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微流控芯片产业

合集下载

微流控芯片PPT课件

微流控芯片PPT课件

2021
5
1.1 硅材料
优点
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 良好的光洁度,加工工艺成熟, 可用于制作聚合物芯片的模具等
缺点
易碎,价格贵 不能透过紫外光 电绝缘性能不够好 表面化学行为较复杂
2021
6
1.2 玻璃石英
优点 缺点
很好的电渗性质 优良的光学性质 可用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改性 可用光刻和蚀刻技术进行加工 难以得到深宽比大的通道 加工成本较高 封接难度较大
11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要有合适的修饰改性方法
用于制作微流控芯片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有三类:热塑 性聚合物、固化型聚合物和溶剂挥发型聚合物。
热塑性聚合物有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酰甲酯、聚碳酸酯、 聚丙乙烯等;
固化型聚合物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环氧树脂 和聚氨酯等,它们与固化剂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固化变 硬后得到微流控芯片;
202154liga与准liga技术的主要特点对比特点liga技术准liga技术光源同步辐射x光普通紫外光波长为350450nm掩模板以金为吸收体的x射线掩模板标准铬掩模板一般100最高可达500一般10最高可达30胶膜厚度几十微米到1000m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最高可达680生产周期较长较短生产成本较高较低约为liga技术的1100侧壁垂直度大于899大于88最小尺寸亚微米微米加工温度常温至50左右常温至50左右加工材料塑料金属陶瓷等塑料金属陶瓷等202155激光烧蚀法直接根据计算机cad的数据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上加工复杂的微结构是一种非接触的加工方式
密接触,容易损坏掩膜与光
胶层。
2021
34
非接触式曝光
非接触式曝光是指掩膜和 基片上的光胶层不直接接触 实现图形复印曝光的方法。 ➢优点:克服接触式曝光容易 损坏掩膜和基片的缺点。 ➢缺点:由于光的衍射效应 会使图形的分辨率下降。

微流控技术的前景简介

微流控技术的前景简介

微流控技术的前景简介微流控技术从最近十几年来就一直收到很多明星光环,比如2006年月,Nature杂志将微流控技术称为“这一世纪的技术”,在2004年,美国Business 2.0杂志封面文章称其是“改变未来的其中新技术之一”。

所以焜哥有理由相信,微流控技术将会是21世纪具有革命性的一项科学技术。

据某证券投资公司的行业报告称:微流控芯片产业的产值在2015年为28亿美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了27%。

这么高的复合增长率,让焜哥看得真是鸡血沸腾啊。

(微流控即时诊断市场预测,法国市场研究机构Yole Development提供的数据,转载自互联网)微流控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多,比如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医疗诊断领域,食品安全领域,环境监测领域等。

下图简单总结了几个微流控可以大展身手的领域。

即时检验(Point-Of-Care-Testing,POCT)是体外诊断(IVD)行业的一个新兴细分行业,也是目前微流控应用最为市场化的一个行业,国外有很多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快速,安全,准确度高的微流控芯片,这些芯片功能齐全,形状多样。

如下图为几种成功的微流控技术与POCT结合的应用场景。

POCT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检验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截止目前为止,POCT从初期的干化学,免疫层析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的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代表未来技术潮流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遵循的路线可以大体上分为:(按照样本与试剂接触媒介的不同)“Tube,Chip,Paper”三个阶段。

从下图可以看出微流控技术在POCT中所占据的技术地位。

不仅是POCT领域,在器官芯片领域,微流控技术也发挥着重大作用,下面是使用微流控芯片在药物筛选领域的一个应用,可以看出,微流控芯片慢慢的可以代替真是动物体来记性药物实验,可以想象未来的药物实验都是在小小的芯片内进行,而不是目前的在小白鼠或人体内进行。

微流控芯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微流控芯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原材料供应
包括硅片、玻璃、塑料等基材 ,以及用于制造微通道的特种 材料。
芯片设计
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微流控芯 片的结构和工艺流程设计。
封装与测试
对加工完成的芯片进行封装, 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
上游原材料供应情况
硅片
作为微流控芯片的主要基材,其质量直接影响芯片性 能,供应相对稳定。
特种材料
用于制造微通道的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等, 供应受技术和市场影响较大。
深圳微点
深圳微点是一家专注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创新型 企业,其产品涵盖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 域。该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 性化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
04
技术进展与创新能力评价
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趋势
微型化
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的不断 发展,微流控芯片将进一步实现微型化,提 高集成度和便携性。
用领域具有较高市场份额。
03
亚太地区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微流控芯片领域也有一定竞争力,如
Shimadzu、Samsung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突
破。
国内市场竞争现状评估
领军企业
国内微流控芯片行业的领军 企业包括博奥生物、微点生 物等,在技术研发、产品创 新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较强
微流控芯片行业深度研究报 告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录
• 行业概述与发展背景 • 产业链结构及上下游关系 • 市场竞争格局与主要企业分析 • 技术进展与创新能力评价 • 产品种类与应用领域拓展
目录
• 产业融合与跨界发展机遇挖掘 • 政策法规影响及行业标准解读 • 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前景预测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加工技术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加工技术

微流控分析是以微管道为网络连接微泵、微阀、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元件等具有光、电和流体输送功能的元器件,最大限度地把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分析功能集成在芯片上的微有机聚合物芯片材料的基本要求材料应易被加工;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在分析条件下材料应是惰性的;材料应有良好电绝缘性和散热性;材料表面的可修饰性和可密封性。

光刻(lithography)和刻蚀技术(etching)光刻工艺光刻是用光刻胶、掩模和紫外光进行微制造,工艺如下:(a)仔细地将基片洗净;(b)在干净的基片表面镀上一层阻挡层,例如铬、二氧化硅、氮化硅等;(c) 再用甩胶机在阻挡层上均匀地甩上一层几百A厚的光敏材料——光刻胶。

光刻胶的实际厚度与它的粘度有关,并与甩胶机的旋转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d) 在光掩模上制备所需的通道图案。

将光掩模复盖在基片上,用紫外光照射涂有光刻胶的基片,光刻胶发生光化学反应;(e)用光刻胶配套显影液通过显影的化学方法除去经曝光的光刻胶。

这样,可用制版的方法将底片上的二维几何图形精确地复制到光刻胶层上;(f) 烘干后,利用未曝光的光刻胶的保护作用,采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在阻挡层上精确腐蚀出底片上平面二维图形。

掩模制备用光刻的方法加工微流控芯片时,必须首先制造光刻掩模。

对掩模有如下要求:a.掩模的图形区和非图形区对光线的吸收或透射的反差要尽量大;b.掩模的缺陷如针孔、断条、桥连、脏点和线条的凹凸等要尽量少;c.掩模的图形精度要高。

通常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光刻掩模材料有涂有光胶的镀铬玻璃板或石英板。

用计算机制图系统将掩模图形转化为数据文件,再通过专用接口电路控制图形发生器中的爆光光源、可变光阑、工作台和镜头,在掩模材料上刻出所需的图形。

但由于设备昂贵,国内一般科研单位需通过外协解决,延迟了研究周期。

由于微流控芯片的分辨率远低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要求,近来有报道使用简单的方法和设备制备掩模,用微机通过CAD软件将设计微通道的结构图转化为图象文件后,用高分辨率的打印机将图象打印到透明薄膜上,此透明薄膜可作为光刻用的掩模,基本能满足微流控分析芯片对掩模的要求。

微流控技术在人体器官芯片的应用(上篇)

微流控技术在人体器官芯片的应用(上篇)

微流控技术在人体器官芯片的应用是一个比较前沿的的研究领域,上篇主要谈药物研发过程和面临的困难,微流控技术特点和人体芯片的基本概念,下篇主要聊人体芯片目前的研究成果。

药物研发的历史人在一生中不可避免会生病。

有些疾病不需要干涉便会自我恢复,而有些疾病则必须通过外界的治疗达到缓解或痊愈的目的。

在各类外界治疗的手段中,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

使用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人类早期的文明中。

在那个时候,药物不单单是用来治病,更多的则是被宗教或部落用来进行心理上的治愈。

这些药物的成分通常来自于植物。

由于当时缺少科学的研发步骤,药物的效用需要通过不停的试错和观察人和动物服用后的反应来决定。

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熟知的,神农氏尝百草后写出的《神农本草经》。

尽管在不同文化中传统药物具有很长的历史和很高的流传度,但这些药物很难被大规模开发出来,而且其真正的医疗价值尚值得商榷。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药物的发明开始从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走向基于科学技术系统地研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的制药产业开始形成,以规范的科学研究为指导进行的药物研发最终获得了广泛共识。

现代的药物研发过程今天,每一款药物从实验室到用户手中都要经历长达数年之久且耗资巨大的研发过程。

一个标准的研发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 & Drug Discovery)临床前期试验(Preclinical Trials)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

基础研究包括对疾病和症状的研究,选择治疗目标和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新药的研发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对目标疾病的了解程度。

在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后,实验人员会根据疾病的发生原理选择一个治疗目标(Drug target)。

药物会和治疗目标发生反应,产生治疗效果。

通常,研究人员会在体外细胞、组织或者动物身上进行研究,选择出最有希望的治疗目标进行下一步测试。

FilmArray微流控芯片解密-2芯片内部结构剖析

FilmArray微流控芯片解密-2芯片内部结构剖析

第二部分:芯片内部结构剖析虽然FilmArray芯片功能复杂,但整个FilmArray芯片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上面的储液管组和下面的反应层(由于其本质为具有多个密封泡的柔性塑料故命名为柔性袋)。

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1:测试芯片由储液管组和柔性袋结构垂直塑封组成。

注意这两个部分并不是重叠排列,而是相互垂直排列,即将储液管组通过热塑封垂直封接到下部分的柔性袋。

其结构类似于将离心管并排(储液管组)竖立粘接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柔性袋)。

2.1 储液管组的基本结构储液管组是由12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储液管并列而成,该储液管的材质为PP,或其他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能够在内部真空的条件下不会发生明显变形。

储液管内部被抽成真空,便于内部固体试剂的长期保存和测试时液体试剂的吸入。

每个储液管内部预装有不同的冻干试剂,所以实际上内部储存的并非“液体”,而是“固体”。

在储液管组两端分别有样品入口和稀释液入口,用于加样。

如下图为了观察方便使用红色或蓝色液体填充储液管。

图2.2:上层储液管组和下层柔性袋结构。

如图2.2,从图中左到右的顺序,各储液管中冻干试剂分别为:1,过程对照材料(即裂殖酵母细胞,测试时同样经过细胞裂解,核酸提纯,巢式PCR,如果检测为阳性,说明仪器操作和化学过程正常,否则报错,不给出检测结果。

)2,-5, 清洗液,核酸纯化用。

6,核酸洗脱液7,逆转录/PCR-I反应液8,稀释液9,10,PCR-II反应液,含LCGreenplus+荧光染料11,空,或稀释液?反应液?12,空,用于收集PCR-II反应溢流液在专利US8409508中公开了这种储液管组的基本结构以及使用真空吸取液体的原理和过程。

如下图为单个储液管内部结构说明。

单个储液管通过热塑封的方式与柔性袋贴合在一起,其中储液管底部与柔性袋内部的反应池相连通。

储液管壁有两个开口,上面的开口为排气口,用于储液管封装时抽取内部的空气形成真空腔,下面的开口为试剂入口,一般为密封状态,刺破后试剂可被真空吸入。

微流控芯片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微流控芯片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微流控芯片是一种利用微型流体系统进行流体控制和分析的微型化芯片。

它将传统的实验室分析设备缩小到微型芯片上,实现了微型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

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环境监测领域、食品安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科学技术部设立的促进基础研究的重要资助项目,它旨在支持那些有潜力和创新性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对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原理微流控芯片主要利用微流控技术和微制造技术,实现微型流体系统的控制和分析。

它通常包括微流道、微阀、微泵、微反应室等组成部分,通过微小体积的导液系统实现对微流体的控制和操作。

微流控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米级管道和微器件对微流体进行快速和精确的控制,实现微流体的混合、分离、检测和分析。

2. 微流控芯片的广泛应用微流控芯片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微流控芯片可以用于细胞分选、蛋白质分析、基因检测等方面,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细胞和分子的精确操控和分析。

在环境监测领域,微流控芯片可以用于水质分析、大气污染监测等方面,可以实现对微量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和分析。

在食品安全领域,微流控芯片可以用于食品中毒物质的检测、食品成分分析等方面,可以实现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快速检测和分析。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微流控芯片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微流控芯片的支持主要包括对微流控芯片基础研究的资助和对微流控芯片相关应用项目的资助。

在微流控芯片基础研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一大批的微流控芯片材料、制备工艺、流体动力学、生物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项目。

这些研究项目在微流控芯片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微流控芯片相关应用项目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一系列的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项目。

这些项目在微流控芯片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装备设备、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推动了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微流控芯片五大优点及四大缺点分析

微流控芯片五大优点及四大缺点分析

微流控芯片五大优点及四大缺点分析微流控的五大优点(一)集成小型化与自动化微流控技术能够把样本检测的多个步骤集中在一张小小的芯片上,通过流道的尺寸和曲度、微阀门、腔体设计的搭配组合来集成这些操作步康,最终使整个检测集成小型化和自动化。

(二)高通量由于微流控可以设计成为多流道,通过微流道网络可以同时将待检测样本分流到多个反应单位,同时反应单元之间相互隔离,使各个反应互不相干扰,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对同一个样本平行进行多个项目的检测。

与常规逐个项目检测相比,大大缩短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高通量的特点。

(三)检测试剂消耗少由于集成检测的小型化,使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单元腔体非常小,虽然试剂配方的浓度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提高,但是试剂使用量远远低于常规试剂,大大降低了试剂的消耗量。

(四)样本量需求少由于只在小小的芯片上完成检测,因此需要被检测的样本量需求非常少,往往只需要微升甚至纳升级别。

此外还可以直接用全血进行检测,对于婴儿、老人、残疾人这些血量少、静脉采集困难的人群,使其检测更加方便;或者是非常珍贵稀少的样本,使其多项指标检测成为可能。

(五)污染少由于微流控芯片的集成功能,原先在实验室里需要人工完成的各项操作全部集成到芯片上自动完成,使人工操作时样本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例如在分子核酸类检测中,无论是样本本身,还是制备后准备用于检测的核酸,均会对实验室造成污染,气溶胶的扩散使得后续样本检测容易出现假阳性。

这也是为什么常规分子核酸类检测需要至少在3个房间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

微流控技术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正因为微流控具有以上几个重要的优势和优点,使其成为了POCT的首选。

而我们判断这类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需求和竞争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上进行判断。

微流控的四大缺点(一)核心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一个成熟的微流控产品,往往需要配套使用的试剂,核心的微流控芯片,芯片驱动平台,光电检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人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微流控芯片的分类
按应用领域
1.环境分析与监测类芯片
空气质量检测芯片
水质实时监测芯片
2.细胞培养与研究类芯片
重金属监测类芯片
有毒有害化合物类
细胞层受创愈合研究芯片 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流式细胞计数芯片
细胞常规培养芯片
05 微流控芯片的分类
按应用领域
3.化学分析类微流控芯片
芯片毛细管电泳类
阴阳离子浓缩芯片
EncompassMDx芯片控制仪
一次性芯片
09 国内微流控行业重点企业
华迈兴微——化学发光新锐
华迈兴微作为主要从事医疗即时诊断设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及配套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试剂卡 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极光”M2微流控化学发光分析仪集“微流控+磁微粒分离+POCT”三 大核心技术于一身,是全球第一台微流控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PCR技术
07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医学研究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层面,其重点应用领域便集中在生命科学,在微流控芯片平台上进行医学 研究已取得了很多进展,彰显了微流控芯片应用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及时诊断 组织与器官仿生 基因组学研究
微流控芯片的高度集成化,微流控仪器往往具有操作简便 ,仪器价格相对便宜,小而轻,能迅速出结果等优势,高 度切合及时诊断(POCT)的发展需求。
09 国内微流控行业重点企业
美晶医疗——液体活检潜力股
2018年2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正式审核通过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NanoLite Systems)自主研发的新一代CellRichTM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设备。据悉,该设备是目 前国内唯一通过国家认证的基于免疫磁筛选微流控芯片专利技术的自动化双模式循环肿瘤细胞筛选设 备,临床数据显示,可实现人体外周血中肿瘤细胞(CTC)的精准捕获。
对于有些药物的合成过程,中间往往存在副反应而影响了产物的收率或纯度,常规方法筛选 目标药物存在成本极高,耗时长且选择性低等问题,而微流控芯片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类问 题理想的替代技术。
副产物 目标产物
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合成苯基硼酸可得到选择性很高的产物,收率提高25%
07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分析检测
微流控芯片发展之初便是微全分析系统,所以其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是最成熟和最商业化 的。不管是药物毒性检测、环境、食物和水体污染检测,还是司法鉴定中犯罪物证DNA检测 ,以及数字核酸扩增检测(dDNA)中都可以找到微流控应用的案列。
我国体外诊断(IVD)产业规模
10 微流控芯片行业前景
全球市场前景 微流控产业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及时诊断和制药研究
-微流控器件市场:由2017年的25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5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 -微流控产品市场:由2017年的90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
10 微流控芯片行业前景
国内市场前景
目前来讲,微流控最大的产业化应用场景还是在于体外诊断(IVD)。而这一块其实国内市场空间就特 别大,首先诊断类医疗器械在整个医疗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对智能化诊 断检测类的医疗器械需求大大增加。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医疗的兴起,而互联网医 疗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智能化医疗检测终端问题,这些都需要诊断检测类的医疗器械。这些需求都 将成为微流控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张图看懂微流控芯片产业
曾佑鹏 2019-01-14
01 什么是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又称为芯 片实验室(Lab-on-a-chip),它 是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 的芯片上构建微型实验室分析平台 ,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涉及的样 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细胞 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 集成到一块很小的芯片上,由微通 道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 系统,用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实 验室的各种功能。
高度集成
微流控芯片可以实 现各种功能的高度 集成,微全分析系 统便是一个典型的 代表。
小型、自动化
能将多个单元步骤集中 在一张小小的芯片上, 通过流道、微阀门、微 泵等设计,实现整个检 测集成小型化和自动化
样本量消耗少
由于只在小小的芯片上 完成检测,因此需要被 检测的样本量需求非常 少,往往只需要微升甚 至纳升级别。
微流控芯片被Business2.0杂志称为“改变未来的七种技术之一”
02 小芯片、大世界
细胞培养
组织与器官仿生
单细胞功能蛋白组学
03 微流控芯片发展简史
04 微流控芯片的特征
由于微流控芯片能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 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且流体在微尺度空间表现出与宏观尺度流体不同的特征 (如热、质传递效率、层流、电渗等),使其具有样品消耗量少、分析速度快、操作成本底 以及集成度高等优势。
08 微流控芯片相关企业
国内企业
目前,国内也涌现了大量初创微流控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上深及其周边地区,企业类型 分为芯片设计制造、分子诊断、细胞检测、免疫诊断、生化检测以及综合性企业,其中上市 公司也有近十家,但是国内微流控企业真正商业化的产品还屈指可数,与国外企业在微流控 产品商业化上仍有较大差距。
2016-2018年微流控产业规模(亿美元)
微流控产业现状
94 相关企业 700+公司、400+微流控工厂
80 40 25.6
2015 2016 2017 2018
产品收入 并购 专利
2017年全球微流控产品收入90 亿美元,年增长率在18%左右
2015年之后产生的并购交易 达250亿美元
全球范围内有4500+微流控 专利
THANKS!
华迈兴微“极光”M2微流控化学发光分析仪
09 国内微流控行业重点企业
达安基因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中山大学雄厚的科研平台,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的集临床检 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 技企业。公司于2004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省高校校办产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常见的商品化数字核酸扩增检测检验平台
07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微化工
传统化工过程中的“三传一反”在微尺度下可得到强化,基于微流控技术发展起来的微化工 ,可实现化工过程“更好”、“更快”、“更安全环保”、“更经济”的优势,有望解决传 统化工存在的设备投资大、运行和维护成本高、过程能耗、安全系数高等问题。
芯片设计制造
分子诊断
08 微流控芯片相关企业
国内企业
细பைடு நூலகம்检测
免疫诊断
生化检测
09 国内微流控行业重点企业
博晖创新——HPV分子诊断爆款
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坐落于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一家生物医 疗高新技术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318)。其研制出的微流控产品“微流控核酸检测系统” GENPLEX平台,上市一年时间因HPV检测而成为爆款,现已拥有了100家终端医院。
4.高通量药物筛选类芯片
小分子检测类芯片
化学合成类芯片
胚胎水平药物筛选类
细胞水平药物筛选类
分子水平药物筛选类
05 微流控芯片的分类
按芯片材质
PDMS芯片
玻璃芯片
塑料芯片
石英芯片
PMMA芯片
06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工艺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技术起源于微机 电加工技术,针对不同材质的芯片 ,其加工工艺过程有所区别,目前 出现的微流控芯片加工技术有光刻 和蚀刻技术、等离子体蚀刻技术、 模塑法、软刻蚀法、微接触印刷法 、热压法等,以最常见的PDMS和玻 璃两种材质为例,其加工工艺流程 如右图所示:
“更好”
“更快”
高收率 更好的选择性
高时空收率 高生产能力
“更安全环保”
绿色化学工程 降低危险化学反应
的风险
微化工
“更经济”
低资金投入 低运行、低维护
成本
08 微流控芯片相关企业
国外企业
目前微流控行业全球有700+公司,微流控工厂数量有400+,国外相关企业主要是医疗保健、 生物制药、生物诊断等类型公司,不乏一些大型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的微流控产品主要为测 序仪、生化检测仪、及时诊断类仪器。
09 国内微流控行业重点企业
万孚生物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1992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从事医学检验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 该企业构建了完善的胶体金与胶乳标记层析技术平台、荧光标记定量检测技术平台、干式生化以及电 化学定量检测、分子诊断等技术平台,产品涵盖传染病、妊娠、心血管疾病、毒品、肿瘤疾病、代谢 疾病等业务领域。2016年通过投资Atlas Genetics的方式,万孚生物拥有微流控产品io分子诊断测试 仪。
微流控芯片内单元构件的尺度使它有可能同时容纳分子、 细胞、仿生的组织,甚至器官,从而在芯片上构建组织与 器官仿生实验室。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出现,解决常规细胞分析中遇到的难于 操纵、成分复杂且含量微小、无法提供复杂微尺度生长环 境等问题,从而实现从单细胞水平进行基因组学研究。
07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药物合成
美晶医疗CellRichTM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设备
10 微流控芯片行业前景
市场容量
根据Yole电子产业消息预测,基于微流控的设备在2017年市场达到25亿美元,预计2022年达 到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market&market预测,2017年微流控相关市场价值为80.28 亿美元,预计在预测近期内将以22.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279.1亿美元。
PDMS芯片
玻璃芯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