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人民出版社必修三(鲁人版)必背课文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必修三必背篇目】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屈原列传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课《陈情表

陈
陈述、禀报
情
隐情、苦衷
表
奏章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怎样陈情?
禀告自己苦 衷的奏章
一、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 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 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 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 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 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 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归纳段意
答:本段明确提出忠孝难以两全的难 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第三段名词:作动词,
• 伏惟圣朝以孝治自天尊下,,自凡做官在。故老,犹蒙矜育, 况 郎 至署微臣至,孤陋本苦生图,,朝命过宦特不危保蒙达为弱夕,拔尤,夸不擢甚。矜 ,。因为名 宠使且动节命臣用气。优少奄法息渥今仕奄,微臣,伪一弱息亡岂朝,国敢,贱盘历俘桓职,,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使西…山…,终气了息奄奄,人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 才、郎中、洗马(可见,官职递增。解释、 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 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 “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 就职”)
3.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 紧迫?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 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陈 情 表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
废离。
缠绕,这里 指疾病缠身。
医 药
分析归纳: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 了哪些内容?
夙遭闵凶
高中语文 3.6 古诗二首课件 鲁人版必修3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9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背景指南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完全形成。就 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 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数年后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遗弃回娘家 后写下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悲剧。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 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 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 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 她受到氓的遗弃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5
6 古诗二 首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6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 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出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 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 界,一切都可以老去,唯有诗歌永存。学习文本,要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并揣摩诗的语言,了解古代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 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体会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喊。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0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东汉桓帝、灵帝时,皇帝年幼,宦官和外戚常年纷争弄权,他们垄断仕路,胡作非
为,而正直的官员和敢于议政的大臣却遭到禁锢和杀戮。由于汉朝实行的是举孝
廉制,士子必须通过上层权贵的保举才能进入官僚系统,所以许多中下层士子为了 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拜见官僚权贵。但是在当时的情势下,他们往往求仕无门, 一事无成,只得滞留京师或是周游彷徨,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 主要就是抒写这样的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抒发了仕途失意的苦闷、人 生无常的忧虑、相思离别的愁绪以致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一个侧 面真实地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翻译+(108张ppt)

•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 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 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 我因为说话而遭遇这桩祸事, 深深地被邻里同乡耻笑,以致 于侮辱了祖先,还有什么脸面 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呢
• 8.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也想借此来研究自然现象和 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 的变化,成就一家的言论。
•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 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杀秦王作为计 策,才招致了祸患
•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两次失 败三次胜利。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 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 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 不去刺杀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 着, • 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倘若 和秦国比较,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1.
2. 3.
4. 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 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 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世也。
•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 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 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 假使六国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那 么足够用来抵抗秦国,假使秦国也 能爱惜六国的百姓, • 那么传递三世甚至万世而做君主, 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 • 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后代的 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 们却不引以为戒,也会使后代 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教学课件】《古诗二首--氓》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山东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 必修三
第三单元 · 观照女性命运
古诗二首—氓
山东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 必修三
简介《氓》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 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 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 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 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山东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 必修三
山东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 必修三
走进课文
1、请一位同学概述这个故事?
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 结婚到最终被遗弃的故事。
山东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 必修三
2.、本文事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叙事思路
恋爱
婚变
决绝
山东人民出版社 高中二年级 | 必修三
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3课《屈原列传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 16 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 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 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 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 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 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 筹集资金,终于在 1907 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只有祖国富强了,个人才有尊严。为此, 张伯苓坚持自己的追求,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 振兴中华的人才。
(3)归竟后死五于年秦,而吾归妻.葬来归. 动动词 词, ,运 旧回 指 女 子 出 嫁 田园将芜胡不归. 动 词 , 回 来
(4)患惠生王于忧患.之患.,,乃死令于张安仪乐佯 名去 词秦 , 忧 动患 词,,灾忧祸虑 , 担 心 (5)疾屈君平有疾疾..王在听肌之肤不 名聪 词也 , 动病 词 , 恨 , 痛 心
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颜.色.憔悴 古义: 脸色。 今义:色彩。
(3)形.容.枯槁 古义: 形体容貌。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形 容 词 , 大 (6)绝楚假诚舟能楫者绝.,齐非动能词水 ,也 断, 绝而 绝. 江河 动 词 , 横 渡
佛印绝.类弥勒副 词 , 非 常 , 极
阶
阶
段
段
一
四
阶 段 二
阶 段 五
3 屈原列传学ຫໍສະໝຸດ 阶 段 三业 分 层 测
评
本课话题 ——坚守追求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 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高中语文 第3课《屈原列传》 鲁人版必修3

司马迁 史记
四 史
班固 汉书
范晔 后汉书
陈寿 三国志
本记(12)
130 52
世家(30)
史 列传(70) 篇
记
万
书(8)
字
表(10)
注音
属草稿 惨怛 帝喾 靡 不毕见 濯淖 蝉蜕 滋 垢 浊秽 皭然泥而不滓 既绌 商于 既咎 眷顾 被发 渔父 憔悴 哺育 啜泣 罹难
多义词
博闻强志 学识
闻 闻道有先后 懂得
内容研读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 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 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 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 的宾语。
内容研读
这一大段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原本人的 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怀王受骗, 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 点拨:写了三方面的内容:怀王受骗,至死 不悟;屈原被放,仍关心朝政,系必怀王; 顷襄王接受谗言,怒“迁”屈原。穿插这么 一大段史实,而这些史实,都是在屈原“既 细” 以后发生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 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 王父子均昏馈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 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穿于朝 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泪罗。
6.其文约,_其__辞__微_,__其__志__洁__,其__行__廉__,_其_ 称
___文__小_而__其__指__极__大_,__举__类__迩__而_见__义__远__._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_颜__色__憔__悴__,_____形_容__枯__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单元 自读文本 文天祥千秋祭 Word版含解析

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
他说:“信国公啊,今日大宋已灭,恭帝废,二帝崩,天下已尽归元朝,你一人苦苦坚持,又顶得了什么用呢?那草木,诚然还是赵家的草木;那日月,却已经是忽必烈大汗的日月了。
”天祥转过身去,只给他一个冷背。
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
岂知这种“奶”里缺乏钙质,他们的骨头永远不得发育。
此辈精神侏儒,哪里识得文天祥的“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哪里配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胸怀崇高信念,不为暴力所屈,不为名利所诱,舍身成仁,慷慨就义,其气节之高尚,虽历经七个多世纪,却依然闪耀着璀璨和崇高的华彩,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秉持气节,自尊自强,奋勇向前!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地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旌节,牧羊为生,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才被释回。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
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了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1.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擎.天(qínɡ)社稷.(jì)摄.取(shè) 耗蚀.(shí)戕.灭(qiānɡ)箴.言(zhēn)葵藿.(huò) 聒.噪(ɡuō)戟.指(jǐ) 滂.沱(pānɡ) 诘.难(jié) 攘袂.(mèi) 漩.涡(xuán) 孤注一掷.(zhì)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 解⎩⎨⎧ (jiě)解答(jiè)押解(xiè)解元 撒⎩⎨⎧(sā)撒手锏(sǎ)播撒 (2)语境辨析法①正.(zhēnɡ)月初八,我到县政府去办事,看到了一副别开生面的对联:说实话办实事一身正.(zhèn ɡ)气,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册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
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