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初中名家散文写作教案

初中名家散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家散文的特点,感受名家散文的魅力。
2. 通过学习名家散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人生的情怀。
3. 引导学生运用散文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名家散文选读:选取冰心、朱自清、鲁迅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2. 散文写作技巧探讨:通过分析名家散文的特点,总结出散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3. 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名家散文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名家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语言、情感和思想内涵。
3. 作品阅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选定的名家散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散文的魅力。
4. 写作技巧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家散文的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方式等,让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经验。
5. 写作实践: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运用所学到的散文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互相评价、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家散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掌握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散文写作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 教师要注重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名家散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名家散文的特点,感受名家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的写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
三、教学重点
1. 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
2. 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现代散文作品,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现代散文作品,讲解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效果。
八、课后作业
1. 阅读一篇现代散文作品,并撰写阅读心得。
2.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篇自己喜欢的现代散文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九、教学资源
1. 经典现代散文作品集
2.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
3. 互联网资源
十、教学时间
1课时
十一、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方法,培养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课文散文教案

教案名称:八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家庭、亲情、责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家庭、亲情、责任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如何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莫怀戚及作品《散步》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家庭、亲情、责任的思考。
4.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5.情感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谈论对家庭、亲情、责任的认识。
(2)学生进行课堂作文,表达对家庭、亲情、责任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个人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责任感的作文。
3.预习下一节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散步》,激发他们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美好品质。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帮助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2. 散文的主题与结构3. 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讲解散文的主题与结构:讲解如何通过选材、构思、布局等方面来表达主题,并分析一些典型的散文结构。
3. 讲解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运用、词语选用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语言特点。
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初中生散文佳作,让学生欣赏、分析并模仿。
5. 练习与创作:布置一些散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等。
2. 示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散文佳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3. 练习法: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 反馈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散文写作的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对散文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散文佳作选集:用于示例和欣赏。
2. 散文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散文佳作和写作技巧,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拓宽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主导思想:中考中的散文阅读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试题部分,很多学生从心理上就对其产生恐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也很大,面对教师讲课难,学生理解难,答题得分难的三难问题,特将总结出的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绍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
训练目标1、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的理解)3、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一、训练方法——讲练结合法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
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15条中有5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加强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追求的目标。
3、评价鉴赏能力评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尽管只是初中生,但仍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散文》的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写作技巧。
熟悉经典散文作品及 其作者。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 特点和风格。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鉴赏不同类型的散文 。
能够运用散文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
散文的分类
总结词
掌握散文的分类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散文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叙事散 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随笔、杂文、游记等。不同 类型的散文各有其特点,但都体现了散文的自由、灵活和多样化的特点。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总结词
明确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详细描述
散文与其他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诗歌相比,散文的语言更加接近口语,不强调音韵和节奏;与小说相比,散 文不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外,散文在结构上也比较自由,不像小说那样有严 格的结构安排。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散 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讲授法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散文的魅力、价值以及鉴赏方法等内容通 过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散文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 反馈,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话 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促使 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观点的方法。在《 散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散文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引出散文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散文的特点。
二、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分发准备好的散文作品,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自由等。
3. 学生分享对散文作品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写作技巧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安排等。
2. 学生举例说明散文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2. 学生分析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审美价值,如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散文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让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学生在散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限。
初中散文语文教案

初中散文语文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
3. 学会欣赏散文中的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散文中的美景。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散文,谈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 提问:什么是亲情?亲情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和亲情。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谈论亲情对自己的成长的影响。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亲情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亲情的美好。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有柳暗花明时,我相信!
❖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 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 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 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 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 力的语言。
二、教学内容泛化
二、教学内容泛化
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 第二、吹拉弹唱,花拳绣腿的各 类活动充斥课堂。 第三、教学中盲目地“拓展延
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何确定我们的教学内容?
1、熟读课标、吃透课标,以课 标作为行动指南。
❖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 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 4、在学习《蔚蓝的王国》一文时,请同 学任选一处进行妙点揣摩。
如何才能具有“解读文本的真功夫”?
❖4、真正走进文本,读懂文章各 部分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5、能够读懂作者的写作目的。 ❖6、切记“观点在作者,答案在文
中”,切不可用“解读生活”代替 “解读文本”。 ❖7 、 “海量阅读”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六、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如何才能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 自然链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 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掌握要领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渗 透写的思想,要有意识的带领学 生去关注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特色, 并结合这些特色,穿插一些有挑 战性的、有创意的练习形式。
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课 堂练笔呢?
2、能够通过提问将旧经验与新问题进行钩连的问 题。
3、难度大,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 4、学生容易忽视,又对解读文章起到重要作用的
问题。 5、评价性的问题。 6、欣赏性的问题。 7、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问题。 8、用头脑风暴的办法,让学生自学课文后自己提
出问题。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四、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2、能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能够 读出这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双 关语)
❖3、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看到作者真正 想表达的东西。
•结合文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 1、你认为《春》一文中的几个小标题的 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 2、你认为《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标 题是否恰当?为什么?
❖ 3、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背影》的主题 思想吗?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一、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
认真思考。 二、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进行咀嚼品味。 三、引导学生对文章难点找准突破口。 四、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质疑。 五、引导学生对文章“留白”进行大胆想象。 六、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思考。 七、注重课堂的显性交流与隐性交流。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 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 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
课堂练笔
1.仿写 2.改写 3.简写 4.补白 5.化“我”入文
总有柳暗花明时
你用淡淡的笔调,诠释一段忧伤的过往,你用孤独与 温暖的气息描抹一缕疏离的情感。几米就是这样的,带给 我们无数感动与欣喜。
一弯醉醺醺的月亮搁浅在深蓝的天际,红色的蔷薇 盛开在夜幕的比邻,也许男女主人公都在寻找鸟儿停留过 的足迹,拍动过的空气,但都因为向左走、向右走的陋习 错失了那份记忆,谁能想象这一切竟然是一个身患重病的 人用美好与哀愁交织出来的悲欢世界。几米在病魔面前, 他没有丝毫的怯懦,他总是带着坚强与执着,勇敢了一次 又一次。在他的画里,我们永远看不到生生死死的绝望, 只能寻找到一点小小的迷离与惆怅,也许你还能在那花花 雨雨里找到一丝微醺的悸动,那是几米在诗情画意中潜藏 的柳暗花明,因为他相信,在这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只 要“最深的黑夜即将过去,金黄的月亮就会出来”,这种 真挚且纯净的希望,就像露水激起涟漪引动内心的一方惊 喜。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主讲: 昆明十中 袁 蕾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一、在备课时除了关注怎 么教,更要关注教什么。
一、教学目标虚化 二、教学内容泛化
一、教学目标虚化
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 不实。 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 “游离”的现象。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从《滚滚红尘》中逃脱的身影,却永不能相信她自 缢的现实。海子与三毛,在自己内心的严寒中枯萎, 他们始终没有等来柳暗花明。
几米走过坎坷,走过铿锵,走过了寒风烈雪的人 生低谷,走进了一个和风细雨、柳条摇曳,暗香浮动 的春天。所有的人仍然羁绊在他美好的红尘小爱中, 所有的人一如继往爱着他诙谐的调侃。“我们错过了 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
4、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 为
世范”
它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 论与实践,做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 间的辩证关系。大师终究是大师,仅八个字就生动 地、带有诗意地道出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
5、爱就是信仰,良心就是 宗教。
•如何才能具有“解读文本的真功夫”?
❖1、深入文本,反复咀嚼。(解读文本 的关键是走进文本,其关键在于:敲 开词语的外壳,走进内容。)
几米曾经写过:“街上的灯忽明忽暗,我的大头鞋打 在石板路上寂寞的响,我知道这条路不是我一个人在走。” 是的,几米用坚强与希望走出了人生的坎坷,迎来的是一 次如同蝶变般的际遇。他的笔调变得更加婉转细腻,更能 镌刻白天与夜晚巧妙地邂逅,更能雕镂大人与小孩的默契, 那是一种把浮华交给时光洗涤后的内敛,是一种从宁静、 渺小、虚弱的空间中脱颖而出的唯美。几米总是在绝望里 遇见美丽的惊喜,他笔下烟霞频升,他内心星光闪烁,他 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他的世界湮灭了迷惘、哀痛、寂寥、 只剩下清亮与明朗。
与几米不同,海子、三毛他们无法补起残破的春天, 他们无法走出余留的寒冬。当他们内心超脱现实的美满无 法被生活饱含时,他们都选择了自我的解脱。他们也许只 相信,人生不过一场迷藏的虚空大梦,韶华白首,所有的 希冀不过是给圣灵的膜拜罢了。我还记得海子的“面朝大 海,春暖花开。”却无法承受他选择躺在铁轨时的寒冷, 我还记得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内心独白,我还记得她笔 下簌簌作响的橄榄树,我还记得她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二、备课时除了要考虑“我” 如何教,更要考虑学生如何 学。。
学情分析 一、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视
野 三、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
力 四、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期望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三、力求以问题为纽带来 组织教学,且所提问题质量 较高。
提问作为“弊病”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步步为营”的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 着学生向老师的“板书”设计靠近的阶 梯。
2、“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 绵延自己讲习的桥梁。
3、“随口而出”的问与答没有美感和激 发力,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网络。
4、信口而来的“追问”,在很多时候窒 息着课堂教学的气氛。
哪些问题该提呢?
1、有利于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有利于养成学生 良好习惯的问题。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要点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
“解读文本的真功夫”
我们是否具有“解读文本的真功夫”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一个人只要内心有所坚守,抬头或 低头只是外在的形式。
2、除非你弯下腰,否则别人不可能骑 到你的背上。
3、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 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
(1)能体会到你对他好。 (2)懂得你有利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