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主控系统
MY1.5MWSe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介绍

二、系统电气构成
MY1.5MW电控系统主要包括变桨、变频、
主控三大系统。
电控系统
变桨系统
变频系统
主控系统
系统电气构
成原理图
2、系统通
讯构成
机舱柜通过光缆和塔基柜的主控制器相连接。
整个控制系统以总线方式连接,控制端子符
合EtherCAT总线标准。
通过CANbus接口,实现振动监控和变频器的
制系统
控制柜倍福模块主要分为CPU、输
入、输出、电源、通讯模块等
CPU模块,即CX1020。输出模块
是DO模块。它包括KL2404,KL2424,
KL2904。
电源模块:它包括EL9100(+24v),
EL9400(+24V), KL9550(+24V)
KL9540(+24V), EL9187(0V)。
施。采用反逻辑设计,将导致风力发电机组处于危
险状态的故障接点串联成一个回路,一旦其中一个
接点动作,将导致安全链断开,触发紧急停机。紧
急停机后,只能手动复位后才能重新起动。
安全链节点: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链中包含的节点有:
塔基急按钮信号
机舱急停按钮信号
PCH振动大急停信号
扭缆开关保护信号
超速监视器超速信号
控制原理图设计的。
TwinCAT(The Windows Control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基于Windows的
控制和自动化技术)自动化软件是控制系统
的核心部分。TwinCAT 软件系统可将任何
一个基于PC 的系统转换为一个带多PLC、
NC、CNC 和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的实时控
主控系统培训资料

N2.5MW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培训教程一、主控系统功能简述1、概述金风2.5MW风力发电机组是具有三叶片、上风向、变桨变速控制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
该系列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组成: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大脑”,它负责整机状态的切换、逻辑判断、故障保护、整机的协调控制、整机的控制算法。
变桨系统。
变桨系统的作用一方面是调节机组功率,另一方面是旋转叶轮的气动刹车。
他有三个独立的电力驱动单元,来控制三个叶片;每个变桨驱动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后备储能单元作为掉电后顺桨刹车的应急电源。
三个独立控制的叶片,作为风机3个独立的刹车单元,保证机组在极限风速下可以正常停机。
变流系统。
整套风力发电机组配有全功率的变流器,该变流器采用水冷却方式,并能够支持相关标准对于低电压穿越的要求。
2.5MW机组采用两个独立的变流单元,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组变流器内有一个PLC,负责和主控系统通讯。
目前2.5MW变流器有两种配置:TS变流器和GW变流器。
变流器冷却系统。
为变流器提供散热,有两个水冷柜,分别冷却两组功率单元。
发电机冷却系统。
为发电机提供强制风冷,使发电的温升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发电机冷却共有4个电机,2个变频器,采用1拖2的方式,每个变频器分别带两个冷却风扇,分别实现内外循环散热偏航与液压系统。
偏航与液压系统是机组重要的辅助环节,通过液压系统可以方变的操作维护刹车,并实现机组的对风。
2.5MW机组采用有4个4.5kW偏航电机驱动,4个电机为同时工作制;偏航电机电磁刹车采用主控控制方式,既控制系统主控的发出松闸指令后方可启动偏航电机。
安全系统:安全系统独立于主控系统,在逻辑上也高于主控系统,在机组控制系统失效的情况下,能够使机组安全停机。
2.5MW安全链采用4个安全继电器的方式。
防雷与接地系统:降低雷击对风机损坏。
SCADA系统:金风2.5MW机组SCADA系统由就地面板显示部分、上位机监控部分、就地WEB显示部分组成。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摘要: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作为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论述。
本文主要介绍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风电机组在运行时不同区域的基本控制策略,以及不同厂家在风电机组主要系统的实现上对软硬件采用情况。
关键词:风电机组 控制系统 构成一、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从实现功能的角度可以将控制系统分为:主控系统、变流控制系统、变桨距控制系统、偏航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及安全链保护。
这些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主控制器只有一个,且位于地面的塔筒柜里,而从控制器有好几个,这些从控制器之间是通过光纤、工业以太网、profibus 、CANbus 等进行通信的。
为了能够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以下将展示其结构图,具体如图1: 主控制器运行监控机组起停远程通信故障监测及保护动作电网、风况检测人机界面输入用户命令、变更参数显示系统运行状态、统计数据和故障变桨距控制柜桨距角调整转速控制功率控制系统安全链系统紧急停机保护偏航控制系统自动调向控制解缆控制液压站控制刹车机构压力控制机械刹车控制变流控制柜交流励磁控制并网控制图1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图二、风电机组在运行时不同区域的基本控制策略根据风速情况以及风力机功率特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以划分成很多区域,分别为:待机区、启动并网区、最大风能追踪区、转速限制区、功率限制区、切出保护区。
(1)待机区:控制系统的带电工作,保证所有执行机构和信号均处于正常状态。
(2)启动并网区:当风速达到切入风速时,风电机组起动,通过变桨距机构调节桨距角使风力机升速,达到并网转速时,执行并网程序,使发电机组顺利切入电网,并带上初负荷。
待发电机出口三相电压的电网电压满足同期条件时,接触器合闸,发电机并入电网。
(3)最大风能追踪区: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在额定风速以下时,发电机输出功率未达到额定功率,此时控制目标为保持最佳叶尖速比,快速稳定的电机变速控制,尽可能将风能转化为输出的电能,实现风能最大捕获。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一风电控制系统简述风电控制系统包括现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单元、高速环型冗余光纤以太网、远程上位机操作员站等部分。
现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单元是每台风机控制的核心,实现机组的参数监视、自动发电控制和设备保护等功能;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配有就地HMI人机接口以实现就地操作、调试和维护机组;高速环型冗余光纤以太网是系统的数据高速公路,将机组的实时数据送至上位机界面;上位机操作员站是风电厂的运行监视核心,并具备完善的机组状态监视、参数报警,实时/历史数据的记录显示等功能,操作员在控制室内实现对风场所有机组的运行监视及操作。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单元(WPCU)是每台风机的控制核心,分散布置在机组的塔筒和机舱内。
由于风电机组现场运行环境恶劣,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而风电控制系统是专门针对大型风电场的运行需求而设计,应具有极高的环境适应性和抗电磁干扰等能力,其系统结构如下:风电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站包括:塔座主控制器机柜、机舱控制站机柜、变桨距系统、变流器系统、现场触摸屏站、以太网交换机、现场总线通讯网络、UPS电源、紧急停机后备系统等。
风电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
1、塔座控制站2、塔座控制站即主控制器机柜是风电机组设备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控制器、I/O模件等。
控制器硬件采用32位处理器,系统软件采用强实时性的操作系统,运行机组的各类复杂主控逻辑通过现场总线与机舱控制器机柜、变桨距系统、变流器系统进行实时通讯,以使机组运行在最佳状态。
3、控制器的组态采用功能丰富、界面友好的组态软件,采用符合IEC61131-3标准的组态方式,包括:功能图(FBD)、指令表(LD)、顺序功能块(SFC)、梯形图、结构化文本等组态方式。
4、2、机舱控制站5、机舱控制站采集机组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压力、转速以及环境参数等信号,通过现场总线和机组主控制站通讯,主控制器通过机舱控制机架以实现机组的偏航、解缆等功能,此外还对机舱内各类辅助电机、油泵、风扇进行控制以使机组工作在最佳状态。
风机主控系统培训

3.保养维护
3.6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8路模拟量输入 •±10V ;±1V ;0 .. 20 mA;PT100
8路模拟量输出 •±10V
14 bit数字分辨率
带端口监视功能 •能够监视输入端口短路或断路状态 •可通过软件配置 •出现故障时RDY灯会闪烁
3.保养维护
3.6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引脚图:
2.主控系统的装配
2.4附件: 速度开关、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
振动开关、振动分析模块、凸轮开关、转速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3.保养维护
3.1中央处理器:
系统状态指示 RUN绿色:正常 INIT橙色:系统初始化 ERR红色:系统错误
系统拨码开关 (默认44)
USB1.1接口
DC24V电源接口
CANOpen
低速轴测速盘齿数:24; 高速轴、发电机测 速盘齿数:2。
3.保养维护3.20Fra bibliotek机对北:1)、当风机吊装完后,机舱与地理北向有一个角度; 2)、电缆应保持上电前的垂直悬挂、无缠绕状态(0°); 3)、主控系统维护菜单模式下的“电缆缠绕角度”以及 参数“机舱安装对北偏差”均设定为0°。 4)、手动顺/逆时针偏航风机至地理北向位置(注:在 此过程中“电缆缠绕角度”以及“机舱位置偏移角度”将 显示相同的度数)。在主控系统维护菜单下查看此时电缆 缠绕角度,并将参数“机舱安装对北偏差”设定为此值。 5)、现在“机舱位置偏移角度”将显示为0°,但电缆 缠绕角度值没有变化,及代表此时正常的电缆缠绕角度值。 6)、因现场风机安装角度差异,每台风机“机舱安装对 北偏差”值均不一样。
3.保养维护
3.12电力测量模块(电量变送器)典型接线
高压:三相四线 Y形接线 采用 3CT、3PT
00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介绍

00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介绍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主要负责监测和控制整个风电机组的运行。
它包括了多个子系统,如风速测量系统、风向测量系统、电力系统、机械系统等,这些系统协同工作,确保风电机组安全稳定地运行并发挥最大发电效率。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风机控制器(Wind Turbine Controller,简称WTC),它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监控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调节叶片角度、转速和发电机功率等参数,以实现最佳的发电性能。
WTC通常包括了多个模块,如数据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控制算法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等,每个模块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风速测量系统是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通过安装在风车塔顶端的风速传感器来监测周围的风速情况。
这些传感器通常是基于超声波或光学原理工作的,能够精确地测量风速并将数据传输给WTC。
WTC根据接收到的风速数据来调节叶片角度和转速,以确保风电机组在不同风速下都能够高效发电。
与风速测量系统类似,风向测量系统也是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安装在风机塔顶端的风向传感器,它能够准确地测量周围的风向,帮助WTC判断风的来向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不同的风向下,WTC会调节叶片的角度和转速,以确保风电机组在不同风向下都能够稳定发电。
电力系统也是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发电机、变频器、电网连接器等设备。
WTC通过监测电网电压、频率等参数,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功率,确保风电机组与电网之间的功率平衡。
此外,电力系统还负责将风机生成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通过逆变器将其转换为电网所需的交流电。
机械系统是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了叶片调节系统、转子系统、转速监测系统等。
WTC通过监测这些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来调节叶片的角度和转速,确保风电机组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叶片调节系统负责调节叶片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风速和风向;转子系统则负责控制整个转子的运行,保证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安全运行。
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介绍

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介绍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介绍控制系统概述第一部分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由各种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各种执行机构等组成。
各种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各种电量变送器、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限位开关、压力传感器以及各种操作开关和按钮等。
这些传感器信号将传送至控制器进行运算处理。
第一部分控制系统基础主控制器一般以PLC为核心,包括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上述传感器信号表征了风力发电机组目前的运行状态。
当机组的运行状态与设定状态不相一致时,经过PLC的适当运算和处理后,由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将系统调整到设定运行状态,从而完成各种控制功能。
这些控制功能主要有:机组的启动和停机、变速恒频控制、变桨距控制、偏航控制等。
控制的执行机构可以采用电动执行机构,也可采用液压执行机构等。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有两种系统控制方式,即恒速恒频控制方式和变速恒频控制方式。
前者采用“恒速风力机+感应发电机”,常采用定桨距失速调节或主动失速调节来实现功率控制。
后者采用“变速风力机+变速发电机”,在额定风速以下时,控制发电机的转矩,使系统转速跟踪风速变化,以保持最佳叶尖速比,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在额定风速以上时,采用变速与变桨距双重控制,以便限制风力机所获取的风能,保证风电机组恒功率(一般为额定功率)输出。
PLC的控制顺序主控制系统(PLC)WP4051 WPL110 WP4000 WPL150 WPL351 WPL351触摸屏电源(通信)模块CPU模块电量测量模块I/O模块I/O模块可给8个存储、处理数据实时DSP 2个RS-485接口模块供电2个串口、电量测量16个DO、26个DI、4个AO光纤通信1个以太网接口可测量三相:4个计数器输入、以太网接口编程环境C、电压电流8个PT100、IEC61131-3 有功无功4个AI(±10V)功率因数4个AI(0~20mA)2个热敏电阻输入目前,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有两种系统控制方式,即恒速恒频控制方式和变速恒频控制方式。
风电主控系统

风电主控系统风机的控制系统是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风机监控、自动调节、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保证良好的电网兼容性等重要任务,它主要由监控系统、主控系统、变桨控制系统以及变频系统(变频器)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监控系统(SCADA):监控系统实现对全风场风机状况的监视与启、停操作,它包括大型监控软件及完善的通讯网络。
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是风机控制系统的主体,它实现自动启动、自动调向、自动调速、自动并网、自动解列、故障自动停机、自动电缆解绕及自动记录与监控等重要控制、保护功能。
它对外的三个主要接口系统就是监控系统、变桨控制系统以及变频系统(变频器),它与监控系统接口完成风机实时数据及统计数据的交换,与变桨控制系统接口完成对叶片的控制,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恒速运行,与变频系统(变频器)接口实现对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变桨控制系统:与主控系统配合,通过对叶片节距角的控制,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恒速运行,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
目前来看,变桨控制系统的叶片驱动有液压和电气两种方式,电气驱动方式中又有采用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两种不同方案。
究竟采用何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制造厂家多年来形成的技术路线及传统。
变频系统(变频)器:与主控制系统接口,和发电机、电网连接,直接承担着保证供电品质、提高功率因素,满足电网兼容性标准等重要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风机控制系统的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自主配套规模还相当不如人意,到目前为止对国外品牌的依赖仍然较大,仍是风电设备制造业中最薄弱的环节。
而风机其它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核心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配套(尽管质量水平及运行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 (1)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起步较晚,尤其是对兆瓦级以上大功率机组变速恒频控制技术的研究,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比风机技术先进国家要落后二十年时间。
前已述及,我国风电制造产业是从2005年开始的最近四年才得到快速发展的,国内主要风机制造厂家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都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无力对控制系统这样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进行自主开发,因此多直接从MITA、Windtec等国外公司采购产品或引进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主控系统
风机的控制系统是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风机监控、自动调节、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保证良好的电网兼容性等重要任务,它主要由监控系统、主控系统、变桨控制系统以及变频系统(变频器)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监控系统(SCADA):监控系统实现对全风场风机状况的监视与启、停操作,它包括大型监控软件及完善的通讯网络。
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是风机控制系统的主体,它实现自动启动、自动调向、自动调速、自动并网、自动解列、故障自动停机、自动电缆解绕及自动记录与监控等重要控制、保护功能。
它对外的三个主要接口系统就是监控系统、变桨控制系统以及变频系统(变频器),它与监控系统接口完成风机实时数据及统计数据的交换,与变桨控制系统接口完成对叶片的控制,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恒速运行,与变频系统(变频器)接口实现对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变桨控制系统:与主控系统配合,通过对叶片节距角的控制,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恒速运行,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
目前来看,变桨控制系统的叶片驱动有液压和电气两种方式,电气驱动方式中又有采用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两种不同方案。
究竟采用何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制造厂家多年来形成的技术路线及传统。
变频系统(变频)器:与主控制系统接口,和发电机、电网连接,直接承担着保证供电品质、提高功率因素,满足电网兼容性标准等重要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风机控制系统的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自主配套规模还相当不如人意,到目前为止对国外品牌的依赖仍然较大,仍是风电设备制造业中最薄弱的环节。
而风机其它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核心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配套(尽管质量水平及运行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 (1)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起步较晚,尤其是对兆瓦级以上大功率机组变速恒频控制技术的研究,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比风机技术先进国家要落后二十年时间。
前已述及,我国风电制造产业是从2005年开始的最近四年才得到快速发展的,国内主要风机制造厂家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都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无力对控制系统这样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进行自主开发,因此多直接从MITA、Windtec等国外公司采购产品或引进技术。
(2)就风机控制系统本身的要求来看,确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从硬件来讲,风机控制系统随风机一起安装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工作有较大振动、大范围的温度变化、强电磁干扰这样的复杂条件下,因此其硬件要求比一般系统要高得多。
从软件来讲,风机要实现完全的自动控制,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控制软件。
主控系统、变桨系统和变频器需要协同工作才能实现在较低风速下的最大风能捕获、在中等风速下的定转速以及在较大风速下的恒频、恒功运行,这需要在这几大部件中有一套先进、复杂的控制算法。
国内企业要完全自主掌握确实需要一定时间。
(3)风机控制系统是与风机特性高度结合的系统,包括主控、变桨和变频器在内的控制软件不仅算法复杂,而且其各项参数的设定与风机本身联系紧密,风机控制系统的任务不仅仅是实现对风机的高度自动化监控以及向电网供电,而且还必须通过合适的控制实现风能捕获的最大化和载荷的最小化,一般的自动化企业即使能研制出样机,也很难得到验证,推广就更加困难。
而中小规模的风机制造商又无力进行这样的开发。
即便如此,国内企业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在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的开发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基本形成了自主的技术开发能力,所欠缺的主要是产品的大规模投运业绩以及技术和经验积累。
比如,作为风机控制系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主控系统和变频器,国内企业在自主开发上已取得重要进展。
东方自控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成功开发出DWS5000风机控制系统,并已完成各种测试及风机运行验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基本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
科诺伟业也研制出了兆瓦级机组的控制系统。
在变频器方面,东方自控、合肥阳光、清能华福、科诺伟业等一批企业也异军突起,开发出了大功率双馈及直驱机型的变频器,产品已有小批量在风场投运,呈献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随着国内企业所开发风机容量越来越大,风机控制技术必须不断发展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如叶片的驱动和控制技术、如更大容量的变频器开发,都是必须不断解决的新的课题,这里不进行详细阐述。
当前,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在我国电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风力发电方式的电网兼容性较差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同时用户对不同风场、不同型号风机之间的联网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风机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任务。
(1)采用统一和开放的协议以实现不同风场、不同厂家和型号的风机之间的方便互联。
目前,风机投资用户和电网调度中心对广布于不同地域的风场之间的联网要求越来越迫切,虽然各个风机制造厂
家都提供了一定的手段实现风机互连,但是由于采用的方案不同,不同厂家的风机进行互联时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存在,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因此,实现不同风机之间的方便互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需要进一步提高低电压穿越运行能力(LVRT)。
风力发电机组,尤其是双馈型风机,抵抗电网电压跌落的能力本身较差。
当发生电网电压跌落时,从前的做法是让风机从电网切出。
当风机在电网中所占比例较小时,这种做法对电网的影响还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随着在网运行风机的数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风力发电集中的地区,如国家规划建设的六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这种做法会对电网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
欧洲很多国家,如德国、西班牙、丹麦等国家,早就出台了相关标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风机能保持在网运行以支撑电网。
风机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为低电压穿越运行能力(LVRT),有的国家甚至要求当电网电压跌落至零时还能保持在网运行。
我国也于今年8月由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其中规定了我国自己的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明确要求风电机组在并网点电压跌落至20%额定电压时能够保持并网运行625ms、当跌落发生3s内能够恢复到额定电压的90%时,风电机组保持并网运行的低电压穿越运行要求。
应该说,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相对较低的运行要求。
在今后可能还会出台更为严格的上网限制措施。
这些要求的实现,主要靠控制系统中变频器算法及结构的改善,当然和主控和变桨系统也有密切联系。
(3)实现在功率预估条件下的风电场有功及无功功率自动控制。
目前,风电机组都是运行在不调节的方式,也就是说,有多少风、发多少电,这在风电所占比例较小的情况下也没有多大问题。
但是,随着风电上网电量的大幅度增加,在用电低谷段往往是风机出力最大的时段,造成电网调峰异常困难,电网频率、电压均易出现较大波动。
当前,电网对这一问题已相当重视,要求开展建设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和风电出力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在功率预测基础上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能力。
事际上,这个系统的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说,序幕已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