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花脸 4教案 北师大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花脸》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思维导图、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花脸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课文《花脸》的学习。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花脸有什么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强调重点词汇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描写方法及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类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的重点知识。
3.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播放相关音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重视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详细内容为《花脸》一文。
该文通过对主人公小明的描绘,展示了他从盲目崇拜到自我认知的成长过程。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小明对花脸的喜爱;第二部分讲述小明在家长会上表演花脸的经历;第三部分阐述小明从错误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明心理变化,理解文章主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脸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花脸的了解和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3. 课堂讲解:a.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 分析小明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c. 讲解文章主题,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花脸》2. 内容:a. 小明对花脸的喜爱b. 小明表演花脸的经历c. 小明的心理变化及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画出小明心理变化的曲线图。
b.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谈谈正确对待它们的重要性。
2. 答案:a. 参照文章内容,画出小明心理变化的曲线图。
b. 示例:正确对待兴趣爱好,既要热爱,又要保持理智,避免盲目崇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以“我的兴趣爱好”为主题,描述自己的爱好及如何正确对待它们。
( 教案)花脸-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花脸-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花脸教材分析这是冯骥才的一篇回忆童年时代往事的一篇文章。
课文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对花脸的喜爱,以及得到花脸后的得意,然后由于得意而犯了错误,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 教学目标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通过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搜集有关脸谱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通读课文,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流脸谱资料1.同学们,什么是花脸?你知道哪些京剧中的花脸?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作者喜欢的是哪张脸谱。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2.检查预习情况。
俨然气概凛然咄咄逼人戳嵌憋。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详细复述,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作者小时侯在年三十买花脸,戴花脸的故事。
三、精读感悟,捕捉人物心理1.通过复述,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喜欢戴花脸,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张花脸,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张脸谱,作者为什么喜欢它?2.指名朗读描写花脸的语句: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3.抓关键词语,概括这张花脸的特点:特别——毫不凶恶,却有股字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4.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5.这张脸是不是很熟悉,是谁的脸谱,从文章哪里看出?这是关羽的脸谱。
从下文卖花脸的小罗锅的话中知道,也可从与这个脸谱匹配的兵器上看出。
6.这是怎样的兵器?请学生齐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往事 22 花脸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花脸》【教材分析】《花脸》是六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往事”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叙述性散文。
全文共7个自然段,文字浅显,但内涵深刻。
作者回忆了儿时的经历,用孩子的视角描写花脸,写出了少年对花脸的喜爱,对英雄的那种朴素的、自发的崇拜。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出作者对花脸的无限热爱之情,通过买花脸、戴花脸等生活细节,表现“我”对英雄的仰慕和崇敬。
抒发“我”心灵深处所隐藏的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
因此,本文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品读“关公花脸”样子的语句,感受到作者对花脸的喜爱。
通过“我”买花脸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但“看得直缩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到戴着花脸时的情景,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情感。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童年时的心爱之物还是充满兴趣的,但对“花脸”这种民间传统文化又有些陌生。
因此,作好充分的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怎样引领学生更深入文本,体会“我”对花脸的感情变化。
抓住描写花脸的语句,通过朗读,体会花脸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朗读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体会作者在买花脸、戴花脸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先布置预习,再在课堂上交流预习的结果,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然后要求学生抓住中心,自己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和人类纯朴的爱都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
最后学习并归纳作者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中去。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搜集有关脸谱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2018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花脸》教学设计-文档资料(五篇材料)

2018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花脸》教学设计-文档资料(五篇材料)第一篇:2018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花脸》教学设计-文档资料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花脸》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形容很像。
凛然: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羡慕。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形容短时间。
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三、初步感知(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第 1 页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
(一线贯穿)(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四、作业:1、整理笔记2、作训练题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教学过程: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第 2 页身份)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1、思想上2、写作上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往事 花脸》精品教案_0

《花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情2、在写作时有运用细节描写的意识,抓住细微之处表现人物心情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情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花脸》。
首先谁来回顾下,课文围绕花脸写了哪些内容?生:买花脸、戴花脸、演花脸、失花脸2、随着课文情节的展开,“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细节描写1、自学提示:默读买花脸部分,找出能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做批注学生自读2、请生分享:兴高采烈学生分享3、总结细节描写:像作者这样,抓住描写人物的细微之处进行生动的描写就叫做细节描写。
有了这些细节描写,当时的情景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买花脸这个部分,课文中还要许多能体现我心情的细节描写,下面我们分组思考,把它们找出来。
齐读自学提示:独立思考---利用导学案小组交流----全班分享4、请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补充得意洋洋—得意忘形—灰心丧气三、学以致用1、我因为得意忘形而闯下大祸,因此悟出了一个什么经验?只有过年时…...2、这便是孩子们盼望过年的深层缘故,也和文章开头相照应3、你在生活中悟出过什么经验或道理?通过拔河学会了团结,通过练书法学会了静心等4、这些美好的童年往事能给我们以启示,这也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
冯骥才先生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叙述了他美好的童年往事,现在请你任选一种情景,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你的心情5、分享。
同学们抓住了细微之处,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在《留住昨天》这本书里,还有冯骥才先生更多的童年趣事。
四、板书设计花脸演花脸得意忘形戴花脸得意洋洋买花脸兴高采烈失花脸灰心丧气。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花脸》。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课文,学习生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美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词:学生自主学习生词,教师进行讲解。
5. 体会情感: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6.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场景。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花脸》2. 生词:略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作者情感:热爱生活,关注美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身边的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略2. 课后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组织一次“我身边的美”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角色扮演、随堂练习等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花脸》。
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内容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春节期间观看舞狮表演的故事。
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舞狮表演的习俗以及花脸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舞狮表演的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理解舞狮表演的意义,以及花脸在表演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练习册、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春节的习俗,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舞狮表演的意义以及花脸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舞狮表演的场景,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花脸2. 内容:舞狮表演、花脸含义3. 重点词语:舞狮、花脸、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舞狮表演”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示例)我觉得舞狮表演非常精彩,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表演中,花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通过观看舞狮表演,我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花脸》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了舞狮表演的习俗以及花脸的含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作业设计方面,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舞狮表演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花脸》是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这篇课文的充满了浓厚的生活色彩,时间正好是中国传统佳节春节,这本身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充满了吸引力。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花脸”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为出发点,道出了一个看似简单,但是很有内涵的生活哲理,语言平实、通俗亲切,感情充沛。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喜欢过年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结尾才道出了这一祖传经验,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叙事跌宕起伏,有喜有哀,看似不经意的行云流水般进行叙事,却是动了一番心思的精心而巧妙的安排。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俱特色。
学情分析: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本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本文的篇幅较长,如果面面俱到,学生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教师的教学目标,自学和教师指导相互结合,本文的闪光点必然会被学生发现。
设计思路:
本课以读为立足点,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读及找重点句读来熟悉文章,体会文章中作者对关公花脸的独爱及学习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行文中的写法。
在读书的基础上对学生渗透民俗、中华文化,这样作者冯骥才的写作主旨也得到了深化。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借助字典、词典或扫清文字障碍。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从中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从中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从中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及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话题:过年时,大家都喜欢干什么?
2.组内互相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
4.顺势导入:中国新年的魅力,让所有的中国人被深深地吸引着,这其中必然少不了像同学们一样的小孩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冯骥才的《花脸》,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幻灯展示花脸,说说“花脸”。
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角。
花脸是俗称。
净角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课文中是指类似净角脸谱的面具。
三、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1.需要记忆的词及其读音:
yǎn lǐn duō zī chuō xiāng
俨然凛然咄咄龇戳镶嵌
2.需要理解的词
俨然:形容很像。
凛然: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羡慕。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形容短时间。
克制:克服。
四、在读课文,理清结构。
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
2.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
3.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文中讲了关于花脸讲了几件事情?其实这是围绕一个词来写的,大家讨论一下?
1.学生默读
2.学生总结归纳
(一)讲花脸
(二)买花脸
(三)演花脸
3.总结作者感情基调——喜欢
二、感悟文本,体会感情基调。
讲花脸买花脸
1.文中多处表达了我对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
(1)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2)回家的路上,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
(3)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4)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5)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
2.重点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2)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展示
3.教师指导
4.集体展示
3.仿照对于关羽花脸的描写,重点练习。
演花脸(自学为主)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闯祸的过程。
2.划出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我坐在地上吓傻了,等候爸爸上来一顿狠狠的揪打。
2)每每从眼孔里望见爸爸阴沉含怒的脸,不再觉得自己是关老爷,而是个可怜虫!
3.分析写法的特点
三、练笔
提示: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1.组内讨论
2.交流提纲
3.简写
板书设计:
花脸
讲花脸
买花脸热爱童年
演花脸
课后反思:
本堂课的本意是以读为立足点,通过学生在确定好感情基调以后,重点练习朗读,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朗读时的感情,而且在读中使学生也加深了对于课文中心的理解,对于读的形式,随着感情基调的确定随时有针对的改变。
如在初读中,对于读书的作用更多的是找寻有用信息,之后,引导学生确定“喜欢”的基调后,再次找寻有用信息,以读书为手段,让学生在小组内、全体同学面前有目的的朗读。
而教师的讲解也从形式单一的就词句论词句变得更有指向性。
但是,在授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练笔的环节缺少必要的指导,完全以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其实需要教师的技巧上指导。
点评:
1.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出发点,整个环节重视读书的重要性,在品词品句中感受作者的写作主旨。
2.练笔环节体现自学成果,使自学的成果有有效的评判标准。
3.要重视写作的技巧指导,使学生不但有真情实感,更要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