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A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哲学是 (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 A )A.设想无运动的物质B.否认运动的存在C.设想无物质的运动D.否认静止的存在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D.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 )A.个人积极性的发动 B.解放思想C.尊重客观规律 D.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C )A.时间的持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8.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9.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1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A.苏维埃俄国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C.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D.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埠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4.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6.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7.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不同,这说明( )A.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B.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C.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D.意识是主观自生的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11.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12.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1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答案:B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答案:A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D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C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体系,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二、简答题答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案: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客观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防活动,它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并产生一定的物防结果.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 条件的支持.任何脱离物质条件的实践都是不可能的.
.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不仅遵循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还通过自身的智然和创造力•积极改造自然和社会.
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和直观的形式 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是把它的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 特别是毛泽东,他在£论持久战3中强调了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即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性,
实践的基本内通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
2024年国索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蓦本夙理低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 试卷A
一、的述■(本・共1小■,每小・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 出:“从的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法点是:对对思、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 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2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椰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 日‘自觉的能动性‘,地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也生调物质 第•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A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8 分)1. 异化劳动2. 相对剩余价值3. 三个代表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 市民社会6. 沙文主义二、填空题(20 分)1.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突出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和上。

2. 和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 列宁根据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关系的特点,探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的具体形式,分别是、、、。

4. 列宁认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三者的统一。

5. 恩格斯指出,是艺术创作的最基本的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实质是就是要求文艺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是、、。

7. 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殊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8. 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9. 资本的使命就是创造和攫取。

三、简答题(42 分)1 .简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3 .简述列宁所分析的资本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垄断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4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

5.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6. 简述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意义。

7 .简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评主义》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批评以及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阐述。

四、论述题(20 分)1. 试论毛泽东《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8 分)1. 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1 分)。

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规定、基本表现和基本内容: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0.5 分);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0.5 分);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0.5 分);第四,人与人相异化(0.5 分)。

2. 相对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手工劳动逐步被取代,资本家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劳动管理,从而在一定的工作日时间内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1 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1 分),在相对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1 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简述马克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什么说《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成在这两篇文章里,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的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和政治解放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揭示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并批判了鮑威尔等人抽象的谈论人的解放的错误。

2.马克思指出,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种颠倒的现实世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宗教起着维护剥削制度的作用,只有先消灭了人间的压迫,才能消灭宗教的压迫。

马克思对宗教的上述观点表明他已开始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他用社会的客观现实说明宗教的作用及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表明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同时表明他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3.马克思明确的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他指出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在批判宗教时抽象的谈人的解放,认为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国家改革来实现政治解放。

实际上,他们讲的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并不谋求消灭私有制,因而也不可能消灭宗教。

可见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真正消灭宗教及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因而才能够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在实现政治解放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上,鲍威尔等人认为通过哲学的批判就能实现对国家的革命改造,就能实现政治解放。

马克思指出这种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的做法,只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唯心主义幻想。

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变革社会现实的革命实践,进行武器的批判的社会力量也不是鲍威尔之类的所谓批判者,而是被他们所蔑视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对现存的私有制社会,只有将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其彻底的改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物质与意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商品经济4.资本的本质二、简答题(共6题,每题8分,共48分)5.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和本质区别。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社会历史与自然界有何不同?8.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9.简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0.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6分,共32分)11.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世纪末,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

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1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标准答案】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①列宁对物质概念的规定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意识是指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大学专业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大学专业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考试类型:补 考 / 开 卷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 辩证法理论 D 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A 唯物主义B 宿命论C 唯意志论D 循环论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质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D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8、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1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工具的状况B 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 对立统一规律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
《马克思主义史》课程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这一成果为马克思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基础?( C )
A、《德法年鉴》
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5.哪本著作标志着伯恩斯坦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决裂?(C)
A、《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B、崩溃论和殖民政策
C、《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D、《礁石》
6.战时国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问题?(D)
A、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后者实行粮食税制。

B、前者实行工业全面国有化,后者实行部分国家资本主义。

C、前者禁止私人贸易,后者允许相当程度的自由贸易。

D、前者试图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主张利用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7.下列不是苏联模式在政治方面的体现的是哪一项?(D)
A、一党制
B、高度集权,以党代政
C、大量使用行政强制手段
D、国家成为经济活动主体
8.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标志是什么?(A)
A、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发表。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

C、“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D、生态主义社会主义的产生。

9.首先把俄国十月革命介绍到中国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0.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 C )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解决所有制问题 C.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4个小题,共20分。

1.请简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答案:马克思一生贡献众多,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

这一阶段,资本主义表现出诸多特征:帝国主义是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金融资本;资本输出在此过渡中具有重要地位;垄断已经跨越国内上升为国际垄断;最大的资本主义已经对世界瓜分完毕。

(2)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3.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第四、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政策的不错误。

4.刘少奇在1951年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口号,他后来多次阐述这一口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内容?
答案: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过渡的时间很长;第二、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完成工业化;第三、应当使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都得到发展;第四、反对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步骤;第五、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程序上,可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将来讨论并进行决定。

《马克思主义史》课程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3个小题,共30分。

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答案要点:正确。

它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

某种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否需要变革,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它们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

2.“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答案要点:(1)“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主张,集中反映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基本精神。

(2)这一结论存在严重的缺陷。

第一,关于伯恩斯坦反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集中趋势的典型缺陷。

第二,使第二国际彻底陷入分裂的境地,对国际共运产生了沉重的打击。

第三,伯恩斯坦由国际主义者退化为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屈服于帝国主义。

第四,最关键的是,伯恩斯坦的认识论背离了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导致了带有历史偏见的错误认识。

(3)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最终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要点:这一论断错。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在土地改革前,存在着农民同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解决了土地问题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种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在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就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2个小题,共40分。

1.请联系实际阐述应该怎么样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参见教材第11-12页。

第一,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态度,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二,要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三,要用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四,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论述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基本主张和时代意义。

答案要点:(1)哈贝马斯把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分为四种危机: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政府的输出危机)、合法性危机(政府的输入危机)以及动因危机(文化系统的输出危机)。

哈贝马斯认为,这四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

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危机是比合理性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形式,而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在于文化系统的动因危机。

(2)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和危机趋势,为我们深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和信特征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但,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力图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转向政治和社会文化危机,淡化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破坏,夸大了意识形态的作用。

(3)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对于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资本主义成分可能引发的各种危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对执政党如何加强自身的执政合理性、合法性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