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金融课后答案

第一章: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
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
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一,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它认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
它注重强调期末时点上的平衡。
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这种平衡要求在同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经济目标;三,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的观点,局部均衡观点认为外汇市场的平衡时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因此,要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必须达到市场平衡。
全面均衡是指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为零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
二,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
三,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其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定标准,一,账面平衡与实际平衡;二,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三,自主性收入与自主性支出。
第二章国际收支的调节

收入性失衡(Income Disequilibrium)
因国民收入增减,造成贸易、非贸易支出 的增减,从而引发失衡。称为收入性不平 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国际收支的调节
二、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一般原则 1、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选择适当的
调节方式 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 例如一国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 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 商品货币成本
第二章国际收支的调节
l 汇率调节机制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表现为: 本国国际收支顺差→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和进口商品本币 价格下降→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恢复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l 汇率调节机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 资本流入伴随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本币 对外升值;当后者高于长期均衡值时,人 们产生本币将会贬值的预期;这种预期又 促使资本流出,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顺差——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 求—— 进口增加——有利于消除国际收 支盈余 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在调节国际收 支方面效力较差,特别是对资本流动的影 响较小,而且要求经济付出的代价也较大。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国际收支的调节
货币政策
l 再贴现政策 l 存款准备金政策 l 公开市场业务
PPT文档演模板
l 利率调节机制影响总需求
– 国际收支顺差→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 费→拉动进口→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l 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调节机制见 效较快。但是,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动容易冲 击正常的经济秩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国际收支的调节
六、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1、市场存在不完全性
2、市场调节需要较长时间
第2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失衡及其经济影响一、失衡的判断按经济交易的性质,国际收支交易分为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事后交易(ex-post transaction)国际收支是平衡还是失衡,根据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来判断。
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仅以自主性交易就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偶发性失衡(accidental disequilibrium)由于偶然的、突发的事件而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
气候突变农作物减产出口进口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政局不稳资本外流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国际收支逆差(二)周期性失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由于经济体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进口本国相对繁荣国民收入P 出口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三)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由于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
1、产品结构失衡国际市场对“本国出口品”需求出口外汇收入国际市场对“本国进口品”供给进口品的价格外汇支出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2、生产要素结构失衡本国要素价格生产成本出口品的价格出口经常账户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四)收入性失衡(income disequilibrium)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国民收入的变化由经济增长率引起)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总需求CA户逆差国际收支逆差(五)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由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1、价格/成本出口进口经常账户逆差2、本币汇率上升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以本币表示的本国进口品的价格下降经常账户逆差3、本币利率资本外流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六)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金融货币银行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No. 1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提出,适用
于30年代大萧条时,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的世界经济环境 弹性的基本概念 马歇尔-勒纳条件 J效应
No. 2
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N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m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 变动 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No. 3
马歇尔-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是 Em+Ex>1
No. 4
J曲线
滞后效应
+
贸易收支盈余
0
货币贬值以来的时间
-
18个月
No. 5
J曲线的原因
在贬值之前签订协议的执行 资源、决策、生产周期、认识等因素
对贬值的进一步预期可能导致进口商加速 订货
No. 6
国际收支调节的支出分析法
西德尼•亚力山大1952年提出,着重考察总
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基本理论 政策主张
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国内总产出、总收 入增加。由于是闲置资源投入到生产中去, 从而收入的增加是实际收入的增加而非名 义收入的增加,对于总支出的增加作用不 大。
No. 12
贸易条件效应
贸易条件是指单位进出口价格指数之比,
反映一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进口商 品的数量。贸易条件改善是指,出口一定 数量的商品换回更多数量的商品。吸收分 析理论认为贬值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 并可能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
cha2国际收支调节

汇率变动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影响分析
二、乘数分析法
When:20世纪30和40年代
Who:哈罗德(R.F.Harrod)、劳埃德· 梅茨勒 (Laoyd Metzler)、弗里茨· 马克鲁普(Fritz Machlup) 基本观点是: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任何自主 性支出的变动都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 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黄金流出 价格水平下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逆 差
顺 差
黄金流入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价格水平上涨
货币供给增加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利率效应:
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储备减少 货币供给减少
国际收支改善
资本金融项目改善
资本流入
利率上升
收入效应:
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储备减少 货币供给减少
国际收支改善
国民收入下降
区间 开放宏观经济情况
I II III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经济衰退/ 国际收支顺差 经济衰退/ 国际收支逆差
实现内部均衡的 实现外 部均衡 政策 的政策
紧缩 (减少国内支出) 紧缩 (减少国内支出) 扩张 (扩大国内支出) 扩张 (扩大国内支出) 贬值 升值 升值
IV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与国际收支逆差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
解决丁伯根冲突的途径:
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
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本 币 贬 值
汇 率 E
Y
F’
II III
o
I
Eo
本 币 升 值
B
F
IV
Y’ 国内支出(A)
第二章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一) 自动价格调节机制(金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制)
⑴金本位制度下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黄金外流→货币供给量下降
↓
国际收支改善
← 出口↑进口↓ ←国内价格水平↓
⑵浮动汇率制下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币的需求↑→本币汇率↓
↓ 收支改善←出口↑进口↓← 出口价格↓进口价格↑
(注意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弹性条件)
(二) 自动收入调节机制
蒙代尔政策搭配的更深层次含义
财政政策主要针对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解决国外经济问题。
货币政策效用(固定汇率制下)
状况:外部均衡, 内部高失业率。
外部均衡 高失业率 实际产出↑
↗ 宽松的货币政策→Ms↑ ↘
↓
↘
国际收支deficit ↗ ↓
动用外汇储备★
利率↓
↓ Ms↓
∴货币政策解决国外经济问题。 (★在浮动汇率之下政府为稳定汇率应采取何措施?)
E dX 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Ex X dE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E dM 进口商品需求量变化率 Em= M dE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率
dB 1 Ex Em dE Ex Em
Ex Em 1不发生变化 Ex Em 不稳定的外汇市场
乘数效应 认为进口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增减,因此贸 易收支差额必然受到国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下,收入变动如 何影响国际收支。 前提条件:
⑴无资本流动 ⑵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⑶非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中的乘数效应
B=X-(M0+mY) 1 收入效应
赤字
→减少收入(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 进口↓→ BP均衡
在贸易逆差且存在失业资源时,通过采取鼓励出口的经 济政策来平衡本国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增加本国国民 收入流量的目的。
第二章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2020/10/9
8
资本和金融账户
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 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和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两大部分。
2020/10/9
9
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 弃。
资本转移是指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及债权债务的减 免等导致交易一方或双方资产存量发生变化的转移项目, 主要包括三种转移。第一种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如投 资捐款,以增加受援国购置固定资产的能力)相联系的或 以其为条件的资本转移;第二种,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第三种,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前一种采 用现金转移形式,后两种采用实物转移形式。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非生产性有形资产 (土地和地下资产)和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 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2020/10/9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金融账户包括了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 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金 融账户可以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 储备资产四类。与经常账户不同,金融账户的各个 项目并不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来计入 相应的借方或贷方。
2020/10/9
6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 收入(Income)。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职工报酬, 包括个人在非居民经济体为该经济体居民工作而得 到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水和福利。职工包 括季节性工作的工人和其他短期工作(一年以下); 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 出,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所得 收入与支出。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四、内外均衡政策搭配
2024/6/17
16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
节
1.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模型 见 下图:
国际收支顺差
2.对米德冲突的评价
(1)内外冲突始终是开放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
(2)浮动汇率制度下同样存在内外冲突问题
2024/6/17
14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 节
二、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
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开放性是一把“双 刃剑”
三、内外均衡矛盾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
1.丁伯根原则:
货
币
扩 张
EB 利 率
IB 1
A
B
2
C0 4
EB IB 3
预算增加
2024/6/17
17
2.支出转换政策与指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斯旺(T.Swan)模型:
本国实际汇率
(四)
贬 值
(三) 失业/顺差
通胀/顺差
0
升
D. (二)
值
失业/逆差
EB
(一) 通胀/逆差
.A
.B IB
国内支出增加
2024/6/17
2024/6/17
28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 T=Px/Pm
SxSm>ExEm,贸易条件恶化; SxSm<ExEm,贸易条件改善; SxSm=ExEm,贸易条件不变。
2024/6/17
29
二、吸收分析法(吸收论 Absorption Approach 西德尼.亚历山大 1952年 1.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但是,贬值具有滞后效应
然而,当汇率变化后,进出口的变化还要取决 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 贸易收支还可能会发生恶化。
– 在贬值之前签订协议的执行 – 资源、决策、生产周期、认识等因素
– 对贬值的进一步预期可能导致进口商加速订货
当供给和需求作了相应调整后,贸易收支才会 改善。
6
J曲线效应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3
本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而 引起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动,使得贸易收支发 生变化。 然而,贸易收支如何变动取决于马歇尔-勒纳 条件。
4
马歇尔-勒纳条件 (即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
Em+Ex>1,即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 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举例说明(见书37页)
8
本币贬值时,贸易条件是否改善取决于:
SxSm>EmEx,供给弹性乘积大于需求弹性乘积,
贸易条件恶化。
EmEx> SxSm供给弹性乘积大于需求弹性乘积,
贸易条件改善。
SxSm=EmEx,供给弹性乘积大于需求弹性乘积,
贸易条件不变。
9
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支出分析法)
西德尼•亚力山大1952年提出,着重考察总收 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理论基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滞后效应
+
贸易收支盈余
0
货币贬值以来的时间
-
12个月
7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 (也称交换比价)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 指数之间的比例。表示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
T=Px/Pm
Px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为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贸易条件改善(T上升),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 多数量的进口商品;反之恶化。
2
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越高表明价格 对数量的影响幅度越大。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m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 变动率
10
基本理论
国民收入恒等式
Y=C(消费)+I(投资)+G(政府支出)+EX(出口)IM(进口)
EX-IM=Y-(C+I+G),记为:B=Y-A B为国际收支差额,A为总吸收(即国内支出)
国际收支:可以体现为总收入与总吸收之间的关系。
11
 ̄ A=A+aY  ̄ A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 吸收; a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 增加量。  ̄ B=(1-a)Y-A 结论:国际收支的差额取决于总收入、边际吸收倾向以及国 内自发性吸收。 调节的手段:支出转换型政策(a);支出增减型政策(Y)
20
17
对货币论的评价
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 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 不切合实际。 政策含义的评价 – 货币论认为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然而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牺牲了国内的经济增长。 – 其重要贡献在于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划分为了国内部分 和国外部分。
14
基本理论
Ms=Md
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名义货币需求量
Md =Pf(Y,i)
–
P为价格水平,Y为国民收入,i为利率,f(Y,i)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Ms=m(D+R)
–
D为国内基础货币,R为外国货币供应基数(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 以储备资产为代表),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为乘数
假设m=1, R= Md –D R>0,说明名义货币需求量大于名义货币供给量。
第四节
三、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提出,适用于30年代大 萧条时,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世界经济环境 基于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重视货 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 响。 弹性的基本概念 马歇尔-勒纳条件 J效应
12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H.Johnson等人)是70年代兴起 的,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失 衡的分析方法。 三个基本假定 基本理论 对货币贬值的分析 政策主张 对货币论的评论
13
三个基本假定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 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不 影响实物产量 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 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 场水平
18
第四节
四、国际收支调节中汇率水平的作用
19
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如果汇率水平发生变化,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 会失效
货币价格机制中: 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 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下降 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 对便宜 贸易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 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下降 本国货币升值 进口 相对不变 贸易收支无法改善
15Leabharlann 基本理论 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货币供应量超 过了国内货币需求量 国际收支调节,实际上反映了实际货币余额对 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
16
政策主张
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原因,因此, 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给 政策)解决 国际收支顺差时:运用膨胀型的货币政策(使D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时:运用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使D减少) 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货币贬值、进口限额等,只 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 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同时需要控制信贷规 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