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站高差中误差
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

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
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是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用于计算高程测量中的误差。
在工程测量和建筑测量中,高程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准确计算高差中误差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 = k × δ
其中,S表示高差中误差,k表示系数,δ表示测量误差。
在实际高程测量中,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来自于多种因素,如仪器、环境、人为因素等。
因此,在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对误差进行控制和估计,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计算高差中误差时,需要确定系数k的值。
系数k的大小与测量方法和精度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来确定k的值。
例如,在水准测量中,k的值可以取为1.96,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测量误差不会超过高差中误差的两倍。
在实际高程测量中,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和控制,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是指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估计,以确定误差来源和大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误差。
误差控制是指在进行测量时,采用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误差,如选择合适的仪器、
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控制环境条件等。
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是高程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高程测量中,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和控制,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

10
--
--
注:1.对于具有两种以上特征的建筑物,应取要求高的中误差值;
2.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根据设计对限差的要求,确定其放样精度。
柱子、桁架或梁的安装测量允许偏差附表2—2
项次
测量项目
测量的允许偏差(mm)
项次
测量项目
测量的允许偏差(mm)
1
2
3
4
钢柱垫板标高
钢柱±0标高检查
混凝土柱(预制)±0标高
2
3
栈桥和斜桥中心线的投点
轨面的标高
轨道跨距的丈量
±2
±2
±2
4
5
6
管道构件中心线的定位
管道标高的测量
管道垂直度的测量
±5
±5
H/1000
注:H为管道垂直部分的长度(mm)。
构件预装测量的允许偏差附表2-4
项次
测量项目
测量的允许偏差(mm)
1
平台面抄平
±1
2
纵横中心线的正交度
±√l
3
预装过程中的抄平工作
二等
±
±
±
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建筑物、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和重要建筑场地的滑坡监测等
三等
±
±
±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建筑物、、滑坡监测等
四等
±
±
±
观测精度要求较低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滑坡监测等
注:1、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系相对于最近基准点而言。
2、当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时,向量中误差为表中响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2。
混凝土柱、钢柱垂直度
±2
±2
±3
测量学讲稿第四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数据

第四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数据初步处理通过前几章的学习,我们会发现:水准测量中闭合路线的高差总和往往不等于零;用经纬仪观测同一水平角,上下半测回的角值不完全相同;同一段距离往返丈量的结果也不一定相等。
这些差异现象的存在,表明测量观测值中含有误差。
§4—1 测量误差及测量精度1,误差概念及误差来源1)观测对象的量是客观存在的,称为真值。
2)真误差:观测值为i l (n i ,,2,1 ),某观测值的真值为x ,则两者差数x l i i (n i ,,2,1 ) (4—1)称为真误差3)产生原因:人,仪器,外界条件。
这三者称为观测条件。
4)同精度观测: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得到的观测也应相同称为同精度观测。
2,误差分类及特征1,误差分类:根据观测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将其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时,误差符号和大小均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着的误差。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不够完善及外界条件改变所引起的。
如水准尺的1m 刻画与1m 真长不等,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大气折光对测角的影响等。
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具有累积作用,应设法消除部分或全部的系统误差,方法有:1)在观测方法和程序上采取必要措施,如水准测量中的前后视距保持相等,分上下午进行往返观测,三角测量中正倒镜观测,盘左、盘右读数,分不同的时间段观测等;2)分别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利用已有公式,对观测值进行改正,如对距离观测值进行必要的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地球曲率改正等。
(2)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时,误差符号和大小都表现出随机性,即大小不等,符号不同,但统计分析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偶然误差是: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和仪器的性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及观测时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
如仪器本身构造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观测者的估读误差,照准目标时的照准误差等,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的忽高忽低,风力的忽大忽小等,会使观测数据有时大于被观测值的真值,有时小于被观测值的真值。
工程测量员中级模拟题(含答案)

工程测量员中级模拟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7题,每题1分,共77分)1.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12条核心标准:第一条,一个人的工作是他生存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
如果一个人的本职工作做不好,应付工作,最终失去的是信誉,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
如果认真做好一个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
请根据材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第一条核心准则反映的是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 )A、爱岗敬业B、办事公道C、诚实守信D、奉献社会正确答案:A2.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aAB=207º15'45”,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aBA为( )A、27º15'45”B、297º15'45”C、117º15'45”D、207º15'45”正确答案:A3.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的符号为准。
A、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B、往测高差C、返测高差正确答案:B4.已知Sab=136.46,Aab=278°56′34″,则xab与yab分别为( )。
A、–21.212;134.801B、21.212;–134.801C、–21.212;–134.801D、21.212;134.801正确答案:B5.三级安全教育中,项目(工地)教育时间应不少于( )学时。
A、15B、20C、25D、18正确答案:A6.在( )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
A、100kmB、10kmC、50kmD、25km正确答案:B7.水准测量中,调节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
A、竖轴竖直B、十字丝横丝水平C、视准轴水平D、十字丝竖丝竖直正确答案:C8.比例尺分别为1︰1000.1︰2000.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
沉降变形观测水准测量等级选择及精度评定

的经验公式为:
其中: S 为视线长度,且 S≤10m。
计算 ≤㎜,取㎜作为特级精度指标。 根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竖向监测精度的要求,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 测站高差中误差表选择应使用的水准测量等级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同理,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按照上述思路,由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等 级也可以进行水准测量等级的选择,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有了这样的理论计算,可以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选用水准测量的等级。避免
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推算等级水准的测站高差中 误差为:
表 4 等级水准的测站高差中误差表 单位为毫米(mm)
测量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每千米最少
18
12
6
4
站数
测站高差 中误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条文说明中,有根据单程观测测站高差 中误差计算公式,以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测高 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依据,其公式为:
其中: 单程观测测站高差中误差,单位㎜。
等级水准每千米往返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单位㎜。
S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规定的各级别水准视线长度,单位 m。
表 5 建筑变形一二三级沉降观测精度指标计算
等级
(mm)
S (m)
换算的 值 (mm)
取用值 (mm)
一级
30
二级
50
三级
75
特级精度的建筑变形沉降观测,以 DS05 水准仪单程观测每测站高差中误差
推测测站高差全中误差为
,虽然较按照测站数定
权计算的测站高差全中误差大,但也符合监测精度要求。 以监测精度㎜至㎜选择二等水准,但实际采用三等水准也达到了精度要求。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Ⅰ 级 Ⅱ 级 闭合差″ 合差
中误差
m
mm
仪器 仪器
mm
1/35000
350 3~5
±6
1/60000 ±2.5
4 6 ±5
±8
1/35000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1)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wβ=±5,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不 宜短于 100 米, 2)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的较差应 小于 4″。 3)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 GPS 点上观测时,应联测两个高级方向,若只能观测到一个时, 应增加测回数。 4)导线边应往返观测二个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较差小于 5mm,测回较差小于 3mm,往 返测平均值较差小于 5mm。 5)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精密导线按严密方法平差。 6)全站仪分级标准
级别 Ⅰ级仪器 Ⅱ级仪器 Ⅲ级仪器
测角中误差(″) ±1 ±3 ±6
测距中误差(mm) 1+1×10-6.D 3+2×10-6.D 5+5×10-6.D
2 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
每 1 千米高差中数
观测次数
线
中误差 mm
附合水
水准
闭合差 mm
准平均
水准尺
偶 然 差 中全 中 误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读数之差
之差
0.5
0.7
3.0
1.0
三、铺轨基标测量
1 一般规定 1.1 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 设铺轨基标,
1.2 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 控制基标在直线段每 120 米设置一个。曲线线路除曲线元素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 60 米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线路每隔 6 米,曲线每隔 5 米设置一个。 1.3 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或按设计要求可设置在线路中线一侧,道岔铺轨基标 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解析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5
1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强 条
1.2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
变形测量级别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主要使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Biblioteka 特级0.050.3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
一级
0.15
01
变形控制测量
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
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宜1-2个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STEP1
STEP2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倍的距离范围内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可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3.1.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
5.3 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规定
5.3 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规定
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个2~3个月观测一次。
5.4 沉降观测周期
☞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1.0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GWdd

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水准测量中,设每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5mm ,若每km设16个测站,则-km高差的中误差为( )。
A.±80mm B.±20mm C.±5mm答案:B2.相对误差主要用于衡量( )观测值的精度。
A.误差的大小与观测值的大小直接相关的B.误差的大小C.观测值的大小D.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大小答案:A3.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过程中,仪器对中误差产生最大影响时,是角度按近( ),与测边呈垂直方向。
A.90° B.180° C.0° D.270°答案:B4.( )是建筑物按设计标高施工的依据。
A.平面控制网 B.临时水准点 C.高控制网答案:C5.等高线是( )。
A.附合导线 B.计曲线 C.闭合曲线 D.首曲线答案:C6.测量仪器的精度等级越高,望远镜的的放大倍数(A)。
A.越高 B.越低 C.没有变化 D.始终一样7.经纬仪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A)。
A.竖轴竖直,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B.竖轴竖直,竖直度盘处于水平位置C.横轴竖直,竖直度盘处于水平位置D.横轴竖直,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62.下图是水准测量的示意图,如果水准点BMA的高程为250.000m,那么前视点的高程应为(C)。
β2A .251.685m B .251.200m C .250.485m D .249.515m8.工程测量常用的经纬仪有DJ6和DJ2,其中的“D ”表示( C )。
A .大型仪器 B .地形测量 C .大地测量 D .德国制造9.精密水准仪必须( B )。
A .由测量技师操作B .配备精密水准尺C .使用进口仪器D .实施GPS 控制10.使用水准仪一般按步骤( C )进行。
A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精确整平—瞄准—读数 B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精确整平—读数—瞄准 C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精确整平—读数 D .粗略整平—安置仪器—瞄准—精确整平—读数11.下列关于测量记录的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准测量,一测站高差中误差为±3mm,若每公里观测16站,求每公里及K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多少
解:每千米的误差:
±√(16×3^2)=±4×3=±12(mm),即:±12mm/km
k千米的误差:±√(k×12^2)=±(√k)12mm。
在最新版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提到有关监测等级的定义和精度要求,其中关于沉降监测方面提到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的概念。
现我有一些疑问,特咨询大家:
1、在2007版的《建规》中提到关于变形等级为二级的精度要求,其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正负)。
问1:那么这里提到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如何求得,其计算公式有没有?
2、关于提到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我查询了本规范中对观测点的定义,它是这样描述的:
观测点observation point:布设在建筑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问2:是不是可以认为,在判断某次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只需要求得变形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与之相比即可。
而不用求得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相应的测站高差中误差?
3.、现在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如何定义监测的等级,如何判定它是按二级还是按三级来监测,是否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来。
我通过查资料,看到有这么一个推导过程:
沉降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类型。
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其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容许变形值的1/10~1/20;根据这一原则,通常采用“以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确定变形观测精度。
按照上述要求,结合该楼的实际情况,基准网采用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沉降点的观测精度,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m=△k/t。
式中,Δ为容许变形值,t为置信区间内最大误差与中误差的比例值;K为安全系数。
估算时,通常采用K=0.05,t=2。
参考以上资料与方法,最后沉降观测精度确定为最弱点高程中误差m≤+1mm。
由此而确定沉降监测等级。
问:不知道这么做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或者还有其他方法来确定监测的等级。
好了,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是否眼晕了,先上几张规范中的截图,丰富一下,以免眼晕。
经过咨询,关于沉降监测中涉及到“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测站高差中误差”、“观测点高程中误差”、“相邻观测点高差中误差”几个概念。
区别: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是评定监测基准网基准点精度的,而测站高差中误差、观测点高程中误差、相邻观测点高差中误差不但评定基准网的精度,也是评定垂直位移监测网的指标。
测站高差中误差是直接评定观测作业质量的指标,是在平差前进行的粗略评定。
而观测点高程中误差、相邻观测点高差中误差不但与观测作业有关,还与变形观测布网的网形有关,因此后者是综合的、具体的衡量指标。
观测点高程中误差、相邻观测点高差中误差的计算涉及误差方程式,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必须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
由于观测值的权值不一样,通过测量平差计算后,各点的高程中误差、相邻观测点高差中误差是不同的。
而测站高差中误差可以直接计算,作业方法不同,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下面贴出两种方法,一是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二是按水准网闭合差计算。
、楼主的问题在规范的条文说明中有答案。
其计算公式在条文说明中有。
2、可以认为“在判断某次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只需要求得变形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与之相比即可。
而不用求得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相应的测站高差中误差”。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要求在第4章的控制测量中另有规定。
测站高差中误差是直接评定观测作业质量的指标,可以在平差前进行的粗略评定。
但它也是综合的、具体的衡量指标。
3、如何判定它是按二级还是按三级来监测,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是事前决定的,1楼表中有参考使用场合。
不是事后计算的,计算是看观测是否符合要求。
新的问题:监测等级为什么要用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而不是用观测点高程中误差?
里的高差中误差为多少
2010-04-25 21:55king133240分类:交通出行|浏览5599 次
分享到:
2010-04-26 16:19
#群雄争霸,团队需要你!#
提问者采纳
解:
每千米的误差:
±√(16×3^2)=±4×3=±12(mm),即:±12mm/km
k千米的误差:
±√(k×12^2)=±(√k)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