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离柜违规操作的案例
新疆分行操作风险案例汇编

新疆分行操作风险案例汇编一、未执行“三人当班~两人临柜”规定。
风险案例:某银行××分理处中午只有两名女员工上班~其中一名员工外出吃中午饭返回营业大厅被犯罪分子劫持~后昏死过去。
犯罪分子持榔头击打防弹玻璃~5分钟后防弹玻璃被砸出一个15公分左右的洞~伸手打开防盗门~进入营业室实施抢劫。
其间~在营业室内的这名员工已不知所措~在几个房间内乱窜~并未及时报警。
犯罪分子将现金装入早已准备好的布袋内~扬长而去。
风险隐患:未执行“三人当班~两人临柜”规定~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机会,员工不熟悉防抢劫预案~不知该如何处臵~未在第一时间实施报警并转移现金。
防范措施:根据•中国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若干规定‣、•中国银行防抢劫工作规定‣、•中国银行员工违反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营业网点员工应遵循:,一,营业网点必须实行“三人当班~两人临柜”工作制度。
,二,各行要制订和不间断完善防抢劫预案~并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演练。
,三,员工一律不得离岗买饭。
,四,员工应熟悉各类应给预案~会熟练使用防卫器具、报警设备和灭火器材。
,五,遇抢劫案件发生时~员工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并转移重要物品。
违规成本:根据•中国银行员工违反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第八条第六款、•中国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2010年版,‣第二百二十三条第四款:不熟悉各类应急预案~不会使用防卫器具、报警设备和灭火器材的,第六款:营业期间单人当班的~扣减绩效收入,后果严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后果特别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或予以辞退。
二、大库保险柜未按规定及时上锁。
风险案例:某行营业部大库出纳工作期间~所管保险柜未及时上锁。
一员工趁其工作期间~故意躲开监控录像镜头~打开保险柜门~将保险柜中9000港币盗走。
风险隐患:大库出纳未对所管保险柜及时上锁~给犯罪分子创造了盗窃机会。
防范措施:•中国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若干规定‣第六十一条第二款“成捆大额现金应锁入保险柜~保险柜的钥匙要拔下~密码要打乱”。
未按制度规定操作的案例

未按制度规定操作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营业时,一个柜台现金不足支付,在未向主钱箱提出出库调拨申请的情况下,私自向主钱箱柜员搬来现金并对外支付,现场未经网点主管审批操作。
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按规定,营业柜员向主钱箱领入现金,必须填写出入库调拨申请,经业务主管审批,主钱箱柜员根据审批的出入库调拨申请进行操作并作为内部凭证保管。
入库时,柜员将录入上缴信息打印后连同现金实物交主钱箱柜员,主钱箱柜员交易完成后打印清单交入库柜员,现场主管落实监督。
案例中网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柜员在现金操作业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章不循,随意简化操作流程。
同时,网点主管缺少了对相关业务进行现场监督的重要环节,对整个网点在运行风险的管控方面有着潜在的危害。
三、案例启示
(一)提高柜员业务素质,全方位发挥前台人员的自觉性,自觉抵制自身容易发生的违规行为,业务过程中应要求每一位柜员都坚持按照银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才能避免发生操作风险。
(二)提高网点主管履职意识,网点主管既要严格监督好每一笔业务操作,也要认真查找违规操作的原因所在,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使网点业务健康开展。
银行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违规操作案例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社会资金存管和流通的重要职责,其合规经营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银行存在着违规操作的情况,给客户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以下将以实际案例为例,对银行违规操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案例一,某银行员工私自泄露客户信息。
某银行员工为了个人利益,私自泄露了大量客户个人信息,导致客户资金遭受损失。
该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客户信息出售给他人,致使客户账户被盗刷。
银行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该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案例二,某银行存在超范围授权操作。
某银行内部存在着超范围授权操作的情况,一些员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操作客户账户,导致客户资金出现异常。
这种违规操作严重损害了客户利益,也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案例三,某银行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某银行在宣传中夸大了自身实力和业务能力,对产品的风险提示不充分,导致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受到误导,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银行的虚假宣传行为严重违背了金融行业的合规原则,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以上案例展示了银行违规操作的多种形式,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和形象。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员工的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银行的合规经营。
总之,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银行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保护客户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银行能够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身的合规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赖。
临柜人员违规办理财智账户卡挂失换卡业务的案例

临柜人员违规办理账户卡挂失换卡业务的案例一、具体案例近期,某网点使用“卡挂失/解挂”交易,为客户办理账户卡正式挂失业务后,于当日同时为客户办理账户卡挂失解挂和补卡业务,严重违反账户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被授权人员拒绝。
二、案例分析(一)临柜人员不清楚制度、流程规定。
根据银行规定,办理账户卡正式挂失手续7个工作日后,才能办理解挂业务及后续的补卡或销卡业务。
网点柜员不清楚此规定,在受理账户卡挂失当日即为客户办理挂失换卡业务。
(二)违规操作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账户卡是我行为单位客户提供的,以卡片为介质实现账户集合的工具,具有身份认证、账户管理、支付结算、投资理财及信息报告等功能。
通过账户卡确认身份后,可以登录我行各种交易渠道(柜面、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电子回单柜等),实现对下挂账户的操作,完成对外收支、资金调拨、金融产品买卖等业务处理。
卡片遗失挂失后未按规定办理解挂业务,将会给客户、银行带来较大风险。
(三)辖内支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对临柜人员的管理及培训不到位。
辖内支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应及时学习和更新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项业务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内部控制要求和风险防控重点,并及时组织网点柜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定。
该笔业务说明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存在对业务的培训不到位,对柜员业务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监督不严。
三、案例启示(一)辖内支行应加强对网点现场业务管理人员工作履职情况的管理,增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调动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使其有效地履行业务主管的现场管理职责,加强业务培训,控制网点业务风险,确保网点业务合规操作。
(二)辖内支行应定期组织网点业务人员加强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和水平,掌握业务的关键点,熟悉业务的风险环节,通过组织员工对各类典型案例、风险事件的学习,强化网点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使业务操作合规合法。
(三)柜员自身应增强责任感,增强职业敏感性,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升业务知识。
中止非柜面小故事

中止非柜面小故事
近日,客户李某来到建设银行惠州博罗石湾支行营业网点,要求办理银行卡挂失补卡业务。
临柜理财经理小陈按操作要求,先为其办理账户查询,在查询李某账户状态的过程中,小陈发现客户账户状态异常,被暂停办理非柜面业务。
此时,小陈心里已经对李某有所警惕,随后通过与客户交流得知,李某从事美团外卖工作,想要挂失的银行卡主要用于代发工资。
小陈进一步核查其账户交易流水及交易情况,并未发现有明显可疑行为,但是凭着职业敏感性,且该账户确实被控制非柜面交易,小陈仍然觉得有问题。
于是小陈利用查询的时间与李某聊起家常,让李某放松了警惕,在闲聊中表示“我在好多个银行都开了账户,但是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都用不了,手机银行和网银也登录不上,我等会还要去某某银行查询呢。
”
听到这里,小李可以初步判断客户李某账户属于可疑账户,于是马上请来渠运副行长协助处理。
渠运副行长了解情况后,经查询发现该客户为断卡名单涉案人员,于是果断报警。
没过几分钟,当地公安机关三名警察来到营业网点,询问客户李某相关情况后,将其控制并带走做进一步调查。
为保障人民群众资金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及金融秩序,建行惠州市分行秉承认真、细致、谨慎、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每一笔业务。
违规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违规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件背景A公司是一家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拥有自己的货物仓库,主要负责客户的货物储存和管理。
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展,A公司的货物仓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A公司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货物自动化分拣系统,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货物处理能力和效率。
但是,随着仓库规模和货物储存量的不断增加,火灾安全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由于A公司的仓库大部分时间都在运行,加之工作人员的不专业操作和管理不到位,导致了火灾风险知识的不足,火灾事故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二、事件经过2016年9月12日下午2点,A公司的员工在对货物自动化分拣系统进行操作时,不慎将一台正在运行的分拣机器的电源线接反,导致机器短路并发生火花。
由于货物仓库内存放着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此时,仓库内的火警系统并没有发出有效的警报,员工们也没有及时发现火情。
直到火势蔓延到一定程度,才有工作人员意识到了火情的严重性,但此时火势已经不可收拾。
最终,整个仓库被大火吞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周围居民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违规操作:员工在操作货物自动化分拣系统时,没有按照操作手册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将电源线接反,导致机器发生短路并引发火灾。
2. 安全意识不强:公司员工对火灾风险的认识不足,工作中缺乏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警惕,没有及时发现并报告火情。
3. 防火设施不完善:仓库内的火警系统没有发出有效的警报,没有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给员工逃生和火灾扑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责任追究1. 公司领导责任:A公司的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导致了员工对安全问题的疏忽。
2. 违规操作员工责任:参与违规操作的员工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他们的操作失误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公司和周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 安全管理责任: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对火灾防控工作的不到位,没有对员工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竞争日趋激励,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推进,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供大家阅读!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篇1:一些债权人在工行上海分行门口聚集。
这些人士声称,工行原普陀支行员工刘遥涉嫌非法集资,欠下巨额款项未能归还。
杨小姐,即为债权人之一。
她先后于去年12月6日、7日借款170万元、150万元给温州银行上海分行职员徐某,将款项划至其指定的账户上,并约定于当年12月11日还款,日息千分之1点5。
徐某作为借款人开立借条给杨小姐,工行上海分行职员刘遥作为担保人。
12月11日,徐某并未按照事先约定还款给杨小姐。
杨小姐电话问询,徐某称,客户贷款尚未批下来,需要先开贷审会后才能放款。
徐某称,12月13日下午两点后肯定会还款。
12月13日下午两点,杨小姐并未等来还款的信息。
在多次致电无人接听后,徐某最终来电告知,其款项并非是客户过桥贷款,而是给了刘遥用来还债。
并约定次日见面协商。
12月14日,杨小姐与徐某、刘遥在中山公园的一个咖啡馆见面。
刘遥承认,其资金无法按时返还,他将款项用来还债。
“刘遥说他对外负债有近亿,还不仅仅是我这320万。
”杨小姐对记者表示。
与杨小姐具有相同遭遇的另外一个债权人称她借给了徐某220万元,而徐某实际上将款项给了刘遥。
她的债权不是短期借款而是长期借款,利息月结。
这位债权人在12月中旬无法获得到期本息之后,与熟识的杨小姐交流,才知道朋友俩均成了受害人。
实际上只有五位债权人参与,涉及金额为1280万元。
“我们之前都跟徐某和刘遥相熟,跟徐某认识的时间更长些。
”杨小姐称,徐某和刘遥此前也曾多次以过桥贷款的名义向他们筹资,“此前信用状况都比较好,一直能及时还本付息,因而我们对其放款的金额也就逐步地放大。
”据悉,徐某跳槽去温州银行上海分行前为工行上海分行职员。
电力违章79个典型案例

电力违章79个典型案例电力生产是一个高危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电力生产人身事故一直没有杜绝。
为吸取事故教训,我们梳理了79个电力生产事故案例,按照违章行为整理如下:一、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围栏等最基本的措施落实不到位1.停电环节(1)同杆并架的运行线路未停电事故案例1某输电管理所对某35kV线路停电登检,其中一段与10kV线路共杆塔架设,35kV线路在上层,1OkV线路在下层,工作前1OkV、35kV线路均停电、验电悬挂接地线。
工作过程中1OkV线路送电,3名工作班成员1死2伤。
事故案例2:某供电所开展拆除10kV空线作业。
该杆塔有2回1OkV线路,一回在上方,运行状态。
待拆除空线在下方。
作业人员未进行验电,登杆后挂接地线。
在先挂好B相后,由于挂不到AC相,爬到电杆顶上,此时碰触到运行线路触电死亡。
事故案例3:某供电所开展10kV线路拆除作业。
杆塔西侧待拆除线路在检修状态,东侧2回10kV线路分上下两层在运行状态。
工作任务结束后,工作负责人看见塔上电缆搭在第二台钢塔横担上,随即上塔处理,准备从塔的西面移至东面准备抬电缆时,后颈部碰触到带电线路触电死亡。
(2)安全距离不够的线路未停电事故案例4:事故前,施工单位在正常运行的10kV青龙线上方搭建竹跨越架。
1OkV 青龙线99-100号杆段上方有带电运行的35kV田金线跨越,最短距离5.37米。
由于10kV 青龙线跨越架倒塌,导致断杆、多档导线脱落。
随后,工作人员开展缺处工作。
在10kV 青龙线导线收紧时,导线被抬升后与上方运行的35kV田金线安全距离不足放电,导致收线的8名施工人员触电,4人死亡4人受伤。
事故案例5:某单位进行400V干线收紧弧垂工作,工作地点上方交叉跨越的10kV 线路距离400V主干配电线#1杆杆顶830mm,但未停电。
工作人员准备实施紧线作业,当左腿跨至横担上时,上方交叉跨越的10kV线路对其右肩背放电。
事故案例6:某施工队开展新建10kV线路穿越运行的110kV线路作业,两回线距离仅有1.3m左右,造成110kV线路对新架设10kV线路放电,死亡1人,重伤1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时离柜违规操作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在督导抽查网点录像监控,检查柜员临时离柜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个别柜员业务印章放在抽屉里面或柜台下面,没有上锁保管;现金尾箱和凭证尾箱没有上锁保管;待加钞现金放在抽屉里面没有上锁保管;终端没有签退等违规现象。
二、案例分析
柜员临时离柜,做到现金、凭证、印章入箱上锁,箱柜钥匙妥善保管,终端签退,是每位柜员上岗前都知悉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员工行为规范之一,为防范操作风险,从上级行到基层,各类业务操作规程、制度中都明确规定柜员临时离柜的定型操作,但至今都未能执行到位,未能完全杜绝此违规现象。
柜员总认为离柜未离开视线范围,就不用老是锁箱开箱、签到签退这样麻烦,从思想上未能认识到重要物品妥善保管的重要性,风险意识薄弱,错误地认为一些规章制度过于严谨、太过复杂,随意简化操作步骤,操作环节应做未做,贪图方便,致使风险防范措施未能落实到位。
三、案例启示
(一)强化柜员风险意识教育,及时学习上级行公布风险事件业务案例,并从中领会其中防范措施,自觉形成规范、良好的操作习惯,充分认识违规操作行为的危害性。
(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柜员业务风险环节管理,充分落实网点现场管理的各项防范措施,发挥业务运营风险防控把关堵口作用,进一步提升网点事中控制能力。
(三)加大对重点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发现一笔、通报一笔、处罚一笔”,坚决堵塞违规漏洞,切实防范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