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终端

合集下载

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

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
( c o l f Co ue c n e n n i ern S h o mp trS i c d E g n ei g,S u h a t ie s y,Na j n 2 1 8 ) o e a o t e s Unv r i t n ig 1 19
Ab ta t The t c ol g e o r l s o d n c e sa sr c e hn o i sf r wi ee sbr a ba d a c s nd mob l v c s h vebe n c n n ie de i e a e ha gi g ve y f s .Pe l xp c ha n o m a i nd s r i e a e i e e r m he I e ne ny i r a t op e e e t t ti f r ton a e v c s c n be d lv r d f o t nt r t a tme a n whe e e e ie t y a em o i . Und rt ur e tc r u s a e ,t ob l nt r e nd a y r v n wh l he r v ng e he c r n ic m t nc s he M ie I e n t be o e n e r i e hn o y a xp c s t o u n a c e e a e a e Th ha lng s c m s a me g ng t c ol g nd e e t o gr w p i n a c lr t d p c . e c le e
a e urt nd prv c r t c i . I s e s nta o o f t e x o e t u a nt lt o nd s c iy a i a y p o e ton ti s e i lf rUSt ur h re pl r hef nd me a he —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

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

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

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大模式1.移动社交将成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2.移动广告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3.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4.手机电视将成为时尚人士新宠5.移动电子阅读填补狭缝时间6.移动定位服务提供个性化信息7.手机搜索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推器8.手机内容共享服务将成为客户的黏合剂9.移动支付蕴藏巨大商机10.移动电子商务的春天即将到来移动互联网形式:渠道推广、联盟推广、手机应用商店推荐、手机预安装和app 开发。

主要局限屏幕太小这使得它很难或根本不可能看到依赖于标准尺寸的台式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和图形。

缺乏窗口桌上型电脑,能够打开多个窗口并且在在时间允许上进行多重任务和轻松恢复到以前的页面。

在移动网络中,只有一个网页在同一时间上进行显示。

导航最多的移动设备不使用类似鼠标的指针,而是单纯的向上和向下滚动功能与触摸设备,从而限制了灵活性的导航。

缺乏Javascript和Cookie-多数设备不支持客户端脚本和存储的Cookies(智能手机和iPhone除外)--已广泛应用于大多数网站提高用户体验,促进验证数据输入提高网页访客交互体验等的关键web应用,然而多数移动设备的web端并不支持。

简述移动终端特点

简述移动终端特点

移动终端特点引言移动终端是指可以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终端的特点,包括便携性、多功能性、智能化、个性化以及安全性。

便携性移动终端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便携性。

与传统的台式电脑相比,移动终端小巧轻便,可以随时随地携带。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咖啡厅里还是旅行途中,人们都可以方便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各种操作。

这种便携性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多功能性移动终端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远远超出了传统电话和短信通信的范畴。

现代的移动终端可以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发送短信和邮件等基本通信功能。

同时,它还具备浏览网页、观看视频、听音乐、拍照、录像等娱乐功能。

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程序,如社交媒体、新闻阅读、购物支付和在线学习等。

多功能性使得移动终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

现代的智能手机配备了强大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中,例如语音助手和人脸识别等功能。

智能化使得移动终端更加智能高效,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移动终端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设置选项,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定制。

用户可以更改手机主题、壁纸和铃声等外观设置,以及调整通知提示、字体大小和屏幕亮度等使用设置。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下载安装各种应用程序来满足个性化需求,如游戏、社交网络和健康管理等。

个性化使得移动终端成为每个用户独一无二的工具。

安全性移动终端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移动终端经常与互联网连接,因此存在被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的风险。

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移动终端厂商和开发者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

这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密码锁和加密通信等技术手段。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技术最全阶段作业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技术最全阶段作业

3. 根据应用场合和社会功能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可分为三种组合类型:A. 商务型B. 社交型C. 移动性D. 组合型4. 根据提供方式和信息内容的不同,动业务应用。

A. 移动公众信息类B. 移动个人信息类C. 移动电子商务类D. 移动运营模式类A. 移动B. 业务C. 运营D. 安全网安全控制技术3. 移动互联网的协议中,用于数据表示的协议是。

A. HTTPB. HTMLC. TCP/IPD. XTML4. 网络层在OSI参考模型中位于第三层。

6. 一个完整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网络子系统NSS、_______、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和移动台MS四大子系统组成。

A. 无线网络子系统RNCB.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C. 无线基站控制器BSCD. 无线基站收发信机BTS 知识点: 2.1 2G时代的组网技术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7.WCDMA网络的组成包括UE、__B___、CN、EN。

A. ETRANB. UTRANC. UEDGED. UPRS8.WiMax是一种可用于__C__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A. 广域网B. 局域网C. 城域网D. 个域网9. 目前流行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b所在频段为__A___Hz。

A. 2.4GB. 5GC. 900MD. 2000M1. 开放移动联盟(0MA)组织制定移动D的技术引擎等标准。

A. 物理层B. 传输层C. 网络层D. 应用层2. B制定了基于Web基础应用技术的技术规范。

A. 开放移动联盟(0MA)B. 万维网联盟(W3C)C. 移动通信联盟(MTA)D. Web技术联盟(WTC)3. 在GSM系统中,给每个移动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国际用户识别码_ IMSI ___,它永久地属于一个注册用户。

A. IMSIB. TMSIC. ISDND. MSISDN6. 引入GPRS技术需要在GSM核心网引入3个主要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发展趋势一、引言自从1990年代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后,它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出现,则将互联网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已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智能终端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阐述。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2008年,苹果发布了第一款iPhone手机,从这时起我们正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学习知识、与他人交流、丰富我们的生活。

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一些新的技术和趋势将会出现。

1.5G网络将进一步普及2019年是5G商用元年,5G网络带来了更快、更稳定的网络体验。

但由于5G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高,5G网络并不会在短期内完全取代4G和3G网络。

5G网络的全面应用大概还需要5年的时间,中间将会伴随着4G、3G以及WiFi网络的频繁出现、更新、演进。

2.移动支付将得到进一步推广穿戴设备的普及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支付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在未来,移动支付将会拓展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上,如3D打印、虚拟现实、物联网等。

3.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的设备可以具备自动识别,自动推荐以及智能交互的能力。

未来有可能出现智能家庭用户界面,实现人机协作,让我们的居家生活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三、智能终端发展趋势智能终端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产品,正逐渐完善和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看未来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趋势。

1.多模态交互在未来的智能终端中,我们将会看到语音、手势、甚至是面部表情交互方式的出现。

这些交互方式将会协作工作,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可穿戴设备的广泛使用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智能终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随时监测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记录日常运动轨迹,并且成为消费支付的工具。

互联网终端有什么用途

互联网终端有什么用途

互联网终端有什么用途互联网终端是指通过网络进行连接的计算机设备,包括传统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终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互联网终端的一些主要应用和用途,以及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

1.信息和通信:互联网终端作为信息传输工具,可以通过浏览器、应用等方式获取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例如新闻、教育资料、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

同时,互联网终端也提供了多种通信工具,例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电子商务:互联网终端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在线购物,浏览商品信息、比较价格、下订单等。

同时,互联网终端也为企业提供了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渠道,拓展了市场和客户群体,并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

3.社交媒体:互联网终端为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互联网终端,人们可以在距离很远的地方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观点和体验。

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情感、建立社交网络的重要工具,也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社交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在线学习和教育:互联网终端为在线学习和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互联网终端,人们可以参与在线课程、培训班,获取各类教育资源和学习材料,进行远程教育和在线评估。

这为学生、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5.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互联网终端提供了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的便利。

通过互联网终端,人们可以进行在线支付、转账、理财和投资等。

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互联网终端也为金融服务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体验,例如个人财务管理、理财咨询、风险评估等。

6.娱乐和文化:互联网终端在娱乐和文化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互联网终端,人们可以观看和下载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享受各种娱乐和消遣。

简述移动终端的技术特征

简述移动终端的技术特征

简述移动终端的技术特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移动终端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便携性移动终端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携性,它可以随时随地携带,方便用户随时进行各种操作。

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主要得益于其小巧轻便的外形设计和高度集成的硬件设备。

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如GPS、加速度计、陀螺仪等,能够实现定位、导航、计步、健康监测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生活体验。

二、多点触控屏幕多点触控屏幕是移动终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指在屏幕上的滑动、点击、缩放等操作来进行各种操作。

多点触控屏幕的实现需要先进的触控技术、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和优秀的软件支持,这些都是移动终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点触控屏幕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用户的操作方式,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各种操作。

三、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移动终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与外界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无线通信的实现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高速的网络支持和优秀的硬件设备,如Wi-Fi、蓝牙、4G网络等。

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消息推送、社交软件、视频通话等方式与亲友交流,随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和动态。

四、移动应用移动应用是移动终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让用户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操作和服务。

移动应用的实现需要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优秀的应用架构和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如Android、iOS等移动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

移动应用的出现丰富了用户的应用场景,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操作和服务,如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娱乐等。

五、安全性移动终端的安全性是其技术特征之一,它可以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

安全性的保障需要先进的安全技术、优秀的安全策略和完善的安全机制,如密码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

移动终端的安全性保障让用户可以更加放心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各种操作和服务,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移动终端:变革趋向移动互联网

移动终端:变革趋向移动互联网

英 寸 的移 动 终端 即 将成 为 移动 互 联 网时代 的 新 宠。分 辨率 则 直 接 关系 到屏 幕 的清 ea , 2 1 8 16 0 16× 2 后, G 3 0 2 0J 导 /t 自18× 2 、 7 ×2 8 7 2 。 QV Af 2 x 4 主 的 时代 也将 成 为过 去 , 用户 对移 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视频 等多 媒体 应用 体 验 的更 高要 求下 . 在
V A( 4 x 8 甚 至S 6 8 0 6 0 的 手机 屏 即将 面世 G 6 0 4 0l V A( 0 x 0 )
在 以 上所 述 的屏 幕参 数 中, 质可 谓最 重 要 , 质 的选 择直 接 关系 到屏 材 材 幕 现 实速 度 、 色彩 饱 和 度、亮度 、 比 度以 及 能耗 , 移 动终 端 的 不停 更新 对 在
端 处理 器 开 始 , RM9 主频 提 高 到 了 0 M H 至 4 0 H , A 将 2 0 z 0 M z 到AR 1系 列 不仅 可 M 1
A s 5 M 31 T M3 0 {A 5 7 l
∞ 目
首款 单芯 片 解决 方 案的 推 出就
是 集 成 理念 的 最 佳体 现 在 基 带 芯片 架 构 方 面 , 初 的 “ 最 双 核“ 理是 原 个 DS 进行 物理 P 层 基 带信 号 处 理 , 个处 理 器 一
换 代中 , 显示 屏材 质 经 历了S N C T U B T D 、 E T T T 、 S N、 F 、 F B OL D、 F 等变 迁。
度 , 得 集 成 多种 功 能 的 多频 使 多模 射 频前 端 R 芯 片, F 将成 为
今后 移动 终 端射 频 芯 片的主 要 发展 趋势 。 另外 , 字 射 频 技术 的 发 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三网融合是传媒和通信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但由于目前电信运营商和广电部门的利益纠纷不断,三网融合迟迟没有进展。

相反,互联网企业和终端制造商主导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如火如荼,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逐渐突破了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的壁垒。

本文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状况及优劣势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可行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终端瓶颈盈利模式1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状况和瓶颈简析移动互联网终端(MID),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

最早源于2008年IDF大会上英特尔推出的一种新概念迷你笔记本电脑。

在英特尔的定义中,这是一种体积小于笔记电脑,但大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装置。

随着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概念的不断演进,目前普遍认同的概念是它可以包括手机、迷你笔记本等各类能够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设备。

同时,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交互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以数码消费领域的引领者苹果公司为例,他先是推出了能够通过WiFi装置访问互联网的iTouch,随后又把手机和iTouch的功能融合在一起为消费者带来了iPhone,最新产品iPad则是能够通过3G和WiFi两种途径访问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这些都表明各种类型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给移动终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一些新问题。

1.1 硬件发展状况和瓶颈首先,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操作舒适性对产品提出了较高要求。

移动终端既要在体积上满足随身携带的便利性,又要满足消费者对屏幕尺寸的最大化选择,虽然目前的技术实验已经研制出了可折叠的屏幕,但是实现量产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

其次,国内3G运营商的相对垄断和网络壁垒给硬件发展带来了不少阻碍。

在目前MID 和手机相对独立的状况下,国内的MID产品一般可以通过WiFi等方式接入互联网,但并不支持3G网络,降低了它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而手机的3G网络也面临着三种不同网络制式,用户难以取舍的尴尬现状,这些都是移动互联网终端融合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阻力。

1.2 内容发展状况和瓶颈首先,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软件发展目前较为成熟的只有苹果公司,他的软件可以实现在iPhone和iPad两个平台通用,而Google公司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 Mobile都是针对手机平台的,在MID平台上的兼容性较差,系统运行不稳定,还需要一定的完善。

其次,国内的开放内容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国外智能手机发展过程中手机制造厂商主导的软件开放平台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一些网络应用类程序更是提升了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的利用率。

但国内除了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内容平台之外缺乏有效的内容获取途径,不仅拱手将市场让出,也不利于培育消费群体,阻碍了产业的迅速发展。

虽然目前存在着种种障碍,但从移动互联网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移动终端的融合是一种必然,最终将实现一体化的终端产品。

实现娱乐终端、手机、上网本等各项功能的整合。

我国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业务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可是在二者之间的融合上却非常落后,目前在国内企业中没有任何一家能将产品线涵盖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业务,从而找到企业最核心的价值,实现盈利。

因此,移动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内能否出现一批有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企业组织,在熟悉本土环境的状况下进行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运作。

2 以AppStore为例分析苹果的盈利模式苹果公司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数码消费品公司,从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以来,苹果明确向世人表明了他的视野并不仅仅在电脑领域,而是广阔的市场。

苹果在推出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数码产品的同时,更开创了具有附加值的内容服务模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苹果公司改变了以往传统制造业单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模式,而是把苹果带入了一个“产品+服务”的时代,先后推出了iPod+iTunes模式和iPhone+App Store模式。

如图1所示,App Store的模式是较为典型的内容聚合平台模式。

由程序开发的爱好者将制作的程序上传至App Store的管理平台,并确定其要出售的价格(也可以是免费);App Store审核通过后则将产品放到网络商店之中,供苹果爱好者下载;使用者在下载过程中需要对有标价的产品进行支付,App Store的平台会将收入按比例返还给程序开发者。

在这一过程中,苹果提供平台和开发工具包,并负责日常的管理和营销服务,开发者自主开发程序,并可以自由定价。

苹果占有30%的收益,程序开发者得到70%。

据估算,App Store开业10个月的累计下载量超过了10亿次,按照免费程序同付费程序的比例在15:1至40:1之间计算,App Store的盈利在2000万美元到4500万美元之间,成为了硬件销售之后苹果公司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3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盈利模式分析3.1 传统内容提供模式和聚合平台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碎片化和多样化需求。

受众接受娱乐和信息在时间上的碎片化要求能够随时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网络,而多样化需求则要求移动终端能够提供网络服务之外的个性化内容。

电子书、网络游戏、音乐、音频等媒体内容通过桌面互联网的传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

内容提供者直接或通过内容提供商向与网络运营商合作,运用移动技术对传统网络的内容进行转化和传输,以有偿方式出售给消费者。

传统内容提供模式如图2所示,这种传统模式可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可以得到应用。

聚合平台模式是在内容提供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典型的就是苹果公司的App Store、诺基亚的Ovi商店、Google的Android市场等内容交易平台,平台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进行分成,这些平台的出现降低了对网络运营商的依赖,并且使移动互联网呈现出了不同于桌面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更体现了移动互联网对内容要求的提高。

与此同时,内容提供模式也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RSS抓取式阅读为例(RSS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服务商通过定制化的服务,把提供给受众的网络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和梳理。

打破了以往传统模式和聚合平台模式下的单向结构,受众可以有选择性的获取信息,提高了用户的粘性。

未来的电子出版,尤其是报纸的电子出版很可能会借助于RSS模式,通过平台式服务,将不同媒体的不同版块聚合起来,在方便读者的同时更精准的进行广告投放或者采取收费订阅制度。

3.2 基于位置的SNS和LBS融合模式SNS社区是在六度分隔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社区,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社区在新世纪的互联网浪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代表着桌面互联网发展的发展的一个高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NS社区也纷纷推出了针对移动用户的客户端。

但是由于用户黏性的降低和盈利模式的制约,传统的SNS社区也面临着新的冲击。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无论是SNS还是LBS都不是网络时代的新概念,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尤其是3G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未来两者的融合将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整合效应。

SNS社区有着庞大的真实注册用户,而LSB得出现则改变了SNS社区中原有的人际关系构成,使得用户之间关系呈现出多元化。

而且正是由于LBS的位置服务,使得原有的虚拟社区和现实世界有了良好的对接,商家企业成为LBS服务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商家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良性、迅速互动,因此网络企业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改变了SNS社区盈利模式不够完善的状况。

如图3所示。

3.3 移动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模式移动金融服务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应用,也是目前国内网络运营商、商业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组织重点布局的市场之一,包括手机银行、手机支付在内的移动金融服务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

以交通银行为例,作为上海世博会的赞助商,交行为世博会的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

首家推出了手机银行ATM取款业务,客户无需使用银行卡就可以在ATM上取现,世博会期间,只要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游客就可在世博园区进行手机直接支付业务。

另外,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

交易完成后,中国移动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有意就共同发展移动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展开紧密合作。

移动商务(M-business或Mobile Business)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网上商务活动。

移动商务可方便商家高效地与用户接触,允许他们即时访问关键的商业信息和进行各种形式的通信。

移动商务是对桌面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拓展,伴随着3G技术和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移动商务的时效性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

以国内规模最大的C2C电子商务企业淘宝为例,在网络购物逐渐成为消费者大众化选择的趋势下,淘宝加快布局移动电子商务,联合中国电信推出了方便卖家的定制手机,也提供了W AP网络版的淘宝网站和针对潮流趋势的iPhone、Android手机客户端,方便买家通过手机浏览并购买商品。

而由淘宝研发的支付宝体系目前已经为超过46万商家提供广泛的支付服务,日交易额达到十余亿。

在未来的3G 时代,淘宝凭借其庞大的C2C消费群体和支付宝体系,必将在移动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的融合领域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4 结语在上述移动互联网企业产业链整合的趋势下,以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传统互联网企业以及新兴移动互联网企业为核心的四个产业生态系统将形成,中国移动互联网四象竞争格局逐步显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四方博弈的结果。

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发展,但在现阶段更需要的是合作与融入,只有共同目前的产业壁垒,求同存异,才能在发展中壮大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

参考文献:[1] 移动互联网潜伏“3G”[N].华夏时报,2009-5-29(29).[2] 中移动398亿元入股浦发行[N].成都晚报,2010-3-11(22).[3] 董燕丰.关于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之支付宝资金支付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