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马克思)

合集下载

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即科学技术。

是通过研究和利用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打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产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科技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对自然、人类带了了许多破害。

正如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所说,事物都要辩证地去看待。

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的两颗原子弹,一方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方面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以言表的痛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巨大的破坏。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原子弹应用于战争中。

人类先进的科技制造出的这种战争怪物,威胁着人类自身,被人类自身所恐惧着,各大国也一致严禁他国研究核武。

当初,德国法西斯率先在海德堡研究核武器,美国则为了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

奥本海默为计划主任。

1939年在实验里发现的原子裂变现象,迅速地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

众多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推动其成功。

可以说这是科技的巨大进步,最后制造出的是战场上的死神。

战争的科技化使战争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它所能够给人类带来可能灾难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力。

一百多年以前的普法战争最终只造成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易主,而今天一场类似规模的战争很可能以全球核战也就是人类文明的毁灭而收场。

应该说,核武器的产生让人类有了危机意识。

科技是把双刃剑最普遍针对的也就是核能的发展。

没有人希望目睹核弹在自己头顶爆炸的光芒。

之后核电站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核能的巨大利益,但是,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又在人们的心中蒙上一层阴影。

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

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科学主要是认识世界,技术主要是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技术就不能脱颖而出。

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客观事实。

就好比当上世纪末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克隆羊”后,有些人不是欢呼,而是忧虑,担心这种技术的滥用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等诸多方面,为许多病人解除痛苦。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已引发了大量的思考,怎样看待技术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乐观主义的,一种是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认为,科技显示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对科技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悲观主义对上述看法深表疑虑,他们确信科技已危及人的自由,希望以回到过去,复归自然的田园方式来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

这两种观点各自片面强调了科技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但又不乏合理内核,一条理性的科技发展之路应是对两者进行辩证评价,借鉴与整合以至于找到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

这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相互依赖。

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两者之间的区别:科技悲观主义与科技乐观主义的区别是现而易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方式不同;(2)关注的对象不同。

2.两者之间的联系: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看似矛与盾的关系。

其实不然,针对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梅纽因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像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和理想。

为什么说科技是把双刃剑

为什么说科技是把双刃剑

为什么说科技是把双刃剑姓名:骆雨学号:2012212476班级:2012212108从日行千里的马车到时速几百公里的汽车,从微弱的柴油灯到明亮的白炽灯,从全部依靠人力到使用各种能源力、机器力,从粗糙的牛皮纸到光滑的白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持续、快速的进步,同时也给社会前进带来更大的动力。

邓小平曾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消极的抑制作用,也就是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看待科技进步的影响。

科技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论古谈今,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引起的巨大的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时代。

以电力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又一次得到迅猛发展。

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以各种高科技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当今社会,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看看我们生存的世界,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方便的超级市场,人手一支的移动电话,各种样式和性能的计算机,瞬时移动的电梯,快捷高效的海陆空交通工具,近来发展的新型职业,开放的各国风俗,科技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无处不在,渗透在方方面面。

科学技术双刃剑与价值

科学技术双刃剑与价值

科学技术双刃剑与价值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垫脚石。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样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过不好的影响。

所以说,看待科学技术,要用辩证的眼光——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辩证的眼光即是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分析问题。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

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种看法便是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列宁曾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著作中说道:“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对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

”从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来说,科学技术发展很重要,但科学技术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破坏自然,它虽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但是对它的盲目滥用也会损坏环境,浪费资源。

但是我们也不要止住发展的步伐,科技发展带来的坏处固然可怕,但是它带来的益处却远远大于坏处。

认识事物既要全面,又要抓住本质和主流。

科学技术发展这个问题上,科技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主要方面。

所以我们不该因为一点小弊端就放弃科技发展,只要不要忘了警惕科技发展带来的坏处,做好预防与补救措施,科技发展仍然是有利于社会的。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马克思)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马克思)
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 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 不断发展的。”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第二,科学 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 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 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第 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 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 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 所未有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由于科技知识的加速增长和更 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科学 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点。当代科技发展的突出形式就是突破与融合。突破即以研究开 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融合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三是科学技术与人 文杜会科学的结合。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 问题等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质,不仅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 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求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 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如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19世纪到20世纪末电力的发明,以及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新兴的科学技术。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提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而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因此,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科学技术的正作用。

在政治方面,科学技术对人类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经济生活方面,科学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带来了“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对科学主体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所提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格状态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构建起崭新的思想、观念和人格。

2.科学技术的负作用第一,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驾驭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并且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如海洋、大气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空前下降,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全球变暖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在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及社会公正的现象的产生。

如代孕妈妈,试管婴儿等,已经严重的挑战了人类的伦理道德。

第三,科学发展给人类自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如转基因食物与转基因器官移植已经对人本身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克隆技术的不成熟及其本身很可能存在着的固有的致命缺陷,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健康生存和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26学号************姓名曹燚指导教师宋斌完成时间:2013 年 5 月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摘要: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旦对科学技术的运用不正当,就会产生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消极后果。

人类要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怎样正确运用科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双刃剑;作用一、科学技术的复合概念科学和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

科学主要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

技术分广义和狭义。

广义: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狭义: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

两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18世纪7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推动了西欧国家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蒸汽机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蒸汽机的应用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一个大突破,是真正由原始社会征服火之后而征服自然力的第二次革命。

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取代了蒸汽机。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实际上,科学的双刃剑功能与技术的双刃剑功能有一点是不同的。

技术的双刃剑功能是先天的或者可以说是“胎里带”,而科学的双刃剑功能,尤其是科学的负作用则是后天的,是科学从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的产物。

科学和技术自从17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

这是西方社会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以及反科学思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科学和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但是,第一,技术悲观主义者大多如同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和西方近代的卢梭一样,仅仅认为技术会扭曲人心,不利于社会的“淳风化俗”,而很少考虑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本身的作用。

第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基本处于“知其然”状态,很少追问它的“所以然”。

这主要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至今多局限于感性经验层面,即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和提出这个问题,缺少对科学和技术自身的理性分析。

老子的“有机器者必有机心”虽然带有一点理性逻辑,但如上所述,它仅仅预示了技术对人性的扭曲,并没有发现技术对社会更多的消极影响。

第三,很多人议论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是将科学和技术不加分别地捆在一起,笼统地议论,很少有人将科学和技术各自的双刃剑功能单独进行分析。

这样一来,势必赏罚不当,甚至使科学代科技受过。

首先,科学属于认识活动,技术属于改造活动。

认识活动以真理为标准,改造活动以功效价值为标准。

其次,就科学的原初意义而言,它并没有实用目的,而技术的目的则是十分实用的。

科学作为一种活动,最初仅仅因为人对奇妙的大自然感到惊异,因而产生了“想知道”或“想明白”的意识冲动,并不想去改造什么。

科学发展的最大进步是科学从自发阶段跨入自觉阶段,即从仅仅出于好奇的“想知道”和“想明白”发展到为了某种实用目的的“应该知道”和“应该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与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极其相关的活动。

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技术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侠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

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在今天,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日益融为一体。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更好的生活而对自然进行的实践活动,但是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会带来危害的,而且这种危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

在科技发展进步的现在,每个人可以享受到那些历史人物所享受不到东西。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

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48%。

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

这些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殖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

“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活对技术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失去技术产品支持时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大大降低。

而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并非稳定性就越高,特别是信息革命的飞越发展,黑客的危害,病毒的危害,程序代码考虑欠周全的危害日益加大。

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砸烂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也可能带给人类无尽的灾难。

这个时候我们强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正是为了这把双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不是相反。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因为对于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够使得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握之下不会反过来祸害人类。

战争的科技化使战争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它所能够给人类带来可能灾难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力。

一百多年以前的普法战争最终只造成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易主,而今天一场类似规模的战争很可能以全球核战也就是人类文明的毁灭而收场。

在非战争性质的科学活动中偶然的失误造成的危害性也成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

以前人类在改造世界时,一次偶然发生的疏忽不过是江堤塌泄火药失控而已,如今则可能是核泄露。

现在的一次科技方面的疏忽虽尚不能给全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但这种危险越来越大趋势却是无法否认的。

科学技术活动中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虽然人类的远见可相当程度上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但人类的远见毕竟是有限度的,一些今天看来无危害的行为也许在未来会显示出不可预知的可怕后果,像曾经发生过的过度开采森林、为制冷大规模使用髴里昂和一度风靡全世界的胚胎期性别鉴定。

尽管人类在事后能够理性地部分纠正这种短视行为,然而这些行为的后果却很难完全消除,而且大自然的容错性也是有限度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可能性,随着人类这种行为对世界影响力的增长而增长。

另外,我们还能发现,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是的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是也带来了广岛和长崎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

另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核事故,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最有名,化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

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被化学污染所毒害,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化学粘结剂,还有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是的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能够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了,可是这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是在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

总之,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弊端危险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负面影响否则我们人类可能最终会毁灭于自己的手中。

当然,尽管科学技术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些灾难和威胁,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实际上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技术提到“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是我们党自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

由于科技知识的加速增长和更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点。

当代科技发展的突出形式就是突破与融合。

突破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融合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三是科学技术与人文杜会科学的结合。

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等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质,不仅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求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

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的科技价值观是:(1)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益处和弊端是相生的,尽可能地多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创造价值,尽量减少损失。

(2)科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它与社会其它因素的关系。

(3)科技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

(4)科技是人的主观活动的产物,所以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

在此,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我认为任何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正因为有了缺陷与不足,才会有缺陷美。

同样,科学也一样,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考虑问题,只看到它的好处、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它的弊端。

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地去思考科学技术,从而使它用在刀刃上,尽量避免、减少它的弊端,使科学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益处。

为了更好的使用这把双刃剑,我们的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必须加强科学伦理修养,唤起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道义感,目光深远地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首要来考虑,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

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抵制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不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给人类带来不可预计的灾难。

同样,我们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科学,以后为科学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平时也要做好宣传号召的工作。

谨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充当好地球卫士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