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医药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医药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我是XX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医药改革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现在我将向您汇报我所在医院的医药改革工作情况。
一、医药改革的重要性医药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药改革工作的开展,旨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构建健康中国。
二、医院医药改革工作情况1. 国家政策法规宣传医药改革工作的第一步是宣传政策法规,引导全体医务工作者深入了解国家医药政策,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宣传栏、政策宣传册等,让医务工作者清晰了解医药改革政策,提高了政策执行力。
2. 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院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作为医药改革的重点,通过加强医疗纪律管理、建立医疗巡查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措施,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医务工作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3.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医院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建设了电子病历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医疗质控系统等,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也实现了医患沟通的便捷化,提高了医患满意度。
4. 加强医疗费用管理医药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医院加强了对医疗费用的管理,规范了收费行为,并逐步推行按病种付费制度,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5. 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医保制度改革的号召,通过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加强医保规范管理等措施,促进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持续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广大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三、医药改革工作的成效医院的医药改革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肯定和好评,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医疗服务公平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凤山县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凤山县开展医改中期评估及落实2011年度工作部署情况汇报近两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对医改工作的各项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按照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努力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做到病有所医,有效保障了全县人民健康,向着改革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卫生部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桂卫规财〔2011〕30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核心指标体系》要求,对医改重点改革任务的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现将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落实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凤山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南麓,东与东兰县毗邻,南连巴马瑶族自治县,北倚天峨县,西与百色市的凌云、乐业两县接壤,是个内陆县份。
全县辖8乡1镇,96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1337个村民小组,2234个自然屯,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
到2010年底总人口21.27万人,系国家级贫困县。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年实施医改工作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凤山县卫生工作立足县情,抓住机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扬老区传统,发展农村卫生,使农村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为凤山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至201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127个,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县级4个,乡镇级11个,村级96个(其中标准卫生室23个),个体医疗机构13个。
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_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_深化改革工作总结本次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是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结合县实际情况,通过调研、会议讨论等形式,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医疗资源投入。
在本次改革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医疗资源的紧缺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医疗机构规模,增加医疗设备和人员配备,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
我们还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服务,设立了一些社会办医机构,增加了医疗资源供给的多样性。
二、完善医保制度。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通过完善医保制度,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和限额标准,降低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我们还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的投入,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药品供应链条改革。
在本次改革中,我们着重解决了药品供应链条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药品流通环节的改革。
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药品销售许可证制度,加强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检验。
我们还加大对仿制药和基本药物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了药品供应的多样性和可及性。
四、健全医疗服务管理体系。
在本次改革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医疗服务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建立了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考核和评价。
我们还加强了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调解工作,提高了医疗纠纷的处理效率和公正性。
五、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在本次改革中,我们加大了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的使用,推行医疗信息共享和交流。
通过医疗信息化的推进,我们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了患者就医和查询医疗信息。
在本次改革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尽管我们在本次改革中加大了医疗资源的投入,但由于各种原因,医疗资源的配置仍然不够均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首先,在医药卫生体制方面,我国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实现了人民群众就近就医的目标。
同时,加大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力度,提升传统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科学性,增强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
其次,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我国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同时,推进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加强对医疗服务的规范和监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第三,在医保制度方面,我国实施了全民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并深化了医保支付方式,推行按病种付费、按病种分级支付等制度。
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第四,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我国加大了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推动药品采购方式,加强了跨省药品供应保障。
并加快了药品审批流程,推进了仿制药的研发和上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质量。
第五,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鼓励和支持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加大对卫生健康人员的进一步培训和职称晋升的支持力度。
同时,实施医药卫生人才流动政策,加强卫生健康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是比较积极和有效的。
通过措施,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医保制度也得到了优化和完善。
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医疗资源的配置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深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深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单位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民共享健康成果的思想,坚决推进深化医改工作,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现将本单位如下:一、工作整体情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单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医改力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2. 改革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链: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药品价格谈判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优化药品供应,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有效遏制药品虚高价格。
3.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得到合理补偿。
4. 推进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推行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5.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定并实施医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二、分级诊疗制度推行情况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单位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引导患者合理看病,减少不必要的就医和排队时间。
我们通过建立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实现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之间的良好协作机制,实现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提升。
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改进医疗服务评价指标,鼓励医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在我单位取得了初步成效。
患者对就近看病、就近开药等方便举措反响良好。
同时,由于多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协作,减少了大医院的过度就医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看病压力,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三、药品供应链改革情况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和药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我单位推行了药品供应链改革,主要包括药品集中采购和药品价格谈判机制。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在全国范围内,医疗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今天,我将就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得到大家的指导和支持。
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了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医改方案中的“三医联动”政策,不仅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还有效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此外,我们通过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综合监管等措施,加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规范管理,有效遏制了医疗乱收费等不良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导致“看病难”的情况依然存在。
其次是医疗服务价格过高的问题,部分医院乱收费、乱开药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同时,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患纠纷频发,医疗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最后,医保基金支付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地方医保基金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支付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实施更加公平合理的医改政策,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医药监管,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减少医疗乱收费现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健康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实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被认为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力推进落实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本文将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汇报,并突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我们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力度加大。
通过推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公平、便利、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在制度、机制和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的改革突破,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并加强社会服务力量的引导和培育,不断拓展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和覆盖面,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其次,我们注重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改进医生技能和病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病历、远程诊疗、医院智能化、互联网医疗等建设,让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便利化,优化服务体验。
再次,我们加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管理。
通过加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高医药卫生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在创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尽快成长和提高。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药卫生行业职业化建设,使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更加稳定、专业化、优秀化,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
最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各方面协作,多方协商,形成共治共赢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是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矛盾突出、行业管理薄弱等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加强各方面协议,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改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效率。
深化医疗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深化医疗改革推进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医疗改革,我将就深化医疗改革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深化了医保制度改革。
通过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民参保目标。
同时,我们加大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由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按病例付费转变,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
其次,我们加强了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
我们推动医院分类管理,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了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再次,我们加大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力度。
我们不断扩大了基本药物目录范围,降低了基本药物价格,提高了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水平,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基本药物的优惠政策。
此外,我们加强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支持力度,推动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护人员到基层一线工作,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医疗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面、多层次、综合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山县开展医改中期评估及落实2011年度工作部署情况汇报近两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对医改工作的各项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按照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努力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做到病有所医,有效保障了全县人民健康,向着改革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卫生部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桂卫规财〔2011〕30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核心指标体系》要求,对医改重点改革任务的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现将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落实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凤山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南麓,东与东兰县毗邻,南连巴马瑶族自治县,北倚天峨县,西与百色市的凌云、乐业两县接壤,是个内陆县份。
全县辖8乡1镇,96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1337个村民小组,2234个自然屯,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
到2010年底总人口21.27万人,系国家级贫困县。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年实施医改工作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凤山县卫生工作立足县情,抓住机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扬老区传统,发展农村卫生,使农村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为凤山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至201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127个,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县级4个,乡镇级11个,村级96个(其中标准卫生室23个),个体医疗机构13个。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床位467张,其中县级医疗单位238张,占50.96%,乡镇卫生院229张,占49.04%,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2张。
全县已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单位为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所)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我县实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县,覆盖率为100%。
2010年,参合农民达169336人,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540.5万元,参合率93.94%。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加大对非典、手足中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网”建设。
全县以乡为单位“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
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以实施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强医疗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中心卫生院产、儿科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难产应急处理能力。
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县陆续实施完成了国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项目,国债和扩大内需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标准卫生室建设项目,共11个,总投资5500多万元。
五年来,还陆续更新添置了一大批诊疗设备。
目前,全县已拥有万元以上诊疗设备1000多台,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已有10多台,CT、全自动分析仪、彩超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已在县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医疗设施的投入,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提升了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一五”卫生计划指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综合反映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全面实现平均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1.2岁,到2010年提高到近74.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76.6/10万下降到2010年为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由2005年的2.13‰下降到2010年为0,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23.01‰下降到2010的5.9‰。
传染病发病率由2005年的140.2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0.89/10万。
二、医改工作进展情况(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1、稳定城镇职工参保率。
2008-2010年各年度全县城镇职工参保人均为8222人,参保率100%,均稳定在国家要求的95%以上。
城镇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2008年为64.9 %,2009年为64.2 %,2010年为90.6 %,报销比例超过国家要求的60 %以上。
2、新农合参合率逐年提高。
2008-2010年,凤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151556人,参合率85.33%;2009年159996人,参合率90.08%;2010年169366人,参合率93.94%,2009年和2010年均稳定在国家要求的90 %以上。
3.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2008年为62.7 %,2009年为62.8%,2010年为66.47 %,报销比例超过国家要求的60%以上。
4. 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稳步推进。
2010年实行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的卫生院11个,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比例54.55 %,达到2010年预计完成50%的目标。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所有11家乡镇卫生院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
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配备基本药物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配备品种比例高于50%的2家,占18.2 %,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9 家,占81.8%;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100 %。
基药销售额比例高于5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占100%;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11 家,占100%;中药饮片销售额比例高于2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3家,占27.3 %。
按合同要求及时配送金额占全年申购药品金额比例高于5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占100%。
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10家,占90.91%。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达标情况截止2010年12月,全县仅拥有一所相当于二级规模的县级综合性医院。
拥有1所及以上达标卫生院的乡镇6个,卫生院达标率54.5 %。
拥有达标村卫生室的行政村23个,占行政村数的23.96%。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情况截止2010年12月,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583人,卫生技术人员数494人,占84.7%;卫生院卫生人员数272人,卫生技术人员数234人,占比例86 %;村卫生人员数21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人,占3.8%。
全县拥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3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数1.8人。
全县拥有注册全科医师7人,每千人口全科医师数0.03人。
3.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拥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11家,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11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比例100%。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在全县范围内全部开展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国家项目之外省级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项(免费婚检)。
全县城镇居民累计建档数0.91万人,建档率47.4%,达到40%的国家要求目标,其中:计算机管理率43.9%;农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数3.78万人,建档率20.29 %,达到20%的国家要求目标,其中:计算机管理率7.6%;35岁以上高血压病人数1.84万人,登记管理0.14万人,登记管理率7.6%,规范管理0.13万人,规范管理率90.27 %,超过国家要求达到60%的目标;35岁以上糖尿病病人数0.22万人,登记管理0.04万人,登记管理率18%,规范管理0.03万人,规范管理率75%,超过国家要求达到60%的目标。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累计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数5项。
一是地中海贫血防治项目。
二是艾滋病攻坚工程项目。
三是2009-2010年15岁以下人群应补种乙肝疫苗累计人次数2.82万人次数,实际完成40596人次,完成率44%。
四是2008-2010年住院分娩补助累计任务数0.52万人,实际补助人数0.48万人,完成率92.3%。
五是2009-2010年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任务数0.28万人,实际补助1101人,完成率39.3%。
三、改革成就(一)老百姓得实惠1.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率逐年上升。
2009-2010年,实行新农合医药费用即时结算。
2.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下降。
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21.66元,比试点前的2009年下降6.32元,平均下降幅度为22.59%。
3.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下降。
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486.57元,比试点前的2009年下降22.34 元,平均下降幅度为4.4%。
4.门诊病人次均药品费用下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药品费用2009年为22.34元,2010年为16.53元,实施试点后下降了5.81元,下降26%。
5.住院病人人均药品费用下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人均药品费用2009年为312.74元,2010年为270.8元,实施试点后下降了41.94元,下降13.4%。
(二)体制机构建设明显加强1.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上升。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分别为171945人次、173210人次,试点后比试点前增加了1265人次,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长率为0.74%。
2.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使用比例分别为32.12%、32.58%,试点前后基本持平。
3.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比例提高。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比例分别为34.6%、52.75%,试点后比试点前增加了18个百分点。
4.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收入比例分别为42.96%、26.44%,试点后比试点前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四、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落实情况(一)强化领导,周密部署。
2011年2月24日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县人民政府及时召开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并结合县情实际,对年度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安排,确保年度重点任务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