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1.鸡、鸭、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因为它们都有(两足)和(羽毛),都善于(飞翔)。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形,都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身体都有(头)、(身)、(翼)、(足)、(尾)五个部分。
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
3.我们在观察鸟时,发现身体表面都覆盖了(羽毛)。
还发现鸟的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其中(翼)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关系。
4.鹰的喙有尖锐的弯钩,足有尖锐的爪,适于捕食(动物);啄木鸟的喙像锥子,适于捕食(树里的昆虫);绿头鸭的喙扁平,足间有蹼,生活在(水里),适于捕食(鱼虾)。
所以鸟的身体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是(有关系)的。
5.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毛),都用(乳)喂养后代,都是胎生的。
6.哺乳动物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7.我还知道(鸵鸟)、(绿头鸭)、(雕)、(企鹅)也是鸟。
8.我还知道(蝙蝠)、(鲸)、(河马)、(海豚)也是哺乳动物。
还知道能飞的哺乳动物有(蝙蝠),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有(鲸),能滑翔的哺乳动物有(鼯猴)。
第2课动物的分类1.动物可以分鸟类、(虫豸类)、(鱼类)、(哺乳类)、(匍匐类)、(两栖类)和其它动物。
2.鲤鱼和鲨鱼属于(鱼)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都有(鳞片),用(鳃)呼吸,用(尾部的摆动、鳍:)游行。
3.蝗虫和蝴蝶属于(虫豸)类,它们的身体都有(腹部)、(胸部)、(头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腹部有(三对)足。
4.观察鱼和猫的骨骼,发现它们都有(脊柱)。
脊柱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是身体的支柱,但并不是每种动物都有。
5.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鸟、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植物的吸水与输水植物通过根吸取土壤中的水分。
水分从根部通过茎管道向上输送到叶子。
植物的叶子通过气孔排出多余的水分,这个过程称为蒸腾。
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分类动物分类哺乳动物:如猫、狗、老虎等,它们用乳汁哺育幼崽。
鸟类:如鹅、鸽子、鸡等,它们有羽毛,能飞行。
爬行动物:如蛇、龟、鳄鱼等,它们用肺呼吸,用鳞片保护身体。
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等,它们有六条腿,有触角。
植物分类树木:如松树、梧桐树、橡树等,它们有根、茎、叶,可以生长得很高。
草本植物:如大麦、土豆、玫瑰等,它们没有树木那样的高度,一般比较矮小。
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花、芦苇等,它们根部生长在水中。
重要的天体知识太阳是我们的星球,它发光发热,可以照亮整个地球。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
我们能看到月亮的不同形状,是因为它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不同。
星星是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
夜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亮亮的星星。
星座是一组固定的星星,如北斗七星、仙女座等,它们按照特定形状组成一幅画面。
能量与物质的变化可以通过饮食获得能量。
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让我们保持活动。
溶解是物质在液体中均匀混合的过程,如糖溶解在水中。
蒸发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如水蒸发后变成蒸汽。
地球与环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有土地、海洋、大气等。
空气中有氧气,我们呼吸时需要氧气来提供能量。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们需要珍惜水资源。
森林是地球的肺脏,可以给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材内容以教材为准。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1。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2。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大鼓比小提琴声音低。
3。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5。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声带6。
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
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8。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音量小,声音弱。
9。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上下。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
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可以在固体、液体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3。
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耐克创造的。
10。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为“分贝北可以用分贝仪测量音量的大小。
11。
噪声的危害: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12。
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1-1 .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 .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 .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13 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 0 级、微风是 1 级、大风是 3 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 10~24.9 毫米是中雨,25~49.9 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小于 10 毫米是小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一、天气一、填空题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二、判断题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错)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结构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
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2课鱼5.鱼的身体结构6.鱼鳍辅助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动情况的实验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
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3课鸟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一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
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是鸟,例如蝙蝠。
第4课哺乳动物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4.像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5.像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6.海豚因为是胎生繁殖,哺乳方式养育后代,所以是海豚是哺乳动物。
17.鸭嘴兽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是特殊的哺乳动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一、生命和生物1. 生物的共性特征生物的组成部分、生物的生长变化、生物的呼吸与运动、生物的繁殖方式等2. 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3. 生物的基本需求和守恒性生物的营养需求、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等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性质、物质的凝固和溶解、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等2. 简单机械与能源转化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能量转化及节约能源的意义等3. 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动能与势能、声能与光能、电能与热能等能量形式及其应用三、运动和力1. 运动和静止的认识与描述运动的概念与特点、运动和静止的比较与描述等2. 力的作用与影响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效果、合力与分力等基本概念与分析3. 动力与速度动力的大小与方向、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简单机械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等四、天地和太阳1. 太阳的位置与角度变化太阳的位置与升起、直射地区与非直射地区、季节变化与天气关系等2. 星星的观察与辨认不同时间和季节星星的变化、星座的观察与辨认等3. 天气与节气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认知与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等五、环境和资源1.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水的重要性与节约用水、空气的保护与污染防治、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等2. 环保知识与实践分类垃圾的意义与方法、植物和树木的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等3. 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物质与材料的选择、简单机械的使用与效用、环境友好型能源的使用等六、生活与科技1. 科技与生活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家居用品等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影响与便利性等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书籍与互联网等信息来源的利用、简单的信息处理与表达等3. 简单机械与设计简单机械的应用与自主创新、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施等七、身体和健康1. 基本卫生与健康习惯手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与重要性2. 健康与运动锻炼和休息的平衡、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与保持健康等3. 常见疾病和急救常识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和急救知识的了解与处理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命与生物、物质与能量、运动与力、天地与太阳、环境与资源、生活与科技、身体和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部编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根据部编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点归纳
1. 动物的种类:
- 哺乳动物:如猫、狗、牛等
- 鸟类:如鸽子、鹦鹉、鸭子等
- 爬行动物:如蜥蜴、蛇、乌龟等
- 昆虫:如蜜蜂、蝴蝶、蚂蚁等
2. 植物的种类:
- 树木:如柳树、松树、橡树等
- 花草:如玫瑰、菊花、牵牛花等
- 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萝卜等
- 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藕等
3. 天气现象:
- 晴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
- 雨天:有雨水降落
- 多云:天空有云彩遮挡,不是完全阴天
- 雾天:大气中悬浮大量水蒸气形成的浓雾
4. 四季的变化:
- 春季:气温回升,大地回春,植物复苏
- 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强烈,植物茂盛
- 秋季:天气转凉,气温下降,叶子逐渐变黄
-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较低,植物休眠
5. 食物与健康:
- 均衡饮食:吃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多种食物
- 营养不良:食物摄入不平衡导致身体发育不良
- 饮食惯:养成良好的饮食惯,定时定量进食
以上是我根据部编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一、天气一、填空题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二、判断题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错)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对)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错)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 对)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
(错)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错)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对)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对)二、溶解一、填空题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
3、胶水放入水中,开始(下沉),经过充分搅拌,会(溶解),因此,胶水(溶解在水中)。
4、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6、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搅拌)、(切碎)、(加热水)有关。
7、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8、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9、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10、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量)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 )克食盐。
11、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如(海水晒盐)。
1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3、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二、判断题1、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
(错)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错)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
(错)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
(错)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
(错)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
(对)7、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
(错)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错)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错)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对)11、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错)12、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错)13、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错)14、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
(错)15、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错)16、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
(对)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
(对)18、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以超过滤纸的边缘。
(错)三、声音一、填空题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4、(耳朵)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低)。
13、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二、判断题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错)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错)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对)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对)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对)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错)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对)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对)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对)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错)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对)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对)四、我们的身体一、填空题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7、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8、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9、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或者是(切牙)、(尖牙)、(磨牙)。
10、人的一切活动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如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血液),需要的能量来自(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12、心脏的心肌收缩时,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时,血液(流进)心脏.二、判断题1、身体工作时,需要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对)2、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错)3、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错)4、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
(对)5、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回到心脏。
(对)6、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错)7、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对)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对)9、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
(对)10、食物中的养分是在胃中被吸收的。
(错)12、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对)13、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错)14、消化食物时,不需要消耗氧气。
(错)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一、填一填(25点)1.气象学家通常起风速记为()个等级,风速仪是()的仪器。
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色的,还称它为()云。
3.水能溶解很多(),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等气体。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个部分,点燃时一定要用燃着的(),决不能用燃着的()对火,熄火时要用()盖灭,不能用()灭火焰。
5.一个物体在()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6.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它是从()传播到()的。
7.心脏在()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血液。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和大肠。
二、选一选,将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内。
(20点)1.心脏实际上在()钟就完成了跳动,剩下的()是休息的。
A、0.5秒B、0.8秒C、0.2秒D、0.1秒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交换。
A、液体B、气体3.物体振动得(),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A、较快B、越快C、较慢D、越慢4.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