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产生的一种以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科学学说。
它是一种自觉的无产阶级思想,指导着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这是它与其他思想不同的地方。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思想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考验,但它始终坚定地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初步思想,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奋斗和创新,再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的规律,要关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关注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要关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对于我们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智慧运用于实践中,为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魅力的思想体系,它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要继续学习和传承好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神,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努力奋斗。
愿我们共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不息!。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自然界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对自己原有的观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乃至予以摒弃。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 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对当时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19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曾经用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共产主义所有制等几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涵盖整个人类社会,认为尽管东方社会存在着亚细亚生产方式, 但他们最终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
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和平发展时期, 工人运动落入沉寂,几乎看不到再次爆发革命的迹象,而处于世界东方的俄国这时正在进行着一场推翻沙皇封建统治的革命。
鉴于这一社会现实,马克思把视野从西方转向东方, 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向了前资本主义社会。
经过艰苦细致的科学研究, 马克思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认识,确认东方国家不必去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而应当寻求实现社会主义前途的新路径。
由于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普遍保存着公社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大胆设想,由于俄国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而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马克思晚年的这一设想是对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反思后所取得的巨大突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完善和发展。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多次象这种自觉地在实践中充实、校正、更新和发展自己理论。
(二)列宁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过去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起、发展以及演变过程。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历史渊源与时代意义,同时也对其核心理论和实践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和研究当时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中,我深入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的阐述。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认为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出现和发展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这一理论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
通过对阶级斗争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当今世界上,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依然存在,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同时,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我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段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深深地影响。
通过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我进一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活的理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才能发展壮大。
仅仅停留在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
开始,到列宁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再到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应用,这一连串的思想演进和理论探索,使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点让我更加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持续发展和适
应实际的理论体系。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并不是
脱离历史和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而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
从资本主义的兴起到工人运动的兴起,再到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每一个时代都对马
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点让我更加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
性和指导性。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学说或理论,
更是与现实的社会运动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更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决心。
总结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社会历史背
景和实践检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让我更加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和
指导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和社会理论体系,它揭示了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旧到新、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一定的规律支配。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的发展推动的,而不是由精神力量的发展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被认为是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它们决定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关系。
因此,社会的历史发展可以通过对经济基础的研究来揭示。
2.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产力极为有限。
奴隶社会在农业出现后逐渐形成,奴隶制度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
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阶段,封建主义代替了奴隶制度,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生产力高度发展,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经济关系。
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对立和经济危机等问题,这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兴起。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实现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实行计划经济。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历史发展并非是个别事件的偶然产物,而是通过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阶级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仍然存在,但它的性质和形式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
3.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3 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条件和社会科学条件为基础的,其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的条件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同,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中国的国情才能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理论活动的过程,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也总结了国际的经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性,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本重要的著作,通过研究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从鸦片战争前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革。
通过研究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鲜明特点。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___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___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组织作用。
通过研究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___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改变中国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通过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对中国马克思
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
让我思考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我相信,只有不断研究和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才能更好地
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三、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
1、毛泽东思想
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发表讲话,表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4、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演变过程表明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自我封闭的僵化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的思想体系。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科学态度,必须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鲜明特征,应该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条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善于创造新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
首先在一国爆发和取得胜利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
在 20 世纪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产物。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正确地回答
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同盟军、中国革命的特殊 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其独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 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绍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崭新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J]. 消费导刊,2008,(9). [2] 封从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 究 2010 (11)
,[3] k 克明.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5).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中的继承与坚持是由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 的。这条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理论的发展创新只能从已有的思想资料出发。 离开己有的思想资料,任何理论的发展创新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 就是说,把已有的思想资料作为理论发展与创新的生长点,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 辑和必由之路。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内在逻辑和必由之路。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摘要: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包括后人对它 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在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斗争 中发展起来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 k 思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自然界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 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 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对自己原有的观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乃至 予以摒弃。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纲领 性文献,对当时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19 世纪 70 年代 中期以前,马克思曾经用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 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共产主义所有制等几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 的理论涵盖整个人类社会,认为尽管东方社会存在着亚细亚生产方式,但他们最 终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和 平 发展时期,工人运动落入沉寂,几乎看不到再次爆发革命的迹象,而处于世界 东 方的俄国这时正在进行着一场推翻沙皇封建统治的革命。鉴于这一社会现实, 马 克思把视野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向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经过艰 苦细致的科学研究,马克思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认识,确认东方国家不必去重复 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而应当寻求实现社会主义前途的新路径。由于俄国、
列宁对哲学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概括了自然科
学
的新发现,批判地汲取和改造了别人在哲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发展了辩证唯物
主
义的物质观、认识论和辩证法,为社会主义作了哲学上的论证。列宁关于帝国
主
义的理论,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研究发展的结果。列宁对帝国主义
问
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批判地汲取了霍布森、希法亭、布哈林等的研究成
了
哲学上的概括,它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自然史的基础”,并对马克思
主
义历史观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马克思晚年对文化人类学著作的研究,完善了
他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形态理论。 列宁提出了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
是“同一个东西”,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并且创造世界等一系列有重大理 论 意义的突破性见解。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所走过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在 理论上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所没有论述过的,在实践上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史 上没有先例的。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的这一发展,与他对我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经 验 教训的研究和深刻理解分不开。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和对其优秀成果 的批判吸收成为他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重要的理论准备。
克
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正常状态。
(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的
科学,是人类进步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决定它与整个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
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
(二)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必须经过斗争才能发展。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理
论
、
学说,又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与资产阶级
意
识形态的冲突和对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斗争,是由它的
本
质和任务决定的。当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落后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可能不
Hale Waihona Puke 果,以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作为批判的靶子,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
阶段》一书。总之,随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学说时,就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德
国
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思想,对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做
更新和发展自己理论。
(二)列宁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把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坚定地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必须精通这
样的道理,即马克思主义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根
据各自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去运用和发展它。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灵魂实质的这种
与
马克思主义发生内在冲突。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为了维护其统治,反对马克
思主义也是必然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具有客观性。
工人运动内部的各种机会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的反映,它的发
生
也具有其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同它的斗争与同资产阶级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
斗争具有同等的意义。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被批判、斗争和曲折,是马
非凡的理解和把握,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多项举措都极富创见和成
效
。
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同时爆发和胜利的理论,而
是
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科学地分析了自己生活的时代,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阶
段
即帝国主义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在时代特征、革命可能性、革命道路等一
系列问题上,得出了和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不同的结论,创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可
的
。
它以人类知识的一切材料为基础,以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
所
以产生在 19 世纪 40 年代,一方面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
欧
洲的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自然科学方面,出现了生物
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衡和转化学说,等等。在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有 德 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 法国的历史学和阶级斗争学说,等等。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 思 想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经过自己对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艰巨的科学研究
印度等东方国家普遍保存着公社土地所有制,马克思大胆设想,由于俄国和控
制
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
谷,而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马克思晚年的这一设想是
对
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反思后所取得的巨大突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完
善
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多次象这种自觉地在实践中充实、校正、
[4]
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基本规律[J].齐鲁学刊,2004,
[5]
王韶兴.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基本规律[J].社会
主义研
逄奉 (3).
究,200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 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倶进的崭新境界。为使邓小平开 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就必须根据新的实践、新的情况, 提出能够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党和国家工作的新思路,提出我们党执政 兴 国的新方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新论断,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崭新境界,是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又一丰硕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与无产阶级实践的结合中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活的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 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总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具体实践的结合 中实现的。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人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实践需要理论 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又依赖于实践。它的产生是在 实践向它提出需要的时候,它的发展是在实践的发展中实现的。所以,理论和 实 践的统一,既是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理论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上的主要矛盾就在于能 不 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无产阶级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 义获得的发展和经受的挫折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奠 定了自己的学说的基础以后,曾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期内不断地使它丰富和发 展,在概括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和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