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小麦常见病虫害科普

合集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生物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小 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05 化学防治与物理 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
农药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等。
用药时机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 确定最佳用药时期。
用药方法
采用喷雾、喷粉、拌种等方式, 确保农药均匀覆盖小麦植株。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小麦病虫害防治概述 • 常见小麦病害及其防治 • 常见小麦虫害及其防治 • 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 • 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技术 • 小麦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分享
01 小麦病虫害防治 概述
小麦病虫害的种类与危害
常见的小麦病害
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枯黄、生长 受阻、产量下降。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注意农药的残留和环境污 染问题。
防治现状及挑战
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治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广抗病品种、改进施药技术等措施, 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
面临的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种类也在发生变化,给防治工作 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更加环保、高效的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设置毒饵诱杀幼虫。
化学防治
在播种前用农药拌种 或在害虫发生期用高 效低毒农药进行灌根 处理。
04 农业防治与生物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对主要病 害具有较好抗性的小麦品种。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汇报人:文小库2023-11-13•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锈病01条锈病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形成黄色或绿色条纹,后期条纹破裂并出现黑色孢子。

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使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叶锈病叶锈病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橙色或黄色斑点,后期出现黑色孢子堆。

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秆锈病主要发生在茎秆和叶鞘上,形成长条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斑点,后期出现黑色孢子堆。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03秆锈病0201白粉病02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严重时,霉斑连接成片,布满全叶。

叶片茎秆和叶鞘上出现灰白色的霉层,后期逐渐产生黑色小颗粒。

茎秆穗部也染病,造成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

穗部症状识别春季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麦植株长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发生规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容易感染白粉病。

土壤肥力部分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弱,容易感病。

品种抗性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如三唑酮、丙环唑等,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防治方法赤霉病03症状识别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发生,造成麦苗枯萎、死亡。

苗枯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引起全株枯死。

茎基腐在小麦开花后至乳熟期,病株下部叶片和茎基部位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后期引起全秆枯死。

秆腐小麦扬花时,在颖壳上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小斑,并逐渐扩大成枯黄色或黄褐色病斑,严重时全穗枯死。

穗腐春季和初夏雨水较多,赤霉病发生较重。

不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有差异,通常红皮小麦较白皮小麦抗病。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防治方法
04
CHAPTER
小麦生理性病害
缺氮
缺钾
缺镁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叶色黄绿,茎秆软弱易倒伏。
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褐色斑点。
叶片卷曲,颜色暗淡,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
严重干旱时,植株死亡。
幼苗受冻,叶片枯黄或死亡。
越冬期受冻,分蘖死亡。
春季倒春寒,叶片或茎秆冻伤。
THANKS
麦蜘蛛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在小麦的叶片上为害,导致叶片发黄、干枯,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麦蜘蛛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等;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化学防治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农药。
03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化学防治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农药。
吸浆虫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在小麦的颖壳内为害,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浆液,导致小麦籽粒干瘪、产量下降。
防治吸浆虫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选用抗虫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等;化学防治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农药。
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和穗部,造成叶片枯黄和产量下降。
白粉病的症状表现为在叶片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穗部也出现同样的粉状物。白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湿度和温度。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总结词
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造成叶片枯黄和产量下降。
详细描述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马秀丽小麦是甘肃省麻尼寺沟乡主要的农作物,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形比较复杂,主要为旱作农业。

小麦作为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对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的生计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此地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农技站的一大任务。

一、小麦生长中主要的病虫害1、小麦纹枯病在小麦的返青期到拔节期之间常常出现纹枯病。

小麦得纹枯病的表现症状是,麦叶鞘处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的灰白病斑,它会随着小麦的生长逐渐变化,慢慢转变为灰绿色或者浅褐色,再向上部的叶片扩散,到最后变成一种肉眼可见的菌核。

纹枯病害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小麦植株会大量枯死,小麦产量大幅降低。

2、小麦锈病锈病也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病害,影响着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在小麦种植期间,经常出现条锈病与叶锈病的症状。

特别是条锈病,影响小麦叶片的生长,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叶稍与麦穗的发育。

在叶锈病实际发生的过程中,影响到小麦的叶面与叶稍,就会导致产量的下滑。

因此对锈病的防治是很有必要的。

3、小麦白粉病白粉病在小麦的苗期到成株期都有可能发生,是最常见的小麦病害之一。

它的主要表现症状在叶片上,在小麦刚染病时,叶片上会出现黄色的小斑点。

当病情加重时,黄色的小斑点会变成圆形的大斑点,并且,叶片背面的斑点比较少,正面的斑点比较多,叶片上部的斑点也比下部的斑点要多。

当斑点变得非常多时,它们就会聚集起来,吸收叶片的营养成分,直到叶片变黄、死去。

在小麦得病的后期,叶片表面会出白色的霉层,霉层渐渐变化,从白到浅褐。

如果是小麦的根部感染白粉病会影响小麦整体的平衡性,导致小麦斜倒。

4、粘虫虫害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粘虫虫害。

粘虫是杂食性的虫子,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在粘虫虫害比较严重的时候,小麦的叶片会受到破坏性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甚至可能完全没有收获。

对于粘虫虫害如此强大的破坏力,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

5、吸浆虫虫害吸浆虫虫害常出现于小麦返青时期,在欧、亚、非等小麦种植国家都广泛出现。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山东省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认真研究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叶锈病叶锈病是小麦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一般出现在小麦生长初期。

叶锈病主要以斑点和虫斑的形式出现在小麦叶片上,会逐渐蔓延,导致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防治方法:① 合理施肥,增强抗病能力。

适当提高小麦的肥料用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叶锈病的发生。

② 喷施化学药剂。

在小麦叶片出现病斑时,可以喷施合适的杀菌剂,及时控制叶锈病的蔓延。

③ 合理轮作,消灭病原。

在种植小麦前,可以适当轮作其他作物,消灭病原菌,减少叶锈病的发生。

2、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上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以白粉状的孢子堆聚在叶片上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① 及时清除病叶。

定期检查小麦叶片,发现有病叶时,要及时清除,减少病原的传播。

② 喷施药剂。

在小麦叶片出现白粉病时,可以喷施具有杀菌作用的药剂,控制病害的蔓延。

③ 加强排水,保持通风。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原在田间的传播。

3、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出现在小麦果实上,使小麦籽粒变黑,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小麦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小麦汁液为食,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小麦叶片卷曲、干枯。

2、小麦飞虱3、小麦种子螟小麦种子螟是小麦上的一种危害较大的害虫,主要以侵蚀小麦种子为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研工作。

只有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中,它也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些病虫害不仅会破坏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成本和负担。

因此,科学防治小
麦病虫害,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 灰霉病
灰霉病是小麦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生。

该病害会
使小麦的茎、叶、穗被感染,导致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措施:早期定期进行农药喷洒,清理田间积水和秸秆,定期轮作,保持通风透气,加强养分管理。

2. 棕带叶枯病
棕带叶枯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会导致叶子枯黄、枯萎,并且会
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小麦的产量。

水稻叶枯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发病期一般在初秋,会导致草翦率增加、
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强肥料和水分管理,及早采取药物喷洒和轮作措施。

1. 小麦蚜虫
2. 麦蛾
麦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在小麦叶上产卵,导致小麦叶片变得枯黄,严重时还会
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采用药物喷洒、翻耕和日光杀虫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 金针虫
金针虫是一种常见的根部害虫,能导致小麦根系腐烂、黄化,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总之,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
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和病虫害卫生,加
强养分管理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丰收。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探究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探究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探究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小麦产量经常受到损失。

研究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

一、小麦常见的病害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茎、叶和穗部,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

小麦赤霉病初期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散在的不规则黄色斑点,随后逐渐蔓延成大片的红色斑块,最终导致叶片枯黄枯萎。

防治技术:对于小麦赤霉病,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避免密播密茬,及时清除麦田周围杂草,合理施肥,喷施药剂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是由小麦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地下部,导致小麦根部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2. 小麦蚜虫防治技术:小麦蚜虫的防治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如适时翻耕、轮作、间作、合理施肥等,同时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

小麦螟虫是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茎部,导致小麦的叶片枯黄,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倒伏和减产。

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严重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来控制这些病虫害的危害。

除了选用抗病虫品种外,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密播密茬、合理施肥以及喷施药剂进行防治都是有效的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方式。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防治小麦的病虫害,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小麦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小麦病害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称麦枯病,是小麦茎秆、叶片及穗部的一种真菌病,病原菌主要为赤霉菌。

赤霉病的症状主要为小麦叶片和秆部呈现黄褐色、干枯、易折断,受病势较重的秆节数目增多,严重时可导致整株小麦倒伏,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要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及时清除小麦田内麦秆等秸秆垃圾,减少病害菌的存活;适时喷洒防治药剂,以预防和控制。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白粉菌。

病害主要表现为在小麦叶片和穗部上出现白粉状斑块,并伴有病斑组织干枯脱落等现象。

重度感染导致叶片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垃圾,增加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当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白粉现象时,及时采取化学或生物治疗,并对小麦进行掩膜防治,减少重复感染。

小麦扁豆病是小麦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虫媒传播,病原体为小麦扁豆病毒。

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弯曲和萎缩,干生重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将严重受损。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首选抗病品种,适时开展病毒病虫害监测,并采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控制措施,以降低病毒和虫媒的数量;加强田间管理,建议施用病媒昆虫防治药剂,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1. 车轮虫车轮虫属于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地下部分。

受害植株叶片出现黄化、干枯,叶片和茎部中断、死亡,导致小麦植株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常规是在种植小麦时混加有机无机复合肥,夏季注意清理小麦田内杂草和垃圾,增加害虫自然天敌,在施肥时注意根部松土,增强农田通风性,缓解车轮虫的侵袭。

2. 麦蚜麦蚜是小麦的一种害虫,以吸取小麦组织汁液为生,受害植株主要表现为叶停、叶面色浅、叶缘乾燥,黄化等症状,并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收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常见病虫害科普
[
包衣的重要性
1、许多病虫害是通过种子传播的,包衣可清除随种子传播的病虫害。

2、许多病虫害是土壤传播的。

包衣可阻止或减少其侵染。

3、根部病害发生在土壤中,发病后防治极为困难,包衣是预防这类病害的有效措施。

4、幼苗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包衣可预防这类病虫害的发生。

5、同其它防治方法相比,种子包衣省工省时,对环境污染少。

一、防治种传病虫害:
1、有些病虫害只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包衣可切断其传播途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大多数土传病虫害都可以粘附或混在种子内远距离传播。

包衣可预防远距离扩散,减少前期发病。

(小麦种传病害病菌附着点示意图)
二、防治土传病虫害:
1、作物幼苗期易受多种土传病虫侵染,造成缺苗断垄。

2、根部病害大多从幼苗开始侵染。

3、幼苗受害后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4、土传病虫害发生后,防治难度大,效果差。

5、种子包衣是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先正达法国试验站敌委丹包衣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证明:包衣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早期侵入,减轻后期为害。

三、防治苗期病虫害:
通过使用有内吸传导能力的有效成份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上部由空气传播的病虫害,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四、提高抗逆能力:
通过使用特定的有效成份,提高作物苗抵御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增强抗逆能力,健壮生长,增加产量。

(左右滑动查看锐胜包衣效果图片)
小麦主要种传土传病害
1、小麦纹枯病
●症状:侵染小麦的根、叶鞘、茎秆和叶片,初发生时病部出现黄褐色病斑,后病斑扩大后形成云纹状病斑。

可造成根系腐烂、叶鞘及茎杆枯死。

●危害:苗期可造成叶片发黄,麦苗生长缓慢;返青后部分分蘖枯死,成穗率下降;拨节后侵入茎秆可造成下部叶片大量枯死,小麦不能正常抽穗;后期造成大面积倒伏和枯白穗,造成千粒重下降、倒伏影响收获。

1998年河南南部小麦因此病减产高达70%以上,2007年豫南部分小麦4月下旬枯死,造成绝收。

●病原菌:有性世代为喙角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称禾谷丝核菌。

(小麦纹枯病越冬期症状)
小麦纹枯病年前侵染形成的病斑可以在发病部位越冬,并在年后继续扩展。

也有部分近地表病斑随叶鞘干枯而死亡。

年前感染因发病期长,病斑可深入到茎秆,为害程度重于年后新感染病斑。

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包衣可预防年前感染,有效降低越冬病株率,大幅度减少纹枯病的为害。

(小麦纹枯病枯白穗发生期)
小麦纹枯病病斑完全侵入茎秆后阻断了水份传输,小麦枯死,田间出现枯白穗。

同时因茎基部受侵染枯死,极易造成大面积倒伏。

2、小麦全蚀病
●症状: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

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

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病原菌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graminis (Sacc.) Walker称禾顶囊壳禾谷变种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Sacc.) Arx et Oliver var. tritici (Sacc.) Walker称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无性孢子。

(小麦全蚀病后期症状)
全蚀病在小麦灌浆期进入枯死高峰,在枯死株基部会出现漆黑色病斑,枯死株连片。

(小麦全蚀病重发田(三年))
传入第三年小麦全蚀病田间分布,全田普遍发病,全田小麦枯死。

3、小麦根腐病
●症状:又称小麦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死病等。

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成为我国麦田常发病害,发病率5—60%,减产10%—50%或更多。

苗期染病种子带菌严重的不能发芽,轻者能发芽,但幼芽脱离种皮后即死在土中;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
长细弱。

成株期染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斑,病斑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病斑融合成大斑后枯死,严重的整叶枯死。

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病原菌:平脐蠕孢、禾谷镰孢、燕麦镰孢、黄色镰孢、链格孢是多元性复合侵染的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多种禾本科杂草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该菌在土壤中存活2年。

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致苗期发病。

幼苗受害程度随种子带菌量增加而加重。

(由交链孢感染形成的黑胚种子出苗时表现的出根腐症状)
(根腐病(平脐蠕孢)引起小麦苗种子根枯死,此类苗地上
部发黄,不长)
(小麦根腐病引起的死株)
(小麦根腐病引起的枯白穗)
根腐病引起小麦根系整株腐烂,易拨起。

穗部枯死成枯白穗。

先正达酷拉斯种衣剂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的根腐病发生。

4、小麦茎基腐病
●近几年快速增长的小麦病害。

●主要发生在玉米小麦两熟秸秆还田区域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小麦出苗期就可感染,侵染小麦幼苗,返青后在基茎部扩展,形成茶褐色病斑,小麦灌浆期出现枯白穗。

●病菌为假禾谷镰刀菌及禾谷镰刀菌。

●小麦玉米连作及大量秸秆还田是这一病害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类似情况在2000年前的澳大利亚也曾发生,连续几年的秸秆还田使得澳洲这一病害发生率由不足10%快速上升到30%以上,由次要病害变为主要病害。

●我国秸秆还田推行以来,此病发生也在快速增加。

2012年在河南焦作沁阳被发现(以前多被误认为纹枯病),2014年河南农大李洪连教授报道。

重病田发病率大于50%,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可侵染小麦和玉米。

(小麦茎基腐病苗期侵染种子根)
小麦播种发芽后,地中茎外叶鞘枯死,病菌感染,并由此扩展到地中茎,向上扩展至分蘖节。

(小麦茎基腐拨节后田间表现)
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上增殖,基节变褐色。

苗生长慢,严重时开始死亡。

湿度大时剖开发病的麦杆可见白色菌丝充满麦杆髓腔。

(小麦茎基腐病灌浆期出现大量枯白穗,灌浆期重病田成片
死亡)
(重病田成穗量大幅度减少,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
穗小籽少)
先正达酷拉斯种衣剂可以有效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五、小麦系统性病害----小麦黑穗(粉)病
(左右滑动查看病害照片)
●小麦散黑穗仅靠种子传播。

●腥黑穗和秆黑粉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病菌冬孢子也可在土壤和病残体内存活,成为下一年度的侵染病源。

(秆黑粉引起小麦全株矮化不抽穗)
先正达酷拉斯种衣剂可以有效控制散黑穗病的发生。

胡老师的分析有理有据,为我们充分讲解了小麦的病虫害问题。

小麦病虫害防治要从种子阶段开始!酷拉斯是先正达公司研发的三元复配的杀菌杀虫小麦专业种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