuO反应,但加热时能还原CuO。

3.溶液得酸碱度:一般在酸性环境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如在中性溶液中Fe与NO3―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不能共存;KMnO4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在酸性溶液中Mg的还原性强于Al,而在碱性溶液中Al的还原性强于Mg。

十、依据反应中能量变化判断
H2+X2===2HX;△H1
H2+Y2===2HY;△H2
若△H1<△H2 ,则X2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强;X-的还原性比Y-的还原性弱。

附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相等。

此规律应用于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先后律: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如把Cl2通入到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然后才氧化Br- 。

该规律用于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3.转化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