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成矿带

合集下载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G 1999043203)的成果之一,并得到地质大调查项目(K1.42324)、国家计委专项及国土资源部1999年一般项目(992024)资助。

改回日期:20022224;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长安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成矿学研究。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王登红1) 杨建民1) 闫升好1) 徐 珏1) 陈毓川2)薛春纪3) 骆耀南4) 应汉龙5)(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3)长安大学,西安,710054;4)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610081;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 要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成矿区(带),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矿集区,如以铜多金属为主(玉龙),以铅锌为主(金顶),以稀土为主(牦牛坪),以金为主(哀牢山)等等。

研究中在对这些矿集区的基本特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探讨了矿集区分布的基本格局(即两横两纵两斜加一点)及其构造背景,认为进入新生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东降西隆”的构造大反转,而三江正好位于枢纽部位,地壳块体水平方向强烈的挤压和垂直方向活跃的运动可能是制约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和成矿格局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个可以扩大远景的矿集区和3个潜在的矿集区,进一步探讨其新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 矿集区 分布格局 构造演化 新生代 西南三江 找矿方向Cenozoic Ore Concentration Areas in the S anjiang R egion ,SW China :T ectonic Setting and ExplorationWAN G Denghong 1) YAN G Jianmin 1) YAN Shenghao 1) XU J ue 1) CHEN Yuchuan 2)XU E Chunji 3) L UO Yaonan 4) YIN Hanlong 5)(1)Instit ute of Mi neral Resources ,CA GS ,Beiji ng ,100037;2)Chi 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 ng ,100037;3)Chang ’an U niversity ,Xi ’an ,710054;4)Sichuan B ureau of Geology and Mi neral Resources ,Chengdu ,610081;5)Instit 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 ng ,100029)Abstract The Sanjiang (Nujiang River ,Lanchangjiang River and Jinshajiang River )region in SW China is the most im portant Cenozoic metallogenetic belt in China ,where ore concentration areas are widel y distributed.For example ,the largest Cu deposit in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Yu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the largest Pb 2Zn deposit in China occurs in Jinding area ,the second largest REE deposit in China is situated in Maoniu ping area ,the largest blue asbestos deposit in China lies in the Dali 2Y ao ’an area ,and the largest coal deposit in S outh China rests in the Zaotong area.G enerally ,all of these areas show a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wo horizon 2tal ,two vertical ,two diagonal and one s pot ”model.Such a distribution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During Cenozoic ,the Chinese earth crust changed greatly ,characterized topographically by thickening in the southwest and thinning in the east or uplifting in the west and depressing in the east.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 outh China ,the Sanjiang region was subjected to strong horizontal squeeze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was attacked by mantle materials and affected by heat and fluids from mantle sourc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 tectonic setting and a lot of ore concentration areas.Among the nine mature ore concen 2tration areas ,three developing areas and three potential areas are delineated.Besides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some views for fur 2ther prospecting work in the Sanjiang region ,for example ,Pre 2Cenozoic deposits ,especially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could be ex 2posed to surface by large scale slip ,shear or thrust structures ,and geological fluids could precipitate mantle 2source metals in Cenozoic basins along marginal deep faults.K ey w ords ore concentration area tectonic setting Cenozoic Sanjiang (Nujiang 2Lanchangjiang 2Jinshajiang )region explorationsuggestion第23卷 第2期2002204/1352140 地 球 学 报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Vol.23 No.2Apr.2002/1352140 西南三江地区在此是指“大三江”,即包括松潘2甘孜褶皱带,其北、东、西界分别以东昆仑2西秦岭、龙门山2锦屏山和滇西那奔2高黎贡断裂带为限,向南延入中印半岛,总体上为SN向延伸的构造带(骆耀南等,2001)。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64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4)
图 1 西南三江地区中南段铅锌矿床分布 略图 1. 花岗岩; 2. 花岗斑岩; 3. 二长花岗岩; 4. 钾长花岗岩; 5. 花 岗闪 长岩; 6. 构造单元界线; 7. 铅锌矿床 F ig. 1 D istribution o f the lead zinc depos its in the centra l and southern pa rts o f the N ujiang Lancangjiang Jinsha jiang m eta llogen ic be lt in southw estern China 1 = gran ite; 2 = gran ite porphyry; 3 = adam ellite; 4= m oy ite; 5 = granodiorite; 6 = tectonic boundary; 7= lead zinc depo sit
2. 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类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 银、锡矿床成矿系列
该系列主要分布于义敦弧后盆地中的昌多阔 格聂花岗岩带。义敦弧后盆地在燕山晚期 喜马拉 雅期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十分强烈, 岩体呈大小不等 的岩株、岩基及岩墙产出, 构成了由绒伊措、格聂、昌 多阔等十多个复式岩体组成的昌多阔 格聂花岗岩 带。与铅、锌、银、锡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燕山 晚期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属 钙 碱 弱 碱 系 列, 岩 石 同 位 素 年 龄 值 为 71~ 119M a[ 5 ] 。岩石中的 Pb、Zn、A g、Sn成矿元素均高出 世界花岗岩平均值数倍至数十倍。成矿主要发生在 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复式岩体中, 形成以热液充填交 代型的铅锌银锡矿床, 如巴塘夏塞铅锌银矿床。
两层 !结构明显, 上层为块状、条带状矿石的层状、 似层状、透镜状矿体, 下层为网脉状、角砾状矿石的 筒状、透镜状矿体, 具有典型块 状硫化物矿床 的特 点, 以超大型呷村铅锌铜银矿床为代表。另外, 还发 育一些受盆地断裂和裂隙控制的火山热液型矿床, 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和碳酸盐脉, 矿体规模小, 多 以脉状、短脉状产出, 如热加乡曲靖铅锌矿床。

三江成矿带内澜沧江大断裂对矿床形成以及附存影响研究

三江成矿带内澜沧江大断裂对矿床形成以及附存影响研究

三江成矿带内澜沧江大断裂对矿床形成以及附存影响研究三江成矿带内澜沧江大断裂对矿床形成以及附存影响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原材料、能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分析三江成矿带内澜沧江大断裂对矿床形成以及附存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对深入开展滇西“三江”地区多金属资源的地质找矿及其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江成矿带内澜沧江大断裂对矿床形成以及附存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三江成矿带;断裂段;矿体0前言三江地区南段(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结合部的东侧,为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组成部分。

三江造山带内发育众多的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镁铁超镁铁岩带以及发育极好的变质岩带,一直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

三江地区滇西段是三江地区地质构造现象最为丰富、构造单元出露较全、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它在特提斯构造域形成演化的时空迁移变化规律和结构构造特征方面的研究中均具代表性,是世界上研究巨型复合造山带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

江造山带这种复杂的演变过程,为区内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澜沧江构造带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是三江成矿带的一部分。

三江造山带是我国著名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

三江南段澜沧江和红河地区,由于近年来找矿工作的不断突破,备受人们关注。

例如:哀牢山金矿带不断发现大、中型金矿,南澜沧江火山岩带上民乐、大平掌等发现一批铜矿床,因此这些地方成为三江今后找矿最有远景的地区。

1区域主要断裂与变形特征澜沧江南段地区主要控岩和控矿断裂按其性质、活动程度、规模以及影响和限制盆地、岩相、成矿作用发生发展特点,主要可分为两类断裂构造:一类是长期活动的深切地壳的大型断裂,如控制盆地性质和盆地西部边界的澜沧江断裂;第二类是继承性、间歇性活动的断裂。

断裂具有长期间歇性活动的特点,这些断裂在地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的转变,它们对盆地结构、沉积体系、矿床的空间展布有明显的控制。

七、西南三江成矿带

七、西南三江成矿带

七、西南三江成矿带(一)工作现状西南三江成矿带范围为鲜水河断裂-康定-丽江-哀牢山一线以西的川西和滇西地区,主要跨越四川甘孜、阿坝、凉山及云南迪庆、丽江、保山、临沧、普洱、怒江、德宏、大理、红河、西双版纳十三个州(市)。

地理坐标:东经97°30′~104°00′,北纬21°09′~34°00′。

面积约37万km2。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计已完成150幅,占总图幅面积的18.45%;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在巴塘-得荣等找矿远景区完成了77幅。

大调查以来的矿产资源评价完成1:5万地质测量8791.3km2,1:5万土壤测量16257.75km2,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8281km2,槽探285125m3,坑探9970m,钻探48276m。

至1999年,累计提交铜多金属新发现矿产地63处,各类找矿靶区150余处,圈定1:5万化探综合异常和高磁异常200余处,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已发现知名矿床普朗铜矿、羊拉铜矿、白秧坪银铅锌矿、玉龙铜矿、马拉松多铜矿、莽总铜矿、多霞松多铜矿、呷村银多金属矿、夏塞银多金属矿、大平掌铜矿、长安金矿、加多岭铁矿等。

(三)制约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1)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偏低,多年来各系统、各行业及各勘查主体形成的地质资料未得到统一系统地整理、总结、研究,导致在成矿预测及勘查选区时资料基础匹配性不够,难以完全满足新一轮矿产勘查的要求。

(2)在综合研究方面,尽管以往对区内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矿床的研究和规划部署作了较多的工作,但就西南三江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单元而言,仍然显得零散、不系统,缺乏较完整的认识,重点不突出,使得在矿产勘查部署的宏观布局和勘查区深入研究上仍显薄弱。

(3)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随着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的深入,一大批新的矿床(点)被发现,使得我们有必要去重新厘定西南三江地区的重要成矿远景区。

(4)西南三江地区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矿种分散、地区分散、项目分散的现象,制约了异常查证等找矿前期工作和对重要成矿带勘查工作的加强。

三江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结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三江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结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矿床地质2004年MINERAL DEPOSITS 第23卷增刊三江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结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王谦身1 滕吉文1 安玉林2 闫雅芬1 王光杰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 根据三江及邻区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资料和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地球物理场及地壳深部构造的相关关系。

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

据此,提出矿产资源聚集带的概念。

并给出研究区内4条矿产资源聚集带的分布。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深部构造 矿产资源聚集带三江地区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与勘探开采,查清了多种多样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积累了区域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等方面宝贵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有关资料,探讨三江地区的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与矿产资源的相关关系。

本文选用中国矿产资源图(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等,1992)图件和资料作为研究云贵川三江地区矿产资源与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关系的基础背景图件和主要的参考资料。

在地球物理场研究中,以布格重力场(陕西省测绘局等,1980)和地震层析资料(刘瑞丰等,1993)为主,同时辅以由马龙—遮放地学断面(阚荣举等,1992)给出的地震测深剖面和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资料。

这样,通过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平面横向变化、并结合地球物理场的纵向(剖面)变化,可以较为全面地探讨与研究该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

研究区的深部地壳底界面——莫霍界面是在参考地震测深资料、地质资料基础上,由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求得的。

这是反映本区深部构造的一个基本资料。

根据以上选用的矿产资源分布资料与图件,重力、地震、电法的地球物理场信息和深部界面等一系列的资料、数据和图件,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研究矿产资源与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的相关关系和制约。

为探讨该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向等提供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场源要素与信息。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王安建,曹殿华,管烨等,《地质学报》2009.10)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王安建,曹殿华,管烨等,《地质学报》2009.10)

第83卷 第10期2009年10月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V ol.83 N o.10O ct . 2009注:本文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编号2001BA609A -05,2003BA612A -05)、国家/9730项目(编号2002CB4126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6BAB01A07,2006BAB01B05)、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6630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K2007-1-1)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9-09-22;改回日期:2009-10-08;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王安建,男,1953年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区域成矿学与矿产资源评价研究。

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电话:010)68999066;Email:ajw ang@ 。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王安建1),曹殿华1),管烨2),刘俊来3),李文昌4)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4)云南省地质调查局,昆明,650051内容提要:三江中南段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古特提斯演化过程和陆内汇聚造山过程均伴随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但是其涉及的空间范围不同,统一进行成矿带划分不能清晰地反映区域成矿规律。

本次工作按前寒武纪、古特提斯阶段和陆内造山阶段进行了成矿带划分,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

系统提出了经过三江中南段地区至东南亚的5条展布千余千米长的大型成矿带:大理-哀牢山Cu 、N i 、PGE 成矿带,兰坪-思茅盆地铅锌、银铜钴、汞锑多金属成矿带,金沙江-哀牢山铜金矿带,东南亚锡矿带西带和中带。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矿带中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德格德格-乡城成矿带主要 矿床( 矿床(点)分布图
可以明显看出矿床集 中分布在南北两段
中甸岛弧铜矿成矿模式图
哀牢山Au、 、 矿成矿带 Ⅲ、金沙江-哀牢山 、Cu、Pt矿成矿带 金沙江 哀牢山
金沙江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分布于金沙江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蛇绿岩 之上的以Au、Cu为主的成矿带。分为 之上的以 、 为主的成矿带。 为主的成矿带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 为主)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以Cu为主)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以Au为主) 为主 等两个成矿亚带。 等两个成矿亚带。
合 带
Ⅱ德格-乡城成矿带 德格区域成矿模型
带内岛弧造山期弧火 山-岩浆活动及造山期后 构造活动强烈, 构造活动强烈,成矿条件 优越, 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是一个以Cu、Pb、 资源,是一个以 、 、 Zn、Ag为主的多金属成 、 为主的多金属成 矿带。 矿带。 已发现大中型矿床十 余处, 余处,著名的超大型呷村 Ag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近期又发现超大型的夏塞 Ag多金属矿床、普朗超大 多金属矿床、 多金属矿床 型Cu矿床 等。 矿床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型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 主要Au、 矿床分布图 主要 、Cu矿床分布图
位于三江地区东缘的甘 理塘Au成矿带, Au成矿带 孜-理塘Au成矿带,是发育 在印支期的板块结合带以及 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蛇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Au 矿带。 矿带。 金矿化主要集中于中南 已发现嘎拉、错阿、 段,已发现嘎拉、错阿、雄 龙西金及金厂沟、 龙西金及金厂沟、生康砂金 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碰撞推覆构造作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丽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Au前景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3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本

3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本

中性岩 为主体
体变化为以酸性岩增加
偏基性
偏酸性和碱性
Frequency Count
甭哥 (28~53Ma)
35 30 25 20 15 10 5
Rock Deposit ore fluid
斑岩/Au矿时空分布 斑岩/Au矿时空分布 /Au
DATE
100
0 20 40 60 80
罗卜地 (~32.27Ma)
Ⅶ、类乌齐-临 类乌齐 临 勐海Sn、 、 沧-勐海 、Fe、 勐海 Pb、Zn多金属 、 多金属 矿成矿带
1、类乌齐-左贡Sn、W、 1、类乌齐-左贡Sn、W、 PbZn多金属成矿亚带 多金属成矿亚带
2、临沧-勐海 、Fe、 、临沧 勐海 勐海Sn、 、 Cu、稀有金属成矿亚带 、
Ⅷ、昌宁-孟连 昌宁 孟连 Pb、Zn、Ag 、 、 多金属成矿带
区域成矿模型
1)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海 )晚泥盆世扩张, 底扩张,形成火山成因细 碧角斑岩系中块状硫化物 矿床(如大平掌Cu矿床 矿床)。 矿床(如大平掌 矿床)。 2)早二叠世末澜沧江洋壳 ) 开始向东俯冲于兰坪开始向东俯冲于兰坪-思茅 陆块之下,形成岛弧钙碱 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及 其火山-沉积岩系,形成Sn、 其火山-沉积岩系,形成 、 W矿床。 矿床。 矿床 3)晚三叠世早期,火山)晚三叠世早期,火山岩浆弧总体由挤压转为 弧总体由挤压转为拉 岩浆弧总体由挤压转为拉 形成裂陷-裂谷盆地, 张,形成裂陷-裂谷盆地, 伴随火山活动形成VHMS 火山活动形成 伴随火山活动形成 矿床。 矿床。
155 148 144
700米 400-600米 1500-1700米 400米
矿区纵投影图
Ⅸ、保山-镇康 保山 镇康 Pb、Zn、Hg、 、 、 、 稀有金属矿成 矿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志当早,存高远
西南三江成矿带
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 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
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 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 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 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