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博为什么会败给新浪微博

合集下载

微博之间PK

微博之间PK

腾讯微博PK新浪微博十大比较(给腾讯善意提意见)在人人微博的今天,去争论微博的未来已是毫无意义的事,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在于微博提供商如何去吸引更多的用户常驻。

做好用户体验是首要,那么两大微博巨头新浪与腾讯都做得怎么样?笔者决定以普通用户的身份对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的用户体验进行大PK。

PK1:帐号登陆,这个入口争夺腾讯微博占了上风,基于数亿用户的基础上,在腾讯客户端就能很好地使用微博功能,且进入网页方便快捷,各帐号之间切换自如;新浪微博大多是用邮箱作帐号,登陆略显麻烦,且各帐号之间切换不方便,虽然也开发了客户端应用,但比起腾讯的客户端,差距是很明显的。

(腾讯微博+1分)PK2:昵称设置,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新浪是不可以重名,而腾讯可以。

这就造成了腾讯微博搜索名字时很多是显示1000+、2000+,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找人还真是不容易,会出现有名字也无法分辨其人的情形;新浪就很好控制了这个情况,昵称可以改,但不能用重名。

这样的优劣会在@好友时显得尤为重要,新浪微博可以直接@名字,但腾讯微博要@的是XXOO,除非对方是认证用户。

(新浪微博+1分)PK3:广播/发布,这个功能相差无已,本不应作对比的。

但在上传图片的小环节,总感觉新浪微博要多点一道程序,如果每天发布的图片较多的话,或许会感觉新浪稍稍有点烦,虽然新浪有推荐配图功能,但那些图片也太随便了点,毫无吸引力,摆在那里纯属占用空间。

(腾讯微博+1分)PK4:新增显示,每个新听众/粉丝的增加,未设置前,都会在页面显示,新浪微博提供了个关闭按钮,很人性化;腾讯微博则需要点进去才消失,当每天都在时刻增加听众时,会感觉超烦,不点不爽,老要点更不爽。

有人会说可以设置隐藏,但对普通用户来说,总想知道一天增加了多少人,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心理上一种小小的虚荣感。

(新浪微博+1分)PK5:群组交流,发觉新浪的微群很强大,最大的群可达十万人,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而且群组无数,有点贴吧潜质。

十年微博之战落幕,一家独大仍难免“中年危机”

十年微博之战落幕,一家独大仍难免“中年危机”

十年微博之战落幕,一家独大仍难免“中年危机”作者:郑直袁璐魏蔚来源:《党员生活·中》2020年第10期9月4日,腾讯微博团队发布宣告称:“由于业务调整,腾讯微博将于2020年9月28日晚23时59分停止服务和运营。

”一时之间,90后感慨“我的青春结束了”、00后发问“原来腾讯也有微博”,顺势也将其推上了当日热搜。

从2010年4月1日开始小规模内测,到宣布2020年9月28日正式停运,腾讯微博这款插入新浪地盘的“钉子户”产品,用10年结束了使命。

这也意味着,曾引得门户网站纷纷入局的“微博大战”终于落幕。

全盛时互联网巨头竞相逐鹿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在“微博”这块战场上,新浪、腾讯、搜狐、网易之间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微博网站模式起源于美国的推特。

2009年8月,新浪率先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抢得先机,此后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搜狐、网易、腾讯先后加入战局,各互联网巨头都推出过自己的微博产品,人民网等门户网站也开发了微博类产品。

一场门户网站间的微博大战由此展开。

2010年5月,腾讯微博上线,比新浪微博足足晚了8个月。

在这段时间内,新浪微博早已获取一部分固定用户,在用户体验同质化的情况下,腾讯微博想要争夺这部分原始用户并非易事。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曾亲自上阵,不但邀请名人入驻,还发动腾讯高管注册。

截至2011年9月30日,腾讯微博平台的注册用户数超3.1亿。

但好景不长,随着新浪微博的高歌猛进,2014年腾讯微博暂停新用户申请,并被爆团队已经解散。

同年,搜狐微博正式进入“半放弃”状态,并将战略重点调整到新社交产品“狐友”APP上;网易微博正式关闭,用户被迁移至LOFTER。

而此时的新浪微博一骑绝尘,登上纳斯达克,由“新浪微博”更名为“微博”。

沸沸扬扬的“微博大战”中,真正被用户记住的,其实只有“新浪”和“腾讯”两家。

月活曾倍杀新浪,从辉煌到落寞仅用了三年时间相比不少白手起家的业务来说,腾讯微博可谓是出身名门。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对比分析(网页版-个人首页)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对比分析(网页版-个人首页)

新浪微博VS 腾讯微博【前言】RedTech Advisor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按用户数量计算,新浪占据中国微博市场57%的份额,腾讯占21%,百度占13%,搜狐占6%,网易占3%。

截至5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已达1.5亿户,日均微博发布量达6000万条,已有超过1000家政府机构、超过3万个企业品牌在新浪开了微博,这一切仅用了22个月。

1亿5千万的用户可不是轻松就能忽悠来的。

艾瑞6月数据,1.腾讯微博用户是新浪1.6倍,但总时间仅是新浪13%。

可见单用户时间新浪是腾讯10倍。

2.但是,该数据只统计了网页版微博,而腾讯QQ面板微博用户可能很多,所以该数据至少低估腾讯一倍,但新浪单用户时间仍是腾讯5倍。

3.腾讯最大的能力,是具有用户触达渠道,未来慢慢渗透。

从内容层面上看,新浪和腾讯各有千秋。

新浪上汇聚的商业人和传媒人较多,关注的话题多倾向于各种社会事件,公众通过微博介入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涉及到政府决策、公共管理、领导言行的话题,往往能迅速成为热点,加上媒体人和舆论领袖的影响,新浪微博给人一种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印象,颇受中青年人厚爱。

腾讯微博则基于更年轻的QQ用户,讨论话题的深度和广度相比新浪差了许多,随着QQ用户的成长,从腾讯微博转移到新浪微博的也大有可能,腾讯该如何留住老用户,和用户一起成长,这可不比开发开放平台简单。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薄是国内用户群最大的2个微博,从整体情况来看,新浪微博可以说是国内微博市场上的老大,那么老二腾讯微薄跟大哥有哪些区别呢?以下笔者将从二者用户个人首页来做简单的对比分析。

注:此处对比的2个微博均为笔者个人微博,均无特别设置。

Sina:/206272757Tencent:/HaneyZX以下就是今天分享的具体内容了:【首页标签】细节问题。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首页标签显示情况,足见新浪的设计师从头就开始费心了,企鹅朋友就逊色一点,不过这个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细节,一般用户不会在意,这里暂且也只是提一提。

新浪微博vs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vs腾讯微博

用户属性:新浪网与腾讯网虽然都创办于1998年下半年,但是新浪的早期发展实力、人气积聚度均高于腾讯,积累了早期一批中青年忠实用户,如今都已经向中老年转化。

加之,新浪的服务除了新闻以外,以邮箱、论坛、博客为主,犀利的评论也曾经是新浪的风格,这些服务功能也为新浪微博积累下了一批中老年特色的用户。

而腾讯的服务则以即时通讯QQ、腾讯空间、游戏、同学录等为特色,风格上较新浪更为时尚、更“炫”、更符合青少年心理,这些服务和风格为腾讯微博积累了一批远比新浪微博更年轻的用户。

并且,新浪网作为媒体起家,较之腾讯的即时通讯起家,思想上更为深度,人群更为成熟化。

因此:新浪微博:人群偏中青年,职业多为,办公室一族。

思想更为深度,活跃。

以军事、财经、旅游、国内新闻、社会动向等主要关注点。

腾讯微博:人群偏学生化,青年化。

职位多为,学生一族、以15-25为多。

活跃人群为:15-20左右。

以游戏、生活、娱乐为主要关注点。

网站属性新浪微博:媒体属性,以思维深度、报道前沿见长。

且借助新浪网,新浪博客开发一批多行业的知名人士入驻。

腾讯微博:生活属性,为何用生活这个词呢?因为通讯算是生活的一部分,且腾讯的用户从通讯的角度模糊,用社交、生活的属性更为准确的反映腾讯用户的娱乐化,年轻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再分析一下新浪、腾讯微博刚上线主要的用户群体就可以更为清晰的得出区别。

新浪微博刚上线之初,以在新浪开博客的知名人士邀请为主,当时的主要群体是财经、商界、媒体为主。

以意见领袖带活新浪微博的发展。

这一举措也从后来的结果中得到正反馈。

新浪的发展、活跃度、意见领袖人数都大于腾讯。

而腾讯一直作为看到利好项目就跟风进入的性格,在比新浪微博晚一年的状态下腾讯微博上线,当时主要发展的对象是站长、互联网从业者。

我记得当时腾讯微博认证,可直接将个人信息通过某互联网人士认证。

对于互联网、站长从业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宅、吐槽、生活化、自由化。

而正好也是这一批人促成了,腾讯微博后来的基本定位,社交属性腾讯微博,利用腾讯所有的产品打通与微博的连接,例如,微信有微博的快讯。

腾讯微博为什么会走向未老先衰的命运?

腾讯微博为什么会走向未老先衰的命运?

腾讯微博为什么会走向未老先衰的命运?今天下班打开微信看到“腾讯微博”给我推送的文章,加上这几天网上铺天盖地“腾讯微博”团队被解散的文章,除了挥别也觉得“腾讯微博”有点可怜,这就像农村都喜欢生男孩不喜欢生女孩是一样的道理,生男孩是为了延续家族香火和老有所养,腾讯做“微博”也是一样的道理增加自己的产品线和竞争力,可以说“腾讯微博”从出生那一天就是注定悲催出场和被抛弃的命运。

1、时机、定位错误腾讯微博是在新浪微博走向巅峰的时候诞生的,那时候新浪微博已经拥有一定的用户群体,用户使用习惯也被新浪微博培育出来了,我们都习惯使用新浪微博也是没必要去开通腾讯微博就像我们用电脑一样我们已经习惯用台式电脑,现在说要给我一台笔记本电脑觉得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对于笔记本电脑也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

2、需求、平台定位错误腾讯微博在出来以前腾讯就有qq空间、腾讯朋友(就是和人人网一样的校园社区)2个信息平台了,就像本来是要生儿子的现在已经有2儿子了第三个儿子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大家一定会纳闷腾讯拥有几亿用户为什么腾讯微博就是火不起来呀!这也不是腾讯微博的错因为腾讯qq空间、腾讯朋友网已经满足了用户在新浪微博所需求的功能。

比如想在新浪微博发一条心情好坏的文字qq空间和腾讯朋友网都可以满足了,一件事情想听听大家的建议可以在新浪微博发起投票,假设用户现在没有新浪微博可qq空间也有投票功能已经能满足用户就没必要去开通腾讯微博了,用户在新浪微博所需求功能qq空间、腾讯朋友网都可以满足了,你觉得用户还有需要去开通和使用腾讯微博么。

3、内容来源腾讯微博的内容来源基本上都是从其他平台搬过来的比如新浪微博、qq空间等第三平台,再加上用户习惯在qq空间、腾讯朋友网如果有开通新浪微博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去腾讯微博看一看所看到的内容其他地方都有,内容的原创性不强用户就不喜欢,这就像网站一样原创度不强用户就不喜欢搜索引擎也就不喜欢这个网站,所以网站的排名就不好这就是一个投票机制,就像中国人爱热闹如果有一处地方有很多的人会发现人会越聚越多。

新浪、腾讯微博的比较研究

新浪、腾讯微博的比较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毕业论文新浪、腾讯微博的比较研究姓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班级2007级2班指导教师2011 6 2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新浪、腾讯微博的比较研究[摘要]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微型博客,目前在全球处于一种井喷式的状态。

在中国,由于众多企业和明星的加入让微博掀起了一阵浪潮并持续至今,微博的使用率远远超过了其它类似的交流工具。

本文通过运用市场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首先阐述了微博的概念、产生和发展,接着对新浪、腾讯两大微博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然后针对新浪、腾讯两大微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研究,最后对微博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微博的发展和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见解。

[关键词] 微博腾讯新浪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f Tencent Microblog and Sina Microblog[Abstract] Microblog is a new kind of miniature blog, currently in global in a state of blowout type. In China, because many enterprises and star join let microblog caused a wave and continues today, microblog use far more than the other similar communication tool. The article USES market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expatiates the concept of microblo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ina, tencent, then two microbiog's mode, then 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a, tencent two big microblog,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the future of microblog la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Hope that through this paper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microblog the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Keyword]Mircroblog Tencent Sina Comparative study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4)一、微博的概述 (4)(一)微博的产生 (4)(二)微博的含义 (4)(三)微博的优势 (4)(四)微博在中国的发展 (5)二、新浪、腾讯两大微博现状的比较 (6)(一)界面内容比较 (6)(二)用户数量和用户人群的比较 (6)(三)手机应用的比较 (11)(四)传播模式的比较 (12)(五)传播形式的比较 (13)(六)营销战略的比较 (13)(七)盈利模式的比较 (14)三、新浪、腾讯两大微博的优势和劣势研究 (15)(一)新浪、腾讯两大微博的优势研究 (15)(二)新浪、腾讯两大微博的劣势研究 (16)四、微博的未来发展态势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0)附录一:英文原文 (21)附录二:英文译文 (24)附录三:调查问卷 (28)前言: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让人眼花缭乱。

腾讯微博停服的背后

腾讯微博停服的背后

腾讯微博停服的背后作者:毛烁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20年第35期随着新浪微博的发展壮大,腾讯微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腾讯内部也被边缘化。

近日,腾讯微博发布官方公告称,将于2020年9月29日23时59分停止服务和运营,届时用户将无法登录。

相关用户表示,如不是这则关停公告,很多人早已忘记了腾讯微博的存在。

自2014年撤销微博事业部后,腾讯对其微博业务已经实施战略性放弃,腾讯微博的存在,也只不过是维持运转,保留空壳。

时至今日,腾讯不过是将这早已千疮百孔的“残章断简”回归自然而已。

遥想当年,这款仅比新浪微博晚了8个月的产品也一度拥有自己的辉煌时刻。

腾讯在2011年年报中称,腾讯微博在2011年年底注册账户人数达3.73亿,打败了当时的新浪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微博。

然而,此后不到三年,腾讯微博事业部便面临解散。

高开低走腾讯微博的“十年之痒”相关资料显示,腾讯微博自2010年4月开始小规模内测,当时的微博仅支持文字形式,图片功能暂未对用户开放,字数限制为140字。

此后,腾讯迅速开放用户邀请注册,自此第一批使用腾讯微博的用户诞生了。

2011年,腾讯微博相继推出了邮件分享、本地上传视频、图片版微博、开放式上墙等服务。

与此同时,腾讯微博正式实现了微博与QQ、QQ群内容的双向互通及个人开放。

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9月,腾讯微博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1亿人。

2013年,腾讯微博内部开始调整,部分员工将被转岗到其他团队。

有分析人士认为,外部远远落后于新浪的腾讯微博,在内部也面临诸多产品强有力的竞争,战略失败已成必然,此次转岗就是奠定腾讯微博失败的信号。

2015年,腾讯微博客户端陷入未来长达三年的停更。

2018年,在停更三年之后,腾讯微博再次更新,更新内容显示:修复了BUG。

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内,安卓版的腾讯微博升级到了6.1.3版本。

2020年9月5日,腾讯微博官方发布公告称,腾讯微博将于2020年9月28日晚23时59分停止服务和运营,届时将无法登录,建议用户在停服前备份相关信息。

必须知道的知识

必须知道的知识

互联网最新大战:腾讯PK新浪微博(2011年最给力)2010年,当腾讯和360的口水战打的不亦乐呼的时候,我就在新浪微博上认为,腾讯找错了对手。

腾讯QQ代表的是用户沟通的需求,360代表的仅仅是杀毒工具,显然前者的情感化需求和品牌粘性要远远超过后者,让用户做取舍必然会放弃360。

在这场风波中,周鸿祎借助新浪微博,酣畅淋漓的与网友对话沟通,获得了普遍的同情,最后腾讯甚至也不得不到新浪微博上开设官方微博以正视听。

腾讯的基业根本是QQ即时聊天工具,通过好友之间的通讯录,和各种延伸的应用,将用户紧紧的粘在自己的平台上。

但新浪微博的出现,却从侧翼进入到了用户通讯领域,其方式是:通过名人明星的微博,吸引普通用户的关注,进而普通用户发表自己的微博,吸引自己周围朋友的关注,从而实现好友之间的即时通讯。

(下图:新浪微博测试中的sina tair聊天工具)由于微博具有用户之间自由分享和交友的性质,因此推出后就颇受大学生和白领用户的喜爱。

“关注”和“被关注”的人性化设计,满足了用户自我表达和存在感的满足,“加粉丝”成为新的时尚。

当用户在微博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微博控”的出现,都意味着在腾讯QQ上的时间的降低。

可以想象,两个用户之间可能彼此平时并没有QQ上无时无刻沟通的需要,但彼此在自己微博上却可以随时分享自己兴趣的内容,对方看到后通过评论的方式,就起到了QQ打招呼的作用,无形中增进了双方的感情。

同时,通过分享,微博成为社会话题和专业话题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其价值创造功能,和开放式的沟通功能,是IM无法实现的。

腾讯QQ基于好友的匿名交流,却难以实现陌生人之间的开放式的交流,因此在价值分享创造上,弱于微博。

面对这种被动局势,腾讯也迅速推出了腾讯微博,并赞助了“非诚勿扰”节目和2011年央视春晚,并前所未有的为单一业务在央视投放电视广告,聘请刘翔和莫文蔚作为腾讯微博的代言人。

显然,腾讯微博力图占领大众用户的认知度,避免新浪微博的快速崛起导致用户的严重分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讯微博为什么会败给新浪微博?
微博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称谓,这种互联网产品模仿自一个叫Twitter的东西,这种东西早在2009年年初就已经在全世界发展得蔚为壮观,2009年新浪网开始把独立开发、模仿推特这种产品,并试图把它在中国市场全面铺开,2009年8月新浪微博就开始内测,之后隔了不太久包括搜狐、网易、腾讯乃至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大公司多开始相继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

2013年的时候,圈内就开始流传腾讯微博被腾讯抛弃的消息,到了2014年年中,流言的内容更加翔实:团队被解散,而腾讯的官方回应是:确实是有部分员工被并入微视,但团队没有解散,腾讯微博还将做下去,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腾讯微博不再是当年腾讯眼中的“战略级产品”,它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

有媒体曾经这样总结腾讯微博在腾讯官方用语中的定位:
2010年财报,“我们已着手进行新阶段的投资活动,为未来发展奠下基础,其中之一的新举措是腾讯微博。


2011年财报,“腾讯微博在2011年取得大幅增长……成为中国最大的微博,腾讯微博已做好准备抓住未来的商机。


2012年财报,“随着中国微博用户增速减缓,我们正寻求腾讯微博与微信的整合点,以彰显我们的特色。


这三句话,在我眼中,勾勒出腾讯微博跌宕起伏同时也是奋力追赶新浪微博却又不得的三年。

1、腾讯OMG架构大调整:战略性舍弃腾讯微博
历时4年之久的“中国版Twitter”之争最终以腾讯微博落败而告终,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宣布进行架构调整,腾讯微博将与门户融合,同时在短视频应用App“微视”运营团队基础上成立微视产品部,由此,腾讯OMG也迈出了向移动垂直媒体发展的第一步。

按照腾讯的计划,OMG将视频业务明确划分为“版权合作”、“平台运营”、“产品技术”、“客厅业务”四个部门,腾讯微博产品运营团队将与腾讯新闻团队进行整合。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曾与腾讯网、腾讯视频并称为腾讯网媒三大平台的腾讯微博,战略地位显然被弱化,这被业界视为腾讯微博在与新浪微博争抢市场中失败。

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透露,腾讯内部较早之前就已经战略性放弃了微博业务,核心技术团队已分流,此次架构调整,微博部门虽未裁撤,但大部分员工被整合至腾讯网,微博部门仅留下部分人员维持日常运营。

对此,腾讯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微博部门并未撤销,仍正常运营,此次整合是业务层面的调整,不涉及人事,不会有裁员,只会有调岗。

另外,文军还了解到,作为社交媒体新形式的微博,爆发于2010年前后,偷师于国外大热的Twitter,新浪微博率先于2009年8月上线,并利用明星、大V效应吸引了大量用户群,随后,包括腾讯、网易、搜狐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推出自家的微博产品,然
而,五花八门的微博产品均未修成正果,仅有腾讯一家依靠QQ的庞大用户群与新浪抢食微博市场,此番腾讯弱化微博,显然新浪微博成为“独苗儿”,而新浪微博在纳斯达克上市前也直接更名为“微博”。

腾讯微博与新浪微博的两种不同际遇着实在意料之中,这是由两家的基因所决定的,微博具有强烈的媒体属性,采用点到面的“广场式”传播方式,新浪门户网站基因重,抢了时间上的先机,配合有力的市场营销得以成功,与此相反,腾讯的核心业务QQ是一种点对点的社交工具,QQ的庞大体量给腾讯微博带来用户数的同时,也因用户多而杂使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受到冲击,影响力有限,因此腾讯微博并未做成功。

不过,文军认为,腾讯完全放弃微博业务的可能性也很小,肯定也会等待有利的新时机谋求反击。

2、社交网络发展的规律性表明微博只能存在一家
在中国各大网站微博PK的最原始年代,就像今天各家门户网站都有各自固定的粉丝一样,产品几乎就是同质化的,但是并不妨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平台上玩不同的微博,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会觉得自己玩的微博比对方玩的微博品味高一点。

按照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社交类的产品网站,只有明显的差异化+良好的用户体验才可以留住固定的客户(注:客户可以有很高的重复率),这就决定了它的竞争不像门户网站那样,而是非常之激烈,在类同质化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允许很多家并存,甚至只能存在一家。

像在国外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都是靠明显的差异化留住客户的,说白了,你要让人感觉,他玩的是不一样的东西,没有哪个人会在两个差不多的玩具上耗费等价的时间,不像门户网站和专业性的网站,同时存在几家是司空见惯的。

中国微博的运营和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是这样,最先退出的是百度,接着退出的就是网易,搜狐微博和新浪微博的竞争在一定时间内也相当激烈,标志性的事件是2011年的姚晨与凌霄离婚,这两个人自打成为夫妻以来,姚晨的微博在新浪,林霄的微博开在搜狐,包括运营商和网民在内的人才瞬间发现,好像永远没法互粉,似乎太晚熟了一点,但是这就为以后埋下了伏笔。

这种感觉是很奇怪和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就好比某件事情发生了,你和我去哪家门户网站看新闻,并不太妨碍我们最后了解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之间并没有认为彼此再选择品味上有多大的不同,而微博似乎不一样,微博是我们选择把我们的心的某一部分留在那里的某个地方,我们不可能把同样程度的心思和时间留在两个几乎相同的玩具商。

当然,还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互粉,在文军看来,热衷于玩微博的人开始步入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时拥有不同客户端的微博,并让他们尽可能的同时更新。

第二阶段,发现自己不可能同时同步更新自己的所有微博,于是开始有选择性地优先更新某一个或两个。

第三阶段,经过综合比较彻底只保留一个微博客户端,而这个客户端就是新浪微博。

而在由于第二阶段步入第三阶段的时候,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PK得最惨烈,最终当然是腾讯微博败下阵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3、腾讯微博究竟失败在哪里?
第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腾讯微博丧失了先机,2010年4月才开始内测的腾讯微博,比2009年8月就开始内测的新浪微博晚上了大半年,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负责人在2014年谈及这个事情时,用了一句“每晚上一天就是晚上一年”的说法,以说明丧失先机对腾讯微博的发展有着多么致命的影响。

的确,包括搜狐、网易、腾讯乃至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大公司所推出的微博产品,都比新浪晚,也都逐个败下阵来,第一个缴械投降宣布不玩的就是百度说吧(2011年8月),然后就是网易(2014年11月)和搜狐(2014年11月服务器崩溃就再未恢复过)。

新浪微博不是国内最早的中国版Twitter,但对于大公司出手这种类Twitter产品,的确是第一个,新浪占据了先发优势,一点都不假,然而,事情绝非先发就能赢那么简单。

新浪是全公司压上阵去做新浪微博的,因为新浪完成了一次以曹国伟为核心人物的MBO,推高新浪股价是管理团队的一致意愿,而做好微博就是推高新浪这个传统门户的不二法门,在极强的利益驱动下,新浪倾全力一博,迸发出来的能量绝不可小觑。

包括腾讯微博在内的几个竞争对手,虽然在文案上都用上了“战略级产品”、“高度重视”等称谓,但是不是像新浪微博那样豁出去上,是很值得拷问的。

客观讲,新浪微博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一个“创业团队”,而不是大公司搞了个产品,自王志东离开新浪后,新浪微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算是有主的产品,而腾讯微博,从今天看回去,它并不是要进取些什么,更像是要防守些什么,动机不同,这是失利的第二个原因。

豁出去上,总是要工具的,这个工具究竟是什么,在文军看来,构成了腾讯微博失利的第三个原因:在内容运营上,腾讯的确不如新浪。

新浪是一个老牌门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新浪从来就是以内容运营见长,门户一开始并不生产内容,到了后来开始做总体比例上依然是少量的自我内容生产,门户的优势一向不是去在那里采写什么,它的优势在于在那里“编辑”什么,换而言之,就是内容运营,说得再直白点,门户一向懂得如何“推销”内容。

新浪并不像腾讯那样拥有一个QQ弹窗,它所有的流量都得依靠内容的再包装:标题吸引不吸引人啊?内容在首页或频道首页上部署得合理不合理啊?如何用图文混排的方式来粘着用户访问时长啦?这些事,新浪干了十余年。

新浪在博客这个应用上也是获得极大成功的,这个成功给它带来了两个后果:其一是名人资源;其二是对网络原生内容(并不是传统媒体那种内容)的再包装再运营的能力,这两者,是运营微博时极好的经验,而对于腾讯来说,其实并不具备,或者说,较之新浪,差上好多。

微博其实是一个“运营主导”的产品,它的核心就是数亿用户所生产的内容。

如何运营——或者直白点讲,如何炒作一个话题——不仅能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个话题,而且还能就这个话题再生产内容,这样的技巧,绝不是一个QQ关系链和一个QQ弹窗能做到的。

事实上,虽然腾讯门户的流量很大且超过新浪,但它非常依赖于QQ弹窗,这不能代表腾讯内容这一翼的运营能力。

而且正是因为对QQ弹窗的流量依赖,腾讯并没有培养起一支足以匹敌新浪运营能力的内容运营团队,这在我看来,是腾讯微博最终失利的核心原因。

很早之前,我就一直认为,腾讯微博是腾讯的防守型产品,主要针对的是新浪微博不至于抢走它最核心的资产:社交关系链。

到了微信推出且壮大之后,这个产品的防守目的已然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腾讯微博又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它的确拖缓了新浪微博的商业化速度,并通过微信,将“现象级产品”五个字从新浪微博手中重新抢了回来,腾讯微博,的确可以安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