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答题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答题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1.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2)作者形象。

如: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景物形象(1)情景。

融合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感悟与看法。

(2)意象。

承载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

常见意象举例:孤城——戍卒乡思寒砧——思妇思念征人浮云——身世飘泊/离愁别绪/小人当道菊花——坚贞高洁,傲岸不屈梅花——高洁,不同流合污梧桐——凄凉悲伤子规(杜鹃)——凄凉、哀伤、思归鹧鸪——旅途艰险或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愁月——怀念远方亲人蝉——高洁,或凄凉蟋蟀(秋虫/促织/纺织娘)——思妇思征人芳草——离愁别绪,或反衬荒凉衰败黍离——反衬衰败,或表达故国之思乌鸦——荒凉,或无家可归之痛苦芭蕉——抑郁愁苦大鹏——高远志向猿啼——凄凉悲哀、羁旅之愁香草——坚贞节操、高洁人格燕雀——小人长亭、灞桥、南浦、杨柳——惜别(3)意境有情之景,是景与情的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包含了诗词的感情基调和所描绘的景物特点。

3.事物形象(略)4.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①比兴手法(或托物言志)(塑造事物常见)②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常见)③烘托渲染(三者皆可)④对比衬托(三者皆可)二、语言1.炼字。

①传神显旨的词。

(有时称作“诗眼”)②以动衬静的词。

③化静为动的词。

④以实显虚的词。

⑥以乐衬哀的词。

⑦叠音词。

⑧颜色词。

⑨拟声词。

⑩动词。

【炼字题答题步骤】①(有特殊意义的字词)进行适当解释②指出手法(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③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④形式上的表达效果(淋漓尽致地,含蓄委婉地,承上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⑤必要时联系上下文2.句法。

读懂诗歌要注意颠倒语序,注意句式倒装。

3.风格。

如:清新雅致,质朴直白,恬淡平实,含蓄隽永,简洁明快,绚丽飘逸,雄奇奔放,雄浑壮阔,雄健恣肆,形象生动,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三、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A.描写方式①正面描写(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②侧面描写③白描④景物描写⑤动静结合,虚实结合,……B.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即景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侧重写景物)(2)寓情于景(侧重写景,但情藏得更深)(3)情景交融(景情皆侧重)(4)用典借典故含蓄抒发自己感情,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求: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 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意象: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 春雨初霁》)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 心境)。
请记住:任何鉴赏题的答案中应该有适 度的引号。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 (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 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意象+用典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意象+用典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现代文阅读也可用此思路。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一、诗歌内容分类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题材角度分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

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词鉴赏的术语和方法,考前再看一遍

诗词鉴赏的术语和方法,考前再看一遍

诗词鉴赏的术语和方法,考前再看一遍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答题方法1.鉴赏意象型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②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④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题过程】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自把孤樽擘蟹斟”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柔橹风前语夜深”是物我相通的拟人化的句子,其中“自”“孤樽”“柔橹”“语”等词是关键词语。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鉴赏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说说它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的关系。

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说出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④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过程】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大全

一、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大全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顶真、排比、设问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3.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对比、铺陈、象征、联想、想象、照应、抑扬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二、方法总结:(1)明确表达技巧(2)找出依据(3)分析好处(4)指出表达效果(感情、旨趣等)一、虚实结合1..虚:①梦境②神仙鬼怪之境③已逝之景,回忆④想象的未来之境(主观,梦忆,想象,过去、未来)实: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对眼前实在的景物或场面进行描写(客观,现实,眼见,当时)2.答题模式:(1)指出手法;(2)哪里(阕、句)虚写,写了什么(内容);(3)哪里实写,写了什么;(4)使什么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等表达效果3.表达效果:(1)丰富诗中的想象,开拓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2)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刻而充分;(3)虚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4)虚景和实景形成渲染烘托,丰富诗歌意象4.例证:(1)“虚”:①二、动静结合1..动:动作形态(常动物或人的行为、声音,流水、风)静:静止状态(常静景)2.答题模式:(1)指出手法;(2)指出动景/静景;(3)指出静景/动景;(4)动静结合的好处3.表达效果:(1)突出事物特征(将描写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或衬托出环境的安静/宁静/幽静);(2)使文章灵活多变,富于诗意,充满美感;(3)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4.使用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静衬动5.典例:《山居秋暝》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明月松间照”为静景,是所见;“清泉石上流”为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的风景画;“竹喧”衬山静,是所闻;“莲动”衬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华版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华版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华版对于古诗歌的鉴赏一直是我们语文考试的考点,要想做好古诗鉴赏题就要利用好古诗大答题技巧,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技巧精华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诗歌鉴赏技巧精华版(一)(1)意象特点:解释意象在句中的表层含义+该词描写的景象,该词表达的情感或意境本诗(本联)选用XX的XX、XX的XX,渲染了XX 的氛围,术语的概括作用(如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XX的情感。

画面特点:恬静优美、清远含蓄、清新明丽、孤独凄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幽寂寞、沉郁忧伤、和谐静谧、阔远苍凉、高远辽阔、和平冲淡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魂壮阔、萧瑟凄冷、宁静安详、雄奇瑰丽、虚幻飘渺、萧条冷落、繁荣富丽。

(2)意象的含义:描绘诗中表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氛围的特点)+交融的感情描绘了一幅XX(名词)XX或描绘了一幅XX图(时间+季节+人物活动),营造了XX的氛围,表达了诗人XX的感情。

飞鸟:自由鸥鸟:毫无心机、不与人争斗、悠闲自在的生活、归隐、与世无争孤鸟:思乡、思归、离群、失群青山:永恒、历史沧桑、永恒不变的深情故山:故乡捣衣、砧声:思乡流水:情感的阻隔、情感的表达浮萍、飞蓬:漂泊船:隐居、漂泊落红、落花: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红颜易衰、时代由盛转衰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遇、杜鹃:思乡、漂泊杨柳、兰舟、关山、长亭、鹧鸪:离愁别绪春日、清风、明月、清泉、小溪、花草:闲情逸致乌鸦、杜鹃、猿、蝉:衰亡、哀婉、凄楚登楼、凭栏:报国壮志、悲慨、激愤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人事代谢、羁旅行驿之苦小楼:思念闲情(3)字词推敲: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和作用这一字在句中的意思是XX,运用的了XX的修辞,写出了XX的景象,表达了诗人XX的思想感情。

(4)人物形象分析: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这首是描写了XX(特定的环境和氛围)的一个XX(思想、性格、特征)的XX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

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

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孤寂的心境。

二、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

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典故的类别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放言》)②暗引:功名图麒麟。

(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分析典故的方法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

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

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

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

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三)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一、语言艺术鉴赏语言的风格1.朴素与绮丽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一、诗歌内容分类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题材角度分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

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从设题角度分二、评价主旨类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等。

三、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旷达、悲苦、洒脱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林升《题临安邸》(3).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4).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王昌龄《从军行》(2) 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3).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陆游《示儿》(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李白《子夜吴歌》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贾生》韦庄《台城》(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A、抒情手法: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画龙点睛,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铺垫、伏笔5、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具体手法简析——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

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6、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丰富诗中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审美空间,形成强烈对比效果,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衬托:正衬用相同东西来衬托,反衬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13、抑扬:为使人信服,或防止别人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1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1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1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19、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20、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21、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