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土壤农化分析的基础知识及质量控制
c1 土壤农化分析基本知识

7
8
第一节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简介
三、土壤农化分析的学习要求 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1. 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有关数理化知识 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农业生产基本知识 土壤与植物营养方面的知识
9
第一节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简介
三、土壤农化分析的学习要求 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2 . 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 基本理论、 学科。要求必须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 学科 。要求必须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 、 基本 知识和基本操作。 知识和基本操作。 共60 学时,其中理论课28 学时,实验课36学 60学时 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3 学时, 28学时 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动手能力训练! 时。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动手能力训练! 基本理论知识可能是很枯燥的, 基本理论知识可能是很枯燥的, 但它对今后专业工作很有用! 但它对今后专业工作很有用!
注:实验报告写在装订好的实验报告纸上,防止丢失! 实验报告写在装订好的实验报告纸上,防止丢失! 装订好的实验报告纸上
12
课程学时分配(64学时) 课程学时分配(64学时) 学时
课堂授课 内容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土壤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土壤氮和硫的测定 土壤磷的测定 土壤中钾的测定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2 2 4 2 2 2 2 2 2 3 2 28 36 实验七、植物全氮的测定 实验八、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6 6 实验四、 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实验五、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 实验六、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8 4 4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实验二、土壤样品制备和贮存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2 2 4 学时 3 实验实习 内容 学时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可编辑)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物理性质1.3 土壤的化学性质1.4 土壤的生物性质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方法2.3 土壤样品的保存方法2.4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2 土壤氮素的测定3.3 土壤磷素的测定3.4 土壤钾素的测定第四章:土壤肥力的评价与调控4.1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4.2 土壤肥力的调控措施4.3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4.4 土壤有机肥料的使用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5.1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5.2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规律5.3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5.4 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第六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与作用6.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6.3 微量元素缺乏与过量的诊断与调控6.4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第七章:土壤粒径分布与渗透性测定7.1 土壤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7.2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方法7.3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7.4 土壤结构改良与水肥管理第八章: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多样性8.1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8.2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8.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方法8.4 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调控第九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代谢9.1 土壤酶的种类与作用9.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9.3 土壤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9.4 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调控第十章: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10.2 土壤质量保护的措施与政策10.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管理10.4 土壤农化分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土壤的组成与性质难点解析:土壤生物性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难点解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采样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概述1.1 土壤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3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1.4 土壤的功能与特性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与保存2.3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及误差分析2.4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第三章:土壤物理性质分析3.1 土壤颗粒组成分析3.2 土壤密度与孔隙度分析3.3 土壤水分含量分析3.4 土壤温度与湿度分析第四章:土壤化学性质分析4.1 土壤pH值分析4.2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4.3 土壤养分含量分析(氮、磷、钾等)4.4 土壤重金属与污染物分析第五章:土壤生物学性质分析5.1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分析5.2 土壤酶活性分析5.3 土壤动物类群与丰富度分析5.4 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措施第六章: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指标6.2 土壤养分平衡与施肥建议6.3 土壤改良方法与技术6.4 土壤生物肥力评价与提升第七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7.1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与方法7.2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7.3 土壤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7.4 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第八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8.1 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循环8.2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8.3 土壤侵蚀的监测与评估8.4 土壤保持与水土保持措施第九章: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9.1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9.2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9.3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9.4 土壤生态监测与保护策略第十章: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0.2 农业土壤利用与保护10.3 农业土壤管理技术与实践10.4 农业土壤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11.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影响11.2 土壤污染物的检测与风险评估11.3 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方法11.4 土壤修复案例分析与技术应用第十二章:土壤地球化学分析12.1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12.2 土壤地球化学分析方法12.3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评价12.4 土壤地球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土壤与气候变化13.1 土壤与气候关系的概述13.2 土壤碳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13.3 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13.4 土壤碳减排与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第十四章:土壤与植物营养14.1 土壤-植物营养关系的基本原理14.2 土壤养分的植物诊断与调控14.3 植物营养的土壤管理策略14.4 土壤-植物营养的可持续管理第十五章:土壤科学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15.1 土壤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5.2 土壤科技的创新与发展15.3 土壤研究的前沿领域与挑战15.4 土壤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土壤农化分析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土壤的基本概念、采样与处理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肥力评价与改良、环境质量评价、水分与侵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壤污染与修复、地球化学分析、与气候变化、植物营养、科学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探讨各组成部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土壤的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学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采样点对样品采集的影响。
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了解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包括干燥、研磨、过筛等。
掌握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学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如重铬酸钾滴定法、燃烧法等。
探讨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2 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土壤养分(氮、磷、钾等)的测定方法,如凯氏蒸馏法、钼锑抗比色法等。
掌握不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4.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学习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如土壤质量指数、土壤污染指数等。
探讨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2 土壤监测与管理了解土壤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壤样品的定期采集、分析等。
探讨土壤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改良、施肥等。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5.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学习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探讨土壤污染的来源,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
5.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了解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探讨不同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评估。
第六章: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理解土壤肥力的内涵,学习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探讨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土壤肥力分级。
6.2 植物营养与土壤关系学习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N、P、K等)的生理功能和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探讨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及土壤-植物营养系统的平衡。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质地1.3 土壤的剖面结构1.4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第二章:土壤肥力与养分2.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2.2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转化2.3 土壤养分的测定与调控2.4 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第三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3.1 土壤水分的来源与分布3.2 土壤水分的测定与调控3.3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3.4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第四章:土壤污染与土壤环境质量4.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来源4.2 土壤污染的测定与评价4.3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4.4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保护第五章:土壤农化分析方法与技术5.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5.2 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5.3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5.4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第六章:土壤生物学与土壤生态学6.1 土壤生物学的概述6.2 土壤生物的分类与作用6.3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6.4 土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第七章: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与操作7.1 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介绍7.2 土壤样品处理设备与操作7.3 土壤养分测定设备与操作7.4 土壤污染物测定设备与操作第八章:土壤农化数据处理与分析8.1 土壤农化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8.2 土壤养分数据的统计分析8.3 土壤污染数据的的风险评估8.4 土壤农化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第九章:土壤农化研究方法与进展9.1 土壤农化研究的基本方法9.2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与进展9.3 土壤污染研究方法与进展9.4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方法与进展第十章:土壤农化分析案例研究10.1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案例10.2 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案例10.3 土壤肥力改良与提升案例10.4 土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第十一章:土壤与植物营养的关系11.1 土壤养分的植物吸收与利用11.2 植物营养诊断与土壤测试11.3 土壤-植物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11.4 植物营养的平衡与调控第十二章: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2.1 土壤侵蚀的控制与土壤保持12.2 土壤盐碱化的改良技术与方法12.3 有机农业与土壤有机质管理12.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保护第十三章:土壤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13.1 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3.2 土壤污染的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13.3 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3.4 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与实践第十四章:土壤农化技术的应用与管理14.1 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及其应用14.2 土壤污染物去除与修复技术14.3 土壤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其应用14.4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用第十五章:土壤农化分析的未来趋势15.1 土壤组学与土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15.2 土壤与数字土壤地图15.3 土壤纳米技术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应用15.4 土壤农化分析的挑战与创新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包括不同质地的土壤及其剖面结构。
农化分析考试重点

选择15分左右,填空15分左右,判断15分左右,简答35分左右,问答10分,计算分析10分第1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1.实验室用纯水如何得到?应符合哪些要求,如何检验?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蒸馏水: 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经外加热冷凝所产生的水蒸汽而得. 特点:易得,不易长霉。
但耗电多,出水少.去离子水:水通过交换树脂获得的纯水称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
特点:易长霉,不宜用于磷、硅分析.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属于三级水,应满足PH 5.0—7。
5之间;电导率(us/cm)<5。
0;可氧化物限度的测定:100ml水+98g/L硫酸10ml+0.002mol/L 高锰酸钾1.0ml 煮沸5 min,淡红色不褪尽。
主要检验项目:pH、电导率、可氧化物限度(有机物含量)、吸光度、二氧化硅➢1。
金属离子:水样10mL,加铬黑T-氨缓冲溶液(0。
5g 铬黑T溶于10mL氨缓冲溶液,加洒精至100mL)2滴,应呈蓝色。
如为紫红色,表明含有Ca、Mg、Fe、Al、Cu等金属离子;此时可加入1滴0.01mol·L—1 EDTA二钠盐溶液,如能变为蓝色表示纯度尚可,否则为不合格(严格要求时须用50mL水样检查,如加1滴EDTA不能变蓝即不合格)。
➢ 2. 氯离子:水样10mL,加浓HNO31滴和0。
1mol·L-1 AgNO3溶液5滴,几分钟后在黑色背景上观察完全澄清,无乳白色浑浊生成,否则表示Cl—较多。
➢3。
pH值:应在6.5~7。
5范围以内。
水样加1 g·L—1 甲基红指示剂应呈黄色;加1 g·L-1溴百里酚蓝指示剂应呈草绿色或黄色,不能呈蓝色;加1 g·L-1酚酞指示剂应完全无色。
pH值也可以用广泛pH试纸检查。
纯水由于溶有微量CO2,pH值常小于7;太小则表明溶解的CO2太多,或者离子交换器有H+ 泄漏;太大则表明含HCO3—太多或者离子交换器有OH-泄漏。
01章农业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

01章农业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农业化学分析是研究各类肥料和土壤、作物中的营养元素和其他有机物质等的化学性质和组成的科学。
农业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分析方法、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数据处理与解读等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础知识。
一、化学分析方法1.常用分析方法:常用的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度法、电极法、滴定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肥料、土壤和作物中的营养元素、有机物质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样品的前处理:正确的样品前处理是农业化学分析的关键步骤。
通常包括样品的采集、粉碎、研磨、过筛、溶解等处理过程。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标准曲线的建立:在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时,需要建立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制备的,通过测量它们的吸光度、电位等参数,得到样品的浓度。
4.质量控制:在进行化学分析时,要严格控制每一步操作的质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要控制仪器的校准、样品的处理、试剂的使用等。
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应该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如随机取样、深度采集、混合均匀等。
在采集后,土壤样品需要经过晒干、粉碎、过筛等处理步骤。
2.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处理:肥料样品的采集通常直接采购市场上的包装好的产品,但需要留取样品备用。
处理时应注意避免进水、受潮和变质等问题。
3.作物组织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作物样品通常采集植株不同部位的组织,如叶片、茎、根等。
采样时要注意避开受污染的地区,保持样品的新鲜度。
三、数据处理与解读1.数据的处理:在进行化学分析后,会得到一系列数据,如浓度值、吸光度值等。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处理,以便更好地展现结果。
2.结果的解读:化学分析结果的解读需要考虑到样品的本身特性、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等因素。
结果常常与标准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样品的品质。
3.结果的报告:化学分析结果会被整理成报告,用于向农民、研究人员或政府机构汇报。
土壤农化分析重点

土壤农化分析重点前言1、土壤农化分析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肥料分析三个方面A、土壤农化分析主要是土壤的基本化学特性分析包括:化学组成、肥力特性、交换性能、酸碱度、盐分等;目的为土壤分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壤改良、合理施肥等提供依据B、植物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植物养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在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和不同栽培措施条件影响下,植物体内养分含量的变化,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数据;二是农产品品质分析为品种改良,产品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C、肥料分析是确定肥料中某一营养成分的百分含量,矿质肥料的分析,检验矿质肥料或化学肥料符合于规定。
开展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进行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指导作物施肥,土壤农化分析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定容: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后,或取一整份溶液,在精密量器中准确稀释到一定的体积,塞紧并充分摇匀为止,这一整个操作过程称为“定容”不仅指准确稀释还包括充分混匀的意思。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1、纯水的制备: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A、蒸馏法:利用水和杂质的沸点不同,经过外加热使所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凝后制得。
优点:不容易长霉;缺点:蒸馏器多为铜制或锡制,因此蒸馏水中难免有少量的这些金属离子存在,而且耗电较多,出水速度小。
B、土壤农化分析的作用:1、土壤农化分析是土壤普查的手段;2、土壤农化分析可用于指导农作物的合理施肥;3、土壤农化分析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土壤农化分析的内容:1、土壤分析:土壤的机械组成部分,肥力特征,养分的转化、迁移、农作物的布局2、职务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植物营养成分分析3、肥料分析:化学肥料分析,有机肥料分析实验室用水分为3个等级,土壤农化分析用手一般为3级水(也称蒸馏水,PH:6.5~7.5)试剂:到化学药品部门购买的原装化学药品试液:把试剂稀释到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在一定体积的容器里加水稀释浓度到刻度线后摇匀的过程我国试剂的规格基本上按照纯度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7种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布质量指标的主要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3种GR优级纯,绿色标签,用于精密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工作,(保证试剂)AR分析纯,红色,一般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工作,(分析试剂)CP化学纯,蓝色,一般的分析工作,(化学纯)软质玻璃,又称普通玻璃,热膨胀系数大,易炸裂,破碎,多支撑不需要加热仪器,如试剂瓶,漏斗,量筒,玻璃管等硬质玻璃,耐腐蚀,抗击性能好,膨胀系数小,可制成加热的玻璃仪器,如烧瓶,事关蒸馏器等玻璃器皿洗涤要则:用毕立即洗刷,干净标准,内壁能均匀地被水润湿,不沾水滴滤纸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滤纸灰分多,供一般定性分析用,不用于定量分析;定量滤纸用于敬慕的定量分析,土化分析用定量滤纸采样误差:采样时,由于采样点的选取不合理所带来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室纯水
2.纯水的检验
1)纯水的等级及用途 一级水:多次重蒸水,基本不含有溶解或胶态离子
杂质及有机质,可配制痕量金属元素溶液时使用
二级水:为二次蒸馏水,允许含有微量的 无机、有机或胶态物质 三级水:一般蒸馏水、去离子水,有一定量杂 质,可用于一般分析及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冲洗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室一般使用三级水。 四级水:用在纯度不高的场合,如洗涤等。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5)树脂的再生
洗涤 再生的树脂柱,去除多余的再生剂(NaOH、 HCl),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淋洗,同再生操 作流速相同(20-30 ml/min),直到洗出液, 阳离子柱为pH3-4,阴离子柱pH8-9 运行 连接使用(装混合柱)
6)影响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的因素
(一)实验室纯水
2.纯水的检验
1)化学法 pH:6.5-7.5为合格
金属离子:铬黑T—氨缓冲溶液 Cl-:AgNO3溶液
(取水样10ml,加铬黑T-氨缓冲溶液(0.5g铬黑T溶于10ml氨 缓冲液,加酒精至100ml)2滴,应呈蓝色 )
(水样10ml中加浓HNO31滴,和0.1M AgNO3溶液5滴,应完 全清澈而无乳白色浑浊物生成 )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4)离子交换装置的制备 ①树脂的选择
A.选择交换容量大的树脂; B.选用游离酸(或碱)树脂,“弱”型; C.根据原水中欲除去离子的性质选择(如,去除 水中交换性弱的离子,必须用强酸/碱性树脂)。
②树脂的处理
净化:自来水浸泡——酒精浸泡——自来水漂洗; 转型:(三步)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
1
电导率, µs· cm-110-2 106
特 纯 水
10-1
1
10
102
103
104
105
优 质 蒸 馏 水
普 通 蒸 馏 水
最 优 天 然 水
优 质 灌 溉 水
劣 质 灌 溉 水
0.05%NaCl
30%H2SO4
海 水
纯水
图 1-1 几种水的电阻率和电导率
交换树脂的化学性质:
pH耐性:强酸性 > 强碱型; 交换容量:OH-: H+ = 1:1 Na+: Cl- = 3:2 交换反应: 阳离子型
K SO3 H SO3 K R Na R 2 H SO3 H SO3 Na Li
蒸馏法(distilled water) 离子交换法(deioned water )
a. 蒸馏法 1)原理: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
不同,经过外加热使所产生的 水蒸气经冷凝后制得。
(一)实验室纯水 a.蒸馏法
不可挥发杂质(√) 可挥发杂质(×)
(e.g.酸性气体、有机物)
有机物——氧化分解 挥发性酸——加碱固定 碱性物质——用酸固定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树脂转型(酸碱处理)
(A)阳离子树脂转型:
(1)在树脂中加入7%HCl,浸没树脂,放置2-3h,将HCl排尽, 用水洗树脂至pH3-4为止; (2)用8%NaOH浸没树脂2-3h,排尽NaOH,水洗至pH9-10为止; (3)再用7%HCl浸泡4h,去除HCl后用蒸馏水洗至pH=4为止. (待用,泡在纯水中防氧化)
(B)阴离子树脂转型:
(1)在树脂中加入8%NaOH浸泡2-3h;排尽NaOH,用水洗树脂至 pH9-10; (2)用7%HCl液浸泡2-3h;排尽HCl,用水洗至pH3-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再用8%NaOH浸泡4h,不时搅拌,去除NaOH后用蒸馏水洗至 pH约为8止。 (待用)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5)树脂的再生 ①原理:酸碱再生
逆洗——再生——洗涤——运行
阳离子树脂再生:再生剂(5-10% HCl)上进下出,流 速20-30 ml/min,酸液体积用量是树脂体积的1-2倍即 可(在流出液中检查出无Ca2+)。 2+ +
H
Ca
阴离子树脂再生:再生剂(6-8% NaOH)上进下出;流 速20-30 ml/min;NaOH液用量约树脂体积的3-4倍(流 出液中无Cl-为止)。 ClOH-
第一章
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试剂及器皿 二、土壤农化分析方法的选择 三、实验室数据的处理
一、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试剂及器皿
(一) 实验室纯水
去离子水 纯水 蒸馏水
一、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试剂及器皿
(一)实验室纯水 1.纯水(pure water)的制备 纯水的制备方法:
2.试剂的保存 要求:干燥、避潮、通风、避光、阴凉
方法
按酸,碱,盐,单质,指示剂等分类保存 强酸、强碱、强挥发、强腐蚀等分开保存 有毒有害等须专人保管,专地保存
(自学P7试剂的保存) 3.试剂的配制 试剂提纯:蒸馏,等温扩散,重结晶萃取,醇析等
(二)试剂的选择、应用、配置与保存
提纯:
蒸馏 ——适用于提纯挥发性液体试剂。如HCl、HNO3 ; 等温扩散 ——用于在常温下溶质强烈挥发的水溶液试剂, 如HCl、HF、NH3 ; 重结晶 ——纯化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如粗盐提纯; 萃取 ——溶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试剂; 醇析 ——在其水溶液中加入乙醇时即析出结晶的试剂。如 EDTA-Na2,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等 其它方法:如电解法、层析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 等。
(二)试剂的选择、应用、配制与保存
3.试剂的配制
粗配: 没有必要使用精确浓度的溶液,物质不 稳定或易变的溶液,酸、碱、硫酸亚铁等 ——粗天平、量筒,浓度只1-2位有效数字。
(二)试剂的选择、应用、配制与保存
3.试剂的配制
精配: 必须使用精确浓度的溶液(标准浓度) ——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等。浓度具 有4位有效数字。
分析纯,分析试 剂(A.R)
精密分析的标准物质。
一般分析及科研用(参与计算)
4三级
5四级 6
化学纯(C.P)
实验试剂(L.R) 工业试剂
蓝色
蓝色
一般试剂的配制(不参与计算)
定性分析。 一般实验室不用。
(二)试剂的选择、应用、配置与保存
选择试剂的原则:
满足分析需求条件下,选低等级、经济的试剂。
选择试剂的要求:
(一)实验室纯水
2.纯水的检验
1)化学法 NH4+:钠氏试剂
取水样45ml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1ml钠氏试剂,稀释至刻度, 置于白纸板上,淡黄色(稍微),如黄色明显则不合格。
SiO32- :
影响P的测定(提问)
(取水样30ml,加入1:3.5 HNO3 5ml和5%钼酸铵溶液5ml,室 温放置5min,加10%Na2SO3溶液5ml,如有蓝色[硅钼蓝]说明有 硅酸盐存在 )
4)优缺点
优点:设备简单,经过高温杀菌,不易长霉。 缺点:产水量低,成本高。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1)原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游离交换离子(H+、
OH- )与水中同性离子的交换作用,将水中各种离子 去除或减少到一定程度。
阴离子交换树脂:R-OH- + C阳离子交换树脂:R-H+ + A+
树脂活性基团越多,交换容量越大 网状骨架的网眼由交联剂形成 交联度:骨架中所含交联剂的质量%(以712%为宜)。 树脂颗粒越小,工作交换量越大;但充填越紧 ,流速越慢(0.3-1.2mm, 50-16目为宜) 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水的pH,影响树脂活性基团的离解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e.g. 001×7 (7表示交联剂比例,7%)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交换树脂的物理性质
颜色:浅色小颗粒
膨胀性:一般是 阴离子型 > 阳离子型
耐热性:Na+ > H+ > Cl- > OH-
比重:一般Na+型大于Cl-型。
(e.g.用于阴阳离子树脂混合后的分离)
(一)实验室纯水 b.离子交换法
5.0
0.20 5.0-8.0
60min
60min
10min
10min
500ml水中加入1ml浓H2SO4和0.03ml 0.1N KMnO4溶液,在室温放置1h, KMnO4的粉红色不完全褪色为合格 水电阻率为18.2MΩ.cm(兆欧厘米),即横截面积是1cm2,长度是1cm的 水,电阻是18.2MΩ
(一)实验室纯水
2.纯水的检验
1)化学法 CO2:Ca(OH)2溶液
(取水样30ml,置于具有玻璃塞的磨口三角烧瓶中,加Ca(OH)2 溶液25ml,塞紧,摇匀后放置1h,产生浑浊为不合格 ) 将纯水烧开去除。
不挥发物(无机盐):烘干法
取水样100ml在水浴上蒸干并在烘箱中于105℃干燥1h,所留 残渣不得超过1mg。
2)蒸馏器皿类型
金属材料容器(重金属含量高) 硬质玻璃(B,Si,Zn含量高) 石英玻璃(优越)
(一)实验室纯水 a.蒸馏法
3)制备过程
一次蒸馏水:可作一般的分析,不能作重金属分析。
重蒸馏水:
第一次蒸馏:加入几滴H2SO4,除去重金属,固定NH4+。 第二次蒸馏:加入少许NaOH和少量的KMnO4。 (固定酸性气体和氧化除掉剩余有机物) 第三次蒸馏:不加任何物质,直接蒸馏。
(一)实验室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