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合集下载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工程名称:楼学路整治提升工程
施工单位:___
施工执行标准:CJJ98-2012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符合要求
验收部位:电杆、监控基础
项目经理:___
分包项目经理:/
序号 | 检验项目 | 结果
1 | 接地装置测试点的设置(第24.1.1条)| 符合要求
2 | 接地电阻值测试(第24.1.2条)| 符合要求
3 |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第24.1.3条)| 符合要求
4 | 接地模块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基坑尺寸(第24.1.4条)| 符合要求
5 | 接地模块设置应垂直或水平就位(第24.1.5条)| 符合
要求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符合要求
监理单位验收记录:经检查,所含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同意验收。

小幅度改写:
本文记录了___在楼学路整治提升工程中接地装置安装检
验批的质量验收情况。

按照施工执行标准CJJ98-2012和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对接地装置测试点的设置、接地电阻值测试、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接地模块的埋
设深度、间距和基坑尺寸、接地模块设置应垂直或水平就位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经过检查,所有项目均符合要求,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也符合要求。

监理单位经过验收,认为所含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同意验收。

接地装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通用表格

接地装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通用表格
接地装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通用表格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08190101 1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防雷与接地 分项工程名称 接地装置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检验批容量
14组
分包单位
分包单位
/
项目负责人
/
施工依据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GSQB12-142013)
验收依据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规范规定

7
接地模块的埋设深度、间距 和基坑尺寸
第16.1.1条 全 / 14
抽查14处,合格14处

8
接地模块设置应垂直或水平 就位
第16.1.1条
全 / 14 共14处,全部检查,合格14处

1
接地装置埋设深度、间距和 搭接长度和防腐措施
第16.1.1条 全 / 14
抽查14处,合格14处
100%
2
一 般3 项 目4
第16.2.1条第2款
/
满足要求

主 控
4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符合规定
第16.2.1条第3款 全 / 14
抽查14处,合格14处

项 目
5
6
接地装置测试点的设置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 接地干线埋设
第16.1.1条 全 / 14
抽查14处,合格14处

第16.1.1条
全 / 14 共14处,全部检查,合格14处
100% 100% 100%
5 接地体埋深不宜小于0.6m
第16.1.1条第2款 全 / 14
抽查14处,合格14处
100%
6

防雷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防雷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防雷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一、项目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 防雷设备类型:
- 防雷设备供应商:
- 防雷设备安装单位:
- 安装日期:
二、检验项目及要求
三、检验结果
根据对防雷设备安装的检验,现将检验结果汇总如下:
- 防雷设备的型号及规格:符合要求
- 防雷设备的数量:符合要求
- 防雷设备的接地装置:符合要求
- 防雷设备的电气连接:符合要求
- 防雷设备的标志标识:符合要求
- 防雷设备的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四、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防雷设备安装工作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

确认通过质量验收,并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五、备注
(可列出对防雷设备安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如存在问题需注明处理结果)
六、检验机构签章。

室外设备接地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室外设备接地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测量检查XX处,转辙装置的转辙机、密贴检查器、下拉装置的金属外壳采用50 mm2的铜导线就近与综合接
地端子或贯通地线连接。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9
ZPW-2000设备的防雷接地连接
第11.4.9条
简单横向连接或无横向连接时,空芯线圈中点与地线间串接空芯圈防雷单元。空芯线圈中点与防雷单元连接线采用10mm2的铜导线;防雷单元地线端就近与综合接地端子或贯通地线连接,连接采用50mm2的铜导线;完全横向连接时,空扼流变压器或空芯线圈中点就近与综合接地端子(贯通地线)连接,连接线采用50mm2的铜导线;在ZPW-2000调谐匹配单元的V1、V2端子上,用10 mm2的铜导线并接一个调谐匹配防雷单元,未接
接的两个压接环间距为50mm。符合验标要求。
5
室外信号设备接地连接方式
第11.4.5条
室外信号设备接地连接采用并联连接方式,设备集中处设置了分支接地引接线。符合验标要求。
6
室外电缆的屏蔽和接地连接
第.4.6条
信号电缆的钢带、铝护套、内屏蔽护套单端接地;单端接的电缆长度不得超过3000m(当电缆超过3000mm
时,中间采用地面接续盒方式单端接地连接一次);引入箱盒的电缆钢带、铝护套层环连后用两根7×Φ
0.52mm铜芯绝缘软线接至方向盒内接地端子,内屏蔽层用1.5 mm2扁平铜网环连后接至方向盒内接地端子;箱盒的接地端子就近与综合接地端子或贯通地线连
接,连接线采用截面积为50mm2的铜导线。符合验标要
求。
7
施工作业人员质量责任登记
***、***、***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职质量检查员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分项工程负责人
年年年
月月月
日日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接地装置安装
执行标准GB50169-2006《电气装置接地技术规范》
安装地点
安装日期
安装负责人
2. 安装设备信息
2.1 接地棒
序号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数量
1
2.2 接地线
序号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数量
1
2.3 铜排
序号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数量
1
3. 安装质量验收记录
3.1 施工检验
序号检验内容检验结果
1 接地棒和接地线固定牢固
2 接地线焊接牢固,无虚焊、漏焊、冷焊
3 接地线绝缘保护措施到位
4 接地装置与土壤接触电阻符合要求
5 工作现场整洁、无杂物
6 安全措施到位
3.2 器材检验
序号检验内容检验结果
1 接地棒和接地线外观无损坏
2 接地线和铜排的截面符合要求
3 铜排的表面无氧化、锈蚀
4. 安装负责人签字
安装负责人签字接地装置维护责任人签字
5. 备注
1.本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存项目档案,一份交施工单位。

2.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验收记录应当由双方单位代表在验收结束后及时签
署,如有异议及时沟通解决,并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记录。

防雷与接地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防雷与接地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防雷与接地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防雷与接地

项目负责人
检验批容量
分包单位
分包单位项目
负责人
检验批部位
防雷与接地系统调试检验批
施工依据
验收依据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规范规定
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1
接地装置与接地连接点安装
第22.0.3条
/
2
接地导体的规格、敷设方
法和连接方法
第22.0.3条
/
3
等电位联结带的规格、联
结方法和安装位置
第22.0.3条
/
4
屏蔽设施的安装
第22.0.3条
/
5
电涌保护器的性能参数、
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连接导线规格
第22.0.3条
/
6
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必须
保证建筑内各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设备安全
第22.0.4条
/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
年 月 日
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主控项目1.接地装置水平及垂直接地体所用的材料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体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注:电力线路杆塔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 mm,引出线应热镀锌。

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和铝接地线的最小截面(mm2)2.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内除照明设备以外的其他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

爆炸危险环境内与接地干线相连的接地线应采用多股软绞线,其最小截面铜线应为4mm2。

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装设保护管。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接地装置水平及垂直接地体敷设的位置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 m。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4.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试检查。

5.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置测试点。

爆炸危险环境内接地或接零用的螺栓应有防松装置。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防雷接地的接地干线经人行通道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 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7.远动装置的直流接地、交流接地和保护接地应分开,但也可分别连接在同一接地网,连接应牢固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1.接地线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损伤处,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均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明敷接地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离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 m,垂直部分应为1.5~3 m,转弯部分距转角应为0.3~0.5 m,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逢处应有补偿装置。

基础接地装置隐蔽验收记录

基础接地装置隐蔽验收记录
2.桩基钢筋与柱内防雷引下线接地跨接
3.预留工作接地点,保护接地点以及重复接地点
施工单位检查情况
1~4轴交A~C轴基础接地施工其安装质量:
1、根据电施图A-67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有关规定进行施工。2、本工程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同一接地体。接地点的位置,材质规格和敷设要求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利用土建地梁底外侧两根主筋周圈焊通作为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与经过的防雷引下线、桩基主筋可靠焊通作接地跨接。4、利用桩基内对角两根主筋跨接焊通做垂直接地体。并与作为水平接地体的地梁底主筋以及作为防雷引下线的柱内对角主筋做接地跨接。5、防雷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两对角两根主筋通长焊接至接地体。6、在设计位置采用镀锌扁钢从水平接地体做接地跨接后引出作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以及重复接地。镀锌扁钢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7、接地跨接线采用Ф12圆钢进行跨接焊通。焊缝的长度大于主筋长度6倍。扁钢与螺纹钢的焊缝长度为大于螺纹钢直径的6倍。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对钢筋搭接处进行焊接,焊缝长度为大于螺纹钢直径的6倍。钢筋采用螺纹连接时采用Ф12圆钢进行跨接焊通。8、焊接采用双面施焊,焊缝均匀饱满,无虚焊、漏焊、夹渣、咬肉等缺陷。焊接完成后对焊缝采用防锈漆进行防腐处理9、接地电阻均实测小于1欧,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接地装置测试点的设置
第条
/
2
接地电阻值测试
第条

3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
第条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③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50303-2002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③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50303-2002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③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50303-2002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③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50303-2002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③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50303-2002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③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50303-2002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③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GB50303-2002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时间要求。

③防震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④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⑤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⒉一般项目:①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②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4.2.2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