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民俗与旅游

合集下载

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

民俗的定义:指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社会关系,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结合。

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日。

信仰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和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族,即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居住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创造,想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居住模式。

居住惯制民俗: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和传统习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综合体系。

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人生礼仪: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所经历的不同仪式和礼节。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一年之中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

它在人们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

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项的总和。

民俗的分类:四分法:经济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游艺民俗(语言民俗);三分法:心理的,语言的或行为的民俗经济民俗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社会民俗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际,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游艺民俗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民俗的基本特征:民族的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社会调解与控制功能民俗的形成的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宗教原因,地域的原因民俗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腐朽生活方式的传播,传统道德观念堕落)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蔽体防寒,适应生产需要,社会角色等级身份,社会政治观念服饰文化内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变现民族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饮食民俗形成:经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信仰的原因饮食的惯制:日常生活的需要,岁时节日,礼仪饮食,信仰上的饮食惯制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住宅外部格局:住宅与水、路、山、内部格局:住宅地势住宅格局风水与民居:宅基选址,住宅外部布局,住宅内部布局交通民俗产生及特点: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因素人生礼仪分类:诞生礼仪,成人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人生礼仪功能:1诞生礼(开端,真正意义的人)2成人礼(男人有治人服兵役的义务)3婚姻礼(相亲订婚阶段,迎娶阶段,认姻亲阶段)4丧葬礼(初终,设床,沐浴更衣,报丧,大殓,选目的落葬日)人生礼仪民俗:1诞生礼(未孕前求子习俗,怀孕时的求子习俗,临产的习俗,诞生后的习俗)2成人礼(冠开之礼,穿裤换裙,纹身染齿)3婚姻礼(抢婚礼,入赘礼,表亲婚,转房婚,不落夫家)4丧葬礼(安葬方式:火,土,天,塔;礼仪表现:停尸,招魂,报丧,吊唁,入殓,送葬)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4文化传播的影响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1宗教性节日及民俗2生产性节日与民俗3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及民俗节日民俗的特征: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浓厚的伦理观念级人情味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性向复合性发展游艺民俗的类别:口碑民俗类,歌舞活动类,游戏竞技类游艺民俗的特色:1季节性与无季节性的结合2竞技性与自娱性的融合3以传统节日为高潮,明显的祭祖与巫术色彩4浓郁的乡土特色农业民俗产生与发展:原始农业民俗2传统农业民俗3现代农业民俗农业民俗类型: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采集与狩猎,副业农业民俗特征: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2功利性;3技艺性4稳定性5经验性6田园性7自然环境的制约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1世界性与丰富性2朴实型与无季节性3吸引力的定向性与易逝性4不可根移性与不可仿制性5组合性欲群体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1物质民俗旅游资源(行业民俗,消费民俗)2社会民俗旅游资源(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3意识民俗旅游资源(原始信仰民俗,宗教信仰及民间信仰民俗,禁忌民俗)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目标:1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2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范围3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4确定民俗旅游资源在当地旅游资源中的地位5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级别6确定可能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项目及潜在的价值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原则:1实事求是2综合性原则3前瞻性原则4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效益原则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体系:1珍稀度2古悠度3奇特度4密集度5完整度6观赏度7愉悦度8组合度9饱和度10可进度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1本原式2主题公园式3资源凝聚式4结汇式5物品式。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东北草房
总结词
东北草房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 文化气息。
详细描述
草房是一种以草为主要建材的建筑形式,通常建造在东北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地带 。草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草层,墙体则由草和泥土混合而成。东北草房的建筑 风格独特,反映了当地的多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
03
现代居住民俗的创新方向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现代居住民俗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 性,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提升居住品质。
现代居住民俗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民俗的创 新与发展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各有优劣,将二者融合可以取长 补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 居住环境。
风水学说中有很多具体的操 作方法,如“寻龙点穴”、 “三元九运”等,这些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民居、村落和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虽然风水学说带有一定的迷 信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 它也包含了一些科学道理, 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 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 今。
装饰文化
装饰是中国居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 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居住民俗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趋势,寻 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技术,实 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传统居住民俗与现 代设计的融合,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传承 和发展中国居住民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5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社会风情旅游景观欣赏4居住民俗旅游

社会风情旅游景观欣赏4居住民俗旅游

4.2.2.3庭院住宅
(1)四 合 院 (courtyard house) (si he yuan)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 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 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 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 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 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Βιβλιοθήκη 4.2.2.3庭院住宅:四合院
4.2.2.5少数民族民居
(2)裕固族帐篷: 由六根或九 根杆子支撑,外用牛、羊毛 织成的褐子搭盖而成。一般 利用地形,选择较避风而向 阳的地方搭盖。帐房内,正 上方设有佛龛,左右两边搭 有卧铺,上面垫上毡片或兽 皮等。男子和客人一般住右 边,左边用来陈放日常生活 用具、杂物和女子的坐位。 正中间有炉灶,设有三石一 顶锅或铁炉,用来做饭和取 暖。燃料多用牛羊粪或木柴。
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装饰符号决 定了其房屋的结构、布局和装潢特色。 (3)历史因素
居住民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长年累月积淀而成 的民风习惯,其中某些部分由于历史的发展会发生 变化。 (4)社会因素
居住民俗,尤其是其中的住宅布局受社会因素 中的家庭、家族、宗族及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很大。
4.1.3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
4.2.2.5少数民族民居
(3)藏族帐篷:藏 族 牧 区 的 主 要 住房样式。用牛毛线织成 粗氆氇,缝成长方形的帐 幕,当中以木杆支撑,外 面周绳拉开,钉在四周地 上,周围用草饼或粪饼垒 成墙垣,一方开门。白天 将帐篷布对开分撩两边, 人可出入;晚上放下用带 结紧。近门中央,支石埋 锅为灶,帐顶露一长缝, 沿缝缀小钩,便于通气和 启闭。
4.2.2.5少数民族民居
(1)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 族传统的住房。蒙古包呈圆 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 块高130~160厘米、长230 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 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 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 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 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 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 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 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 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 大的可容数百人 。

试论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试论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做好 市场 定位 。 选择好 自己的服务 群 体。 家 乐的主要 消 费 农
群 体还 是休 闲的工 薪族 。因此 。 小规模 农 家乐不 能好 高骛远 地追 求 高档 次 , 目地 高档 次追 求只 能导致 经 营的惨 败 。准 盲
旺季更是如此 . 从而吸引游客在淡季时也 来光临。
农 家 乐要 长远打 算 . 诚信 为本 。 家乐经 营者 应该 有 长 农 远 的眼 光 . 注意 自己品牌 的打造 。 信 经营会 降低 从 单个 要 诚 游客 消 费中赚取 的 利 润 . 但会 吸 引 更 多游客 的 到 来 。 同时赢 得 游客 良好 的 口碑 。 出 自己的 品牌 。 家 乐经营是 祖 孙工 创 农 程 , 辈开 始创 业 , 辈努 力 经营 , 祖 父 子孙 享 受成 功 。 龙泉 农 家 乐尽 管存 在 着许 多不 足 ,但 只要 农 家乐 的经 营者 按 照 完 美农 家乐的设 想 , 分发 挥 自己现 有的优 势 , 充 加
维普资讯
李智
试论 居 住 民俗 的旅 游 价 值
二、 居住民俗的特色
1 . 因地 制宜 . 就地取 材


居住民俗 的蔫念
不管 是黄 土高 原上 的窑洞 、热带雨 林 中 的高脚 竹楼 , 还
是 沙 漠 草原 中 的帐篷 、 严寒 北极 的冰 屋 , 管 是游 牧 印第 安 不
2 . 重视环境 、 位 、 落 布局 从 原 始 时代 开始 , 类 的 群体 关 系就 非 常密 切 , 现为 人 表
具有 不 同地 域性特 点的 院落 、 局 、 格 聚落 、 村庄 。例 如 , 印度北
部 旁遮 普地 区村庄 的格 局 特征 是 在家 屋 之 间 留有 社 会性 的 广场 , 成公 共性 的空 间 。 形 广场之 前有 门道 和街 巷 , 两旁 的宅 屋 又各有 内部 的院落 。 日 和 中国 的庭 院 . 常常 合成 内部 本 则 的私 密性庭 院 。在南太 平洋 新几 内亚 的卡拉 巴吹 布 。 大的 高 男人用 的纪念性 房屋 和 以女 人为 中心 的家 屋形成 对 比。

中国旅游民俗第六章 居住民俗

中国旅游民俗第六章 居住民俗

天井窑又称“地坑院”、“地阴坑”、“地 窖”,是在平坦的岗地上所凿的窑洞。
在庭院四周的人工崖面上开挖崖面窑洞,和 靠崖窑相似。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 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是农民生 活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 中国建筑工艺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居住史的 “活化石”。
北方民宅以大院为主,建筑气势威严,其高大华贵, 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 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
其代表为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等。 在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四合院的庭院空间相
对扩大,以引纳阳光,演化为东北大院。
四合院是汉、满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北京、天津等 地,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靠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可以 向纵深发展,也可以向两侧发展,形成并列 的窑洞。
靠崖窑还可以向上发展形成层叠的窑洞,在 上的窑洞称为“天窑”。层与层之间,由木 梯上下。
在靠崖窑前加地面建筑和围墙,形成庭院, 是最普遍的窑居形式。
拱式窑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的房顶 为拱形的窑洞,其布局可以像其他房屋一样 展开,有一层的,有两层的,也可以构成四 合院。
求吉保平安的镇宅
厌胜
稳居
在我国居住民俗中,一般情况在屋后不能挨着再起 屋,民间谓之“停丧”,损人口。
如果人在此屋居住则不吉利。在人们的观念中,一 般前下后上,前卑后尊。如果屋后再起屋,则势必 打乱已有的尊卑关系,为礼教所禁。在此观念下, 同样认为在三合式、四合式庭院内,厢房不得高于 正房,前房不得高于后房,谓之“奴不欺主”。
(2)居室的辅助性建筑:
在我国调解室内寒暑、干湿、阴暗的部位, 因地方民族习惯不同而各有差异。窗户的形 式、采光的方法、炉灶的类型、火塘的部位 等多种多样。如东北地区卧室以火炕为标志, 火炕直通炉灶取暖。尤其是满族的“口袋 房”,最能代表当地冬季御寒的居住特点。

民俗风情旅游概括

民俗风情旅游概括

民俗风情的涵义: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仪、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民俗风情”中的“风情”是“民俗”的诗化和叠用强调。

民俗风情的特征:1、民族性、地方性2、丰富性、多样性3、大众性、传播性4、时代性、稳定性民俗风情的价值:1、文化方面:涵盖人类生活各方面,满足人民多元文化渴求。

参与体验,加深理解,获得与众不同的文化享受。

2、经济方面:直接间接3、游娱价值:这种功能表现在娱乐习俗中,像流行民间的各种歌舞,节日,游戏、博奕、杂耍等,起到愉悦身心,启人智慧、鼓舞信心的作用。

4、实用价值:对于各民族禁忌的一些掌握和了解,可以帮助旅游业的发展做好服务,也可以为旅游者的出游带来更多的便利。

(入乡随俗,入境问禁)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分类:参观观赏型、了解领略型、参与体验型民俗风情旅游的特征: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苦乐性、发展性4、参与性、原则性,此外,还具有多样性、兼容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征。

民俗风情旅游的影响:1、旅游的一般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环境方面人类本身(2)消极作用2、民俗风情旅游的特殊作用(1)积极作用,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渴求。

促进人类平等、团结、繁荣、发展。

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

2消极作用,可能使“民纯俗美”走向其反面,造成商业化,民族艺术的变异,赝品、庸俗、歪曲。

可能引起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纠纷。

民俗风情旅游者的定义:是指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暂时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或地区去旅行和游览的任何人(广义)。

其中,在当地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者,为“民俗风情旅游者”(狭义);在当地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为“民俗风情游览者”;民俗风情旅游者的特点共同特点:1、求知欲强2、食宿随和3、注重态度4、素质较高不同类型各自的特点:1、参观观赏型民俗风情旅游者2、了解领略型民俗风情旅游者3、参与体验型民俗风情旅游者民俗风情旅游业的概念作为旅游业的一个亚类,民俗风情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服务的行业。

居住民俗与旅游

居住民俗与旅游


对居 住民俗 的初步探讨
种 风水 意 识 。这种 意 识在 民居 的各 个 方 面表 现 出 来 , 成 了意味 丰富 的居住 民俗 。人们 建 房 , 时就 形 同
是在构 造一 个 观念 体 系 , 以表达 对 于安逸 、 睦、 用 和
1 居住 民俗 概 述 .
民俗是 在 人类 历史 的 发展 过程 中 , 定 的群 体 一 为适应 生产 实践 和社 会 生 活而逐 渐形 成 的 , 现在 表
() 1 选址 习俗 民居 的选址 与人 们 的传 统居 住 观有 很 大关 系 。
住 宅 的 价 值 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它 的 物 质 功 能 ,
到做梁 、 梁 、 上 开大 门等 一 系列 建筑 过程 , 们 对之 人
慎之 又慎 。
(Hale Waihona Puke 住 习 俗 3入二 是 它 在 社 会 文 化 意 识 中 所 具 有 的一 种 特 殊 功
有一个 美好 的前 程 , 种期 望依 托 于一 种 活动 体现 这
出来 , 就是讲 风水 。民居 的基 本精 神是 讲 究 大环 这 境 的 营造 , 村落 的布局 , 家屋 的地 基 、 向都 贯穿 这 朝
以家 庭 为 伦 理单 位 的 聚族 而居 ,规 范 大 宗 小
宗 , 下尊 卑 的人 伦关 系 。如北 方 的 四合 院 , 上 是宗 法
广 泛 而 富有 情 趣 的社 会 生 产 与 生 活 领域 的一 种 程
人丁兴 旺 、 华 富贵 的企 盼 。 荣 在 风水理 论 中 ,理想 的居 住环境 都含有一 种 负 阴抱 阳 依 山傍 水 、 风 聚气 的 风水 图式 , 蒇 它有 利于 形 成适 应者 生理 和心理 需 求 的环境 气候 , 刻 影响 深 了中 国古代 阳宅 及 阴宅选 址 和 营造 , 为 了华夏 居 成

民俗与旅游(共18张PPT)

民俗与旅游(共18张PPT)

你知道下列名菜属于哪个菜系的吗?
你知道下列菜品是哪些地方的美食吗?
饮食文化差异,折射出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 ■ 四川地处盆地,湿度大,人们在食物中添加花椒、 辣椒等辛辣食材,以麻辣驱除体内湿气; ■ 南方和沿海地区水产丰富,食材多以鱼、海鲜为主 ■ 北方水产少,畜牧业发达,食材多以牛、羊、家禽 等为主; ■华东地区人们喜甜,食物中多以糖代盐,菜味偏甜。
■ 南方地区降水多,民居屋顶坡度大;
■ 在黄土高原,由于降水较少,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 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窑洞;
■ 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建造竹楼,通风 散热除湿。
■ 土家族的吊脚楼,依山、依河而建,可防蛇蚁野兽
藏 土回族家族藏族服袍装
苗朝族鲜族服蒙装古族服装 满傣族族服装
■ 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人们多以厚实的藏 袍御寒,白天气温高,可露出胳膊散热,夜晚气温低, 可以当睡袋。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 件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 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在中国民居中,最有特点 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 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根据以下民居判断当地的气候特点。 湿热
降水少
பைடு நூலகம்
降水多
高寒
■ 游牧民族的对房屋的迁移能力要求高,故牧区传统 民居以蒙古包、帐篷为主;
■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由于地理 环境的差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包括饮食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等。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 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特色、饮食习惯等差异, 我国各地烹饪各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粤、川、湘、 鲁、苏、闽、徽、浙等八大菜系。除八大菜系外还 有一些在中国较有影响的细分菜系:潮州菜,东北 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 菜,客家菜,清真菜等菜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民俗与旅游本文探讨了居住民俗的概念,阐述了居住民俗内容:选址习俗、建房习俗、入住习俗和生活方式习俗。

从民居文化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旅游价值,并对居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标签:民俗居住民俗旅游一、对居住民俗的初步探讨1. 居住民俗概述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它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1](P4)。

简言之,就是民间习俗,是黎民百姓的生活习惯。

民俗内容包罗万象,其中物质民俗包括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服饰民俗等等。

居住民俗,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包括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一旦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时代沿袭,便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2. 居住民俗的内容(1) 选址习俗民居的选址与人们的传统居住观有很大关系。

住宅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物质功能,二是它在社会文化意识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民俗观念的物化符号,这两方面综合构成了居住观。

居住的物质功能显而易见,人们自远古时代以来,为躲避禽兽的袭击迫害,必然找一个安稳方便的地方安营扎寨,靠山以便采伐燃料,邻水以便饮食洗涤用水,久而久之,人们的居住观里便把背山面水或是依山傍水作为择居的第一要求。

住宅反映了家庭生活,家庭的居住生活因经济、文化等境遇不同而不同,人们期望自己的家庭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种期望依托于一种活动体现出来,这就是讲风水。

民居的基本精神是讲究大环境的营造,村落的布局,家屋的地基、朝向都贯穿这种风水意识。

这种意识在民居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了意味丰富的居住民俗。

人们建房,同时就是在构造一个观念体系,用以表达对于安逸、和睦、人丁兴旺、荣华富贵的企盼。

在风水理论中,理想的居住环境都含有一种负阴抱阳依山傍水、蔵风聚气的风水图式,它有利于形成适应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环境气候,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阳宅及阴宅选址和营造,成为了华夏居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水意识也便成了一种风俗、一种仪式。

是把生活经验、家庭命运和环境特征交织在一起的文化象征,这种文化象征蕴藏在中国传统民居文化中。

(2) 建房习俗可以说,除了结婚,盖房是一般民众最大的喜事,自然受到特殊的重视。

盖房需要巨大的投入,并被认为是关乎家道的兴衰,从择基择日、破土下基到做梁、上梁、开大门等一系列建筑过程,人们对之慎之又慎。

(3) 入住习俗通常选择黄道吉日迁入火种,火似乎有吉祥之意和避邪作用。

实际就是古代迁居时将原居住地的火盆带入的这一习惯的长期延续,在北方俗称“烧炕”,亲戚朋友都来贺乔迁之喜。

(4) 生活方式习俗民居内部构建布置体现了家族伦理,外部体现了等级制度。

宗法制度在民居建筑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民居的平面尺度构架装饰和色彩等方面的等级规定,这种等级制度在中国宗法社会的民居建筑中不但始终存在,而且不断强化。

以家庭为伦理单位的聚族而居,规范大宗小宗,上下尊卑的人伦关系。

如北方的四合院,是宗法社会居住习俗的主要空间形式,自古便被中国人视为规范家庭伦理关系,使之合于礼制需要的居住类型。

四合院大门开在东南角,进大门左转是客厅(茶厅)和仆人居住的地方。

过北门一正院,北面为正房,长辈居住,东西为厢房,小辈居住,当然,富裕家庭还可增加进深。

这样一般正房以北为女眷居所(俗称后院),男仆不得进后院,女眷不得入前院,尊卑有礼、男女有别的家庭伦理制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二、居住民俗中蕴含的旅游价值1. 民居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旅游景观从其形成和发展来看,民居本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不可转移性。

民居与周围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再加上历史上传承下来浓郁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居景观类型,如院落式住宅:北方四合院,南方天井院,云南的一颗印和三房一照壁;窑洞;蒙古包、藏族碉房;干栏式建筑;客家土楼。

这些民居建筑风格各异,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对异地游客构成强烈的吸引力,这本身就是潜在的旅游观光资源。

2. 民居文化构成了居住民俗发展的生长点,也成为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民居本身是文化物质载体,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文化现象。

民居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或者说是以一种物质文化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一个聚居群落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伦理思想、审美追求、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深层文化心理,决定达成某种住屋形式的方法、行为风俗和技术,最后才以各式各样的民居作为物的实体出现在人们面前。

影响民居文化形成和发展因素,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不论是哪种影响因素形成的民居文化,都具有旅游价值。

(1) 自然因素对民居文化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造一方屋。

独特的民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所选择的聚居环境或住屋基地上,往往会针对当地的物质环境、气候条件、自然条件来建造住屋,民居风俗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地域性的烙印。

如在陕甘地区,黄土资源丰富,而且黄土高原的风沙成了典型的自然条件,于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构建了经济耐用、冬暖夏凉的窑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窑洞式民居。

除了适应环境之外,人们在住屋基地上,往往会针对基地的物质条件施予必要调整,来满足各自生活中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需要。

在处理人地关系时,他们总是谨慎地与自然合作、协调适应,并通过一系列的宗教祭奠仪式,来表达对基地和自然的崇敬与尊重。

其理由便是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和谐共存,这样所构建的每个聚落都巧妙的顺应基地特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自然环境中,让身临其境的人们深受感动。

这是地方民居生动、美观之所在,无疑会给游客带来审美享受。

(2) 人文因素对民居文化的影响民居作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不仅表现一个民族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表现一种生活方式和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

以山西民居为例,山西商人,又称晋商。

自明朝开始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事商业活动,使得山西成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晋商文化也随之形成。

受“安土重迁”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晋商在暮年之时选择叶落归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兴土木,建房子。

像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无一不体现了晋商文化中落叶归根、光宗耀祖的一面。

因此,晋商民居中的旅游价值也便凸现,我们在进行一次民居旅游经历的同时,也在体验着这一类民居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气息。

影响建房过程习俗和生活方式习俗的重要因素是建房者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宗法伦理道德观念。

周代确定的宗法等级制度统治着人们几千年之久,及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徽州民居大多是有天井的三合院,它既是儒家宗法观念理论的载体,严格体现出位序的空间关系,表达了宗法社会在家居形式上的尊卑礼治,又是道家“负阴抱阳”理念落实到风水操作层面的产物。

传统民居中蕴含深厚的中国文化可以开发利用起来。

比如,北京四合院近几年兴起的“北京胡同一日游”,让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吃住在四合院,切切实实体验了中国传统家庭的习俗和氛围。

三、居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 把居住民俗旅游单列,割裂了它同其他民俗旅游的密切联系居住民俗不可能孤立的成为旅游观光的对象,我们说的居住民俗旅游,是指以它为主导的旅游类型,而不是把其他民俗旅游排斥在外。

居住是人类在空间的存在方式,任何民俗都不可能脱离空间而存在。

岁时节日,宗教信仰活动,游艺活动,都要有一个空间才可以展现出来。

居住民俗中的传统民居,为这些活动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空间。

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必须考虑开发与之配套的居住民俗旅游资源,使后者为前者提供和谐的环境条件,也就是说在实地欣赏享受居住民俗旅游资源时,围绕居住民俗的历史文物,自然环境,社会风情……总会同步地向游客展示出来[2] (P99)。

2. 居住民俗旅游泛化,忽视了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前面已述,旅游的本质是审美和愉悦,体现了当地独特文化内涵的居住民俗对游客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这才使得旅游者前来旅游观光。

而今,居住民俗旅游过程中日益加重的娱乐化和商业化,以及当地人在从旅游中获得了经济效益后,往往忽视了居住民俗特有的文化内涵这一吸引游客的景点,做一些形式化的居住民俗旅游项目敷衍游客,长此以往,必会丧失居住民俗成为旅游资源的前提。

所以,在开发前先细致剖析本地居住民俗旅游资源之所以能开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牢牢把握。

四、居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 百姓居室型这类传统民居的最大特点仍是现代人现实的生活居室,它最主要的吸引力在于它的可参与性,即游客能走进民居,参与其中实实在在的生活,亲身体验区域性民俗风情和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品位。

典型如少数民族民居,尽管数量众多,不同民族的民居都各具特色,但一般来说,游客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时,不会仅仅是为了欣赏这些传统民居,更主要的是为了了解与其独特的民居一样特有的少数民族习惯、民族风情等。

如湘西土家族风情以及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乃至各地民俗文化村的旅游开发都是如此。

民居在这些地区的旅游开发中必不可少,但其主要作为民俗旅游的载体存在。

2. 陈列室型这类民居原是人们生活用的居室,因其与名人或某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关而知名度大增,为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改成陈列室供游人参观。

山东烟台栖霞的牟氏庄园,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

今年五一期间推出牟氏庄园民俗旅游项目,使游客在亲身经历了当地农民的风俗礼仪,也使得胶东地区的乡土文化得以更快地向外传播。

3. 主题公园型这类民居类型不是以单幢民居或某一地区的某一类民居为主,而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把各类古民居、各少数民族民居复制移位聚于一处而构成的公园,以突出一个民居文化主题。

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建的北方草原民俗村,将北方草原的民族史、民俗史、宗教史以人文景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把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居所、寺庙、文物古迹镶嵌排列,集旅游、文化、餐饮、娱乐为一体,向海内外游人展示北方草原及民族的发展史。

游人在领略大草原风情,参与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同时,还能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使单纯的旅游活动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4. 民居旅馆型此类型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民居外观型旅馆,另一类是家庭旅馆。

民居外观型旅馆的建设一般是位于旅游区内,这类旅馆的建设主要是以保持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为目的的。

他们可以作为游客在景区停留时的住宿点,让游客感觉到当地特有的地方特色。

室内布置和装饰可以采用当地的特色,也可以完全现代化,总之,应给游客一个舒适方便的环境。

如苏州的竹辉饭店,它坐落于古城苏州的东南,粉墙黛瓦,翠竹掩映,设计上糅合了古典园林的精致幽雅与现代酒店的舒适豪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