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一部分):双胎妊娠的孕期监护及处理

合集下载

《双胎妊娠指南(草稿)》第一部分:孕期监护及处理

《双胎妊娠指南(草稿)》第一部分:孕期监护及处理
大家好
1
《双胎妊娠指南(草稿)》第一部分: 孕期监护及处理
讲解:唐建芬
2
《双胎妊娠指南(草稿)》:孕期监护及处理
一、双胎绒毛膜性的判断 二、双胎妊娠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三、 双胎的妊娠期监护 四、双胎妊娠早产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 五、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和分娩孕周
3
一、 双胎绒毛膜性的判断
12
三、 双胎的妊娠期监护
问题: 如何进行单绒毛膜双胎的妊娠期监护? [专家观点或推荐]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妊娠期监护需要产科医师和超声医师的
密切合作。发现异常时, 建议及早转诊至有条件的产前诊断中心或胎 儿医学中心 (推荐等级)。 ()在充分知情告知的基础上, 妊娠晚期加强对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 胎的监护, 酌情适时终止妊娠 (推荐等级)。
()建议在妊娠 周进行超声双胎结构筛查。双胎容易因胎儿体位的关 系影响结构筛查质量, 有条件的医院可根据孕周分次进行包括胎儿心 脏在内的结构筛查 (推荐等级)。
7
问题 : 如何对双胎妊娠进行产前非整倍体筛查及双胎结构筛查?
8
问题 : 如何对双胎妊娠进行产前非整倍体筛查及双胎结构筛查?
在双卵双胎妊娠, 胎儿畸形的发生概率与单胎妊娠相似; 而在单卵双 胎, 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加 倍[]。妊娠早期行胎儿 检查时, 可对一些 严重的胎儿结构异常, 如无脑儿、 颈部水囊瘤及严重的心脏异常等进 行早期产前诊断 (证据等级Ⅱ)。
对于早期绒毛膜性不清, 或者单绒毛膜双胎其中 个胎儿结构异常、 个胎儿体质量相差较大者, 均建议行 个羊膜腔的取样[] (证据等级 Ⅱ)。
11
三、 双胎的妊娠期监护
问题: 如何进行双绒毛膜双胎的妊娠期监护?
[专家观点或推荐] 双绒毛膜双胎较单胎需要进行更多次的产前检查和超声监测, 需要有

谈双胎妊娠病人的临床护理(精)

谈双胎妊娠病人的临床护理(精)

谈双胎妊娠病人的临床护理摘要:一次妊娠有两个胎儿时称为双胎妊娠(twin pregnancy)。

其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人种之间有一定差异。

我国统计双胎与单胎之比为1:66~104。

关键词:双胎妊娠病人临床护理【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孕妇或其丈夫家族中有多胎妊娠史者,多胎的发生率增加。

(二)年龄和胎次双胎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增大而增加,尤其是35~39岁者最多。

孕妇胎次越多,发生多胎妊娠的机会越多。

(三)药物曾因不孕症而使用了促排卵的药物,导致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增加。

【临床表现】1.症状妊娠期早孕反应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子宫增大大于孕周,尤其是妊娠24周以后。

因子宫增大明显,使横膈抬高,引起呼吸困难;胃部受压、胀满,食欲下降,摄入量减少,孕妇会感到极度疲劳和腰背部疼痛。

孕妇自诉多处有胎动,而非固定于某一处。

2.体征宫底高度大于正常孕周,腹部可触及两个胎头、多个肢体,胎动的部位不固定且胎动频繁,在腹部的不同部位可听到两个胎心音,且两者速率不一、相差>10次/分。

过度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常引起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等。

【处理原则】(一)妊娠期及早诊断出双胎妊娠者,增加其产前检查次数,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预防贫血、妊高征、早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前出血等并发症。

(二)分娩期监测产程和胎心变化,如发现有宫缩乏力或产程延长,应及时处理。

第一个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断脐,助手扶正第二个胎儿的胎位,使保持纵产式,等待15~20分钟后,第二个胎儿自然娩出。

如等待15分钟仍无宫缩,则可人工破膜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促进宫缩。

如发现有脐带脱垂或怀疑胎盘早剥时,即手术助产。

如第一个胎儿为臀位,第二个胎儿为头位,应注意防止胎头交锁导致难产。

(三)产褥期为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第二个胎儿娩出后应立即肌注或静滴催产素,腹部放置沙袋,防止腹压骤降引起休克。

【护理评估】(一)病史询问家族中有无多胎史、孕妇的年龄、胎次,孕前是否使用促排卵药。

双胎妊娠指南(草稿)

双胎妊娠指南(草稿)
问题2: 如何对双胎妊娠进行产前非整倍体及结构筛查? 推荐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于孕11-13W+6 通过超声监测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评估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B) 不建议单独使用生化血清学方法对双胎妊娠进行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的筛查(√) 建议在18-24周进行超声结构筛查(C)
问题3: 如何对双胎进行细胞遗传学诊断?
推荐 发现单绒毛膜性双胎一胎宫内死亡后,建议转诊至有咨询能力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详细的评估(B) 由于单绒毛膜性双胎的特殊性,建议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负责存活胎儿的预后咨询(A)
问题9: 孕酮可以预防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吗?
推荐 孕酮制剂无论阴道给药或者肌肉注射均不能改变早产结局(B) 24-31周宫颈长度<25 mm无症状双胎孕妇随机对照研究,用肌注孕激素治疗2周,其用药至分娩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71名宫颈进行性缩短的双胎妊娠孕妇进行多中心研究,使用孕酮组宫颈每周缩短1.04 mm,而对照组1.11 m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宫颈缩短与孕酮应用不显著关系。
什么是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单绒毛膜性双胎,如出现两胎儿的体重差异,应怀疑选择性生长受限,由于选择性生长受限的转归呈多样性,建议转诊到有经验的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专业的评估及咨询。
怎样诊断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单绒毛膜性双胎中,排除TTTS后,一胎儿超声估测体重小于相应孕周第10百分位,即考虑为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SIUGR的分型主要依据超声多普勒对小胎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的评估,分Ⅰ型、Ⅱ型、Ⅲ型三种。
问题10: 双胎妊娠促胎肺成熟方法与单胎不同吗?
推荐 对早产风险较高的双胎妊娠可按单胎妊娠的处理方式进行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C) 对于双胎妊娠NIH仍然推荐用于一周内早产风险较高的双胎妊娠孕妇,按单胎妊娠的方式进行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Ⅳ/Ⅲ)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双胎妊娠促胎肺成熟需重复给药(Ⅳ/Ⅲ) 2013年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单剂量糖皮质激素及42例接受双次糖皮质激素的双胎早产孕妇的新生儿结局,两组NRDS的发生率并无差异。故并不支持双胎妊娠的重复给药

双胎妊娠的管理

双胎妊娠的管理

双胎妊娠的管理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胎儿时称双胎妊娠。

其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人种之间有一定差异,我国统计双胎与单胎之比为1∶89[1],双胎妊娠的发生与种族、年龄、孕产次、遗传因素营养、季节、妇女血清促性腺激素的水平有关。

另外,促排卵药物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多胎妊娠的发生率。

有许多研究表明:经诱发排卵后,双胎与多胎妊娠妊娠的发生率达16-39%[2]。

双胎妊娠一般早孕反应重较重,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还容易并发妊高征、羊水过多,胎儿畸形和前置胎盘,妊娠晚期容易发生胎膜早破和早产,分娩期容易发生宫缩乏力,难产和产后大出血。

因此加强双胎妊娠的孕期管理非常重要。

1妊娠期管理1.1预防贫血:双胎妊娠时早孕反应较重,从孕10周开始子宫增大速度比单胎快,孕24周后尤为明显。

妊娠晚期,因子宫过大可致腰酸背痛,呼吸困难,胃部饱满、纳少,行走不便,下肢静脉曲张、浮肿,痔疮发作等压迫症状。

双胎妊娠时孕育两个胎儿需要更多的蛋白、铁、叶酸等,加之叶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减退,往往出现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另外,多胎妊娠孕妇的血容量平均增加50%~60%,较单胎妊娠增加10%,致使血浆稀释,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低、贫血发生程度严重,使胎儿发育受限。

贫血不及时纠正,母体易发贫血性心脏病。

妊娠期定期产前检查,争取早期确诊双胎妊娠,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铁剂、叶酸、钙剂等,预防贫血和妊高征。

预防贫血。

双胎妊娠合并贫血是单胎的2.4倍[1],发病率约为40%,主要原因为铁和叶酸的储备不足以应付两个胎儿的生长需要,双胎妊娠的孕妇最好每周进食一定的动物肝脏和动物血,常规补充铁剂和叶酸。

热量除原定的每天10460J(2500cal),铁每天60~100mg,叶酸自每天1mg。

贫血严重者应住院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可短时间纠正贫血。

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注意孕妇心率的变化,避免心功能衰竭的发生。

1.2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双胎可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是单胎妊娠的3-5倍[1],特别是初产妇,其在妊娠37周前发展成妊娠高血压疾病约为70%,而单胎妊娠仅为6-8%[3]。

双胎临床问题与规范双胎处理流程

双胎临床问题与规范双胎处理流程
双胎妊娠时 ,2 个胎儿的发育可出现差异 。 其发 生原因包括母体 、胎儿及胎儿附属物 (脐带 、胎盘)3 个 方面的因素 。 若母体存在营养不良 ,罹患内科疾病 、感 染性疾病 、各种妊娠并发症等 ,均可影响胎儿生长 ,推 测此类影响对双胎的影响是一致的 。 而胎儿自身疾病 及异常 ,如非整倍体 、结构畸形等 ,可造成受影响胎儿 出现生长受限 。 脐带 、胎盘因素是胎儿生长受限的常 见因素 ,双胎中绒毛膜性对寻找胎儿差异生长原因非 常重要 。 对于单绒毛膜双胎而言 ,除考虑分裂不均衡 的先天因素外 ,尚应考虑胎儿间胎盘分配 、血管吻合等 因素 。 当符合以下标准时 ,可确诊为选择性胎儿生长 受限 。 ① 双 胎 之 一 的 估 计 体 重 ( estimated fetal w eight ,EFW )为相同胎龄正常双胎胎儿的第 10 百分 位数以下 ;② 双胎中 ,(较大胎儿体 重 - 较小胎儿体 重) ÷ 较大胎儿体重 > 20 % ;③ 双胎中 ,2 个胎儿的腹 围相差 > 20 mm[3] 。
受血胎儿 M CA‐PSV < 0 .8 M o M
除上述表现外 ,供血胎儿心脏危象 (脐动脉舒 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流 ,脐静脉搏动 ,静脉 导管搏动指数增加或反流)
> 140
供血胎儿因贫血导致水肿
> 170
双胎中 ,1 胎或 2 胎死亡
> 200
2 .4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 已有研究发现 ,双胎妊娠中胎儿丢失的发生率显
著高于单胎妊娠 。 若孕早期胚胎停育 、死胎 ,则随后可 被吸收 ,可不被临床识别或表现为胎膜后积血 ,超声可 发现“胚胎消失综合征”现象 ,对母儿影响较小 。 而孕 中 、晚期发生的双胎之一宫内死亡 ,则临床处理相当棘 手 。 单绒毛膜双胎之一死亡发生率为双绒毛膜双胎的 3 ~ 4 倍[2] 。 究双绒毛膜双胎而言 ,死亡胎儿对存活胎 儿影响较小 ,容易导致存活胎儿发生早产 。 而单绒毛 膜双胎时 ,死亡胎儿血压为 0 ,由于胎盘动 、静脉吻合 及脐血阻力的存在 ,存活胎儿血液可迅速流向死亡胎 儿 ,导致存活胎儿缺血缺氧 ,严重者导致存活胎儿出现 脑白质坏死 、多发性脑软化 。 此外 ,死亡胎儿的分解产 物或血栓 ,可通过血管吻合支进入存活胎儿 ,导致其重 要脏器发生栓塞 。

双胎妊娠诊疗规范

双胎妊娠诊疗规范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围产门诊双胎妊娠诊疗规范一、双胎分类1、双卵双胎: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的双胎妊娠称为双卵双胎, 约占双胎妊娠的70%,与应用促排卵药物、多胚胎宫腔内移植及遗传因素有关。

两个受精卵的遗传基因不完全相同。

2、单卵双胎: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双胎妊娠称为单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30%.形成的原因不明,不受种族、遗传、年龄、胎次、医源的影响。

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两个胎儿,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

受精卵发生分裂的时间不同,形成4种类型:(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单卵双胎:分裂发生在桑奁期(早期胚泡),相当于受精后3 日内,形成两个独立的受精卵、两个羊膜囊,胎盘为两个或一个。

约占单卵双胎的30%。

(2)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单卵双胎:分裂发生在胚泡期,相当于受精后第4〜8日,胎盘为一个,两个羊膜囊之间仅隔有两层羊膜。

约占单卵双胎的68%。

(3)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单卵双胎:分裂发生在受精卵受精后第9〜13天,两个胎儿共存于一个羊膜腔内,共有一个胎盘。

约占单卵双胎的1〜2%。

(4)联体双胎:受精卵在受精第13日后分裂,机体不能完全分裂成两个,形成不同形式联体儿,极罕见。

二、双胎妊娠在孕早期要确认绒毛膜性如果是双胎妊娠,应该在孕6-14周进行绒毛膜性的诊断,因为围产儿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双胎的绒毛膜性,而不是合子(卵)性,并建议保存相关的超声图像,如诊断绒毛膜性有困难,需及时转诊至区域性产前诊断中心。

单绒毛膜双胎羊膜分隔与胎盘呈“T”字征,而双绒毛膜双胎表现为“双胎峰”(或“入”征)。

单绒毛膜双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特殊并发症,如TTTS, sIUGR, TRAPS , TAPS等。

而且由于胎盘存在血管交通吻合的特点,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胎死宫内的话,会造成存活胎儿的脑损伤,造成脑瘫等严重后遗症。

因此诊断绒毛膜性对于双胎的评估及孕期管理至关重要。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死宫内的风险是双绒毛膜双胎的3-4倍,在妊娠24周之前发生流产的相对风险系数是后者的9-10倍。

2015 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1部分)孙路明

2015 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1部分)孙路明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7卷第3期·临床指南· 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一部分)———双胎妊娠的孕期监护及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前 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高龄孕妇的增多,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双胎妊娠已成为导致流产、早产、出生缺陷及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但目前我国尚无确切的关于双胎妊娠的流行病学资料,且缺乏基于循证医学并结合我国国情的诊治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了全国的专家讨论并编写了本指南。

指南主要通过对国外有关双胎妊娠的重要文献进行综述,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现状,并参考2011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1]、2011年法国妇产科学会[2]、201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3]和2006年香港妇产科学院[4,5]的双胎妊娠诊治指南编撰而成。

本指南对一些目前学术界已经公认或者接近公认的意见进行总结,并给出推荐等级供参考。

本指南指出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及推荐等级分类见表1。

本指南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双胎妊娠的妊娠期产前检查规范、妊娠期监护、早产预防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已完成);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双胎妊娠特殊问题的处理(已完成);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针对诊治尚存争议的复杂性多胎妊娠问题的一系列专家共识(今后逐步推出)。

希望通过本指南,对今后在国内开展多中心的双胎妊娠流行病学研究,规范双胎乃至多胎妊娠的诊治及转诊流程,以及规范地开展复杂性多胎的宫内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并解决双胎妊娠中的所有问题。

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本指南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DOI:10.13470/j.cnki.cjpd.2015.03.001参与本指南编写的主笔专家:孙路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赵扬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涛(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参与本指南编写的专家:邹刚(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杨颖俊(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周奋翮(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魏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鹏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文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参与本指南讨论的专家:边旭明(北京协和医院),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欣林(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陈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红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娅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廖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彩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卢彦平(解放军总医院),王谢桐(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省立医院),邹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余海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俊涛(北京协和医院)一、双胎绒毛膜性的判断问题1:如何判断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专家观点或推荐】①妊娠早、中期(妊娠6~14周)超声检查发现为双胎妊娠时,应该进行绒毛膜性的判断,保存相关的超声图像(推荐等级B)。

双胎妊娠

双胎妊娠

助产及第二胎儿剖宫产术的准备。
第一胎儿为头先露应考虑阴道分娩,第二胎儿的胎方位不
作为分娩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
第一胎儿为非头位时可放宽剖宫产指征。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建议剖宫产分娩。
双胎妊娠的最佳分娩孕周
对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双绒毛膜双胎,如需剖宫产,建议 38周终止,如有阴道试产条件,≥38周需考虑引产。 对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可在严密检
双胎妊娠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妊娠11-13+6周超声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评估胎儿发
生唐氏综合症征的风险并可发现部分严重的胎儿畸形。 不建议单独使用妊娠中期生化血清学方法进行唐氏综合征 的筛查。 建议在妊娠18-24周进行超声双胎结构筛查。
双胎的妊娠期监护
双胎妊娠应按照高危妊娠进行管理,必要时增加产前检查 次数及超声检测。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监护需产科医师和超声医师的密
ACOG推荐两个胎儿的出生体重相差15%-25%即为双胎生 长不一致。 SOGC的观点是两个胎儿腹围相差>20mm或胎儿估测体质 量相差>20%即为双胎生长不一致。
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的界定范围是两个胎儿估测体质量
相差>25%. 我国大多数胎儿医学中心推荐以双胎估测体质量相差≥25%.
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并发症
测下至妊娠37周分娩。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的分娩孕周为32-34周。 复杂性双胎需制订个体化的分娩方案。
双胎妊娠阴道分娩中需注意的问题
应由有经验的产科医师及助产士共同观察产程。 专人对产程进行全程监护。 应具备同时监测双胎胎心的胎儿监护仪。
应具备床旁超声设备,必要时评估胎产式及胎先露。
20周后羊水最大深度>10cm),同时另一胎儿出现羊水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一部分):双胎妊娠的孕期监护及处理前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高龄孕妇的增多,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双胎妊娠已成为导致流产、早产、出生缺陷及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但目前我国尚无确切的关于双胎妊娠的流行病学资料,且缺乏基于循证医学并结合我国国情的诊治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了全国的专家讨论并编写了本指南。

指南主要通过对国外有关双胎妊娠的重要文献进行综述,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现状,并参考2011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1]、2011年法国妇产科学会[2]、201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3]和2006年香港妇产科学院[4-5]的双胎妊娠诊治指南编撰而成。

本指南对一些目前学术界已经公认或者接近公认的意见进行总结,并给出推荐等级供参考。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Ⅰa级证据:来自随机对照的荟萃分析文献;Ⅰb级证据:至少来自1个随机对照研究;Ⅱa级证据:至少来自1个设计严谨的非随机对照研究;Ⅱb级证据:至少来自1个设计严谨的试验性研究;Ⅲ级证据:至少来自1个设计良好的、非试验性描述研究,如相关性分析研究、比较性分析研究或病例报告;Ⅳ级证据:来自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或权威专家的经验。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等级分类:A级:有良好和连贯的科学证据支持(有随机对照研究支持,如Ⅰ级的证据);B级:有限的或不连贯的文献的支持(缺乏随机性的研究,如Ⅱ或Ⅲ级证据);C级:主要根据专家共识(如Ⅳ级证据);E级:经验性结论,为临床实践的经验推荐,缺乏科学文献支持。

本指南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双胎妊娠的妊娠期产前检查规范、妊娠期监护、早产预防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双胎妊娠特殊问题的处理;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针对诊治尚存争议的复杂性多胎妊娠问题的一系列专家共识。

希望通过本指南,对今后在国内开展多中心的双胎妊娠流行病学研究,规范双胎乃至多胎妊娠的诊治及转诊流程,以及规范地开展复杂性多胎的宫内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并解决双胎妊娠中的所有问题。

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本指南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一、双胎绒毛膜性的判断问题1:如何判断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专家观点或推荐】(1)妊娠早、中期(妊娠6~14周)超声检查发现为双胎妊娠时,应该进行绒毛膜性的判断,保存相关的超声图像(推荐等级B)。

(2)如果判断绒毛膜性有困难时,需要及时转诊至区域性产前诊断中心或胎儿医学中心(推荐等级E)。

绝大多数双卵双胎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而单卵双胎则根据发生分裂时间的不同,分别演变成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或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若分裂发生的更晚,则形成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甚至联体双胎。

故单绒毛膜双胎均为单卵双胎,而双绒毛膜双胎不一定是双卵双胎。

单绒毛膜双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及双胎选择性生长不一致等,且由于胎盘存在血管交通吻合支的特点,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胎死宫内,对存活胎儿存在发生脑损伤的风险。

因此,诊断绒毛膜性对双胎的评估及妊娠期管理至关重要。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死宫内的风险是双绒毛膜双胎的3.6倍[6],在妊娠24周前发生流产的风险是后者的9.18倍[7](证据等级Ⅱa)。

在妊娠6~9周,可通过孕囊数目判断绒毛膜性[8]。

妊娠10~14周,可以通过双胎间的羊膜与胎盘交界的形态判断绒毛膜性。

单绒毛膜双胎羊膜分隔与胎盘呈“T”征,而双绒毛膜双胎胎膜融合处夹有胎盘组织,所以胎盘融合处表现为“双胎峰”(或“λ”征)[9-11]。

妊娠中期“双胎峰”或“T”征不容易判断,只能通过分离的胎盘个数或胎儿性别判断绒毛膜性。

如为2个胎盘或性别不同,则为双绒毛膜双胎;如2个胎儿共用一个胎盘,性别相同,缺乏妊娠早期超声检查资料,绒毛膜性判定会很困难。

以往通过羊膜分隔的厚度判断绒毛膜性,但准确性不佳。

如绒毛膜性诊断不清,建议按单绒毛膜双胎处理(证据等级Ⅱa或Ⅱb)。

二、双胎妊娠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问题2:如何对双胎妊娠进行产前非整倍体筛查及双胎结构筛查?【专家观点或推荐】(1)妊娠11~13周+6超声筛查可以通过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评估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并可早期发现部分严重的胎儿畸形(推荐等级B)。

(2)不建议单独使用妊娠中期生化血清学方法对双胎妊娠进行唐氏综合征的筛查(推荐等级E)。

(3)建议在妊娠18~24周进行超声双胎结构筛查。

双胎容易因胎儿体位的关系影响结构筛查质量,有条件的医院可根据孕周分次进行包括胎儿心脏在内的结构筛查(推荐等级C)。

对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妊娠11~13周+6双胎NT检测并结合胎儿鼻骨、静脉导管、三尖瓣反流情况,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可达80%,与单胎妊娠的筛查结果相似。

对于单绒毛膜双胎,应按1个胎儿的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计算(使用头臀长最大值和NT的平均值)。

对于双绒毛膜双胎,因多数为双卵双胎,则应独立计算各个胎儿的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证据等级Ⅱa或Ⅱb)。

文献报道,唐氏综合征在单胎与双胎妊娠妊娠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的检出率分别为60%~70%和45%,其假阳性率分别为5%和10%[4,12]。

由于双胎妊娠筛查检出率较低,而且假阳性率较高,目前并不推荐单独使用血清学指标进行双胎的非整倍体筛查。

双胎妊娠出现胎儿结构异常的概率较单胎妊娠高1.2~2.0倍。

在双卵双胎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概率与单胎妊娠相似;而在单卵双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加2~3倍[13]。

最常见的畸形为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面部发育异常、胃肠道发育异常和腹壁裂等。

妊娠早期行胎儿NT检测时,可对一些严重的胎儿结构异常,如无脑儿、颈部水囊瘤及严重的心脏异常等进行早期产前诊断(证据等级Ⅱb)。

建议在妊娠18~24周,最晚不要超过26周对双胎妊娠进行超声结构筛查[14]。

双胎妊娠容易因胎儿体位的关系影响结构筛查的质量,筛查较为困难。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根据孕周分次进行包括胎儿心脏在内的结构筛查,如发现可疑异常,应及时转诊至区域性产前诊断中心(证据等级Ⅲ或Ⅱb)。

问题3:如何对双胎进行细胞遗传学诊断?【专家观点或推荐】(1)对于有指征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的孕妇,要及时给予产前诊断咨询(推荐等级E)。

(2)双胎妊娠有创性产前诊断操作带来的胎儿丢失率要高于单胎妊娠。

建议转诊至有能力进行宫内干预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推荐等级B)。

(3)对于双绒毛膜双胎,应对两个胎儿进行取样。

对于单绒毛膜双胎,通常只需对其中任一胎儿取样;但如出现1胎结构异常或双胎大小发育严重不一致,则应对两个胎儿分别取样(推荐等级B)。

双胎染色体检查的指征与单胎妊娠相似。

需要注意,单卵双胎的唐氏综合征发生概率与单胎相似,而双卵双胎其中1个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为同年龄组单胎妊娠的2倍。

有学者提出,双卵双胎妊娠孕妇年龄32岁时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与单胎妊娠孕妇年龄35岁时相似[3]。

双胎妊娠产前诊断咨询需个体化,并由夫妇双方做出决定。

双胎妊娠可以进行绒毛穿刺取样或羊膜腔穿刺。

有研究显示,羊膜腔穿刺操作导致妊娠24周前双胎胎儿丢失率为1.6%,绒毛穿刺操作导致妊娠22周前双胎胎儿丢失率为3.1%[12]。

由于涉及发现1胎异常后的后续处理(如选择性减胎),双胎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应在有能力进行胎儿宫内干预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

在羊膜腔穿刺或绒毛穿刺取样前,要对每个胎儿做好标记(如胎盘位置、胎儿性别、脐带插入点、胎儿大小、是否存在畸形特征等)。

不建议采用羊膜腔内注射靛胭脂的方法鉴别某个胎儿所在的羊膜腔。

对于早期绒毛膜性不清,或者单绒毛膜双胎其中1个胎儿结构异常、2个胎儿体质量相差较大者,均建议行2个羊膜腔的取样[15-16](证据等级Ⅱb)。

三、双胎的妊娠期监护问题4:如何进行双绒毛膜双胎的妊娠期监护?【专家观点或推荐】双绒毛膜双胎较单胎需要进行更多次的产前检查和超声监测,需要有经验的医师对此种高危妊娠进行妊娠期管理(推荐等级B)。

双胎妊娠应按照高危妊娠进行管理。

建议在妊娠中期每月至少进行1次产前检查。

由于双胎妊娠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建议在妊娠晚期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至少每月进行1次胎儿生长发育的超声评估和脐血流多普勒检测。

建议妊娠晚期酌情增加对胎儿的超声评估次数,便于进一步发现双胎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差异,并准确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状况。

双胎妊娠的妊娠期热量、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证据等级Ⅱb)。

问题5:如何进行单绒毛膜双胎的妊娠期监护?【专家观点或推荐】(1)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妊娠期监护需要产科医师和超声医师的密切合作。

发现异常时,建议及早转诊至有条件的产前诊断中心或胎儿医学中心(推荐等级B)。

(2)在充分知情告知的基础上,妊娠晚期加强对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的监护,酌情适时终止妊娠(推荐等级C)。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由于存在较高的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建议自妊娠16周开始,至少每2周进行1次超声检查。

由有经验的超声医师进行检查,评估内容包括双胎的生长发育、羊水分布和胎儿脐动脉血流等,并酌情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和静脉导管血流。

由于单绒毛膜双胎的特殊性,部分严重的单绒毛膜双胎并发症,如TTT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和双胎之一畸形等均可能产生不良妊娠结局。

建议在有经验的胎儿医学中心综合评估母体及胎儿的风险,结合患者的意愿、文化背景及经济条件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17](证据等级Ⅱb)。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在妊娠早、中期即可能存在双胎间的脐带缠绕,导致胎儿死亡率较高。

产前检查需要充分告知孕妇存在发生不可预测的胎儿死亡风险。

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多普勒血流,在适当的孕周也可以通过胎心电子监护发现胎儿窘迫的早期征象。

对这一类型的双胎,建议在具备一定早产儿诊治能力的医疗中心分娩。

剖宫产为推荐的分娩方式。

妊娠32~34周酌情终止妊娠,以尽可能降低继续妊娠过程中胎儿面临的风险,终止妊娠前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18]。

四、双胎妊娠早产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问题6:产科病史和临床症状与早产的关系?【专家观点或推荐】既往早产史与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密切相关(推荐等级B)。

Michaluk等[19]对576例有单胎早产史的双胎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309例(53.6%)发生了早产(<孕37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