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

合集下载

【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孟良崮战役敌军45万,拥有飞机、坦克等先进美式装备,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军只有27万,且是小米加步枪,军事上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却是我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师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

取得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事上,我军有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有陈毅、粟裕等将领卓越指挥,广大指战员的英勇顽强战斗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失去民心,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而我党我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沂蒙人民在“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精神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和战场运输工作,战役期间随部队行动的民工达90万多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为什么铁了心要跟共产党走,全力支援军队打胜仗呢?孟良崮战役给了我三点启示。

一、党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不是凭空而来的,利益相关才能水乳交融,利益一致才能生死与共。

共产党在沂蒙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让人民群众分到了田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进行减租减息,税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七分之一。

共产党人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为了捍卫人民利益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共产党是为自己谋利益的,是靠得住、信得过的政党,所以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要“跟着共产党走”。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也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军队爱护、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大力支持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日本鬼子的威胁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总是挺身而出全力保护,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平时帮群众挑水、打扫卫生,帮群众识字,帮群众播种和收割庄稼,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受到群众高度赞扬,还有严明的纪律事事处处维护群众利益,如不调戏妇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初中历史知识 孟良崮战役素材

初中历史知识 孟良崮战役素材

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东南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一次山地进攻战役。

同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决心寻机歼灭进犯的国民党军,但除于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1个整编师外,由于国民党军行动谨慎而未获战机。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国民党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遵照这一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所部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

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

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截歼孤立、暴露之国民党军右翼第7军及整48师,11日晚获悉处于中间战线之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当即改变决心,首先歼灭该师。

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导语: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
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

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加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据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野战军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
生活常识分享。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研学报告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研学报告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研学报告
一、概述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47年5月。

本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了解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加深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英勇斗争历史的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参观过程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照片和影像资料,展示了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

这些文物和资料包括:战士们的武器、衣物、信件等,以及战地摄影、战场遗迹等。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场战役的细节和历史背景。

三、分析评价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纪念馆中的文物和资料可以看出,当时我军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面,但仍然能够坚定信念,英勇斗争。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对于我军的士气和民心都有极大的提振作用,也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解放
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艰苦环境。

同时,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

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议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五、个人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了解历史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同时,我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

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决战孟良崮

决战孟良崮

决战孟良崮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8期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是国共两党争夺山东的一场大决战。

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下,1947年5月13日,陈毅、粟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指挥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突然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山东孟良崮地区。

经过三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全歼敌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等部3.2万人,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在这场战役中,陈毅、粟裕配合默契,自始至终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孟良崮大捷,扭转了华东战局,为我军战史留下了光辉一页和经典战例。

部署作战任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解放区遭到惨败后,改弦易辙,调动24个整编师约45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企图将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消灭在沂蒙山区。

面对敌人三面环形包围、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陈毅、粟裕沉着冷静,指挥华野闪躲腾挪、避实就虚,与敌不断周旋,在险境中积极寻找战机。

5月12日,战机终于出现。

当晚,陈毅、粟裕根据情报,发现敌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抢功心切,率74师脱离了左右两翼25师、83师的保护,准备向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发动进攻。

此时,敌74师已与敌25师、敌83师拉开十几里距离,成了孤军进击之势。

主要负责华野作战指挥的粟裕建议陈毅抓住战机,采取“猛虎掏心”战术,集中华野全部力量围歼敌74师,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与参谋长陈士榘、副政委谭震林等商量后,陈毅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决定歼灭敌整编第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12日深夜,陈毅、粟裕主持召开华野紧急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谭震林、陈士榘外,还有一纵副司令员何克希、副政委谭启龙,四纵司令员陶勇、政委王集成,八纵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九纵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委张藩等。

陈毅对会议内容作了说明:“华野与国民党军耍了一个多月的‘龙灯’,要到火候了,‘彩绣球’已经把敌一兵团司令汤恩伯逗起来了。

孟良崮相传宋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

孟良崮相传宋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

孟良崮相传宋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海拔575.2米,面积2.3平方公里,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此发起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五大主力之一”王牌军74师,在大崮顶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由此扬名海内外,并载入美国西点军校的教科书。

孟良崮战役共歼灭国民党32000人,上至张灵甫,下至马夫无一人漏网,孟良崮战役是一次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这一战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歼敌主力的范例,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打法。

孟良崮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是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3年,在烈士陵园内建设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1984年在孟良崮西侧大崮顶上,建设战役纪念碑,镌刻着胡耀邦的题词:“孟良崮战役纪念碑”8个大字。

1987年3月,为纪念孟良崮战役40周年,省民政厅拨款40万元,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建碑廊,碑廊中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赵朴初等人的题词。

1989年4月,国务院把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公布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7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在烈士陵园内建设了高7.7米的陈毅、粟裕大型花岗岩雕像。

2001年4月建设了英烈亭。

2007年对纪念馆及其配套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地扩建改造。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新纪念馆总投资为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3682平方米,高度为19.47米,象征着孟良战役发生在1947年。

共二层,第一层位于大台阶下,第二层位于三角形内。

整个外形是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两个战旗形成孟良崮大崮顶山形,寓意战役发生在山东。

红色代表着红色革命、红色旅游,纪念馆前面大台阶也是47级,寓意战役发生在1947年,其中两面红色墙上共有19.47万枚子弹壳,寓意战争发生在1947年。

粟裕:临沂华东革命烈士;孟良崮;黄山;北京八宝山;湖南会同。

孟良崮我军真实伤亡

孟良崮我军真实伤亡

孟良崮我军真实伤亡
孟良崮战役一共消灭国军3.2万人,俘虏2万人左右。

我国野战军伤亡只有1.2万人左右,其中有9000人只是受了伤。

这场战争一共持续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最后野战军取得了胜利,不仅把国军的精锐部队74师全部歼灭,还让蒋介石损失了一员大将,就是张灵甫。

在人数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野战军还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战役结束之后,我军以为74师已经被全部歼灭,但是经过清点人员之后才发现,少了很多的“漏网之鱼”,一共有上万人不知去向。

于是我军又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去山中搜查,后来在一处山谷中又找到了7000多人。

再次统计之后得出结果,孟良崮战役一共消灭国军3.2万人,俘虏2万人左右。

我国野战军伤亡只有1.2万人左右,其中有9000人只是受了伤。

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数字难以相信,国军的装备一直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人数也占优势,最后却以惨败告终。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

战役影响
孟良崮战役意义重大。整编第74师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 自内战以来一向是华东战场国军之中坚,于淮北、睢泗、两淮、 涟水等战役中攻无不克,屡立战功。此战全军覆灭,对国军士 气打击极大。整编第74师战败覆灭,发生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不 到一年,国军尚居于进攻地位,并且华东国军总兵力仍居绝对 优势的情况下,因此其结果就尤为震撼。相比之下,五大主力 之其余四支,均在孟良崮战役又过了一年多后的战略决战阶段, 在国军总体已处颓势的情势下才次第覆没。
战斗结果
七十四师孤军作战仍然支持了整整三天,可以说完全达到了战 略上吸引、牵制解放军主力的“钓饵”作用,但是由于其它军队作 战不力,“上钩”的解放军非但全灭七十四师,而且还有足够时间 查点伤亡、追俘逃兵、缴获军备,然后才从容撤退、并“礼葬”张 灵甫,张灵甫的尸体后来被掩埋在沂南县野竹旺村后山冈上。
纪念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
1947年,粟裕(左二)在指挥孟 良崮战役
战役过程
在山东聚结的国军部队超过四十万军队,八十三师、六十五师、二 十五师等奉命支援,却无人能突破解放军的防线支援张灵甫军。十一师 师长胡琏距离太远支援不及。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困于覆浮山、天马山, 损失万余人。桂系的第7军,整编48师等也消极救援。近在咫尺的八十 三师师长李天霞和张灵甫有宿怨,虽然早在5月11日之前就接到掩护74 师的命令,却只在战前派了19旅57团下的一个连携带电台接近74师冒充 是执行掩护的19旅,并命令最靠近74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可以随时撤退。 57团是八十三师中装备最差的部分,但是罗文浪为了免做战后李天霞的 替罪羊,最后仍然与74师会合,并在坚守孟良崮时一起被解放军消灭。 在解放军方面,陈毅等却表现出了整个国共内战中解放军极少见的 孤注一掷的姿态,对于部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七十四师。“蒋 介石拼死和我们决战,把我们反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现在成败在此 一举,要不惜一切代价吃掉74师,拿下孟良崮。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 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 消灭也在所不惜。我给你们补充,恢复你们的番号。谁攻上孟良崮,谁 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有不服输的决心。 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要学会沉着冷静,遇事不惊。 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要敢于创新。 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团结他人,团结就是力 量。
这充分说明我军是: 这充分说明我军是:
清怪
简要介绍
时间:1947年 时间:1947年5月13日至16日 13日至16日 日至16 地点:山东省孟良崮 战双方: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整编第74 作战双方: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整编第74 整编第83 83师 师、整编第83师 参战方兵力: 华东野战军27 27万 民党军24 参战方兵力: 华东野战军27万人,国民党军24 个师、60个旅约45万 个旅约45 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 战斗结果: 战斗结果: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获胜 方伤亡人数:华东野战军伤亡1.2万人, 1.2万人 双方伤亡人数:华东野战军伤亡1.2万人,国民 党军伤亡3.2万人。其中王牌师整编第74 3.2万人 74师被歼 党军伤亡3.2万人。其中王牌师整编第74师被歼 灭。
战役背景
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 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 约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吸取了以往分路进 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 个整编师 个旅约45万人 攻常被分割歼灭的教训,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密集靠 攻常被分割歼灭的教训,决定采取集中兵力, 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 5月10日,国军南线 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 10日 兵团整编七十四师与二十五师等作为主攻渡汶河。11日 兵团整编七十四师与二十五师等作为主攻渡汶河。11日 攻取重山、艾山,12日占黄鹿寨、三角山、杨家寨,13 攻取重山、艾山,12日占黄鹿寨、三角山、杨家寨, 日占黄鹿寨 日攻占马山、迈逼山、大箭,距离坦埠已不到6公里。 日攻占马山、迈逼山、大箭,距离坦埠已不到6公里。 不料当夜,附近垛庄等地的道路被解放军经一夜150里 不料当夜,附近垛庄等地的道路被解放军经一夜150里 150 夜行军占领,切断了74师与周边部队的联系。此时张 夜行军占领,切断了74师与周边部队的联系。 74师与周边部队的联系 灵甫没有选择从其它方向与大部队会合,而是命军队 灵甫没有选择从其它方向与大部队会合, 进占孟良崮山头,固守险要地形,等待解放军进攻。 进占孟良崮山头,固守险要地形,等待解放军进攻。
战 略 部 署
孟良崮战役之毛泽东军事思想
阻援打点
蘑菇战
孟良崮战役示意图
1947年 5月 13日 -16日
孟良崮战役示意图
1947年 5月 7年 5月 13日 -16日
国军损失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19旅57团和 其他赴援兵力,毙伤1.3万人,被俘1.9万 人,合计3.2万人。 解放军阵亡2043人,伤9300人(不包括阻 援伤亡)。
战略意图
国民党军:里应外合,中心开花, 国民党军: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解 放军,决战一场, 放军,决战一场,歼陈粟大部或一部之兵 一举改变华东战局。 力,一举改变华东战局。 东野战军: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华东野战军: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消灭装备最精锐的王牌七十四师, 消灭装备最精锐的王牌七十四师,严重打 击国民革命军的士气。 击国民革命军的士气。
74师一贯骄狂,孤军深入。 粟裕用兵奇,出人意料。 国民党派系林立不团结。
张灵甫失败主要是轻敌、孤 军深入、战略思维老化,一 心以为可以中央开花。而且 74师是机械化部队,在山东 的孟良崮的山地丘陵地带根 本展不开战斗序列。他的威 力无法发挥。
这一战役的胜利,是在诱敌深入、持重待机,最 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能应付各种可能情况的机动 位置这一指导思想下取得的。 同时也是孙子兵法在这场战争中的运用与发展,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 和在战争中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取得胜利的必要 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