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二地理地球的公转练习题

初二地理地球的公转练习题

初二地理地球的公转练习题1.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地球在宇宙中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旋转运动,这个运动周期为一年。

2.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多少?地球的公转速度大约为每小时约107,200公里,平均每天约158,400公里。

3.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于一个椭圆形,被称为椭圆轨道。

4. 地球的公转轨道倾角是多少?地球的公转轨道倾角约为23.5度。

5.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久?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

6. 地球的公转对季节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地球的公转对季节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离太阳较近的时候为近地点,离太阳较远的时候为远地点。

地球在近地点时,太阳照射的面积更大,辐射强度更高,气温较高,而在远地点时情况相反。

因此,地球不同季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公转轨道上离太阳距离的变化。

7.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哪些好处?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很多好处。

首先,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有昼夜的区分,使生物有了正常的生物钟。

其次,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了变化,促进了气候系统的循环,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与其他天体的运动相互结合,形成了天文现象,丰富了人类的观测和研究领域。

8. 地球的公转是否对人类生活有影响?地球的公转对人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公转周期形成了人类的时间观念,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时间的计量标准。

其次,地球公转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林业、渔业等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对人类的食物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球的公转也是人类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基础,对天文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着重要作用。

9.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地球的公转速度一般是相对稳定的,但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例如,由于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和其他宇宙物体的影响,地球的公转速度可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对地球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必修1第1章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修1第1章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修1第1章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右图中GH⊥PQ,据此完成1~3题。

1.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②的度数是A.23°26′B.46°52′C.66°34′D.不能确定2.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GH所示平面上,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全球极夜范围扩大B.全球极昼范围扩大C.春节时北京均温升高D.里约热内卢气温的年际变化增大3.若GP弧表示夜弧,则H点的日出时间为A.21时B.4时C.9时D.3时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回答4~5题。

4.日历中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约为A.59°15′EB.44°45′WC.59°45′ED.128°15′W5.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杭州(120.2°E,30.3°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图回答6~8题。

6.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吸热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0.3°C.66°34′D.59.7°7.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A.海口B.重庆C.拉萨D.吐鲁番8.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B.松花江正值一年中的第一次汛期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右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据题设条件回答9~10题。

9.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A.圣保罗B.华盛顿C.开普敦D.莫斯科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右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练习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练习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练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解析:第1题,图示惊蛰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土地解冻,正是春耕的好时节,农夫闲转忙,故A正确。

华北地区冬小麦一般6月初成熟,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故B、D错误;我国3月份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雨现象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

第2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

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D项错误。

答案:1.A2.C下图是新余市某同学9月1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3~4题。

3.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A.6:00 B.10:00C.14:00 D.18:004.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树影将()A.变短,顺时针移动B.变短,逆时针移动C.变长,逆时针移动D.变长,顺时针移动解析:第3题,图示树木影子朝向东北,太阳位于西南方;9月1日新余市昼长夜短,18:00左右太阳位于正西方附近;则拍摄照片时间可能是备选项中的14:00。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习题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习题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习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赤道与晨线相交点的经度是0° B.该日为夏至日C.此时70°S以南可以观察到极光 D.该日广州日出东北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3.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B.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C.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 D.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5.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李克强总理于当地时间2015年1月20日晚7:00左右抵达瑞士小镇——达沃斯(46°48′N,9°50′E),参加世界经济论坛。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6.李克强总理抵达达沃斯时,北京正值( )A.日出东方 B.太阳高照 C.夕阳西下 D.夜幕沉沉7.下列日期的达沃斯日出时刻,与到访期间其日出时刻最接近的是( )A. 2月20日 B. 6月20日 C. 10月20日 D. 11月 20日读我国甲乙两个不同纬度城市的某日日出、日落时间表,完成下列两题。

8.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B.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小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 D.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甲的大9.在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受西北季风影响 B.亚欧大陆气压值最大C.我国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D.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10.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的正午高度为0° B. A点的昼长为8小时C. B点的北京时间是0点D.图示时刻全球同一日下图为昼夜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AOC为晨昏线,其中A、C在赤道上,O点是晨昏线和70°N的切点。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经典习题(含详解)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经典习题(含详解)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经典习题A组基础巩固下图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S,阴影区域为T1日期黑夜范围,斜线区域为T1日期过后的T2日期黑夜范围。

据此完成6~7题。

1.T1日期,世界时为()A.2月6日6:00 B.2月6日20:00 C.11月7日6:00 D.11月7日20:002.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日期昼长相同的日期约为()A.12月7日前后B.2月6日前后C.5月7日前后D.8月7日前后【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半球为南半球;T2日期,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现象,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T1在9月23日之后、12月22日之前,A、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90°E经线上,时间为12时,因而,0°经线的时间为6:00,C项正确,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第2题,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日期昼长相同的日期,应该是与T1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即与冬至日间隔的日期相同,T1时期在冬至日之前,另一日期在冬至日之后,春分之前,约为2月6日前后,B正确。

故答案选B。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前后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5题。

地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5.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3.D 4.B 5.D【解析】第3题,北半球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

读表格,四地中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是丁地,属于南半球的是丁地,D对。

高考地理练习: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练习: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复习练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图1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丁→甲2.2010年2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某年7月1日中午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条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竿无影”的天文奇观,引得现场观看的数百名广州市民连连称奇。

据此回答3~4题。

3.此景象发生时 ( )A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 .北极点出现极夜期间D .南极点出现极昼期间4.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 .4月18日前后B .6月11日前后C .8月11日前后D .10月6日前后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2,完成5~7题。

5.图中a 、b 、c 、d 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aB .bC .cD .d6.图中a 、b 、c 、d 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 .a 、c 、b 、dB .a 、b 、c 、dC .d 、c 、b 、aD .c 、d 、a 、b7.当c 地昼最长时 ( )A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 .北京昼长夜短C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 .北极出现极昼现象(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 和正午的影子ON 之间夹角——∠MON 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8~10题。

8.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 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 )A .中亚B .西亚C .东南亚D .南欧9.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 ,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 .滇B .湘C .皖D .鄂10.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 发生了小—大—小的变化。

2020版高考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练五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练五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五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完成1、2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Q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B.L所代表的夹角为30°C.地球经过H点,公转速度最慢D.地球经过P点,太阳直射点南移2。

当地球位于M点时()A。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B。

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C。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D。

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解析】1选A,2选B。

第1题,读图可知,PQ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L所代表的夹角为黄赤交角;当地球经过H点时,为北半球冬至日,不是公转速度最慢的时候;地球经过P点,太阳直射点不一定南移。

第2题,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M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无极昼地区太阳从东北升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3~5题。

3.夏至日,入住的游客可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该游客选择的户型是()A。

① B.② C.③D。

④4。

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该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想在此地再次体验相同的情景,需要滞留的最短时间约为( )A.一个星期B。

十天C。

半个月 D.一个月5。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33°51′S,151°12′E)的游客,于2018年1月入住该宾馆.与悉尼相比,该地()A.白昼时间较长B。

日出时刻较早C。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D。

正午物影较短【解析】3选A,4选D,5选C。

第3题,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结合图示方位可知,图示①位置的阳台朝向西北,可以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第4题,“立竿无影”现象的出现说明此时太阳直射20°N,体验相同情景的最短时间应该是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回归线,之后南移,当再一次直射北纬20°时,太阳直射点一共移动了约7°,因此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间约为1个月。

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24·陕西宝鸡·一模)2023年10月31日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三名宇航员圆满完成了5个月的中国空间站出差任务。

下图为北京时间8:53分返回舱着陆后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符合宇航员出差期间,中国空间站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A.B.C.D.2.图中物影的朝向大致是()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答案】1.B2.A【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驻留期间是从2023年5月开始,10月31日结束,此期间中间经历了7月初,此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先接近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后远离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快,因此在宇航员出差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先变小,后变大,与图B相似,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0月3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日出东南方向,北京时间8:53返回舱着陆,该地虽然位于120°E 以西,但也已经日出,太阳应位于东南方位,所以图中物影大致朝向西北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24·浙江嘉兴·二模)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照片和拍摄的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A.13小时和11小时B.13小时和8小时C.14小时30分和9小时30分D.14小时30分和8小时4.拍摄地位于()A.西安B.南京C.北京D.沈阳【答案】3.C4.A【解析】3.两幅图是在6月21日及12月22日拍照拍照所得,两日刚好是2023年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同一个地点,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所以夏至日的昼长加上冬至日的昼长等于24小时,所以B、D错误。

昼长=(12时-日出)*2=(日落-12时)*2,由于该地使用北京时间,无法知道该地正午12时,北京时间是几时,设为x,由于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夏至日的昼长加上冬至日的昼长等于24小时,所以(x-5:32)*2+(x-7:57)*2=24,x≈12:44,夏至日昼长≈(12:44-5:32)*2=14小时24分钟约等于14.5小时,冬至日昼长≈(12:44-7:57)*2=9小时34分钟≈9.5小时,C正确,A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地球由B向C运动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4.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7.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合肥
D.广州8.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北半球的昼长逐渐________。

(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
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

(填字母)
(5)当地球位于图中C时,府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

府中的昼夜长短
及其变化规律为。

(6)当地球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2)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6′°34′°°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关于北京、合肥、广州三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合肥>广州
B.夏至日昼长:北京>合肥>广州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合肥>北京
D.地转偏向力:广州>合肥>北京
4.冬至日后,府谷中学昼长将: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长
C.先减小后增长
D.先增长后减小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5.太阳直射点位于( )
A.°S B.20°N
C.20°S D.°N
6.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