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专项复习 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复习知识点 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速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方向:自西向东1、公转规律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1个恒星年近日点快,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慢,时间为7月初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2、与地球自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23°26′(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A.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变化规律A.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B.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情况相反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右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2~3题。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3.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C.丙点 D.丁点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5.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
据此完成6~7题。
6.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考地理练习: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复习练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图1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丁→甲2.2010年2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某年7月1日中午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条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竿无影”的天文奇观,引得现场观看的数百名广州市民连连称奇。
据此回答3~4题。
3.此景象发生时 ( )A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 .北极点出现极夜期间D .南极点出现极昼期间4.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 .4月18日前后B .6月11日前后C .8月11日前后D .10月6日前后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2,完成5~7题。
5.图中a 、b 、c 、d 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aB .bC .cD .d6.图中a 、b 、c 、d 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 .a 、c 、b 、dB .a 、b 、c 、dC .d 、c 、b 、aD .c 、d 、a 、b7.当c 地昼最长时 ( )A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 .北京昼长夜短C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 .北极出现极昼现象(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 和正午的影子ON 之间夹角——∠MON 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8~10题。
8.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 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 )A .中亚B .西亚C .东南亚D .南欧9.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 ,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 .滇B .湘C .皖D .鄂10.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 发生了小—大—小的变化。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08第一章第六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示:
夏至日
3月21日
9月23日
冬至日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2)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微方法 判断昼夜长短变化需注意的“三点”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均大于12小时;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 半球昼长均小于12小时。 (2)除春、秋分日外,同一日期,昼长或夜长越接近12小时的地点,越靠近赤 道,纬度越低。 (3)同一地点,距春分日或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1.B 2.A 解析:第1题,11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东莞日出东南,日落西 南,根据图示太阳和桥的走向可以判断该桥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B正 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冬至日相差同样天数的两天日出、日落方 位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所以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看到同样的日落景 观,材料中日期为11月22日,与冬至日相差1个月,冬至日后1个月大约为1月 21日,A正确。
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3.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 ①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季__节__的变化而变化。 ②划分:根据有无极昼、极夜和有无阳光直射,可分为:
夏季 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高,昼__越__短__,夜__越__长__
达到一年中的_最__小__值___,北极圈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师用书

第六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参照物时长名称意义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我们平时生产、生活中用的一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4.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类型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基本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如下图: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
图1 图2 图3(2)特点分析(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昼长分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为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为冬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中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判断昼夜长短变化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均大于12小时;从秋分日到春分日,北半球昼长均小于12小时。
(2)除春、秋分日外,某地点昼长或夜长越接近12小时,就越靠近赤道,纬度也就越低。
(3)同一地点,距春分日或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1)纬度变化。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春、秋分赤道南北两极点3(1)四季更替。
①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②划分:根据有无极昼、极夜和有无阳光直射,可分为两种类型(如下表)。
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3北京卷,8题,3分,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日出早晚与昼夜长短
2023海南卷,14题,3分,当日的昼夜情况,昼夜长短判读
2022浙江6月,19题,2分,计算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及推测该山所处位置,昼夜长短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4山东卷,6-7题,6分,F岛的位置及小明去往的岛屿,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侧视图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
如下图:若甲所在为晨线,则左夜右昼,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夜越短,昼越长,则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若甲所在为昏线,左昼右夜,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特别提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过程与太阳有关地理现象时间上具有对称性:①昼夜长短相等日期;②极昼极夜现象开始与结束日期;③某一与太阳有关的地理现象再次出现。
2.根据极点及其周围的昼夜状况判断
(1)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在南半球。
(2)晨昏线过极点,说明直射点在赤道。但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2)太阳直射点应用
三步骤:画图、画点、判断
①给出日期,判断直射点位于什么半球
②给出日期或范围,判断直射点的移Leabharlann 方向③给出日期,推算直射点纬度
思考:五一劳动节太阳直射的半球位置?此时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五一劳动节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方法
1.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判断
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先左右两图,后上下两图)
(2022·浙江1月选考)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读我国两所中学作息时间表(部分)(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夏季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7:30分(当地时间)。
读下表完成1~3题。
1.造成光明中学与育才中学夏季作息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当地作息习惯不同 B.纬度位置不同C.经度位置不同 D.两地学校要求不同2.育才中学可能位于( )A.江西省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河北省D.黑龙江省3.光明中学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日地距离的变化下图为某地一天文爱好者于2020年4月16日观察到的三星伴月天文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图示天文景观的时间为( )A.清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5.该日观察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应为( )A.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B.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C.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D.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甲地进行天文观测。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时20分在甲地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完成6-7题。
6.甲地位于北京的()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7.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为冬至日B.该日晨昏线为南北走向C.该日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D.图中太阳高度和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间隔为12小时逆光拍照可使被拍摄物显出有光的轮廓,达到丰富层次,增加立体感的艺术效果,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拍摄手段。
2017年冬季,某一摄影爱好者在河北张家口坝上旅游景区逆光拍摄了一幅照片(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8-9题。
8.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大约是()A.5:30 B.16:30 C.12:30 D.18:309.摄影爱好者位于照片中的这一片树林的()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下图示意海口某栋住宅楼(约20ºN,110ºE)二至日8时和16时的日影(注:本题所涉及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轮复习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典题感悟 深化探究
考点专练
(2012·高考大纲卷 )6 月上旬某地约 5 时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6 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 球昼长夜短,结合材料该地
(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可能位于( B)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推知
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
的夹角为90°。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地球的公转
南北回归线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 之间往返运动。
考点专练
1 . (2014· 高考山东卷 ) 下图为甲地 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 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 地该日(D)
考查昼夜长短的有关知识。甲、 乙两地经度相同,位于同一经线 上;甲、乙两地同时日出,说明
位于晨线上,由此判断该日晨昏
___ 北 半球
北半球夏至 北半球各纬度 日,北半球各 昼长夜短,纬 地昼长达一年 最大值,北 度越高, 中______ 昼越长,夜越短 _____________ 极圈及其以内 出现极昼 ____现象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专项复习 1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区域认知)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低趋势。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易错辨析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高效速记(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②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易错辨析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点拨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气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夏至南半球各纬度纬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冬至北半球各纬度纬度二分赤道【易错辨析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提示能够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例1】(2018·全国卷Ⅰ,10)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尝试自解] 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看图例结合速度和里程,可以估算时间,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第2步结合图文材料绘制草图重庆到遵义往南走,大约需要①3小时,8到11点太阳在偏东方,人靠西坐,背向太阳,无需拉窗帘,就能自由看风景。
而遵义到毕节往西走,大约②2个小时,从11点到13点,太阳在偏南方向,人要靠北坐才晒不到,B对。
同理,可排除其他选项。
答案 B昼夜长短的相关判断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如下图示)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下图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示)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
(见上图)(2019·武汉外国语月考)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读图完成(1)~(2)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
第(2)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
答案(1)C (2)D素养区域认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判断与应用1.(2017·全国卷Ⅱ,5)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题。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球运动、寒潮等相关知识。
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在此期间会出现极夜现象,并不会每天都有日出,且北半球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该测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该测试场主要受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因此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
故选B。
答案 B2.(2018·海南地理,13)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题。
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白昼更长B.正午太阳更低C.日出方位更偏南D.正午时刻更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三亚和海口同在北半球,但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故A正确,B、C错误。
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应更晚,故D错误。
答案 A考点二昼夜长短的计算【例2】(2017·天津文综,6~7)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我国A市中学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分为一天中最短,则A 地地方时为□112点,即可计算A市的经度为□288°E。
(2)冬至前后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所以A地日出,地方时为7:52进一步计算出A地冬至前后昼长约8时16分,夜长约15时44分,冬至日40°N附近昼长约9小时9分钟,此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俞南,昼越短。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信息①: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东北转向东南,则日落方位由西南变为□3西北,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到北半球。
信息②: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判断。
答案(1)C (2)A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早于6时日出)西北(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晚于6时日出)西南(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某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