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二、《雨霖铃》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雨霖铃》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雨霖铃》词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⑴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诗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⑵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诗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⑶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⑷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⑸描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⑹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四.《定风波》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高考理解性默写三十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2.词中的“,,”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3.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虚词和动词的巧妙结合使用,有效地传达出词人内心地平静与冲淡。
5.苏轼的《定风波》中“”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6.苏轼《初入庐山》诗中写道“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他想涂个清净逍遥、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定风波》中相对应的句子是:,?。
7.苏轼的《定风波》中“,”写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
冷吗?“”,不冷了吧。
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
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苏轼的《定风波》中“,,”几句写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
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简答题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答:拟人。
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定风波》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定风波》含答案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
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
②芒鞋:草鞋。
③料峭:形容微寒。
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27.(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词人出游遇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似乎也能轻快得胜过骑马,怕什么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从容、镇定地穿行于烟雨之中,过好人生。
(2)乐观旷达(或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示例: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可以看出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毫不去留意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把它当作背景音乐的豁达心境;②“竹杖芒鞋轻胜马”:可以读出作者虽然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步伐似乎也轻快胜马的乐观心态;③“一蓑烟雨任平生”:能读出作者听任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读出词人“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的哲思⋯⋯【详解】(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为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作答时抓住“竹杖”“芒鞋”“蓑”“烟雨”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无惧风雨笑对人生的画面。
示例: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词人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
有什么怕的呢?词人一身蓑衣,就算有再大的风雨也没什么关系,照样过好一生。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根据上片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可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州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淡定;根据上片“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联系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可知,“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不惧苦难,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了词人胸怀坦荡、听任自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苦难之时,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5.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3分)参考答案:
4.(3 分)B (比喻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5.(3 分)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却相迎(写出三个即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理解性默写定风波(苏轼)1.苏轼《定风波》词中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2.苏轼《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3. 苏轼《定风波》中“”,写诗人雨中的从容,照应小序“,”。
4. 苏轼《定风波》中“”,写雨过天晴,照应小序中“”。
5. 苏轼《定风波》中写写雨骤风狂的句子是:。
6.《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7. 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了作者不畏磨难坎坷的超然旷达的情怀。
,。
8.《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9. 苏轼《定风波》中“”,写诗人回头眺望来途。
10.《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11.《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
【答案】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4.山头斜照却相迎已而遂晴5.莫听穿林打叶声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7.一蓑烟雨任平生8.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9.回首向来萧瑟处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1.也无风雨也无晴临江仙·夜登小阁(陈与义)1.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描写诗人回首往事的心情词句是:,。
2.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点题并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的句子是:,。
3.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描写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的句子是:,,。
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
“料峭春风吹酒醒,
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简答题
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答:拟人。
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积极乐观的性格。
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一蓑烟雨任平生”指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这一生。
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挫折、困境无所畏惧的乐观豁达之情。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答: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