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用药物介绍

合集下载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消化内科是一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科,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肝炎、胆囊炎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常用的药物有很多种。

下面我将就一些常用的消化内科药物进行介绍和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抗酸药1. 质子泵抑制剂(贝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胃酸的分泌,适用于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

2. 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这类药物能抑制胃酸的分泌,适用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腹胀等。

3. 抗胃酸药:常用的药物有胃蛋白酶抑制剂(如奥美特)、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胃黏膜修复剂(如伊托必利)等。

这些药物可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的愈合,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便秘、腹痛、乏力等。

二、抗生素1. 链霉素类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这类药物可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杆菌,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等。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腹泻等。

三、抗炎药物1. 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乌头碱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适用于急性胃炎、胃肠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痛、出血等。

2. 类固醇类抗炎药: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适用于重症胃炎、肝脏炎症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抑制、水肿等。

四、抗病毒药物1.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替加韦、阿德福韦酯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恶心等。

消化内科常用药物

消化内科常用药物

消化内科常用药物1、洗肠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福静清),肠镜前6-7小时口服,加入2000ml 水中,2小时内喝完。

2、止血:0.9%氯化钠+泮拖拉唑40mg,2/日静点;邦停1kv;肌注,5%葡萄糖500ml+注射用生长抑素3ml(4支),12小时静点完,2/日,连续静点3天;5%葡萄糖250ml+氨甲环酸2支(1.0),1/日静点;心电监护;禁食水;胃肠减压。

3、胃镜:利多卡因胶浆 1袋,做胃镜时用。

4、10%葡萄糖250ml+间苯三酚80mg,1/日,静点。

止吐。

5、10%葡萄糖100ml+10葡萄糖酸钙20ml,1/日,静点。

6、硫酸依替米星0.3,1/日,静点。

7、0.9%氯化钠250ml+青霉素800万,1/日,静点。

8、美沙拉秦肠溶片/莎尔福,1.0,3/日口服,溃疡性结肠炎时用。

9、鲨肝醇40mg,3/日口服。

保肝。

10、优思弗(熊去氧胆酸),250mg,1/日,睡前口服。

11、10%葡萄糖500ml+脂溶性维生素1支,1/日静点。

12、铝碳酸镁片,2粒,3/日口服。

13、胸腺五肽,10mg,隔日一次。

用于慢性乙肝,自身免疫性疾病。

14、硫糖铝5ml,2/日,口服。

15、水飞ji宾,2粒,3/日口服。

16、5%葡萄糖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2.4,1/日静点。

17、派罗欣(干扰素):135ug,1周1次皮下注射(周日)。

抗病毒。

18、维生素B4,10mg,3/日口服。

19、5%葡萄糖250ml+多烯磷脂酰胆碱25ml,1/日静点。

20、5%葡萄糖250ml+舒肝宁20ml,1/日静点。

降黄。

21、5%葡萄糖250ml+复方甘草酸苷60mg,1/日静点。

22、水林佳,20mg,3/日口服。

23、阿德福韦酯,10mg,1/日口服。

抗乙肝病毒,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替米夫定耐药时应用。

24、莫沙比利5mg,3/日,口服。

25、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250ml,1/日静点。

用于补液。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导言:消化内科是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包括胃部、肠道、肝胆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临床上,消化内科医生常常需要应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治疗疾病。

本文将对消化内科常用药进行个人小总结,包括药物的分类、常见的药物代表以及其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抗酸药1.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常见的代表药物有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胃壁上的H2受体,从而抑制组织胺与H2受体的结合,减少胃液的分泌量,达到降低胃酸的目的。

用法用量:一般每天口服1-2次,剂量视具体疾病而定。

2.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常见的代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胃腺细胞中的质子泵的工作,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相比于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用法用量:一般每天口服1次,剂量视具体疾病而定。

二、抗胆碱药1. 抗胆碱药抗胆碱药是一类能够阻断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常见的代表药物有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减少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减缓胃肠蠕动,达到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目的。

用法用量:一般每天口服2-3次,剂量视具体疾病而定。

三、抗炎药1.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常用于消除疼痛、缓解炎症的药物,常见的代表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减轻疼痛、降低发炎反应的作用。

不过,长期或高剂量使用NSAIDs可能会导致胃溃疡等胃肠道副作用,应慎用。

用法用量: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剂量视具体疾病而定。

2. 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黄柏和黄连素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文(2篇)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文(2篇)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文消化内科常用药知识:一、抗消化性溃疡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1、抗酸药:达喜: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

注意事项:致胃肠不适、大便次数增加、腹泻。

嚼碎服在两餐之间或睡前。

2、h2受体阻断药:法莫替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泰胃美注意事项。

餐后____小时或临睡前口服,少数有轻度暂时性腹泻、疲倦、眩晕、皮疹。

3、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波利特注意事项:口服用法:餐前,须整片吞服,至少半杯液体送服,不可咀嚼、压碎,可将其分散于水、微酸性液体,如:果汁中,并在____分钟内服用。

4、粘膜保护药:硫糖铝、舒可捷(硫糖铝混合液)、瑞倍注意事项:不能与抗酸药同用5、根除hp药物:两联:阿莫西林、甲硝唑二、胃肠解痉药:1、山茛菪碱:外周抗胆碱药注意事项:可出现口干,心律加快、视力调节障碍、嗜睡、心悸、面部潮红、恶心、呕吐、眩晕及头痛等。

2、得舒特:对胃肠道具有高度选择性解痉作用的钙拮抗药注意事项。

应用足量水(一玻璃杯水)将整片药吞下,切勿掰碎、咀嚼或含化药片。

宜在进餐时用水吞服,不要在卧位或睡前吞服药片。

三、助消化药:1、复合多酶片注意事项。

饭前用水吞服,不可与酸性或碱____物同服。

2、胰酶注意事项。

不宜与酸____物同服。

四、治疗肝炎药:1、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2、甘利欣: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3、肝得健:肝细胞膜____再生4、古拉定: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

可减轻____损伤,促进修复。

能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a、d、k、e)。

不良反应:少见恶心、呕吐、头痛,罕见皮疹。

5、利加隆。

稳定肝细胞膜、保持其完整性,保持正常细胞功能,促进受损细胞膜复原。

6、门冬氨酸钾镁(潘南金)、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7、干扰素(安福隆):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细胞应答。

2024年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2篇)

2024年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2篇)

2024年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本总结主要介绍了____年消化内科常用药,其中包括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药物。

在总结中,我将对每种药物的名称、分类、适应症、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抗酸药类:1. 药物名称:奥美拉唑。

适应症: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黏膜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作用机制:抑制胃酸分泌。

药物相互作用:与贝他胺类药物同时使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多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等。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2. 药物名称:雷贝拉唑。

适应症: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

作用机制:抑制胃酸分泌。

药物相互作用:与氯呲格雷等药物同时使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二、抗溃疡药类:1. 药物名称:奥硝唑。

适应症: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作用机制: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维生素K拮抗药物同时使用时,可增加出血风险。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等。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2. 药物名称:兰索拉唑。

适应症: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

作用机制:抑制胃酸分泌。

药物相互作用:与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同时使用时,可增加出血风险。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等。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三、消化系统解痉药类:1. 药物名称:肠复安。

适应症:用于缓解肠道痉挛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肠壁平滑肌的收缩,产生解痉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麻黄碱类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消化内科常用药

消化内科常用药

消化内科常用药1.抗酸、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药 ⑴中和胃酸抑制分泌药 ①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能中和胃酸 碳酸氢钠:0.5g/片治疗胃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用法:餐前服用 注意事项:静脉滴注时应防止渗漏,应注意给药速度,5%碳酸氢钠为高张性溶液,滴注过快会抑制心脏,使血压骤降,不利于心脏复苏;对血钾过低者不宜立即应用,忌与酸性药物配伍,除普鲁卡因胺外,不宜与其他常用的心肺复苏药物合用;口服易产生CO2,将要穿孔的溃疡患者忌用 铝碳酸镁(胃达喜)《注:硫糖铝为胃粘膜保护剂》:500mg/片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 用法:每次1~2片,3次/日,餐后1~2小时或睡前咀嚼服用 注意事项: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和软糊状便,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应定期监测血中的铝含量,可影响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吸收。

磷酸铝(洁维乐凝胶):20g/包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食管炎,胃酸过多等 用法:用前先摇匀,挤出凝胶直接服用,也可就水服用,成人每天2次,每次1包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便秘、大剂量可致肠梗阻;长期服用可致骨软化、脑病、痴呆及小红细胞性贫血,本品可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大黄苏打:0.3g/片有健胃、制酸作用,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酸过多 用法:每次1~3片,3次/日 ②H2受体阻断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雷尼替丁Ranitidine:针剂50mg/支胶囊0.15g/粒 注意事项:部分患者有过敏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甚用,8岁以下儿童禁用,能减少肝血流量,当与药物伍用时,如华法林、利多卡因、环孢素、地西泮、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可增加上述药物的血浓度,延长其作用时间和强度,有可能增加某些药物的毒性,值得注意 西咪替丁cimetidine(泰胃美):400mg/800mg 用法:口服,活动期:每晚一次,每次800MG,睡前服或每日两次,早晚个一次,每次400MG,连服4-6 周;预防溃疡复发:每日一次,每次400MG,连服6个月 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有轻度、暂时性腹泻,疲倦,眩晕。

消化内科常用药

消化内科常用药

消化内科常用药消化内科是指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专业。

消化内科主要治疗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胃肠道疾病。

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胰腺炎、便秘和腹泻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医生们需要使用一些消化内科常用药。

一、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药物1. 抗酸药抗酸药是胃肠道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胃酸反流等症状。

抗酸药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胶囊、片剂和液体剂。

常见的抗酸药包括贝类特、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等。

2. 抗生素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症状。

在消化内科治疗中,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等。

3. 镇痛药长期胃肠疾病可能会导致胃痛和腹部疼痛等症状。

消化内科医生在诊断后可以使用一些镇痛药,以减轻疼痛症状。

常见的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吗啡和芬太尼等。

4. 肠道抗炎药肠道抗炎药主要用于治疗肠炎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消化内科常用的肠道抗炎药包括硫糖铝和美托洛因等。

二、胃肠道功能调节药物胃肠道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如食物传输、溶解和吸收等。

消化内科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些胃肠道功能调节药,以帮助患者调节消化功能。

1. 放松药放松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症状,如肠绞痛等。

放松药可以减轻胃肠道紧张,改善肠道蠕动,从而缓解症状。

常见的放松药包括哌替啶和乙酰唑胺等。

2. 促进肠道蠕动药促进肠道蠕动剂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和肠梗阻等疾病。

它们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加速食物的通过,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常见的促进肠道蠕动药包括多潘立酮和甲硝唑等。

3. 促进消化药促进消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消化不良和胃炎等疾病。

它们可以增加胃酸和酶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率。

常见的促进消化药包括胰酶和酵母菌等。

4. 抗胆碱药抗胆碱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抗胆碱症状,如反酸、腹泻、便秘、腹痛等。

它们可以阻断神经传递,减少胆碱的分泌,从而改善症状。

常见的抗胆碱药包括酚妥拉明和托品等。

总之,消化内科常用药分为两大类: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药物和胃肠道功能调节药物。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消化内科常用药是指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药物。

消化内科疾病包括胃肠道感染、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胆囊疾病、胆管结石等。

下面将对一些常用的消化内科药物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抗酸药1.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它们通过抑制胃部的H2受体,阻断胃酸的分泌,可以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烧等。

2.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胃酸过多最有效的药物,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它们通过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的分泌,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3. 铝镁剂铝镁剂是一种常用的抗酸药,常用的有氢氧化铝、氧化镁等。

它们能够中和胃酸,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黏液屏障,缓解胃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二、抗生素1.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强力的抗菌活性,对消化系统中的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常用的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在消化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常常被使用。

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谱抗菌活性较好,对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常用的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它们常用于消化道感染、胆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3. 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常用的有头孢菌素、阿米卡星等。

它们可以应对消化系统中复杂的细菌感染,如腹腔感染、腹型伤寒等。

三、解痉药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常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治疗,如胃肠功能紊乱、痉挛性腹泻等。

常用的有沙丁胺醇、可待因等。

它们通过激活胃肠道平滑肌的β2受体,从而松弛痉挛的肌肉,缓解相关症状。

2. 抗胆碱药抗胆碱药可以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减少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从而缓解痉挛症状。

常用的有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

它们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过敏反应等疾病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复安(metoclopramide)



副作用:发生于约20%的患者,主要是中 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忧郁、焦 虑及锥体外系症状。也可增加泌乳素释 放,致育龄妇女闭经及溢乳,男性女性 化。 禁忌症:胃肠梗阻、穿孔、出血、帕金 森综合征及癫痫病史者。 由于其通过血脑屏障能引起锥体外系副 作用,近年来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他促动力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替加色罗 红霉素和红霉素类似物 西沙比利 拟胆碱能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 前列腺素 阿片类药物
抑制胃肠动力的药物 抗胆碱药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阻滞M胆碱受体,能解除平滑 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和胃肠运动等。 常用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 辛(丙胺太林)。 副作用:较多,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 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 惊厥。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1、常用抑酸药和止酸药



弱碱性药物 抗胆碱能药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胃泌素受体抑制剂
碱性药物-铝碳酸镁(胃达喜)


500mg/片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 用法:每次1~2片,3 次/日,餐后1~2 小时或睡前咀嚼服用 注意事项: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胃肠道不适, 如消化不良和软糊状便,肾功能不全者长 期服用应定期监测血中的铝含量,可影响 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吸收。



副作用:口干、头痛、头晕、皮疹、腹泻 等,也有报道可增加泌乳素释放。副作用 与剂量相关,减量或停药后消失。 不通过血脑屏障,故神经系统副作用者罕 见。 促胃肠动力较胃复安强10余倍,胃轻瘫患者 胃复安无效时,改用吗丁啉仍有效。
莫沙比利



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 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 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消化道的动 力与协调性。 副作用:腹痛、腹泻、口干、皮疹、头晕、心悸 等,约2周后自行消失。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及青少年、有肝肾功能 障碍的老年患者慎用。
2、胃肠动力药物

促动力药 :能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和加速胃 肠运转和减少通过时间的药物。 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能解除平滑肌的痉 挛,抑制胃肠运动。

胃复安(metoclopramide)


最早被使用的促动力药。 作用机制:作用于多巴胺2受体,阻止多巴胺对上 消化道的抑制作用,直接或间接激动胆碱能受体, 可增强胃收缩的张力和振幅,松弛幽门括约肌, 并增强胃窦的蠕动,协调胃、十二指肠收缩;加 快胃排空,治疗胃轻瘫,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预防治疗恶心、呕吐。 具有中枢和周围抗多巴胺双重作用。
钙离子拮抗剂

曾称为钙通道阻滞剂或钙内流剂。
选择性地减少慢通道的 Ca2 + 内流,因而降 低细胞内Ca2+的浓度而影响细胞功能。 常用药物:硝苯地平、奥替溴铵 ( 斯巴敏 ) 和匹维溴铵 ( 得舒特 ) ,后二者为高度选择 性胃肠道钙通道拮抗剂。

消化道运动双向调节类药

曲美布汀(Cerekinon)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



药理机制: 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 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该 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 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 合形成胃酸。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 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 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 PPI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
一种胃肠道运动节律调节剂。 对消化道运动的兴奋和抑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通过抑制细胞膜钾离子通道,产生去极化,从而 提高胃肠平滑肌的兴奋性。另一方面是阻断钙离 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而达到抑制细胞收缩, 使胃肠平滑肌松驰的目的。
消化道运动双向调节类药

能对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如腹痛、腹胀以及大便 频率、性状和排便异常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吗丁林(多潘立酮) (domperidone)

属苯并咪唑诱导剂,作用类似于胃复安, 为特异性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仅 作用于靶器官多巴胺受体,阻止多巴胺 对上消化道抑制作用,能增强胃蠕动, 改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 作用,促进胃排空, 并有止吐作用,改 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对下消化道无促 动力作用。

副作用:偶有便秘、腹泻、腹鸣、口渴、口内麻
木感、心动过速、困倦、眩晕、头痛、及血清氨
基转移酶(ALT、AST)上升等。有时出现皮疹等
过敏反应,此时应停药。
3、胃肠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
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



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 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 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 列腺肥大者慎用。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 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 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


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 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 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 抑制胃酸分泌。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 )、雷尼 替丁、法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 扎替丁等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 潮红、月经不调、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 胞减少等,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孕 妇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是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PPI的临床应用

奥美拉唑(洛赛克) 潘托拉唑(潘立苏,泰美尼克)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雷贝拉唑(波利特) 埃索美拉唑(耐信)
PPI-不良反应



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皮 疹、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 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 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严 重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